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资源,一触即达!
送董文启出宰江夏
委佩晨看拜玉除,西游真食武昌鱼。王孙碧草秋无际,仙掌金茎露下初。今日才名须卓茂,当年词赋说相如。登临若对南楼月,待尔宾鸿寄尺书。
送董文启之江夏宰
委佩晨看拜玉除,西游真食武昌鱼。王孙碧草秋无际,仙掌金茎露下初。今日才名须卓茂,当年词赋说相如。登临若对南楼月,待尔宾鸿寄尺书。
赠董文仲山人
风仪皎皎曳霞衣,此日湖天见少薇。何事鹿门深敛迹,却从鸥渚共忘机。剡藤绚烂才双美,烟水沧茫兴倍飞。一榻久悬知有待,千秋徐稚好同归。
题董文赠陈道士
庐山董奉千株杏,太乙真人一叶莲。不有青藜杖头火,人间那得白云篇。
酬董文玉宫谕过访用前韵
三径秋风草乱生,候门连日讶官旌。云霄回首十年别,甲第联名两世情。剩水残山宜老朽,玉堂金马属豪英。海乡昨夜人争道,南斗文光烛地明。
吴志道董文蔚见过
残帙朝犹检,寒斋午始开。径为三益待,客自四明来。积霰梅花阁,飞霞竹叶杯。愧君酣赏意,烧烛未能回。
东山柬董文玉谕德
东山中峰天汉连,紫筇丹屐共云烟。高卧正怀谢太傅,莫令小草后人传。
同留克全丁文范董文玉西湖泛舟遂历湖上诸山
天畔云烟清不了,仲春风日净巾袍。春坊能事称杯斝,刺史风流拥节旄。青柳岁时临泽国,白鸥早晚到江皋。西湖野意元相识,拄杖中流兴自豪。
同崔子钟过董文玉宅
崔生亭伯兴,董子仲舒才。不为相邻近,那能数往来。霜天留把菊,风槛促行杯。尚忆秋参落,酣歌送我回。
喜迁莺 其五 三官廊海棠,高花簇锦,阴如槐幄,或言是当阳董文恭师手植
春情寥寞。又缓款信风,吹开仙萼。柳外鞭摇,城隅路转,闲赴紫绵芳约。宿酲太真初醒,悄倚瑶台珠箔。泥人处,弄娇姿还胜,翻阶红药。犀杓。休更举,重溯梦华,酒味浑忘却。一日欢游,百年遗恨,谁会此时哀乐。旧山富春空冷,馀荫香林犹托。便归好,怕西州清泪,弹将花落。
快士传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十六卷。题“五色石主人新编”。或以为作者即徐述夔。按此书日本享保十三年(即清雍正六年,1728)《舶载书目》已加著录,书当作于此前,故可断定作者非徐述夔。本书写主人公书生董闻的遭遇,有文字狱之祸,竟与作者自己后来的灾祸暗合,可谓奇事。书中写出了科举落榜文人的种种心态,表现出作者的一定胆识。同时,本书情节复杂,结构严谨,语言也较流畅,堪称佳作。
声调谱
诗话著作。清赵执信撰。此书分前、后、续谱,故亦称《声调三谱》。有合为一卷者,或分为三卷者,亦有以前后谱为一卷、续谱为一卷者,但于内容均无大出入。唐代律体盛行之后,古诗写作便产生一个避免律调的问题。对古诗声调的注意,始于明人。如李东阳《怀麓堂诗说》云:“古诗与律不同体,必各用其体乃为合格。”后谢榛《四溟诗话》、胡应麟《诗薮》等亦有议及者。清初钱谦益、冯班、吴伟业、王士禛等人,继续探讨这一问题。据说赵执信曾向王士禛讨教古诗声调问题,不得其详,于是独自钻研,从唐代大家名作入手,“发愤三、四月”(李重华《贞一斋诗说》),终于悟出古诗与律诗在声调上的区别,著成此书。赵谱一出,又推动王士禛门生整理出《王文简古诗声调谱》(文简为王士禛谥号)、《律诗定体》等作,从此开了论诗谈声调的风气:“自渔洋、秋谷之书行,此说几于家喻户晓矣。”(梁章钜《退庵随笔》)赵谱所论,大抵以三平为正格,又多采冯班之说。后翁方纲、翟翚、许印芳、吴绍灿、董文焕等对此书所论又有所驳正,使这一项研究更趋精密。有《清诗话》本。
闻董孟起副枢乃弟鄂霄院判凶讣哭之二首 其一
天狗忽堕地,兵生牙帐中。宁为仗剑死,不作倒戈攻。故国魂归黑,平原血溅红。惊心激此变,谁为责元戎。
闻董孟起副枢乃弟鄂霄院判凶讣哭之二首 其二
群盗犹铜马,将军真虎牙。死当为厉鬼,生不负皇家。野色含沈日,河声怒捲沙。征东失名将,朝野共惊嗟。
闻董孟起副枢乃弟鄂霄院判凶讣哭之二首
天狗忽堕地,兵生牙帐中。宁为仗剑死,不作倒戈攻。故国魂归黑,平原血溅红。惊心激此变,谁为责元戎。群盗犹铜马,将军真虎牙。死当为厉鬼,生不负皇家。野色含沈日,河声怒捲沙。征东失名将,朝野共惊嗟。
闻董评事疾因以书赠
繁露传家学,青莲译梵书。火风乖四大,文字废三馀。欹枕昼眠静,折巾秋鬓疏。武皇思视草,谁许茂陵居。
赠董宗文归乐安
董生读书赤岭西,寻常闭户足幽栖。云中沙雁惊寒落,江上野禽愁暝啼。为养何由沾禄秩,旅游终日愧涂泥。老翁望子行不至,日日看云携杖藜。
闻董原汉卧病作此讯之
春来愁绪日冥冥,燕峤风光自草亭。入塞战尘天外黑,隔城山色雨中青。驱驰岁月怜同病,肮脏江湖笑独醒。南北乱离灾不细,汉家谁问董生经。
闻董汝卿丧内二首 其一
草堂双燕垒新巢,坐感琴丝理断胶。麦饭一壶香一瓣,此情何处哭芳郊。
闻董汝卿丧内二首 其二
好学平生说仲舒,绛帷常坐五更馀。春来睡足三竿日,应是无人唤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