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門事親 一

《儒门事亲》是金代张从正编撰中医著作,共十五卷,成书于1228年。秉承张氏“唯儒者能明其理,而事亲者当知医”之思想,故命名为《儒门事亲》。书中前三卷为张从正亲撰,其余各卷由张氏口述,经麻知几、常仲明记录、整理而为完书。 《四庫提要》记载,金朝的金張從正是从正字子和,号戴人,出生在睢州考城。他在兴定中被召为太医,后来辞去职务。他的事迹详细记录在《金史方技传》中。金張從正与麻知幾(即子和)是同一时代的医学家,他们都非常注重医理,为此编写了这本书。 这本书称为《潜志》,也称为《麻知幾九疇》。子和在书中论述了自己的医术,并结合文献进行了解释。书中包括了解说、辨析、记载、解释、规劝、注释、解释和方法。书中还介绍了十种形态的三种治疗方法,命名繁琐而碎片化,但其大旨主要在于应用攻击。书中说,儒家门下的事亲者认为只有儒者才能明白其理论,事亲者才能理解医学。金張從正属于河間宗派,他使用的药物多是寒凉性质,具有出汗和泄下的效果。 当时对于这三种治疗方法存在着许多不同的争议,因此书中有很多辨驳的地方。丹溪朱震亨也对书中的偏见进行了嘲笑,后来人们将这本书束之高阁。然而,疾病的情况各不相同,针对不同情况需有相应的治疗方法,不攻不补皆有其弊端。过分偏执于某种方法显然是不可取的,但也不能完全排斥其中的价值。中间立场的人往往急于求胜,避不开过激和矫枉过正的情况,医生们过于依赖补益而忽略了观察脉象、判断病情长短的论述,过于激烈地施行治疗,最终被世人拿来说事。实际上,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从正的初衷。

儒門事親 二

《儒门事亲》是金代张从正编撰中医著作,共十五卷,成书于1228年。秉承张氏“唯儒者能明其理,而事亲者当知医”之思想,故命名为《儒门事亲》。书中前三卷为张从正亲撰,其余各卷由张氏口述,经麻知几、常仲明记录、整理而为完书。 《四庫提要》记载,金朝的金張從正是从正字子和,号戴人,出生在睢州考城。他在兴定中被召为太医,后来辞去职务。他的事迹详细记录在《金史方技传》中。金張從正与麻知幾(即子和)是同一时代的医学家,他们都非常注重医理,为此编写了这本书。 这本书称为《潜志》,也称为《麻知幾九疇》。子和在书中论述了自己的医术,并结合文献进行了解释。书中包括了解说、辨析、记载、解释、规劝、注释、解释和方法。书中还介绍了十种形态的三种治疗方法,命名繁琐而碎片化,但其大旨主要在于应用攻击。书中说,儒家门下的事亲者认为只有儒者才能明白其理论,事亲者才能理解医学。金張從正属于河間宗派,他使用的药物多是寒凉性质,具有出汗和泄下的效果。 当时对于这三种治疗方法存在着许多不同的争议,因此书中有很多辨驳的地方。丹溪朱震亨也对书中的偏见进行了嘲笑,后来人们将这本书束之高阁。然而,疾病的情况各不相同,针对不同情况需有相应的治疗方法,不攻不补皆有其弊端。过分偏执于某种方法显然是不可取的,但也不能完全排斥其中的价值。中间立场的人往往急于求胜,避不开过激和矫枉过正的情况,医生们过于依赖补益而忽略了观察脉象、判断病情长短的论述,过于激烈地施行治疗,最终被世人拿来说事。实际上,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从正的初衷。

儒門事親 三

《儒门事亲》是金代张从正编撰中医著作,共十五卷,成书于1228年。秉承张氏“唯儒者能明其理,而事亲者当知医”之思想,故命名为《儒门事亲》。书中前三卷为张从正亲撰,其余各卷由张氏口述,经麻知几、常仲明记录、整理而为完书。 《四庫提要》记载,金朝的金張從正是从正字子和,号戴人,出生在睢州考城。他在兴定中被召为太医,后来辞去职务。他的事迹详细记录在《金史方技传》中。金張從正与麻知幾(即子和)是同一时代的医学家,他们都非常注重医理,为此编写了这本书。 这本书称为《潜志》,也称为《麻知幾九疇》。子和在书中论述了自己的医术,并结合文献进行了解释。书中包括了解说、辨析、记载、解释、规劝、注释、解释和方法。书中还介绍了十种形态的三种治疗方法,命名繁琐而碎片化,但其大旨主要在于应用攻击。书中说,儒家门下的事亲者认为只有儒者才能明白其理论,事亲者才能理解医学。金張從正属于河間宗派,他使用的药物多是寒凉性质,具有出汗和泄下的效果。 当时对于这三种治疗方法存在着许多不同的争议,因此书中有很多辨驳的地方。丹溪朱震亨也对书中的偏见进行了嘲笑,后来人们将这本书束之高阁。然而,疾病的情况各不相同,针对不同情况需有相应的治疗方法,不攻不补皆有其弊端。过分偏执于某种方法显然是不可取的,但也不能完全排斥其中的价值。中间立场的人往往急于求胜,避不开过激和矫枉过正的情况,医生们过于依赖补益而忽略了观察脉象、判断病情长短的论述,过于激烈地施行治疗,最终被世人拿来说事。实际上,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从正的初衷。

