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侠传
文言短篇小说集。明王世贞编。二卷。此书明吴琯《古今逸史》本题为唐人撰,不著名氏,二卷。《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小说家类存目著录即据此本,谓为“皆记唐代剑侠之事,与《太平广记》一百九十三卷至一百九十六卷所载豪侠四卷文尽相同”,断为“明人剿袭《广记》之文”。按,见于《太平广记》之《卢生》、《红线》、《聂隐娘》等唐人传奇,实仅十九篇,其中《扶余国主》叙隋事,还有多篇五代作品。《广记》未收之作尚有《老人化猿》,采自《吴越春秋》;《虬髯叟》、《韦洵美》二篇采自《灯下闲谈》。余外另有如采自《青琐高议》之《任愿》等书的十一篇五代两宋作品,共计三十三篇。明隆庆三年(1569)履谦子翻刻时又增附四篇,其中已有明人《剪灯余话》之《青城剑术》一篇。今人余嘉锡据《弇州山人四部稿》中《剑侠传小序》一文,以为此书当为王世贞所辑(《四库提要辨证》)。是书今传除履谦子翻刻本外,还有清汪士汉《秘书廿一种》本,四卷。《郑堂读书记》认为当系汪士汉所分。咸丰七年(1857)王996 明代文学龄刊本从之。《说郛》(重编本)、《唐人说荟》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均删存一卷。
苏子平汪履道试李潘墨
南阳国师古禅伯,玉殿以棋聊戏客。客虽四海棋绝伦,我解两奁俱用黑。侍臣大惊帝微笑,客亦袖手吁莫测。黑中优劣自能分,正似苏汪今试墨。老潘气韵凌阿宽,二李不平有矜色。坐令好事旁舍郎,瞠视无言受巾帼。我非南阳不能辨,以手扪头空叹息。径当相携诣瞽叟,夜半一辨须明白。
伤寒论辨证广注
伤寒类著作。清汪琥撰。十四卷。琥字苓友,号青谷子,吴县(今属江苏)人。撰有《痘疹广金镜录》、《养生君主编》等。汪氏根据《素问》“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的理论。认为“伤寒之病名虽为寒,其所见之证皆热”。故广集诸家学说,对《伤寒论》六经证治原文中属于热病的条文逐条注释,于康熙十九年(1680)撰成是书。卷一至卷二辨伤寒非寒病论及纂注伤寒论例。卷三至卷十为辨六经病脉证并治法。卷十一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法。卷十二辨误汗吐下火灸逆病脉证并治法。卷十三辨温病脉证并治法。卷十四辨风池、风府等穴针刺法。后又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复撰《中寒论辨证广注》三卷,体例悉遵前书,逐条辨注《伤寒论》中属真寒证治原文,并对真寒证的治疗有所论述。汪氏之论虽有偏颇之处,但自成一家之说。有清康熙十九年(1680)平阳季子东壁刻本(扉页作《平阳季子辨注仲景全书》,又作《仲景伤寒论》。附:《张仲景中寒论辨证广注》三卷)。
题汪氏茅亭
茅亭客到多称奇,茅亭之上难题诗。出尘景物不可状,小手篇章徒尔为。牛畔稻苗新雨后,鹤边松韵晚风时。君今酷爱人间事,争得安闲老在兹。
绘事备考
