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资源,一触即达!
通鉴释文辨误
史籍考辨著作。宋末元初胡三省撰。12卷。司马光《资治通鉴》出,南宋蜀人史炤为之作《通鉴释文》30卷,然多谬误疏漏。又有托名司马康的海陵本《释文》及蜀费氏进修堂本《音释》,皆蹈袭炤作,乖舛弥甚。胡三省既撰《通鉴音注》,恐前人注释讹谬相传,疑误后学,因作是书刊正之。三省字景参,一字身文,台州宁海(今属浙江)人。宋宝祐进士,历任县令、府学教授。生平深好《资治通鉴》,著有《资治通鉴音注》、《资治通鉴释文辨误》及《竹素园稿》。
钦定校正淳化阁帖释文
十卷。清乾隆三十四年 (1769),诏以内府所藏宋淳化四年赐毕士安 《阁帖》,命内廷诸臣详加校订,选工摹勒。其间搜集诸家释文,最为详备,勘核颇精详。书首乾隆题“寓名蕴古”四字及《淳化轩记》一篇,然后载原帖旧跋,及诸臣题记。其中古帖次序,均从旧刻。每卷都摹刻乾隆的论断,参取刘次庄、黄伯思、姜夔、施宿、顾从义、王澍等人的见解,并以大观太清楼诸帖,相互考校。凡篆、籀、行、草,都注释文于字旁,并各作订正,以辨正是非。乾隆四十三年 (1778),侍郎金简以石刻之,藏于内禁。后又录其释文,以聚诊版摹印。传本为“四库全书”本。
送萧同可之肇庆
端州萧幕府,五十老能文。命秩乡人羡,诗名朝士闻。石门明夜雪,铜鼓暗春云。暂尔鲲鹏运,终然鹓鹭群。
智者大师别传注
佛教传记。宋宣和三年(1121)昙照撰。二卷。是对灌顶所撰《智者大师别传》的疏释之作。资料引自《国清百录》、《续高僧传·智顗传》、《玉泉行状碑》、《功德疏碑》、《智者大师真身塔》、《关王祠记》、《南史》、《隋史》等。释文清楚,考证详尽,对研究智顗生平事迹有一定史料价值。
道德真经集解
四卷。宋赵秉文撰。赵秉文,滏阳 (今属河北磁县)人,兴定元年 (1217)授侍读学士。后晋礼部尚书仍兼侍读学士。撰有《道德真经集解》。赵秉文认为道与德相须而不相离,因此不将 《老子》分为 《道经》、《德经》上下篇。该书体例清晰,总论章旨,释文平允。除录赵秉文对《老子》解释外,又辑有王弼、唐玄宗、宋徽宗、司马光、王雱等诸家之说,并于行文之中加作者姓氏用以分别,又参儒佛之说以释道。如注解“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句,其注文为: “玄玄则极矣”明重玄之极致,用以总论其旨;又谓“常无者,佛氏所谓真空也。常有者,佛氏所谓妙有也”,是以佛学明道家之理。此书不但体现了赵秉文对老氏之学参悟透彻,而且所集众家注释,使原著佚者,以此书存其万一;原著存者,也可依此书校对。现存明 《道藏》本、《小万卷楼丛书》本。
颂古六十二首
杲日连天照有无,孰云善逝坐跏趺。如今要见当年事,邪正犹来在半途。法王法令若为酬,潦倒文殊强出头。负累释迦犹可事,至今千古闹啾啾。百万人天望举扬,拈花微笑大乖张。几多业识茫茫者,问著劳生沸似汤。若有丝毫付与人,可师何得更全身。人间天上迷逢处,八两元来是半斤。非风幡动唯心动,大海波澜常汹涌。鱼龙出没任升沉,生死圣凡无别共。无别共底怎么样,祖佛傍观空合掌。潦倒江湖上,竿头事可咍。一回浮子动,又是上钩来。草里寻常万万千,报云飞去岂徒然。鼻头是甚闲皮草,十字纵横一任穿。一回思想一伤神,不觉翻然笑转新。云在岭头闲不彻,水流涧下太忙生。