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资源,一触即达!
双砚斋词话
清代词话著作。邓廷桢撰。共十五则,收于民国十一年(1921)邓邦述辑刊《双砚斋丛书》之一《双砚斋随笔》中。唐圭璋《词话丛编》即据此收入。邓廷桢论词尊崇南宋姜夔、张炎,说姜词“识趣既高、兴象自别”,能寓家国兴亡之感,有击碎唾壶之意,而且运笔琢句都异常工妙。他比较姜、张词风的不同,说姜“硬语盘空,时露锋芒”,张炎则“返虚入浑,不啻嚼蕊吹香”。这些见解虽然受浙派词人的影响,但是从总体上邓廷桢却竭力避免浙派的偏颇倾向。论姜词如此,论苏轼、辛弃疾的作品也是如此。
栟榈集
宋代诗文别集。邓肃撰。宋代王明清《挥麈后录》卷2称:宣和四年(1122)艮岳成,宋徽宗为之作记,李质、曹组各献赋称颂,只有太学生邓肃上10诗备述花石纲对民间的骚扰。“肃字志宏,南剑人,有文集号《栟榈遗文》三十卷,诗印集中”。《宋史·艺文志》著录为26卷。但现存诸本卷数均与之不符。北京图书馆所藏明正德十四年(1519)罗珊刻本、清曹琰抄本以及嘉庆十九年(1814)邓廷桢重刊本均为25卷;而明万历邓崇纯刻本及弘光元年(1645)邓四教、邓四维重修本均为12卷,另有附录1卷;据《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还有明刊16卷本,清代修《四库全书》时福建呈送第6次书目中,也有16卷的《栟榈诗文集》。《四库全书总目》称此集16卷,但文渊阁本实为25卷。其卷1至卷10为诗,卷11为词,卷12至卷25为各体文章,其中记3卷、题跋2卷。关于诗歌创作,邓肃主张“诗有四忌,学白居易者忌平易;学李长吉者忌奇僻;学李太白者忌怪诞;若学作举子诗者,尤忌说功名。”(卷25)
海国四说
十五卷。清梁廷楠(1796—1861)撰。梁廷楠字章冉,广东顺德人。副贡生,咸丰年间赐内阁中书,加侍读衔。通史学,善诗文,精音律,并颇注意研究西方国家政治情况。曾赞助林则徐、邓廷桢禁烟,支持广东反对英军入城的斗争。其《夷氛闻记》对鸦片战争情况有较真切记载。凡《耶苏教难入中国说》、《合省国说》、《兰仑偶说》、《粤道贡国说》四种。初刻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后经修订,复刊于咸丰年间。是中国近代早期的外国史地研究著作之一。
夷氛闻记
记述鸦片战争史实的重要著作。梁廷柟撰,约成书于1849~1853年间(道光二十九年—咸丰三年),5卷,约10万字。由于本书对清朝统治者在鸦片战争中的表现多有揭露和指责,故虽屡刻刊行,但均未署作者姓名,且无“序”文,致流传不广。全书内容起于道光初年烟禁,止于1849年广州人民反入城斗争获得胜利。除第4卷外,余皆为发生在广东、广州之事。其中卷1主要叙述鸦片战争前中外关系、鸦片贸易、禁烟运动和鸦片战争爆发;卷2所述为林则徐加强广东防务、英国出兵中国和英军北上天津、林则徐和邓廷桢被革职、琦善南下主持广东事务、虎门沦陷、广州告急、琦善私割香港及其被革职等情况;卷3对奕山主持广东军务、英军进犯广州和《广州和约》签订、三元里抗英、英军北犯闽浙和闽浙爱国官兵的抵抗等皆有记载;卷4述及奕山收复浙东妄举及其惨败、英军北犯江苏沿海沿江一带和抛锚南京江面、清朝投降和《南京条约》签订等情况;卷5记载了战后广州反入城斗争等情况。全书所记较为翔实可靠,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时人所撰的鸦片战争史书。但认为“师夷长技”是“失体”之举,反映了作者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的保守态度。
老子校释
《老子》校释本。两篇八十一章,今人朱谦之撰。成书于一九五五年。《老子校释》以唐《易州龙兴观道德经碑》本为底本,以敦煌写本和遂州碑本为主要参订本。还批判地选用了王弼,河上公等注本,“御注”、“广明”、“景福”等石本,以及傅奕、范应元等古本。在校勘上,《校释》以严可均《铁桥金石跋》中《老子唐本考异》所校三百四十九条为主,以魏稼孙《绩语堂碑录》订正和补缺严可均所校条目所得四十三条为次,又博采纪昀、毕沅、王昶、吴云、罗振玉、何士骥等校勘易州龙兴碑本的成果。夹句较勘,广引众家之说,案以己见。在训诂方面,《校释》多采王念孙、孙诒让、俞樾、洪颐煊、刘师培、易顺鼎、马叙伦、陶鸿庆、奚侗、蒋锡昌、劳健、高亨、于省吾诸家旧注,又采有日本学者大田晴轩、武内义雄之说,随文著录自己的意见和独到见解。《校释》还特别注意到楚国方言与《老子》的关系,用《庄子》、《诗经》、《淮南子》等古籍中记载的楚国方言意义来解释《老子》书中的某些文字。朱氏还认为,《老子》一书虽以今音来读是不合韵的,但古今异音,以古音读之,还是合韵的,不合韵处就有后人增改的嫌疑。故《校释》除校诂字句外,还于每章末列音韵一项,对《老子》中的文字定音归韵。朱氏又作《老子韵例》,附于《校释》之后。音韵上,朱谦之主要参考江晋三《老子韵读》,又以姚文田之《古音谐》和邓廷桢之《双砚斋笔记》以及李赓芸之《炳烛编》补正江氏之疏漏,还采有刘师培《老子韵表》、高本汉《老子韵考》中的个别意见。朱氏指出,《老子》一书文句长短不一,其用韵体制也是各不相同。朱氏经分析归纳,把书中用韵体例列为二十四类。《老子校释》是注解《老子》的较好的、流行最广的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