八卷。清王毓贤撰。王毓贤生卒年不详,字星聚,镶红旗汉军三韩 (今内蒙古喀喇沁旗)人。官湖广按察使,一说贵州布政使。陈鼎 《留溪外传》记狱吏汪金章事,曾提及王毓贤,称其勤于吏治,案无留牍。可见其颇有吏才。但王毓贤公余之暇,亦作书画,留心赏鉴,此书即是康熙三十年(1691)官按察史时所作。此书内容是论画及记画人。卷一总论,有画法、笔意、赏识、优劣、楷模、服饰、藏弃、道释、人物、蕃族、龙鱼、兽畜、草虫、花鸟、疏果、墨竹、宫室、山水、制作装潢、格式等二十一目。大都撮录以往诸家。卷二至卷八则取古来画家姓名、事迹,按时代排列,从轩辕至隋为一卷,唐为一卷,北宋为一卷,因其家数繁多,所以卷中又分上、中、下三子卷。南宋一卷。辽、金、元为一卷。明一卷。总为八卷,合子卷之数,实为十卷。所记体例是:每人各立小传,以诸书所载传世名迹附于其人之后。基本是以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夏文彦《图绘宝鉴》为蓝本,增广其所未备,搜辑颇详。此书虽仿张、夏二家之旧例,但书中因时类叙,一览可知,又削除繁冗,易于寻讨,所以虽多取于旧文,仍不可视为递相重复之作。较之前代李嗣真、释彦宗、刘道淳之流的时代混淆、难于核查者,实胜一筹。当然,此书亦有数处失误,如辽代常思言,画品人品并高,见于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中,以往诸书皆无其名,此书亦缺载,是其不该之漏。还有,明代画家仅据韩昂《图绘宝鉴续编》至正德年间而止,嘉靖以后王毓贤本可续添而不续添,是为不该缺而缺。此书主要版本有:康熙年间刊本、康熙金阊大雅堂刊本。
三史同名錄 一
遼金元三史。人多同名如前人所論元有五伯顏四脫脫。金有兩婆慮火三婁室遼有兩蕭韓家奴其類 甚多汪上湖韓門綴學嘗論及之。且云或謂譯無定字同名者不妨易換同音之字若遼之耶律撻不也. 與耶律塔不也撻塔異文阿里海牙與阿禮海牙里禮異文可以示別汪氏以謂同者太多勢難盡變是 固然矣抑有未也譯取同音本無定字史官以私意改易字形取其易於分別爾假如撻甲而塔乙里丙 而禮丁惟史官得自知之。他處紀載仍可彼此互換或一概無分蓋本無一定不易之義例其勢自不能 盡人皆心喩也故汪氏之說徒慮太多不能盡變不知縱能盡變其勢亦不行也又云金有兩婆盧火皆 太宗時宗室以在後者附前有兩訛可皆内族之護衞又同守河中因合為一傳兩蒲察六斤一與謀逆 一守門不肯從亂。並見胡沙虎傳分其所分合其所合金史首創其例似可為法也案金史創例固未足 以立訓而汪氏以為可法則亦不知古人之大體矣夫窮則必變變必求通而後可垂久凡事莫不然也 史家發凡起例當為後世師法遇此等參差之事皆爲前代所無而後世之所必不免者尤宜立法以濟 其窮豈可以巧術小數穿鑿私智苟免己責而不顧後人之難為典要哉夫對音繙譯文字無多名字相 同觸處多有作史者自應推春秋釋例兼法古人同姓名錄特譔為同名考將全史所載毋論有傳無傳
三史同名錄 二
遼金元三史。人多同名如前人所論元有五伯顏四脫脫。金有兩婆慮火三婁室遼有兩蕭韓家奴其類 甚多汪上湖韓門綴學嘗論及之。且云或謂譯無定字同名者不妨易換同音之字若遼之耶律撻不也. 與耶律塔不也撻塔異文阿里海牙與阿禮海牙里禮異文可以示別汪氏以謂同者太多勢難盡變是 固然矣抑有未也譯取同音本無定字史官以私意改易字形取其易於分別爾假如撻甲而塔乙里丙 而禮丁惟史官得自知之。他處紀載仍可彼此互換或一概無分蓋本無一定不易之義例其勢自不能 盡人皆心喩也故汪氏之說徒慮太多不能盡變不知縱能盡變其勢亦不行也又云金有兩婆盧火皆 太宗時宗室以在後者附前有兩訛可皆内族之護衞又同守河中因合為一傳兩蒲察六斤一與謀逆 一守門不肯從亂。並見胡沙虎傳分其所分合其所合金史首創其例似可為法也案金史創例固未足 以立訓而汪氏以為可法則亦不知古人之大體矣夫窮則必變變必求通而後可垂久凡事莫不然也 史家發凡起例當為後世師法遇此等參差之事皆爲前代所無而後世之所必不免者尤宜立法以濟 其窮豈可以巧術小數穿鑿私智苟免己責而不顧後人之難為典要哉夫對音繙譯文字無多名字相 同觸處多有作史者自應推春秋釋例兼法古人同姓名錄特譔為同名考將全史所載毋論有傳無傳