挂得帆来遇便风,须臾千里到家乡。临门上岸逢妻子,欢喜情怀不可当。挂拂遭呵耳便聋,衲僧奚若验宗风。金刚脑后抽生铁,华岳三峰倒卓空。家肥生孝子,国霸有谋臣。拳头劈口槌,未到无儿孙。开田说大义,后人莫容易。百丈总持门,淡而还有味。打面还他州土麦,唱歌须是帝乡人。现成财本成家者,多见饥寒在子孙。大雄山下斑斑虎,触著伤人谁敢顾。亲遭一口老婆心,何曾用著腰间斧。相见言谈理不亏,等闲转面便相辉。毕竟水须朝海去,到头云定觅山归。大唐国里无禅师,不许会兮祇许知。著肉汗衫如脱了,方知棒喝诳愚痴。彼此老来谁记得,人前各自强惺惺。一坑未免俱埋却,几个如今眼子青。问答分明是切磋,几人于此见詨讹。少年俱决龙蛇阵,潦倒同吟稚子歌。相见锦江头,相携上酒楼。会医还少病,知分不多愁。八面当风祇这是,拂袖之谈动天地。堪爱卖身王老师,不作贱兮不作贵。南北东西无不利,令人深爱老南泉。眉毛撕系如相似,鼻孔辽天不著穿。禅床惊震被搽糊,惹得儿孙不丈夫。拄杖劈头连打出,也教知道赤须胡。祖佛场中不展戈,后人刚地起詨讹。道泰不传天子令,时清休唱太平歌。五色狸奴尽力争,及乎按剑总生盲。分身两处重相为,直得悲风动地生。同气相求事可论,一回见面一欢情。两行何处闲文字,一队谁家好弟兄。骨里皮兮皮里骨,大隋老子无窠窟。上士闻之笑未休,中流特地生疑惑。老大宗师竖指头,一生用得最风流。玄沙拗折无人会,年来年去冷飕飕。黄金为骨玉为棱,莫把他家此日寻。多少从来悟心匠,尽将底事继威音。池阳何处得扪摸,后代商量苦也无。古人刚地成多事,敢问如今会也无。密密堂堂早二三,本来无物更何堪。痴人见了生欢喜,作者相逢满面惭。悟人千个道无忧,肯信遭他第二头。寂寞山花寒食后,夕阳西去水东流。长连床上狐屎尿,三圣堂前狗吠春。跳出金牛窠窟子,月明照见夜行人。玄沙三种病人,有理不在高声。引得香严老子,走来树上悬身。祸福威严不自灵,残杯冷炙享何人。一从去后无消息,野老犹敲祭鼓声。春寒料峭,冻杀年少。切忌参商,别无奇妙。低头侍奉,欢喜问讯。佛法商量,伤子性命。赵州言勘破,笑杀老禅和。院主须眉落,南泉打粥锅。赵州勘破,却成罪过。大地众生,千个万个。醉眠醒卧不归家,一身流落在天涯。祖佛位中留不住,夜来依旧宿芦花。一问当机绝异同,定乾坤箭验勋功。轰轰一掌胲腮下,笑杀雄山者老翁。春至是花开,朱颜安在哉。可怜园里色,不入镜中来。春来依旧一枝枝,同地同天道不疑。未彻之言人莫问,令余特地笑嘻嘻。擘开华岳连天色,放出黄河到海声。瞎驴死后蒿枝折,大地如今有几人。奉君三顿曲周遮,屈辱云门老作家。渡水穿云五湖客,欲将何物当生涯。云门答糊饼,言前句后领。驴鞍爷下颔,到了终不省。塞却你咽喉,把将糊饼来。杨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头人。一声残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数目分明举即难,衲僧无不胆毛寒。须知更有壶中路,但向须弥顶外看。万象之中独露身,一回相见一回嗔。东西南北吾皇化,莫向江头苦问津。鳌山成道足人传,莫是从前话不圆。赖有玄沙知始末,遍身红烂在渔船。老大宗师没巴鼻,养狗之缘太儿戏。夺牌禅客如到来,铅刀争及吹毛利。欲求佛法往南方,老大宗师为举扬。山花满地虽狼藉,一阵风来一阵香。宗师方便太慈悲,是汝之言实古锥。万里神光腾顶后,肯将生死嚇愚痴。