儒門事親 四

《儒门事亲》是金代张从正编撰中医著作,共十五卷,成书于1228年。秉承张氏“唯儒者能明其理,而事亲者当知医”之思想,故命名为《儒门事亲》。书中前三卷为张从正亲撰,其余各卷由张氏口述,经麻知几、常仲明记录、整理而为完书。 《四庫提要》记载,金朝的金張從正是从正字子和,号戴人,出生在睢州考城。他在兴定中被召为太医,后来辞去职务。他的事迹详细记录在《金史方技传》中。金張從正与麻知幾(即子和)是同一时代的医学家,他们都非常注重医理,为此编写了这本书。 这本书称为《潜志》,也称为《麻知幾九疇》。子和在书中论述了自己的医术,并结合文献进行了解释。书中包括了解说、辨析、记载、解释、规劝、注释、解释和方法。书中还介绍了十种形态的三种治疗方法,命名繁琐而碎片化,但其大旨主要在于应用攻击。书中说,儒家门下的事亲者认为只有儒者才能明白其理论,事亲者才能理解医学。金張從正属于河間宗派,他使用的药物多是寒凉性质,具有出汗和泄下的效果。 当时对于这三种治疗方法存在着许多不同的争议,因此书中有很多辨驳的地方。丹溪朱震亨也对书中的偏见进行了嘲笑,后来人们将这本书束之高阁。然而,疾病的情况各不相同,针对不同情况需有相应的治疗方法,不攻不补皆有其弊端。过分偏执于某种方法显然是不可取的,但也不能完全排斥其中的价值。中间立场的人往往急于求胜,避不开过激和矫枉过正的情况,医生们过于依赖补益而忽略了观察脉象、判断病情长短的论述,过于激烈地施行治疗,最终被世人拿来说事。实际上,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从正的初衷。

儒門事親 五

《儒门事亲》是金代张从正编撰中医著作,共十五卷,成书于1228年。秉承张氏“唯儒者能明其理,而事亲者当知医”之思想,故命名为《儒门事亲》。书中前三卷为张从正亲撰,其余各卷由张氏口述,经麻知几、常仲明记录、整理而为完书。 《四庫提要》记载,金朝的金張從正是从正字子和,号戴人,出生在睢州考城。他在兴定中被召为太医,后来辞去职务。他的事迹详细记录在《金史方技传》中。金張從正与麻知幾(即子和)是同一时代的医学家,他们都非常注重医理,为此编写了这本书。 这本书称为《潜志》,也称为《麻知幾九疇》。子和在书中论述了自己的医术,并结合文献进行了解释。书中包括了解说、辨析、记载、解释、规劝、注释、解释和方法。书中还介绍了十种形态的三种治疗方法,命名繁琐而碎片化,但其大旨主要在于应用攻击。书中说,儒家门下的事亲者认为只有儒者才能明白其理论,事亲者才能理解医学。金張從正属于河間宗派,他使用的药物多是寒凉性质,具有出汗和泄下的效果。 当时对于这三种治疗方法存在着许多不同的争议,因此书中有很多辨驳的地方。丹溪朱震亨也对书中的偏见进行了嘲笑,后来人们将这本书束之高阁。然而,疾病的情况各不相同,针对不同情况需有相应的治疗方法,不攻不补皆有其弊端。过分偏执于某种方法显然是不可取的,但也不能完全排斥其中的价值。中间立场的人往往急于求胜,避不开过激和矫枉过正的情况,医生们过于依赖补益而忽略了观察脉象、判断病情长短的论述,过于激烈地施行治疗,最终被世人拿来说事。实际上,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从正的初衷。

