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五日西湖夜泛高炳如集客赵临安蟠老致饷同游者陈可行杨少云李元德王顺伯何绍彭张宗尹杨氏子弟侍僧方与焉次炳如韵

西湖著明月,万象各偃伏。夙昔湖上游,赓酬动盈束。未有夜泛诗,此诺吾屡宿。剥啄闻招呼,纵臾戒行速。读君纸三过,洗我愁万斛。行行正作意,在在堪刮目。山光真起予,过雨俨新浴。精蓝憩深幽,疏篁庇脩绿。棋声节风瓯,参差自成曲。睡乍味觉甜,语软气能馥。老僧与客忘,谛紬楞严轴。小立水花净,一堤良意足。方舟晓兴动,篙人听回复。薰风散金波,心境两愁独。是中有妙句,万古无管属。诗家高书记,前赵今鲍叔。归来要推敲,遣饷到林谷。陈榻初解悬,膺门契仍笃。不遗太学蕃,王杨共高躅。陆笑阿戎谈,足以侍几牍。支郎更可人,啖蔬如啖肉。而我厕髯张,形骸愧珠玉。敢逃清白眼,仅免朱丹毂。明朝软红中,清游梦应续。未叹终滞淹,湖山已收录。

赠张宗韶尹衡山一绝

云消紫盖旭堂暄,怀县桃花锦一川。治下江山兼管句,与君须结五峰缘。

赠别张宗昭县尹之衡阳

通才何处不堪安,分教新迁邑长官。错节盘根明利器,卖刀买犊化凋残。洞庭秋入心先洗,南岳峰高日耸观。鲁叟他年称子产,嘱吾屡屡别君难。

宿东阿旧县同张宗晓张伯美小饮村西梨树下作

搴帷见山色,知是东阿路。不忍驱车行,愿言得少住。旧县好村落,下车日未暮。青山绕村西,桃梨亦无数。花光与山气,似喜轻阴护。尝爱岑嘉州,花缺春山句。何意风尘中,乃与赏心遇。为我倾酒筒,婆娑此芳树。辛苦十日馀,博此少时趣。三杯洗颜色,陶然得吾故。

陪徐汝澄元晖元中张宗献陈彦初诸君饮陈太真湖亭顺泛沧洲矶游三山书院沿郭西而归同赋

白日照湖曲,嘉树蔼芊芊。开筵眺丽景,卷幔俯晴川。远岫列苍翠,芳洲纷眇绵。挥觞观鱼鸟,写兴吟兰荃。落日举轻棹,幽情期赏延。沿淮入空阔,望尽云霞天。天际见新月,城头生暮烟。预愁鼓角动,饮散各言旋。

和刘公舒见示生日诗

衰迟何幸枉佳章,远引吾宗及汉唐。户挂桑蓬当日喜,毫挥珠玉此时光。欣临爱景披辞藻,怯向清飙动鬓霜。松柏由来交茂悦,愿回善颂岁寒芳。

草堂诗余

唐宋词选集。4卷。南宋人编,不著姓氏。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21)云:“《草堂诗余》二卷,书坊编集者。”没有指出编集者为谁。元惠宗至正十一年(1351)刻本《草堂诗余》。则题为“建安古梅何士信君实编选”。明言编选者姓氏。今此两说并存。此书编于何时,巳不可知,其流传则当在南宋中叶以前。《四库全书总目》云:“王楙《野客丛书》作于庆元间,已引《草堂诗余》张仲宗〔满江红〕词,证‘蝶粉蜂黄’之语,则此书在庆元以前矣。”据王楙小序,《野客丛书》一书,完成于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三月。《草堂诗余》的开始流传,当以此为下限。此书异本颇多,名称不尽相同,内容也有差异。元刻何士信编选本,题名《增修笺注妙选群英草堂诗余》,前后集各2卷。卷首总目分春景、夏景、秋景、冬景、节序、天文、地理、人物、人事、饮馔、器用、花禽等12类而不记调名。卷内注明“新添”者若干首。各词下有笺注,后附词话。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遵正书堂又据元至正辛卯本重刻。此本前后2集,各分上下卷。分为11类(饮馔、器用合并),每类各有若干子目,共66目。各类中多有“新增”或“新添”之词。共辑词367首,词下有笺注,后附词话,计作家95人。以宋词为主,其中周邦彦、柳永、苏轼、秦观作品为多;唐五代作家作品很少。以上两种刻本,可以代表《草堂诗余》“分类本”的情况。此外,还有“分调本”。明嘉靖二十九年(庚戌、1550)顾从敬刻《类编草堂诗余》4卷,开始以“小令”,“中调”、“长调”分编,间采词话。是为“分调本”。此后,许多刻本都出自此书。《草堂诗余》虽然编选和笺注等被讥为“芜杂”和“取便时俗”,但因“名章隽句,亦往往而在”,宋以来,一直与《花间集》并行,而且流传更广。现在通行本有商务印书馆印《四部丛刊》本,中华书局印《四部备要》本。1958年6月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曾据吴昌绶双照楼翻明洪武本铅印传世。