在途在舍若为酬,莫把先师一例求。雄雄宇宙如王者,未免半边无髑髅。犊牛生子颇相谙,两眼通红色似蓝。把火照来无觅处,大家普请一时参。赵州一椀茶,验尽当行家。一期虽似好,争免事如麻。师真丑拙不堪呈,用尽身心笑杀人。彼中莫觅丝头意,白鼻昆崙贺新正。出得出不得,初不离是定。圣者起凡情,凡人而乃圣。倒用与横拈,扶邪及显正。春雨春风竹户凉,落花啼鸟千峰静。平生心胆向人倾,到此门中有几人。别后都城旧知己,暖烟斜日又黄昏。佛手驴脚生缘,黄龙元无此语。直饶恁么知之,我侬亦未相许。奉报四海禅人,第一不得错举。著眼看来宁免瞎,全身何用佩金鱼。黄龙意气雄豪甚,祇为他家不识书。尽力不柰何,按牛头吃草。若无锦绣文,难以论嘉藻。何故唤作手,衲僧难开口。拟议自颟顸,可怜大蒙斗。彼此且无相负累,行人无不失钩锥。虽然不瞎众生眼,也好拳头劈口槌。
成唯识论
这是诠释唯识三十颂的论著,凡十卷,护法等十大论师各造释论,唐代玄奘三藏奉诏译,翻经沙门窥基笔受,这是学习唯识学必读的重要论书。世亲晚年造《唯识三十颂》,本颂造出,未造释文而入寂,未几十大论师继起,各造释论,斯时法海波澜,至为壮阔。唐代玄奘三藏由印度回国,携回十家释论百卷,奘师译此论时,本主张十家释论各别全译,后以弟子窥基之请,糅集十家之义成为一部,其中异义纷纭之处,悉折中于护法之说,故《成唯识论》十卷,虽说是糅集十师之作,而实以护法一家为宗,名为传译,不啻新造。基师亦尝述其传译参糅之绩云:十家别译之初,神昉、嘉尚、普光、窥基四人同受师命,共同翻译。数日之后,基请退出,奘师固问其故,基对曰:‘群圣制作,各驰誉于五天,虽文具传于贝叶,而义不备于一本,情见各异,禀者无依。请错综群言,以为一本,楷定真谬,权衡盛则。’久之奘师乃许,故得此论行世。
左传杜林合注
五十卷。明王道焜、赵如源合编。王道焜、赵如源皆明末人,生平不详。此书是合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与宋林尧叟《春秋左传句解》二书而成。杜预《集解》己见前。林尧叟字唐翁,宋人,生平不详。杜氏《集解》号为精密,而林氏《春秋左传句解》四十卷则专以笺释文句为主,使简洁深奥之旧注浅显易明,颇便一般初学者之读《左传》,故明末杭州书坊己取其书合杜注行之。此书首卷有杜预《春秋左传序》与《春秋提要》。《提要》与诸书之《纲领》相同,乃是辑诸家论《春秋》经传精要之语而录之。现存崇祯杭州刻本、明毛氏汲古阁刻本、天启问奇阁刻本、大文堂刻本、芥子园刻本。
冲虚至德真经解
八卷。宋江遹撰。唐天宝元年,诏号列御寇为冲虚子,其书 《列子》 为 《冲虚真经》,宋人又加至德二字而为《冲虚至德真经》。江遹作此书实际上是注《列子》,后人依《列子》八卷之数,将江遹所作二十卷合并为八卷,所以清《四库全书》依内府所藏八卷本收录,今依 《四库》本。前人研究 《列子》者,除晋人张湛外,有唐代殷敬慎作释文二卷,其书已不独存,其释文与张湛注文夹于通行本经句之下,已难分张注或殷释;又有唐人卢重玄作《冲虚真经解》二卷,如今也存于他人书中,唯有江遹此书,仍流传完备。其书逐段解说经文,阐发其旨意。认为“天道之运,必先于天瑞。圣人之应世,莫大于帝王”(见《说符》篇末解说),所以 《列子》一书的篇次为:《天瑞》第一,《黄帝》第二,《周穆王》第三,《仲尼》第四,《汤问》第五,《力命》第六,《杨朱》第七,《说符》第八。