礼书

一百五十卷。宋陈祥道(1053—1093)撰。祥道字用之,福建福州人。治平进士,除馆阁校勘,后官太常博士,赐绯衣,止于宣义郎。著有《论语全解》等。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此书成于元祐年间,并表上于朝。又据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载,祥道为王安石弟子,其思想继承了王安石说经必造新义,务异先儒,力排旧说的方法,其书内容即依据王氏新经义,对郑学多有抨击。如论庙制,祥道引录《周礼》、《孔子家语》、《荀子》、《春秋穀粱传》诸书,以为古时天子均为七庙,与郑玄五庙之说相异。论禘袷,则认为圆丘自为圆丘,禘自为禘,与郑立所谓禘即圆丘之说大相径庭。如此等等,皆力创新义,发前人所未发,堪为一家之言。综观其书,贯通经传,缕析条分,前说后图,考订详悉。陈振林称其论辨精博、间以绘画,唐代诸儒之论、近世聂崇义之图,或正其失,或补其缺。可见其多有可取,为时人所重。有宋刊本、《通志堂解经》本、明张溥盛顺本、振绮堂有《礼书》、《乐书》元刊本,嘉庆郭龙光刻本、陆有元刊本、福建刊本、光绪广东刊本。

论语全解

宋陈祥道(字用之)撰。共十卷。认为孔子“言义则存乎《春秋》,言理则存乎《论语》”。认为《论语》乃孔子“言理以答学者之问”(《论语全解原序》)的著作。就《论语》逐篇逐章作了诠释。“祥道长于三礼之学,所作《礼书》世多称其精博,故诠释《论语》亦在礼制最为明晰。”(《四库全书提要》)如解“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章,除例举“孔子于圣仁不敢居,于管仲则称仁”外,还引《礼记·乡饮酒》酬宾之礼以示尊贤养老之义。又如解“师冕见”章,则引《礼记·王制》“八十拜君命,一坐再至,瞽亦如之”,说明礼待瞽者如老者之义以明之。再如“臧文仲居蔡”章,则引《礼记·礼器》“诸侯以龟为宝,家不宝龟”的古制来说明鲁大夫臧文仲藏大龟,是一种不明智的僭礼行为。其学术本宗王安石氏,故往往杂据庄子之说以作佐证。如引老庄之说以释《为政篇》中孔子答哀公“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之语。解释虽未必尽合原意,而旁引曲证颇为详核,其可取之处甚多,故绍圣后与王安石《论语注》皆为当时所重。有《四库全书》本。

本堂集

南宋学者陈著著。凡九十四卷。其中诗三十四卷,词五卷,杂文五十五卷。据其原目,尚有讲义三卷,但有目无书,盖传写时遗佚。其诗多沿《击壤集》派,文亦颇杂,其语录之体不及周必大、楼錀、陆游、杨万里之“淹雅”,又勉推佛老二氏往往过当,不及朱熹之“纯粹”。然宋自元祐以后,讲学家已以说理之文自辟门径。至南宋辗转相沿,遂别为一格不能竟废。该集既有真德秀的“甄别”之风,又有胡寅的“攻驳”之风,可谓“披沙简金,时有可采”,《四库全书·提要》称收此集之目的在于“存备一家”(《提要》)。该集集中表达了作者的理学思想。认为“人之所学何事?亦惟言必有物,行必有常,而忠信笃敬为本”(《与俞察院浙》)。又认为性出于天,道出于性,教出于道,三者一贯,“人受血气而生,心统性情之妙,心不能不感于物,静不能不动于感,而性之欲出矣。欲所当欲,则亦天性也;欲非所欲,则血气之私也。欲,其善恶之机乎!”(《剡学讲义》)司马迁“以欲为善”,陈祥道“认欲为恶”。张载的“气之性”,张栻的“性之欲”,朱熹的“欲即情”,说明了“欲”本身并不就是“善”或“恶”,而是“善恶之机”。“欲”只可“寡”,不可“无”、不可“纵”、不可“贪”、不可“绝”。这是对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的一大纠正。有路有钞本、天津图书馆藏本。

三礼图

四卷。明刘绩撰。绩字用熙,号芦泉,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弘治三年(1490)进士,官至镇江府知府。为《礼》作图,始于后汉阮谌,之后有郑玄、夏侯伏朗、张镒、梁正及隋文帝开皇年敕撰之礼图,宋聂崇义又集此六家而成《三礼图集注》。刘绩据宋陆佃《礼象》、陈祥道《礼书》、林希逸《考工记解》、《宣和博古图》等而成此书。是出于宫室制度、舆轮名物等图以解之,而房序堂夹之位,輢较贤薮之分详加分析。其他珽荼曲植之属,有七十余处增旧图之未备,于聂(崇义)林(希逸)之图都可拾遗补缺。所采陆、陈诸家之说,去取颇为谨严。然为刘氏所着力据为本者之《宣和博古图》,却为疏漏颇多之作,其揣摩近似,强命以名之失为洪迈等人所指摘。刘氏以汉儒为弃作,故依《宣和博古图》,遂沿其讹,被后学者视为颠倒。有《湖北先正遗书》本、民国十二年(1923)沔阳卢氏慎始基斋刊本。

