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光绪辛卯陈蓝洲丈客武昌,尝梦舟行,两岸节荷叶,閒以疏柳,岸有渔家相款。丈言吾西湖荷花正盛,当归访之。既寤,写图寄其弟谔士丈。丁丑杭州被兵,图失复得,叔通出示徵题,时仲恕将自旧都南还,稚谔亦在上海

扁舟径入。叹岸桃落尽,春已无迹。密密疏疏,听雨留残,溪光软护寒碧。红裳翠佩年时事,忽猛忆、段家桥侧。又屋梁、日影惊人,却照蠡窗正白。分付云林笔底。惠连定念我,江汉羁客。笠屐来还,曲港年年,饱领薰风消息。最怜万绿先秋霣,剩一缕、梦痕重觅。料对床、相与披图,未免客袍同湿。

北溪大全集

诗文集。南宋陈淳撰。50卷。凡诗4卷,书问1卷,问目3卷,记序2卷,说3卷,题跋1卷,杂著3卷,讲义2卷,辩论2卷,书13卷,答问8卷,札子6卷,祝祭文2卷。又外集1卷,载有关陈淳的志铭祭文。集为其子榘编,淳祐八年(1248)薛季良刊行,岁久板毁。元至元元年(1335)、明弘治三年(1490)及万历十三年(1585)又迭经翻刻。《四库全书》据弘治本著录。清乾隆间陈文芳所刊《北溪先生全集》,除收入大全集各部分外,复增《字义》2卷,补遗1卷。陈本于光绪年间重刊。陈淳学宗朱熹且最能恪守师说。诗文质朴笃实,犹如语录。集中答问、辩论诸卷,探讨了理学诸命题;杂著中《道学体统》等四篇,及《似道》、《似学》二辩,力辟陆九渊学派;《答陈伯澡》一文则较集中地阐述了他的“道理”、“知行”观。故此集为研究南宋理学的重要资料之一。

元诗纪事

四十五卷。清陈衍编。由于唐宋、金代诗均有纪事,而元代独无。清初顾嗣立所辑《元诗选》影响颇大。钱大昕想与之同步,故采各家诗文集、笔记与《元史》资料辑为《元诗纪事》。然而,《元诗纪事》似为完稿,亦未见刊本。陈衍有虑于此,故于光绪间即着手于《元诗纪事》的编纂。此书为元诗诗评汇编。凡二十四卷,为初编本。所收之诗,共六百零三人,附歌颂谣谚、杂语等五十二首。此集有光绪间铅字本。民国十年(1921),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足本,凡四十五卷。收元八百余人的诗作或断句。此书卷首有光绪十二年(1888)陈衍自序、凡例。卷一为元文宗、顺帝,卷二为顺帝太子,卷三至二十七大体以时间为序,收入数百元代诗人及作品,卷二十八为割据者,卷二十九为流贼,卷三十为金代遗老,卷三十一为宋代遗老,卷三十二为元代诗人。卷三十三为道流,卷三十四为释子,卷三十五为宫掖,卷三十六为闺阁,卷三十七为女冠,卷三十八为尼姑,卷三十九为妓女,卷四十为藩属,卷四十一为无名氏,卷四十二为乩,卷四十三为仙神鬼怪,卷四十四为梦,卷四十五为歌颂铭谣等。是书对研究元诗极有裨益。有民国《国学基本丛书》、《万有文库》丛书本。