送张宗道崇班自颍徙秦不乐于行

宛马来东道,燕鸿起南飞。适时必有遇,去远不独迷。左揽繁弱弦,右拂青萍辉。笑作千里别,出门亦依依。人生何新故,行道情有违。勉率歌清风,以慰君永怀。

寄历阳张宗孟隐士

历阳张君心好古,冰不为寒蘖非苦。我欲见之波浪阻,安得邻巢接飞羽。百年营营竟埋土,进退趑趄亦何补。今岁秫田收几亩,烂醉高吟馀不数。

送张宗甫兄弟楚观登舟赴湖北试

金螺晓气照人寒,手把天浆领佩环。夜月送鱼来赤壁,秋风吹雁发衡山。东南折处旗花见,牛女光中槎影还。见说青年文赋好,士龙一笑共云间。

次韵答张宗益工部喜陈荐龙图窦舜卿侍郎同至相台

嘉客非期会,如因病守邀。静俱知道胜,隐不待文招。柳色堆瑶榭,荷香凑绮寮。几回杯兴逸,同欲御仙飙。

送李保章宗善

太史三年谒帝廷,言归秋日正冥冥。霜沾行李城南路,风引征帆泗上亭。金阙云霞朝倚汉,玉衡牛斗夜占星。重来洗耳谈天术,漏咽岩扉拟共听。

题杜日章册九首 曾教庵

世宝珠玉粟,天光日月灯。个中无一字,权说有三乘。执契静三边,阴符秘莫宣。君能参活句,尽属圯桥传。剑戟何森森,坐隐巢居子。君家武库中,有戈何可止。不策卢敖杖,那张宗测图。神功攒五岳,且作小山呼。澧浦长怀楚,桃源不事秦。谁知钓鳌手,榆曲阜收纶。边烽巳宁晏,烟水澹氤氲。朝来鹅鹳阵,冲破宿潭云。夺取燕支山,收得嫏嬛记。一似蕊珠宫,一似汾阳第。借箸张文成,投壶祭征虏。悠悠枕曲徒,不上莲花府。手佩黄金印,身藏白玉壶。请看麟阁画,有此璧人无。

寄题木谷岭奇石补炼东南事有无,中天倚柱白云孤。端衣未下元章拜,纳履先占圯上符。●全粤诗卷三八五峡山寺

缥缈烟霞四望开,仙人此地有楼台。玉环已化猿踪隐,丹灶犹存鹤驭来。溪上碧桃和露种,洞中瑶草傍云培。扪萝路入青霄近,欲伴前山帝子哀。

和公实燕台感秋

紫塞霜飘雁影孤,荒台斜日下平芜。秦封陇华皆归马,禹贡山川尽剖符。一代彝章宗典雅,百年风俗落虚无。腐儒策蹇蓬蒿里,空忆文皇起壮图。楚客思君赋澧兰,关山迢递梦来难。风前白雁飞飞远,霜后丹枫落落寒。碣馆三秋愁桂玉,乡书千里比琅玕。蓬茆自是烟霄隔,惆怅无因附短翰。桑乾千折抱燕台,岂谓天骄饮马来。兵气旋销乌鸟乐,阵云初散鼓鼙哀。一时猛将多蝉冕,三黜儒生尚草莱。卧病衡门秋又晚,几时东阁待重开。岁月升沉销壮心,鬓毛无那百忧侵。炎方祇重龙香价,燕市徒捐骏骨金。草木凋伤催暮景,风烟萧索变层阴。黄花烂熳增愁思,安得琼枝共醉唫。文园遥忆病相如,几度裁诗慰索居。西第看花摇綵笔,上林游猎从金舆。生逢尧舜功名薄,迹混渔樵计术疏。闻道乞身书欲上,圣明应未许悬车。旅食燕台几变秋,才名应愧后时流。雁来又值寒砧急,霜落偏惊木叶稠。沧海烽烟犹溅泪,杜陵花竹未销忧。长安正在浮云外,不为相思重倚楼。

