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岩洞有耶律楚材故桓夏公石刻

深壑因谁造,挥斤亦有神。江山留王气,题咏待词人。泉作窗间雨,苔生石上尘。碧纱笼底墨,萧索竟千春。

湛然居士集

元代诗文别集。14卷。耶律楚材撰。《四库全书》曾据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编入别集类。清人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录有《湛然居士集》35卷,但这种35卷本今未见。现存《湛然居士集》都是14卷本。本集卷首有元太宗六年(1234)行秀(万松老人)序,元太宗五年王邻序,太宗五年孟攀鳞序。集中诗文没有按体裁类编,主要收入的是诗,卷8、卷13、卷14中杂有少量的文章。卷末有元太宗五年李微后序。据各序,可知《湛然居士集》最初编成于元太宗窝阔台五年,共收入诗文500余篇,编为9卷,是由当时的中书省都事宗仲亨辑录的,此9卷就是14卷本中的前9卷。后5卷是此后补入的,所收的诗文是写于公元1233—1236年之间。写于太宗八年(1236)以后的作品今已不存。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了谢方点校的《湛然居士集》,这个点校本据《四部丛刊》影印本为底本,以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渐西村舍刊本参校,并附有王国维所撰《耶律楚材年谱》等传记资料,是目前比较完备的本子。

湛然居士文集

亦称《湛然居士集》。诗文别集。元耶律楚材撰。楚材号湛然居士,故以名集。十四卷。以诗为主,仅第八、十三、十四卷收有书序碑记。书中有关西域诗六十余首,为扈从元太祖西征时所作。有《四部丛刊》影元抄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其“编次殊无体例,疑传写者乱之”。书中有扈从成吉思汗西征时所作诗60余首,对研究其时西域情况和成吉思汗西征之事,具有参考价值。有《四部丛刊》影元钞本、《渐西村舍》本、中华书局版谢方点校本等。

玄风庆会录

玄风庆会录,原题「移剌楚才奉敕编录」。移剌楚才即元初著名宰相耶律楚材。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谱录类。卷首有元太宗壬辰年(1232)编者自序,内称:国师长春真人(丘处机)昔承宣召,前往西域朝见太祖成吉思汗。其往回事迹,已见于李志常所著《长春真人西游记》。其谈道论玄之言,皇帝令近侍记录而秘之。作者奉敕编纂刊行秘录,欲使「天下共知玄风庆会一段奇事」。书中所载丘处机与成吉思汗会谈内容,以论述大道无为,治身理国为主旨。首论长生之道,强调去声色,屏滋味,以清心寡欲为修身之要;其次论济世安民、积功累德之道。强调以敬天爱民、好生恶杀为本。其言皆浅近平易。《元史‧释老传》记载丘处机西行,劝成吉思汗止戈息杀,与本书旨要大致相符。

西游录注

地理文献考证。元耶律楚材撰,清李文田注。一卷。蒙古太祖十三年(1218),楚材扈从西行五、六万里,留西域六、七年。以所见闻著《西游录》。元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曾节录其纪程部分。文田有《朔方备乘札记》已著录。原文并注约一万字。对书中所记楚材于元太祖十三年春三月,出云中、抵天山(阴山)、涉大碛、踰沙漠、达和林(哈尔和林)以及西行过金山(阿尔泰山)所见,回鹘城、唐碑、瀚海、不剌城、阿里马城、芭榄城等地山川、道路、物产、民俗等均一一注释。对研究《西游录》内容,和十三世纪我国新疆、蒙古高原和中亚等地交通、物产、城镇分布、风土民情有重要参考价值。有《灵鹣阁丛书》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

元代奏议集录

本书辑录自元太祖至元顺帝时期150余年的奏议,既有名臣奏章,如耶律楚材、史天泽、王盘、伯颜等人,又有平民上书,包括表、奏议、上书、封事、弹章、对策等等,主要辑自《历代名臣奏议》中的元人奏议和《元文类》、《元史》、有关文集及其它散见资料,极富史料价值和文献参考价值。

作义要诀

文论。元倪士毅撰。一卷。士毅字仲宏,歙县(今属安徽)人。约元文宗至顺初前后在世。著有《重订四书辑释》。此书讲述经义体例,多关乎文章之写作要领。主张“第一要识得道理透彻,第二要识得经文本指分晓,第三要识得古今治乱安危之大体。”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定以经义试士制度,蒙古崛起后,元太宗接受耶律楚材建议,效法宋制,亦以经义为科举考试科目之一,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酌议其实施规则,延祐二年(1315)科举复行,乃实行之。

从容录

凡六卷。南宋万松行秀撰。又称万松老人评唱天童和尚颂古从容庵录、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系将天童山宏智正觉禅师所作颂古百则附加示众、着语、评唱而成。从容,为万松行秀晚年所居庵名。本书所以作成,初系行秀之门人耶律楚材,因随从元太祖成吉思汗西征,悲于远离其师,遂屡致书请师评唱天童颂古。行秀乃于燕京报恩寺从容庵撰此书,命侍者离知笔录,元太祖八年(1223),送往西域予楚材,翌年楚材作序。其中各则均分为示众、本则(公案)、颂古(文中附加短评─着语)、评唱等四部分,示众相当于碧岩录之垂示,系说明一则之宗旨;本则为古则公案,叙述先人证悟之因缘;颂古为宏智以偈颂拈提,说明本则之宗旨;着语为将本则、颂古之语句加以解说短评;以评唱部分为本书重点。本书与碧岩录并称禅门二大宝典,碧岩录属临济宗系统,本书则属曹洞宗系统。注疏有默绍之从容录颂解一卷、松云之从容录事略十七卷、鼎三之从容录接觜录二卷、梵丁之从容录笔削一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