儒門事親 六

《儒门事亲》是金代张从正编撰中医著作,共十五卷,成书于1228年。秉承张氏“唯儒者能明其理,而事亲者当知医”之思想,故命名为《儒门事亲》。书中前三卷为张从正亲撰,其余各卷由张氏口述,经麻知几、常仲明记录、整理而为完书。 《四庫提要》记载,金朝的金張從正是从正字子和,号戴人,出生在睢州考城。他在兴定中被召为太医,后来辞去职务。他的事迹详细记录在《金史方技传》中。金張從正与麻知幾(即子和)是同一时代的医学家,他们都非常注重医理,为此编写了这本书。 这本书称为《潜志》,也称为《麻知幾九疇》。子和在书中论述了自己的医术,并结合文献进行了解释。书中包括了解说、辨析、记载、解释、规劝、注释、解释和方法。书中还介绍了十种形态的三种治疗方法,命名繁琐而碎片化,但其大旨主要在于应用攻击。书中说,儒家门下的事亲者认为只有儒者才能明白其理论,事亲者才能理解医学。金張從正属于河間宗派,他使用的药物多是寒凉性质,具有出汗和泄下的效果。 当时对于这三种治疗方法存在着许多不同的争议,因此书中有很多辨驳的地方。丹溪朱震亨也对书中的偏见进行了嘲笑,后来人们将这本书束之高阁。然而,疾病的情况各不相同,针对不同情况需有相应的治疗方法,不攻不补皆有其弊端。过分偏执于某种方法显然是不可取的,但也不能完全排斥其中的价值。中间立场的人往往急于求胜,避不开过激和矫枉过正的情况,医生们过于依赖补益而忽略了观察脉象、判断病情长短的论述,过于激烈地施行治疗,最终被世人拿来说事。实际上,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从正的初衷。

恭读戊申1908诏敕

天皇神武驾欧亚,战胜之馀不满假。始仗大义振六师,继以平和服天下。时维十月岁戊申,大诏煌煌勖臣邻。不弃遐方于域外,丹凤衔来鲲海滨。草莽微臣泽明旨,情殷爱戴不能已。祸胎端自安乐萌,防微杜渐原应尔。当年强俄据满时,劳师靡费几不支。仗祖宗灵克奏捷,回首兵机危乎危。迄今难入太平世,痛定思痛宜早计。庶政更张数大端,一体臣民守勿替。大哉王言炳日星,不数典谟与鼎铭。即此勤俭治生产,大道早已合圣经。匹夫兴亡与有责,分寸光阴皆宜惜。廿纪风潮遍地生,漫说干戈化玉帛。吾皇正有鉴于斯,先几烛照明训垂。安不忘危满不溢,允植万年有道之隆基。