三史同名錄 三
遼金元三史。人多同名如前人所論元有五伯顏四脫脫。金有兩婆慮火三婁室遼有兩蕭韓家奴其類 甚多汪上湖韓門綴學嘗論及之。且云或謂譯無定字同名者不妨易換同音之字若遼之耶律撻不也. 與耶律塔不也撻塔異文阿里海牙與阿禮海牙里禮異文可以示別汪氏以謂同者太多勢難盡變是 固然矣抑有未也譯取同音本無定字史官以私意改易字形取其易於分別爾假如撻甲而塔乙里丙 而禮丁惟史官得自知之。他處紀載仍可彼此互換或一概無分蓋本無一定不易之義例其勢自不能 盡人皆心喩也故汪氏之說徒慮太多不能盡變不知縱能盡變其勢亦不行也又云金有兩婆盧火皆 太宗時宗室以在後者附前有兩訛可皆内族之護衞又同守河中因合為一傳兩蒲察六斤一與謀逆 一守門不肯從亂。並見胡沙虎傳分其所分合其所合金史首創其例似可為法也案金史創例固未足 以立訓而汪氏以為可法則亦不知古人之大體矣夫窮則必變變必求通而後可垂久凡事莫不然也 史家發凡起例當為後世師法遇此等參差之事皆爲前代所無而後世之所必不免者尤宜立法以濟 其窮豈可以巧術小數穿鑿私智苟免己責而不顧後人之難為典要哉夫對音繙譯文字無多名字相 同觸處多有作史者自應推春秋釋例兼法古人同姓名錄特譔為同名考將全史所載毋論有傳無傳
三史同名錄 四
遼金元三史。人多同名如前人所論元有五伯顏四脫脫。金有兩婆慮火三婁室遼有兩蕭韓家奴其類 甚多汪上湖韓門綴學嘗論及之。且云或謂譯無定字同名者不妨易換同音之字若遼之耶律撻不也. 與耶律塔不也撻塔異文阿里海牙與阿禮海牙里禮異文可以示別汪氏以謂同者太多勢難盡變是 固然矣抑有未也譯取同音本無定字史官以私意改易字形取其易於分別爾假如撻甲而塔乙里丙 而禮丁惟史官得自知之。他處紀載仍可彼此互換或一概無分蓋本無一定不易之義例其勢自不能 盡人皆心喩也故汪氏之說徒慮太多不能盡變不知縱能盡變其勢亦不行也又云金有兩婆盧火皆 太宗時宗室以在後者附前有兩訛可皆内族之護衞又同守河中因合為一傳兩蒲察六斤一與謀逆 一守門不肯從亂。並見胡沙虎傳分其所分合其所合金史首創其例似可為法也案金史創例固未足 以立訓而汪氏以為可法則亦不知古人之大體矣夫窮則必變變必求通而後可垂久凡事莫不然也 史家發凡起例當為後世師法遇此等參差之事皆爲前代所無而後世之所必不免者尤宜立法以濟 其窮豈可以巧術小數穿鑿私智苟免己責而不顧後人之難為典要哉夫對音繙譯文字無多名字相 同觸處多有作史者自應推春秋釋例兼法古人同姓名錄特譔為同名考將全史所載毋論有傳無傳
挽汪克之给事母程夫人
黟水衣冠盛,汪程甲一州。世贤钟上寿,家范袭芳休。右府尊章重,嫔闺法度修。蘋蘩祗祀事,枌堇媚肴羞。勤约饶经理,慈祥遍抚柔。齐眉友琴瑟,断织戒箕裘。郗桂遇辉赫,潘舆饱宦游。金章严侍膝,綵服称遨头。叠嶂双溪晓,千岩万壑秋。平反间笑语,燕喜溢歌讴。九秩童颜在,三朝宠渥稠。一毫宁复憾,五福更谁俦。鸾影合尘鉴,龙藏乐故丘。高门馀善庆,衮衮正公侯。
汪公干从燕台送余至济上叙别兼寄别和叔 其二
吾昔游上都,邂逅得二汪。谬蒙倾盖知,所知遂不忘。既我晚际遇,翰墨颇见长。二汪适不偶,空谷有芬芳。栖迟恋衡门,隐迹寄卖浆。相与讨文义,昕夕共徜徉。笙竽间琴瑟,歌吹六艺场。今予遭薄谴,于世尽炎凉。惟子不忍弃,时来访行藏。古人叹罗雀,今乃见糟糠。予适有远行,相送千里疆。长路思屏营,执手以傍徨。翩翩凫与雁,将翱复将翔。朝嬉仍共浦,夕宿各一方。谷风箴义缺,白驹咏食场。素交终不替,是道足以臧。谊敦古所难,申咏于斯章。