和公实燕台感秋 其一

紫塞霜飘雁影孤,荒台斜日下平芜。秦封陇华皆归马,禹贡山川尽剖符。一代彝章宗典雅,百年风俗落虚无。腐儒策蹇蓬蒿里,空忆文皇起壮图。

三齐略记

通志。又作《三齐略》。撰者、卷数不详。文廷式推测为晋人所撰。文廷式《补晋书艺文志》、章宗源《隋书经籍志考证》、《太平御览·经史图书纲目》皆见著录。《水经注》(《河水注》与《濡水注》)、《续汉郡国志注》、《后汉书注》(《蔡邕传》注)诸书均曾引用过此书资料,在文字上或有省略。久佚。

胡马游猎行

胡天黯惨胡云黑,朔风万里飞沙砾。旄头昨夜北庭高,苍茫不辨祈连色。单于大猎初合围,诸部引弓半鸣镝。倏而毳帐徙漠南,雪片吹来大如席。严寒乍耸筋竿劲,小队中分羽旂直。大宛之种五花骢,合沓群驱电雷逼。晼促蹄高踣铁青,鬣张騣礧连钱赤。貂帽猪靴大耳儿,萧梢射鹿名无敌。跑空一箭忽向天,海东青游落双翼。此时此马甲胡中,赵家承旨传真迹。俞公爱马兼爱画,恍逢汗血从西极。君不见水晶宫前日挥洒,神骏不在江都下。中原何限叶公龙,谁如匹练吴门马。

诗林广记

诗话。宋蔡正孙编。二十卷。前有《自序》,题“岁在屠维赤奋若”,当作于元太祖至元二十六年(1289)。《自序》云:“采晋宋以来数大名家及其余脍炙人口者凡数百篇,抄之以课儿侄,并集前贤评话及有所援据摹拟者,冥搜旁引,而丽于各篇之次。”故其体例先列所选诗人,附丽以诸家评语;次列入选之诗,附丽以他人和诗,或所谓“援据摹拟者”之诗,每诗之后,皆附以诸家品题之语。前集十卷自陶渊明至张继,选晋唐诗人凡三十家;后集十卷自欧阳修至刘攽,选北宋诗人凡二十九人;前后集选诗、附诗凡六百七十一首;引据诗话或他种典籍凡一百七十余种,亦足资后世整理别集、诗话考据。然限于有否“评话”,故入选之诗亦偶有截取或漏题者。至其搜采“评话”而失于鉴识者,则清张宗泰《鲁岩所学集》卷一四有跋文两篇,已论之。初录于《文渊阁书目》、《内阁藏书目录》等。现所见最早刊本为明弘治十年(1497)张鼐刊本(清邓邦述《群碧楼善本书目》卷一著录《新刊名贤丛话诗林广记》二十卷,题为“宋刊本”恐误,其书今存台湾。通行有《四库全书》本。又有中华书局1982年常振国、绛云点校本,是本以明弘治十年(1497)张刻本参校以日本国中野吉右卫门天皇宽永八年(1631)翻刻本等,重加标点排印。

中州集

金诗总集。全称《翰宛英华中州集》。十卷。附 《乐府》一卷。金元好问(1190—1257)编。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山人。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中博学鸿词科,授儒林郎、官国史院编修等,金亡后不仕。著有《续夷坚志》等。此集选录金一代之诗,诗人二百四十九人,诗二千二百五十九首。首录显宗二首,章宗一首,不入卷数。其余分为十集,以十干纪之。辛集目录傍注“别起”二字,其人亦复始于金初。似乎七卷以前为正集,七卷以后为续集。壬集自马舜以下别标“诸相”一门,列刘豫等十六人;“状元”一门,列郑子聃等八人;“异人”一门,列王中立等四人;“隐德”一门,列薛继先等四人。癸集,列知己三人,南冠五人,而附见宋遗民赵滋及好问父兄诗于末,前有好问自序。各人为小传,详具始末,兼评其诗。入四库时,以毛晋刊本为蓝本。有 《四库全书》 本。

1 2 3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