认为 《列子》一书的旨意是 “传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而所谓古之博大真人者也。”(出处同上)江遹颇为注重经中言外之意,称“子列子,古之善为士者也”(见《天瑞》首句解)。认为子列子不是一个人的称呼,而是先古所有“善为士者”的总称。他在《天瑞篇》中解释壶丘子林:是 “以虚容为体,以中庸为道,兼覆万物者”所以为诸子 (即子列子)之师。江遹此说,否定了列御寇其人的存在。后世研究《列子》者,认为江遹之作文辞典雅,思致玄远,但也不无穿凿之处,又染俗流之猥言,未免有秽其书。现存明 《道藏》本 (题二十卷,与焦竑《国史经籍志》著录的卷数相同),清 《四库全书》本。
胜鬘经疏
佛典注疏。S.524。照法师撰。原著约一卷。首残尾存。原无题,据内容及卷末题记拟题。此疏自《胜鬘经》首“胜鬘夫人是我之女”起,至末尾之结劝流通分止,将《胜鬘经》分作十五章,逐章分科疏释。体例与敦煌出土的佚名《胜鬘义记》、隋慧远的《义记》及吉藏的《宝窟》属同一流派。在疏释文句时,着意于主要宗义的诠释疏通,而无后代疏释常见之旁征博引、卖弄训诂之风。历代大藏经均未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卷末题记云:“一校竟。皝有。照法师疏。延昌四年五月二十三日於京承明寺写《胜鬘疏》一部,高昌客道人得受所供养许。”据此,此疏抄于高昌麴氏延昌四年(515),或系由高昌人自京师携至敦煌。
十三经注疏正字
八十一卷。题为清沈廷芳撰。廷芳字椒园,一字畹叔,仁和(今浙江杭州市)人。乾隆元年由监生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山东按察使。此书实为与廷芳同时的浦镗撰而由廷芳刊行的。镗(生卒年不详)字金堂,一字声子,号秋稼,嘉善廪贡生(参胡玉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证》)。此书或称《十三经注疏正误》,为校正十三经注疏而作,以监本、重修监本、陆氏闽本、毛氏汲古阁本参互考证,音义和释文以徐氏通志堂本为准。诸经正义,宋代曾在端拱、咸平、景德年间多次校正,但由于版本久湮,明以来公私刊版也有据宋本刊正的,而所刊往往不同。此书把诸经原文每条标出本句,再疏其讹误于下,并标明据何本而改。不能确定的字句,一并存疑,即便是据某人所言也并附于后。对文字本身的形声六体,推究尤为详细,清代校经之书莫详于此。但此书也有缺陷,中国古代文字,经久嬗变不能尽以许慎之说为依据;且经学流传多由口授,又限于门户,经典之间的差别很大。作者囿于所见,未见古来善本,又以时文之体读唐代义疏,往往疑所不当疑,而援引俗刻他书肆意窜改。
铜雀瓦砚歌
汉日欲没众星紫,老瞒干天扰天纪。身辞篡弑遗厥嗣,却付分香兼卖履。铜爵高台五云里,声色娱人死无已。西陵墓草青如洗,舞尘细逐歌声起。台倾土荒产荆杞,遗瓦深川良有以。豫章得之谀墓鬼,琢配翰墨象焦尾。仍铭其阳志其喜,砚工文奇称二美。陇西王孙武靖子,宝之不翅琼瑶比。芳春燕客陈棐几,冷电晴云照秋水。研辞释文拂尘滓,红丝无光马蹄毁。邺城狐嘷豫章死,一甓千年置邮耳。欲镌短歌愧无似,乞借挥毫删魏史。
论语孟子集注考证