南华真经义海纂微

一○六卷。宋褚伯秀 (生卒年不详)撰。褚伯秀,字雪��,南宋末年钱塘 (今浙江杭州)人。杭州天庆观道士,师事范应元。此书前有刘震孙、文及翁与汤汉三序,都写于咸淳元年(1265);卷后有自跋,写于咸淳庚午年 (1270)。由此可知其书撰于咸淳之前,刊于咸淳年间。其跋称伯秀就学于范应元,感师恩,遂纂集诸解,七年而毕业。书中集郭象、吕惠卿、林疑独、陈祥道、陈景元、王雱、刘概、吴俦、赵以夫、林希逸、李士表、王旦、范应元十三家注,并断以己意。书内多引陆德明 《经典释文》,但不列于十三家之中。只用其书讲义理而不重音训。范应元本来没注 《庄子》,但因他是褚伯秀之师,所以褚伯秀在书中多处叙述范应元之论。褚伯秀集宋代及其以前诸家解《庄子》的梗概于此书中,更使鲜为人知的吴俦、赵以夫、王旦诸家之作依赖此书得以流传;后世学者通过此书也可了解前人研究 《庄子》 的梗概。所以 《四库提要》称 “伯秀编纂之功,亦不可没矣。”由此可知,此书对于研究《庄子》实为重要史料。现存明《道藏》本、清《四库全书》本。民国年间上海商务印书馆据明本影印 《道藏举要》 本。

古乐书

二卷。清应撝谦(1615—1683)撰。撝谦字嗣寅、潜斋,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是书上卷论律吕本原,大旨本蔡元定之《律吕新书》,而参以注疏及朱熹之说。下卷论乐器制度,则本陈祥道《礼书》及李之藻《頖宫礼乐疏》为多。议论醇正,考订简核,颇得要领。撝谦著书,于前人论著之不当之处一一批驳,建立己说,虽有未合之处,但瑕不掩瑜,其精审处往往足资考证。是书有清浙江巡抚采进本、《四库全书》本、《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宝彝室集刊》本。

书仪

十卷,宋司马光(1019-1086)撰。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后人称司马温公,陕州夏县涑水乡(现属山西夏县)人,着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潜心研究儒家学说,创立涑水学派。平生着述颇丰,除《书仪》外,还有《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司马文正公传家集》(亦称《温国文正公文集》)、《通鉴考异》、《稽左录》、《家范》、《独乐园集》。宋以前以《书仪》为名研究《仪礼》者较多,司马光《书仪》之名,沿用旧称。《书仪》反对王安石“新学”,尽力尊崇郑玄注,不但对郑注之误少有驳正,并进行附会,不免显牵强。然全书诠释古礼非常详细,与朱熹《仪礼经传通解》及《家礼》相比,更为详确。朱熹评其“《祭礼》只是于温公《书仪》内少增损,”又说“二程与横渠(张载)多是古礼,温公则大概本《仪礼》而参以今之所可行者,要之温公较稳,其中与古不甚远,是七分好”,颇为准确。《四库全书总目》称之为“礼家之典型”亦不为过。司马光《书仪》与朱熹《仪礼经传通解》、陈详道《礼书》代表了宋礼学研究之最高水平。版本有宋绍熙三年(1192)刊本、明刊本、学津讨源本、广东刊本、日本芳春楼刊本、清雍正元年(1723)汪亮采影宋刊本、同治七年(1868)江苏局刊本、康熙十九年(1680)纳兰性德刻《通志堂经解》本、清乾隆五十年(1785)通志堂刊修补本。

毛诗类释

二十一卷,清顾栋高著。此书成于乾隆壬申年(1752年)。序文、案语都称臣,可能是进呈皇帝的著述。分二十一类,在《序》中叙及自得的内容:如于《释地理》类,提出邶、鄘、卫是三个地名,而不是三个国家的名称;于《释山》类,提出“崧高维岳”是吴岳,而不是五岳的中岳;于《释水》类,提出《吉日》里的漆沮,不是《緜诗》、《周颂·潜》中的漆沮;于《释时令》类,提出刘公早以建子(农历十一月)为正月;于《释祭祀》类,提出褅飨明堂是周公首创;于《释官职》类,提出司徒、司空、司马之设立皆在《周官》之前;于《释兵器》类,提出古代兵士的甲都是皮革所作;于《释宫室》类,提出《君子阴阳》是伶官所著,而非妇女所作;于《释草》类,提出麻有两种;于《释鸟》类,知桑扈也有两种;于《释马》类,提出《卫风》的、《鲁颂》的牧马,都是用来准备战争用的,《司马法》的“马牛车乘俱出于民”,是王莽伪托之文,所言多出于前人所说,如邶、鄘、卫为三地名说出自顾炎武:《崧高》“维岳”为吴岳之说出自阎若琢;漆沮之说出自许谦;公刘建子之说出自毛亨;古甲用革之说出自陈祥道;麻有两种之说出自蔡卞;桑扈两种之说出自陆佃等。但此书博采众说严谨, 不以名物训诂炫博,而以阐发经义为重。