袌碧斋诗话

清陈锐撰。锐,字伯弢,一字伯涛,号袌(bào)碧,湖南武陵县(今常德市鼎城区)石公桥人。其父春坞是读书人,曾为谭延闿、谭延泽兄弟塾师。陈锐是长子,从小聪明,深得父亲宠爱,经常被带在身边,教习诗文。陈锐少年时诗词就有相当功力,其父曾对门生谭延闿说:“吾诗不如吾儿,汝可为讲习”。之后,陈锐又在其父的介绍下,师从晚清拟古诗派的泰斗王闿运。光绪十一年(1885),陈锐和时已46岁的父亲分别以拔贡和优贡的身份,同时被考选人京。不久,陈锐先后出任湘潭训导、桂阳州学正,又应聘充湖北学使赵尚辅、浙江学使李荫銮的学幕。光绪十九年(1893),乡试中举。翌年,拣选知县加同知衔,候补江宁(今南京),充两江营务处提调。光绪二十八年(1902),任江南乡试同考官,次年任受卷官。光绪三十四年(1908),任江苏靖江知县。辛亥革命后,陈锐回常德,任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国文教员。1915年受谭延闿之聘,出任湖南省长公署政治顾问官。1916年春再回常德,任常、桃、汉、沅四县联合公立中学校长。同年秋,出任湖南省通志局分纂。1919年.再任政治顾问官兼湖南省教育会会长。1920年归里,修建藏书楼,续编所著诗文。陈锐工诗文,是著名的湘西“三才子”之一,与易顺鼎、王以慜齐名。江西诗派首领陈三立称“湘西并世三才子,吹泪西风易哭庵”,“袌碧不知何处去,古伤遗稿落天南。”并评价陈锐“深湛好思,奇芬洁旨,抗古探微”。钱钟书更认为陈锐的诗歌成就远远高出一代宗师王闿运,“袌碧斋之精湛”,“智过其师,青出于蓝”.陈锐在晚清词坛有很高的地位,与王鹏运、朱孝臧、郑文焯等人齐名,被推为一代词宗。同时,他在词学理论上也有很高成就。陈锐的主要著作为《袌碧斋集》,包括诗五卷,词一卷,文一卷,诗话词话各一卷。被刊印过的著作还有《袌碧斋箧中书》二卷。另著有《说文解字校勘记》、《读经史札记》、《梦鹤庵诗集》、《秋出吟词稿》等,惜未刊行。

赌棋山庄词话

近代谢章铤著。十七卷,正编十二卷,续编五卷。广泛考评历代词集、词选、词话、词律等,而以清词为重点评述对象。所论不拘派系,主张填词以性情为第一要义。其中大部分是记与他同时之词人墨客的词作、轶事、经历等,卷帙较繁,涉及面广。谢氏认为词原出于古乐府,而乐府又多杂俗谚,填词者效之,每况愈下,因而他标榜“雅”字为宗旨。自北宋中叶以来,文人即提倡“雅词”,此种趋势越演越厉。谢氏此意,可证这种势头的发展情况。对于词中音律和词人性情的关系,他认为精工尺而又具性情者最善,然如其精工尺而少性情,不若得性情而未精工尺。有光绪十年(1884)陈宝璐南昌刊本,收入光绪至民国间刊行的《赌棋山庄全集》。唐圭璋《词话丛编》据光绪刊本收入。是书历时三十馀年始撰成。

木兰花慢 戊辰重九,南普陀寺后最高处舒眺。寺后石壁有同年成都岳尧仙嗣佺偕龙阳易实甫顺鼎及陈粒唐昌昙光绪乙未重九题名篆刻

荡云愁海思,俯空阔、作重阳。奈大地秋风,无边落木,万感沧桑。高冈。更穷望眼,指青天、一发是家乡。斜日搔馀短鬓,暮潮咽断清商。徜徉。藓壁经廊。寻篆刻、吊诗狂。叹当年铸错,虚名画饼,招蜀怀湘。魂伤。悼今感旧,记京华、选胜共萸囊。休觅残僧话往,有人独立苍茫。

孔子改制考

康有为所撰关于变法维新的重要理论著作。1892年(光绪十八年)在弟子陈千秋、梁启超等协助下开始编著,1898年正式刊行。共二十一卷。书中阐发“托古改制”理论。宣称《六经》皆孔子所作,是孔子假托古圣先王言行,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改革主张,把孔子塑造成托古改制的“素王”。认为孔子改制的精义主要反映在《春秋》一书中,而《公羊传》则是阐释《春秋》的典籍。作者从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需要出发,附会公羊学派的“据乱、升平、太平”三世说,解释历史发展趋势。认为“据乱世”即西方君主专制时代,“升平世”即君民共主时代,“太平世”即民主共和时代。这一划分并不科学,但确认历史不断进化发展,强调当时中国应由“据乱世”通过改革进入“升平世”,冲破了顽固派“敬天法祖”和“祖宗之法不可变”的反动思想,为维新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影响甚大。顽固派攻击该书“灭圣经”、“乱成宪”,要求清政府将该书毁版。