宋金履祥撰。凡17卷。包括《论语集注考证》10卷,《孟子集注考证》7卷。金履祥事详见《大学疏义》条。本书是论孟章句集注之疏,因为前已有赵顺孙《四书纂疏》(《提要》中已著录),避而改题《考证》。朱熹《四书集注》注重发挥义理,而疏于名物训诂;又立言简奥,词约意广,故读者难以领会其精义。金氏此书,于人物事迹、名物典故考证甚详。又宋、元诸儒注《四书》大多不详及地理,金氏独于此有功。清阎百诗著《四书释地》,引此书十余条,甚为推崇。履祥于《四书》文义详明者不复赘言,但仿《经典释文》之例,摘其疑难者疏之。朱子持论有未定抵牾者,履祥皆折衷归一。对集注中的错误,金氏有所订正,但有的集注不误,如公刘为后稷之曾孙条,金氏定为误,此其暇疵。论孟集注考证合刻,为十七卷,卷首有许谦序,后有吕迟跋。传世版本有《率祖堂丛书》本、《金华丛书》本,浙江馆等有藏。
维摩经疏
佛典注疏。作者不详。六卷。(1)北淡76,首尾均残,存六百零三行。所释为后秦鸠摩罗什译《维摩经》之《佛国品第一》(首残),《方便品第二》、《弟子品第三》。(2)P.2049,首尾俱全,系卷三。所释为《弟子品第三》。(3)P.2040,首尾俱全,系卷六。所释为《香积佛品第十》至《嘱累品第十四》。(4)日本龙谷大学图书馆533号,首尾均残,存六百九十五行,应属卷一。此疏原著不全,故全疏科分不清。疏释各品时,大体均以辩来意、解品名、释文义三门进行。文内大量引用各种佛教著作,兼引僧肇之《注维摩诘经》与慧远之《维摩义记》。释文并参考玄奘译《说无垢称经》。并在一些方面引征了唯识派的观点。历代大藏经均未收入。敦煌遗书出土后,P.2049、2040两号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研究者或认为此疏是敦煌著名佛教学者昙旷的著作。
唐律疏议
原名《律疏》。中国唐代《永徽律》的律文注解。长孙无忌等编撰。最早成于永徽四年(653)。长孙无忌,唐高宗时的太尉。本书是现存最古老也最完整的封建法典的释文,是唐太宗为统一律文的解释,以保证律书的统一适用而诏示下属编写的。分30卷,12篇,502条,其篇目同唐律完全相同,内容包括:名例律,共6卷57条,规定刑事法律制度;卫禁律,2卷33条,是关于警卫宫室和保卫关津要塞方面的法律;职制律,3卷58条,是关于官吏职务及驿使方面的法律;户婚律,3卷46条,规定有关户籍、土地、赋税以及婚姻家庭法律制度;厩库律,1卷28条,规定国有牲畜和仓库管理的法律制度;擅兴律,1卷24条,关于发兵和兴造方面的法律;赋盗律,4卷54条,是保护封建政权及地主阶级生命财产不受侵犯的法律制度;斗讼律,4卷59条,关于斗殴和诉讼方面的法律;诈伪律,1卷27条,关于欺诈和伪造方面的法律;杂律,2卷62条,内容广泛,包括买卖、借贷、度量衡、犯奸、赌博等;捕亡律,1卷18条,关于追捕罪犯和逃亡士兵及役丁的法律;断狱律,2卷34条,是关于司法审判方面的法律。本书不仅对律文逐条解释,而且还对律书中规定的不够完备之处进行补充、修订,吸收了中国古代律学的成就,是中国封建法制的重要著作,后来成为历代封建立法的楷模,并传入外国,是研究中国法制史的重要资料。
流沙墜簡