明惠皇后挽歌词四十首

皇明齐月象,厚德配坤元。恻怛忧民意,勤劳毓圣恩。国风悲卷耳,星纬暗轩辕。丧妣人心痛,哀号望寝园。威仪文物备,祖载出菆涂。薄葬追三代,严禋致九虞。仁恩遗凤诏,功德载龟趺。左右重兴业,诗书赞永图。太极齐元始,三光并照临。勤劳忧国念,恻怛爱民心。玄鸟歌殷母,思齐咏太任。两朝难俪美,万古播徽音。阶蓂凋叶尽,宫漏滴声残。玉几俄遗训,龙楼罢问安。云容愁惨戚,风色恸悲酸。万古馀功德,煌煌玉册寒。畴昔占虫梦,今来叹凤飞。汉宫遗内则,文母谢芳徽。永卧重泉夜,空馀大练衣。魏郊宁久驻,会看德陵归。阿母瑶池去,应归海上峰。宝奁空有象,练幄静无踪。孝享严三庙,舆仪备九龙。献陵今密迩,挥泪洒楸松。圣德高千古,慈闱十万春。地维伤绝纪,月彩忽韬轮。应物归先识,忧民感至仁。神仪虽已閟,遗范不埃尘。膺符称太母,衍庆广金源。衣练蠲重彩,躬蚕屈至尊。赐冰防病暍,恤狱恐民冤。孝意遵遗训,词臣叹永言。葛覃歌节用,卷耳颂求贤。遽厌人间世,还为物外仙。会观歌薤露,无复梦扪天。玉座虚长乐,依然夜月悬。谦抑传家法,宽仁沃帝聪。礼崇光教塔,时奉孝严宫。皂隶恩皆及,嫔妃爱悉同。绕阶花泣露,应是怨西风。庆源钟马邓,何止活千人。阴化行中壸,私权抑外亲。凤舆归厚夜,蚕馆闭长春。萧寺诸嫔御,能忘赐膳频。方享东朝奉,俄成甲子还。玉梳音窅窅,彤管事班班。陵寝音容閟,蓬莱日月閒。丁忧遗诏在,恩泽满人间。式属多难际,方承长乐欢。霜飞金殿冷,月没桂宫寒。雨泣愁云惨,风悲薤露残。南山为乐石,遗美岂能刊。一纪坤仪正,千龄母范彰。徽音齐太姒,厚德配娥皇。衣练昭纯俭,因山戒厚藏。伤心彤史上,千古播遗芳。缑氏传仙裔,燕山启梦符。化人先正己,祈福为民敷。疾殆申遗命,忧深示永图。伤心虞帝事,烟雨暗苍梧。奔走来群辟,哀摧动百灵。妖氛湮壁月,霄汉殒轩星。玉几贻周训,妆奁泣汉庭。近畿遵薄葬,神意想来宁。身尊恒率礼,名正更持谦。椒掖坤仪正,天庭母训严。鸿名登玉简,遗像入霜缣。异日朝陵处,应须启镜奁。宽和能待物,凝密劝行仁。道德持三宝,恩私逮四民。两朝隆汉礼,十乱冠周臣。一旦仙游去,空馀四海春。心知为善乐,敬傅又尊师。国化濯衣俭,民歌赐药慈。诵经虚玉案,奉佛冷金彝。遗旨无穷恨,风吹遍九疑。六綍辞秋殿,玄堂启夜扉。一朝藏寿器,千载閟容衣。县象轩星掩,哀歌薤露稀。松楸交隧道,会有五云飞。保阿成训在,阃阈令仪昭。俭德高千古,仁声溢两朝。事随流水逝,愁逐冷云飘。仙驭知何适,凭谁问泬寥。阴化毗乾造,熙朝赖母临。功勋新女史,德泽浃人心。偃月丰容閟,轩星瑞彩沉。笳声哀不尽,陵柏自森森。元勋施社稷,茂德庇人民。色养嗟中阻,灵游忽上宾。侍臣歌薤露,神物护龙輴。祔庙推尊谥,千龄宝册新。太姒敦周化,涂山启夏家。尊名天比峻,淑德日增华。孝享心何切,仙游望愈赊。空馀遗令在,攀慕极幽遐。天祸缠兴庆,幽堂掩后帏。徽音知有嗣,孝养痛长违。夜月空椒屋,秋风冷玉衣。遥瞻陵寝上,惨淡暮云飞。风急摇寒树,虹蜚薄太阴。云随仙驭远,尘入绮帘深。索莫长秋外,萧条湘水浔。圣情时怅望,流泪满宸襟。吉梦扪天后,明禋配地时。嫔虞彰淑慎,生武极恩慈。无复金舆返,空瞻画翣驰。萧萧松柏路,长夜閟神仪。玉音昭懿行,彤管列闳休。今日归陵寝,何年返玉楼。圣心方尽孝,鸾驭竟难留。陵树西风里,千秋万古愁。群生资茂育,至德果难名。凭几言犹在,因山事已成。西风翻画翣,落日送铭旌。羽卫归来晚,萧萧万马鸣。音容归寿器,管御玉衣闲。圣孝空如慕,慈颜痛莫攀。云愁萦汴水,雾惨锁夷山。怅望白杨路,翟车竟不还。孙谋贻嗣圣,内教辅先朝。孝敬全终始,勤劳继夙宵。民灾忧水沴,边患虑天骄。大渐惟几际,犹思俭德昭。一纪成功著,乘鸾上九天。物生思德载,圣虑想恩怜。俭素言犹在,宽慈事有传。禁闱斜日晚,空袅宝炉烟。飘飖成远驾,寂静掩玄堂。荡荡神功著,巍巍圣业彰。周任扬溢美,汉邓蔼馀芳。末命丁宁意,忧民不暂忘。褒赞存公议,无惭六后名。妆奁空有迹,佩玉寂无声。祭享升清庙,哀号动圣情。神灵阴有力,保佑再升平。蘋藻亲三奠,袆褕备六衣。坤元方载物,轩宿遽沦晖。庙貌严新祔,神游邈不归。白云无处所,长傍德陵飞。冯相方观祲,巫阳忽告灾。千秋临宝殿,一夕閟泉台。纚绋悲长往,灵輴挽不回。昊天思罔极,长使圣情哀。仙源周太子,华裔汉徵君。生圣休祥著,忧民俭德勤。姜嫄忻懿范,光烈恧鸿勋。辅就中兴业,飘然返白云。蜃辂陈彝宪,龟人献吉占。郊衢笳鼓咽,羽卫禁兵严。云气迎鸾驭,秋尘翳宝奁。祝官扬至德,简册发幽潜。月殿封鸾鉴,风帏卧佩环。百神来肃卫,万骑尽虚还。雨泣铭旌湿,风凄穗幄闲。仙游无觅处,追慕惨宸颜。月晕惊亏薄,川流骇沸腾。忧勤终爽豫,报施似无凭。长夜扃银海,愁云惨玉绳。圣心哀念切,素幄每晨兴。