参读礼志疑

二卷。清汪绂(1692-1759)撰。绂字灿人,初名烜,号双池、重生。婺源(今属江西)人。诸生。家贫嗜学,博综儒经,于乐律、天文、地舆、阵法,术数皆有研究。着有《易经诠义》、《春秋集传》《乐经律吕通解》、《孝经章句》等。是书取陆陇其所着《读礼志疑》,援据诸说,以己意附于各条之下为参稽。其于《三礼》大端,如谓南郊即为圆丘,大社即为此郊,禘非祭天之名,路寝不得仿明堂之制。又力斥大飨明堂文王配五天帝,武王配五人帝之说。其所解皆力主王肃之说而贬黜郑玄之义,故颇与旧注相古。至于其所谓东西夹室不在堂之两旁,而在东西房之两旁;士无朝服,玄端即士之朝服,上士元裳,下士杂裳,如此等等,据考与绂说不甚相符,是为其考证未深旨。然其说解多深得经义,如所谓大夫、士无西房,故士丧礼主人括发,众主人免于房,而妇人乃独髽于室,以无西方故也。此说本于孔颖达疏,以此可为陈祥道《礼书》解惑。汪绂是书可与陆陇其之书并存不废,互为参证。有栖碧山房刊本。

送陈翔甫奉使便道归省

飞刍二月出王畿,喜借皇华觐省归。画省香含兰是草,白云心切彩为衣。花明驿路听莺过,风便征帆背雁飞。金马滞留归未得,梦魂随尔到渔矶。

立春日作

农祥晨正肇今朝,有脚阳春到海峤。但愿均调多雨露,更祈清晏绝风飙。洞庭酒酌黄柑满,粉暑花明白昼饶。澳社十三人尽乐,秧歌齐唱舞翘翘。

万寿节和吴舍人约卿 其一

珠旗翠纛引祥烟,银烛光沉欲曙天。象舞万方连玉陛,云韶千叠动金悬。乘龙正向璿台日,鸣鸟应过洛邑年。却羡枚皋能献赋,几回春酒醉宫筵。

万寿节和吴舍人约卿

珠旗翠纛引祥烟,银烛光沉欲曙天。象舞万方连玉陛,云韶千叠动金悬。乘龙正向璿台日,鸣鸟应过洛邑年。却羡枚皋能献赋,几回春酒醉宫筵。铜龙初辟曙云开,彩仗分行剑写来。日月旂常辉象魏,金银楼殿驾蓬莱。风前鳷鹊翻珠缀,云际仙人捧玉杯。鱼藻正欢周室颂,柏梁休数汉庭才。

和陈大庾新建邑庠讲堂

从来道体播翔沈,黉序舂容领佩衿。庭草静中春不老,岭梅孤处日相寻。艮蒙已探圣贤蕴,剥复方知天地心。赖有诸公扶大道,如予未害入深林。

先业师陈翔翰先生挽歌

怆恍出南郭,清溪赴长道。归鸦带寒云,朔风吹短草。年命如朝露,几人称寿考。行行不顾返,遗蜕路旁倒。妖梦践夙昔,长镵坎富媪。不见安期生,青山笑人老。

陈梦祥宪副寄其所作读陈公甫行状辨示予大约为作状者之过褒设也予喜其论之正赋古选报之

画虎不画势,其虎威不扬。称麟不称异,其麟不为祥。彪炳与仁厚,形性固有常。虽不骇观听,虎与麟何伤。所以程叔子,题墓不厚张。所以黄勉斋,作状谨精详。两楹梦奠后,千古谁能方。颜孟逮程朱,恂恂弟子行。况又不数子,百步窥宫墙。均为圣贤徒,等级分阶堂。指山谓山高,指水谓水长。人人皆信之,更不事惊惶。谓山即泰华,谓水即海洋。闻者必骋啄,咸以言为狂。周易贵无妄,无妄道自彰。吁嗟程九辈,礼乐徒纷庞。

暮春紫烟楼八咏步陈仪翔年兄百尺楼韵 其五

俯看飞鸟掠城隔,试问红尘尚到无。高旷颇同弘景阁,烟峦尽入辋川图。卧游蝶梦交仙室,避世羊肠失畏途。漫道索居同调少,从来龙剑未曾孤。

哭陈仪翔年兄十二首 其三

易水萧萧客不还,送行应具白衣冠。沉疴药石全无力,旅馆风霜不任寒。岂料临歧成永诀,徒劳执手劝加餐。仓皇后事荒城里,谁道王乔玉作棺?

哭陈仪翔年兄十二首 其八

春深蝴蝶过西墙,桂子庭前断暗香。书籍独怜传蔡琰,典刑那得似中郎。萧条门巷谁重过?惆怅人琴已总亡。闻道仲容称小阮,可能长继竹林狂。

哭陈仪翔年兄十二首 其十二

南海珠沉客不醒,黯然河岳失英灵。人亡书带还留草,门掩玄亭尚有经。石椁暂随朝日启,玉鱼长伴夜台扃。平生操笔惭谀墓,有道清标许勒铭。

1 2 3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