《流沙坠简》由中国近代考古学著作。罗振玉、王国维合撰。共3册。1914年出版,1934年校正后重印。收录英籍考古学家A.斯坦因在中国盗掘的敦煌汉简、罗布泊汉晋简牍(见罗布泊文书)及少量纸片、帛书等,共计588枚(件)。《流沙坠简》的材料出自法国汉学家E.E.沙畹著作中的照片。该书分作小学术数方技书、屯戍丛残、简牍遗文三部分。有释文和考释,王国维有长序进行论述考证。该书为中国近代最早研究简牍的著作。 1949年以前,主要集中于敦煌和居延汉简的整理和研究。如上所述,首批敦煌汉简虽然首先由法国汉学家沙畹率先进行整理和考释,但作出最大贡献的应该首推我国学者罗振玉和王国维。二人于1914年合著的《流沙坠简》一书以及王国维后来发表的系列论文,结合传世典籍,不仅对每枚简文分类详加考释,而且应用新发现的简牍资料,撰写出许多研究汉代制度和西北史地的论文,尤其重视把敦煌汉简所记载的内容和汉代烽燧遗址的情况联系起来,力图尽可能恢复汉代烽燧组织系统的原貌。《流沙坠简》一书的精辟考释和王国维研究敦煌汉简的系列论文,不仅为当时的东西方学者所望尘莫及,而且至今仍不失为近代简帛学的奠基之作。
奉和王世弼寄上七兄先生用其韵
宫槐弄黄黄,莲叶绿婉婉。时同二三友,竹轩凉夏晚。驾言都城南,以望征车返。何知苦淹回,及此秋景短。愁思令人瘦,举目道路远。西风脱一叶,荐士闻乡选。简书催渡河,宾客不得展。亲忧对萱丛,妇病废巾盥。言趋厌次城,鞭马倦长阪。枣林蔽天日,交阴不容伞。仰看实离离,忆见花纂纂。异乡怀节物,不共斟酒盏。举场下马入,深锁严籥管。诸生所程书,捃束若秸秆。蜜灯坐回环,丹砚精料柬。披榛拔芝兰,断石收琰琬。纷争一日事,声实溷端窾。天球或弃遗,斗筲尚何算。西归到官舍,尘土昏案版。寒窗穿碧疏,润础闹苍藓。诗书鹊巢翻,帷幔蛛丝罥。果知兄未来,光阴坐晼晚。昨蒙叔父报,亦叹音书简。薄言使事重,激切被天遣。逋流一方病,责任媲和扁。咨询怀靡及,不遑暇息偃。嚼冰进糜餐,冲雪踏层巘。严霜八月飞,貂狐无馀暖。念嗟叔母刘,穷年寄甥馆。尚怜公初黠,诱掖到昭宛。庭坚薄才资,行又出町疃。浮云与世疏,短绠及道浅。匠伯首暂回,大樗终偃蹇。学宫尸廪入,奉养阙丰腆。学徒日新闻,孤陋犹旧典。小材渠困我,持斲问轮扁。大材我屈渠,越鸡当鹄卵。未能引分去,恋禄幸苟免。平生报一饱,从事极黾勉。岂如不见收,放身就閒散。思伯卧江南,无心趣轩冕。庞翁迹颇亲,黄檗门屡款。斋馀佛饭香,茶沸甘露满。逢人问进退,馀事寄一莞。仲父挟高才,甘为沟中断。青黄可牺樽,荐庙配瑚琏。季父有逸兴,未尝入都辇。临流呼钓船,拂石弄琴阮。雍容从朋交,林下追游衍。田园虽足乐,及时思还返。阴寒木鸣条,望损倚门眼。南枝喜鸣鹊,尺素托黄犬。又以窀穸留,归期指姑洗。寄声问僧护,儿发可以绾。妙言对宾客,称渠万金产。尔来弄笔砚,墨水恶翻建。大字如栖鸦,已不作肥软。鲁论未彻章,正苦诸叔懒。新诗开累纸,欲罢不能卷。远怀托孤高,别思盈缱绻。秋月明夜潮,柘浆冻金碗。疏杵韵寒砧,幽泉流翠笕。吟哦口垂涎,嚼味有馀隽。传示同好人,我家东床坦。风烟意气生,挥毫写藤茧。猎山穷鹑鴽,罩海极虾蚬。银钩乱眼膜,嘉句濯肺脘。且言伯在野,朋友必推挽。五泰列清庙,圣绪今皇缵。真儒运斗枢,道化迪天显。朝论惜才难,逸民大蒐狝。岂闻任方物,包贡遗羽簳。招车必翘翘,前席思謇謇。王甥欲好怀,高意恐难转。长篇题远筒,封寄泪空潸。遥知云际开,灰飞黄钟管。
金石文考略