汪公干从燕台送余至济上叙别兼寄别和叔
古来重交谊,岂不在命驾。君从燕山阳,送我任城下。所历千里馀,四顾尽平野。览古究天人,观代陈王霸。久堙稷下谈,孰重燕台价。怆恻乐生去,慷慨聊城射。苍茫齐鲁墟,贤圣何凋谢。抚迹劳我思,感时伤物化。乐饮慰穷愁,悲啸激长夜。我行适旧都,子还依旅舍。去帆天际遥,归鞍日边卸。片语难久留,馀辉恋桑柘。磊落平生怀,晤言用自写。吾昔游上都,邂逅得二汪。谬蒙倾盖知,所知遂不忘。既我晚际遇,翰墨颇见长。二汪适不偶,空谷有芬芳。栖迟恋衡门,隐迹寄卖浆。相与讨文义,昕夕共徜徉。笙竽间琴瑟,歌吹六艺场。今予遭薄谴,于世尽炎凉。惟子不忍弃,时来访行藏。古人叹罗雀,今乃见糟糠。予适有远行,相送千里疆。长路思屏营,执手以傍徨。翩翩凫与雁,将翱复将翔。朝嬉仍共浦,夕宿各一方。谷风箴义缺,白驹咏食场。素交终不替,是道足以臧。谊敦古所难,申咏于斯章。
汪氏别墅次韵 其二
芜湖还似鉴湖春,我亦归来贺季真。好赋俱陪招隐士,耦耕长似问津人。襟怀处处尊前好,花柳番番雨后新。谁道只凭诗遣兴,却因雕琢费精神。
汪士元参军归四明有感赠之以诗
已辞荣禄去,莫遣慧心灰。笔自梦中得,句从天外来。文章原负俗,明圣不需才。今日白头别,何时青眼回。
汪士衡中秘招同阮光禄黄符卿诸公集寤园
长堤带清流,迤逦未肯毕。悠然纵远目,已觉幽意溢。木末涌菌阁,琪林隐兰室。飞桥接回廊,高下势不一。疏溪引清冷,鞭石成崒嵂。搴若遵濑道,攀萝践云术。阻涧谓将绝,穿岩俄复出。坠露添金尊,清商泛瑶瑟。既惬山泉赏,永怀箕濮匹。珍重桃花红,毋负重来日。
寄题汪氏退密庵
紫阳汪大夫,未老先致事。经营百年藏,结庵自休憩。扁之曰退密,有取于《易系》。相望千里余,一笑问以偈。云何谓之退,密也果何地?若言早休官,眼底非一二。身虽似闲暇,心或未能止。若言四大离,盖棺事则已。纷纷长夜者,皆悟退密旨。非但如上云,十目之所视。夫人皆可能,何取密之义?大夫天下士,未必只如此。庵傍皆高山,庵外即清泚。昼饥随粥饭,夜则伸脚睡。平生易甘苦,一一皆梦尔。不睹不闻问,从来白于水。试语庵中人,如是不如是?
汪氏别墅次韵
不应无酒饮公荣,且与园花作證明。我已闭门为独乐,君能让畔喜双清。莫教佛法无多子,却怕诗人太瘦生。好是柳丝饶意态,故垂浓绿著嘤嘤。芜湖还似鉴湖春,我亦归来贺季真。好赋俱陪招隐士,耦耕长似问津人。襟怀处处尊前好,花柳番番雨后新。谁道只凭诗遣兴,却因雕琢费精神。
黄鹤楼寄怀汪氏兄弟
澹云微雨登高楼。今昔悠悠万斛愁。昨夜西风捲林雾,苍茫一览江天秋。五载重游汉江渚,解佩当年偕稚齿。白水心肠不改初,青山面目浑犹是。男儿未具封侯骨。埋首禅巢复诗窟。题诗空忆鹤千年,点石难酬金十笏。明珠荆璞人不识。古月好花那抛得。浮躯七尺蒿与蓬,酒怀空吸春江色。到眼繁华付雪泥。江头芳草碧凄凄。日暮晴川隔烟水,笛声吹度海云西。
送汪世望还吴兴
频年踪迹遍天涯,书剑萧条兴味赊。枫冷吴江人执手,月明苕水客还家。霜前黄菊惊寒早,湖上青山易日斜。落魄布衣今白首,也将诗酒度年华。
题汪氏孝节堂
三从分定付之天,捧案曾无月再圆。莱子方同綵衣舞,鄘风忽赋柏舟篇。频年兵革经多难,奕世门闾喜独全。孝节从来足阴相,儿孙衮衮寿眉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