上清帝七书

第一书。清光绪十四年十月八日(1888.11.11)呈递。请求光绪帝内修政事、讲求变法,慎左右、通下情,以期十年致强,二十年雪耻。是书以大臣阻难,未能上达。第二书,1895年5月2日,康有为邀集十八省一千三百余名举人,联名上书朝廷,向清政府提出变法的建议,史称“公车上书”。第三书。清光绪二十一年五月六日(1895.5.29)上呈都察院,十一日(6.3)上达光绪帝。详述变法方策,认为欲雪国耻、保疆圉,自应富国、养民、教士、治兵。光绪帝读后,深受感动,立命阁臣誊抄副本数份,发各省督抚会议奏复。第四书,清光绪二十一年闰五月八日(1895.6.30)上呈,力言变法体要及先后缓急之事。是书以顽固派拒绝代呈,未能上达。有上海时务报馆石印本。第五书,清光绪二十四年正月三日(1898.1.24)上呈。请求光绪帝采法俄、日以定国是;集群才而谋变政;听任疆臣各自变法,以举庶政。并告诫说,如再不锐意更张,“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对光绪帝震动很大。第六书,即《应诏统筹全局折》。清光绪二十四年正月八日(1898.1.29)总理衙门代呈。极言“变则能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之理,继请光绪帝取法日本,全面维新,并提出了全面维新的纲领。故宫档案《杰士上书汇录》存有真本。第七书,译纂((俄彼得变政记))成书呈请代奏折。

异授眼科

眼科著作。佚名撰。不分卷。约撰于清顺治元年(1644)。首载明目论,言及五轮八廓所配脏腑及眼病病因证治等问题。次以歌诀形式论述眼病之寒热虚实及治疗常用中药的药性及治疗宜忌等。对点药法、演药法、制药法、煎膏法、研药法、合药法、用药法、服药法、禁忌等均有述及。附以常用药方及加减法。后设七十二则答问,分述眼科七十二症的症状、病因、病机、治法及方药。论述简明扼要,体现了中医理论中眼目与脏腑相关的学说。治疗多以阴阳五行及脏腑学说为基础,方药以内服汤剂、丸散为主,间有点眼之剂,如推云散等。流传较广。有清嘉庆十六年 (1811)休宁陈文盛堂重刊本,光绪九年(1833)太原濬文书局重刊本,豫章刘继礼重刊本。解放后有排印本 (与《一草亭目科全书》 合刊)。

光绪戊子正月廿九日偕黄鹿泉农部膺杨惠垓大令寿彤徐仲阮驾部悫立访何桐云农部桂芳茶市之晚香斋同集者萧襄廷学博长裕易㬅农比部炳奎郭杼田比部庆治龚省吾礼部镇湘张亶臣大令祖纶张憩云学博章焌童子何炜郭家冕谈燕甚乐皆有诗相赠奉答二章

佳游茶市趁春光,翰墨因缘缔吉羊。身似登龙瑶席忝,心随归雁海天翔。剧谈麈柄霏琼屑,好句蝉联晕笔香。此会此生应可再,雍容风采几仙郎。湖海文章会一堂,远人何幸挹馨香。郁金美酒醒仍醉,戛玉佳章短更长。藤带午阴方漾绿,柳迎春色渐舒黄。石缘应是三生订,蘅杜牵思未忍忘。

光绪恒春县志

台湾地方志。清陈文纬修,屠继善纂。二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文纬事迹不详。继善自号啸云居士,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光绪十八年开设台湾通志局,命各属县修志。本志以档册和采访笔录为主要资料来源。约于光绪二十一年(1885)脱稿,十三万余字。全书分疆域、建置、职官、营汛、招抚、田赋、户口、杂志等二十二类。卷首有城署图。该县周有基、游乐诗、汪乔年于光绪三年勘察全县并有详细调查记录,本志从中摘引资料,并保存了一些中日谈判的史料。有光绪二十一年稿本,《台湾文献丛刊》本,台北《中国方志丛书》本。