十六卷。清李光暎撰。李光暎,字子中,嘉兴 (今属浙江省)人。嘉兴朱彝尊曾著有《吉金贞石志》,后朱氏所藏金石刻,又归于李光暎。李氏遂辑所得,并集诸家之论,而成此书。书前有雍正七年 (1729)金介复序,称此书编撰有条理。此书收集金石之书四十种,收集文集地志等书六十种。以前著录金石书籍诸家,均自据见闻,并为之评说。此书乃仿宋陈思《宝刻丛编》,杂取诸书,荟萃为之。在每条下,各注明所出之书,中有少数是李光暎自己考释。以前著录金石书籍各家,大都以考证史事为长,而此书却是以品评书迹为主。故在论书法上,汉隶则推宗郑簠之评,唐碑则取赵崡之论。正由于此,此书所引欧、赵、洪诸家释文,仅十之一。但《瘗鹤铭》不引张弨释文、“天发神谶碑”不引周在浚释文、“兰亭序”不引俞松考释,似为疏漏。传本有 “四库全书”本。
南华真经义海纂微
一○六卷。宋褚伯秀 (生卒年不详)撰。褚伯秀,字雪��,南宋末年钱塘 (今浙江杭州)人。杭州天庆观道士,师事范应元。此书前有刘震孙、文及翁与汤汉三序,都写于咸淳元年(1265);卷后有自跋,写于咸淳庚午年 (1270)。由此可知其书撰于咸淳之前,刊于咸淳年间。其跋称伯秀就学于范应元,感师恩,遂纂集诸解,七年而毕业。书中集郭象、吕惠卿、林疑独、陈祥道、陈景元、王雱、刘概、吴俦、赵以夫、林希逸、李士表、王旦、范应元十三家注,并断以己意。书内多引陆德明 《经典释文》,但不列于十三家之中。只用其书讲义理而不重音训。范应元本来没注 《庄子》,但因他是褚伯秀之师,所以褚伯秀在书中多处叙述范应元之论。褚伯秀集宋代及其以前诸家解《庄子》的梗概于此书中,更使鲜为人知的吴俦、赵以夫、王旦诸家之作依赖此书得以流传;后世学者通过此书也可了解前人研究 《庄子》 的梗概。所以 《四库提要》称 “伯秀编纂之功,亦不可没矣。”由此可知,此书对于研究《庄子》实为重要史料。现存明《道藏》本、清《四库全书》本。民国年间上海商务印书馆据明本影印 《道藏举要》 本。
孟子传
二十九卷。宋张九成(1092—1159)撰。张九成字子韶,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绍兴二年(1132)中状元,历任佥判、著作郎、礼部侍郎等职。反对秦桧和金,又被诬与禅师宗杲交游,谤讪朝庭,一贬再贬。自号横浦居士、无垢居士,谥文忠。其学术思想宗程门理学,曾师事杨时,但受佛教影响,有援佛入儒之意,被朱熹指为“阳儒阴释”、“洪水猛兽”。有《横浦文集》、《孟子传》等著述。《宋志》载张九成《孟子传》三十六卷,《郡斋读书志》赵希弁《附志》著录张九成《孟子解》三十六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张九成《孟子解》十四卷,马端临《文献通考》亦著录《孟子解》十四卷,或作《孟子解》、或作《孟子传》,或十四卷、或三十六卷,是同一书卷帙分合不同。《四库提要》以为《文献通考》卷数传写有误,实属臆断。九成之前有冯休《删孟子》、李觏《常语》、司马光《疑孟》、晁说之《诋孟》、郑厚(字叔友)《艺圃折衷》诸书,皆掊击孟子。九成此书特别阐发义利之辨,认为孟子尊王道、贱霸道有大功,拨乱反正有大用。全书致力于阐发宏旨,并不笺释文句,类似论体。言辞切近事理,少空寂之语。《四库提要》称此书“在九成诸作中,此为最醇”。该书传本很少,宋刻本、元明本均已不传,四库底本及清琴川毛氏影宋抄本,今归南京馆,并非全本,只二十九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