忠孝行为江西行省右丞呼图克布哈作

孝为百行原,忠乃万世则。乾坤微忠孝,何以立人极。英英省右辖,出佐大江西。拜命辞魏阙,含情别慈闱。亲年八十馀,子仕万里外。王事有程期,何由遂欢爱。筹边计军务,排云叩天阍。冯夷护旌棨,瀚海无波澜。还家慰亲颜,伏阙上封事。方忧聚敛臣,遑恤忠孝士。明廷忽异政,法令非常情。都人不敢议,达官为之惊。免官亦何忧,从戎亦何愧。节义窜遐荒,奸贪拥虚位。煌煌中兴业,本在植纲常。民彝几沦没,政化期更张。薄俗非乱离,何以辨忠孝。大厦非栋梁,何以正廊庙。我歌忠孝行,送公涉沧溟。归朝庆眉寿,报国跻隆平。

和张政仲见寄三绝 其一

柘山尽处即屏山,若隔蓬莱弱水间。伐木歌馀凝望远,此心翻羡白云閒。

和张政仲见寄三绝

柘山尽处即屏山,若隔蓬莱弱水间。伐木歌馀凝望远,此心翻羡白云閒。故人别去复一月,三绝诗章寄我来。我有青州四从事,已令挈至待君开。药畦菜圃足秋雨,菊径松坡未就荒。请命当年嵇吕驾,便同看剑引杯长。

寄题张正国斗斋 其二

蒲团竹几炷熏炉,剩读平生未见书。酌古量今会文夜,清风明月四窗虚。

寄题张正国斗斋 其一

几人大厦室庐窘,之子数椽天地宽。醉里挥毫诗胆大,不悬金印老江干。

寄题张正国斗斋

几人大厦室庐窘,之子数椽天地宽。醉里挥毫诗胆大,不悬金印老江干。蒲团竹几炷熏炉,剩读平生未见书。酌古量今会文夜,清风明月四窗虚。数年约我过温溪,好趁鸡黄秋黍炊。添子江湖千顷意,劝于窗外作盆池。

送张正彦法曹

忆见君兄弟,相携谒侍郎。通经誇早岁,落笔尽成章。试剧何轻锐,当官便激昂。三年知力竭,大府觉才长。知已未如格,归赀才满囊。旧书还读否,师说近凄凉。

送张正臣赴泰州幕

敲冰冰未泮,塞河流玉段。轻舸莫言迟,古城沧海畔。春皋兰蕙茁,晚井鱼虾乱。时平无羽书,此乐异王粲。

用前韵赠张正仲朝散二首 其一

郎官出宰镇方隅,聊试牛刀意未摅。不特持平争结友,要知博物有成书。不惊雉羽桑阴静,一洗蛮烟霁景初。恨识羽山眉宇晚,徒闻嘉惠及耕锄。

用前韵赠张正仲朝散二首

郎官出宰镇方隅,聊试牛刀意未摅。不特持平争结友,要知博物有成书。不惊雉羽桑阴静,一洗蛮烟霁景初。恨识羽山眉宇晚,徒闻嘉惠及耕锄。朅来仰止德之隅,颇欲徜徉遂所摅。倚杖未忘千里恨,飞鸿为作一行书。喜君燕寝凝香暇,念我哀涂税驾初。湖海不除豪举想,尚容访古问槐锄。

伤始平李少府正己

劳息本相循,悲欢理自均。谁能免玄夜,惜尔正青春。迈德惟家宝,生才谅国珍。高文缀翡翠,茂学掩麒麟。述作纷无已,言谈妙入神。断肠虽累月,分手未盈旬。辅嗣俄长往,颜生即短辰。声华满昭代,形影委穷尘。禅草回中使,生刍引吊宾。同游秘府日,方驾直城闉。并拜黄图右,分曹清渭滨。风期嵇吕好,存殁范张亲。虚座怜王述,遗篇恸景纯。精灵与毫翰,千祀寿何人。

送道州使君江西张正父

词学清流属上游,可曾轻外叹迟留。半生萧洒居仁宅,千骑精明赴道州。曾拟朝阳鸣老凤,暂从楚水问盟鸥。不妨高索山人贾,款曲归来尽黑头。

1 2 3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