买陂塘·闰枝属题光绪乙未山塘秋泛图,步韵

念家山、几多尘梦,而今凭向谁语。浮生竟坐流离老,无分犯烟咨雨。难再遇。还剩得当年,一二寻秋侣。商量画趣。已看惯危烽,吊残宿草,回首甚情绪。江南路。欲采蘋花未许。华胥知谁何处。吴娘尽荡凌波影,愁问鹭来沤去。重认取。是试茗调琴,步步诗来路。松盟错迕。且望帝伤春,避戎话夜,休怅旧游阻。

光绪新竹县志

台湾地方志。清郑鹏云、陈朝龙、曾逢辰修纂。六卷。鹏云字毓臣,福建永春人。光绪廪生,官淡水厅训导。朝龙有《新竹县采访册》已著录。光绪十八年始修县志,十九年(1893)成书。后因书稿散失,二十三年郑、曾二氏重新厘订,因《新竹县采访册》分立类目。有封疆、建置、赋役、学校、典礼、职官、选举、列传、古迹、兵燹、文征、风俗十二门。翌年又因建制变更而中断。留下四卷十二篇,以八景居首,列传、古迹、兵燹、文征实属残稿。1959年11月,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整理其稿本,移八景于山川后;立“封域志”,将沿革移至山川前;风俗、古迹、兵燹改为考一、考二、考三;将卷四各考与文征合并。凡错字、脱字,均予订补。有台北《中国方志丛书》本。中国科学院、厦门大学、福建师大、台湾和日本藏有抄本。

一萼红 光绪壬辰人日,用石帚淳熙丙午人日词韵,题其西湖遗象。

石湖阴。想梅边堕翠,曾上小红簪。经醉残山,伤春旧月,无奈风过箫沉。漫回首、垂虹载雪,唤梦醒、空有绕枝禽。笠泽烟寒,玉峰雪暗,悽绝重临。宾主百年无几,问浮湘入沔,去住何心。南渡风流,东州雅旧,遗事休更追寻。算歌曲、江湖送老,抵当时、锅里几销金。待访城西马塍,只见花深。

光绪拉池县丞志

打拉池县丞,设自光绪元年,全无旧志遗存。叠奉上宪议颁二十七条饬令,遵照访编,阅数月而始成。其于条目中之所未载及载而未全者,委属无从采访。是役也,乃贡生陈希魁、训导谢文俊、廪生杨希贤为编次,附生赵子绅、魏崇文、杨文舒为采访,附生陈德俊、陈祖虞、陈重德、董元辅为誊录,兹辍数言而弁帙首。

田伏侯太守招同诸君崇效寺看牡丹衰病到迟主客尽去独坐成咏忆光绪丁酉偕王幼霞侍御看花此寺恰此日故卒章及之 其二

记与半塘叟,同游恰此晨。几丛仍故种,何处复斯人。得句留花片,题名拂壁尘。芳菲看欲歇,凄恻并沾巾。

高阳台·自题河桥梦影图。光绪乙酉秋奉先太夫人柩附粮艘南归,于黄河北岸守候盘坝。重九前二夕有异梦,见元配何夫人布衣青鞋,翩然入舟,默无一语,旁置铜盘及白履一双。内兄少庵亦至,曰:妹夫喜也。余瞿然而觉。时族叔薇卿同舟,呼而告之,曰:殆有再生之缘乎。后属洪毅夫同年作图识之。终竟无验。余老矣,及泉相见之期日近,追纪其事,弥叹人閒泡幻真不可思议者。时戊辰七月

碧海心长,稠桑影短,回思梦境无端。一语难申,惟余脉脉相看。玉箫猜拟重逢约,赚韦郎、到老凄然。剩尘纨。月黯河桥,画意荒寒。同谐吉兆终成幻,更履霜入操,承露移盘。翻覆沧桑,徒惊何世人閒。白头今日如仍对,怕鸱夷、料理都难。只魂牵。先垄松楸,江上青山。

田伏侯太守招同诸君崇效寺看牡丹衰病到迟主客尽去独坐成咏忆光绪丁酉偕王幼霞侍御看花此寺恰此日故卒章及之

客去亦已久,独游谁与同。相看如胜侣,小立逆香风。色岂依僧浅,娇疑向日融。无嫌煞风景,啜茗夕阳中。记与半塘叟,同游恰此晨。几丛仍故种,何处复斯人。得句留花片,题名拂壁尘。芳菲看欲歇,凄恻并沾巾。

1 2 3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