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资源,一触即达!
闽中海错疏
古代海洋生物学著作。三卷。明屠本畯著。屠本畯(生卒年不详),字田叔。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以门荫入仕,曾任刑部检校、淮运同知、福建盐运使同知。史载他鄙视名利,廉洁自持,好读书,至老勤学不辍。除《闽中海错疏》外,还著有《海味索隐》、《野菜笺》、《离骚草木疏补》等。此书是他“司榷之暇,博采周询”所撰成,“于凡鳞介之登组者,汇为一疏而授剞劂”者(《闽中海错疏·原序》)。成书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鳞部二卷,共收一百六十七种水产;介部一卷,收九十种水产。记载作者在福建盐政任上所见之海产情况,对每种水产均按名称、形态和习性加以描述,其中尤以海产无脊椎动物和鱼类为多。书后附记并非产于福建海域、但为常见的海粉、燕窝二种。后来,徐又写了《补志》,以“补疏”形式作增补和解释。此书对海产的记载较为简略,还夹杂一些诸如“鱼跃龙门,过而为龙”等迷信与传说的色彩,但它对海产动物生态的描述十分正确,对研究福建海域的海洋生物,颇具科学价值,堪为我国最早的一部海洋生物学专著。《四库全书》评曰:“其书颇与黄衷《海语》相近,而叙述较备,文亦简核。惟其词过略,故征引不能博赡,舛漏亦所未免。如鲨鱼一条,《海语》谓鲨有二种。而此书列至十二种,固可称赅具。然《海语》所谓海鲨、虎头鲨,常以春晦陟于海山,此书反遗之……然其辨别名类,一览了然,颇有益于多识。要亦考地产者所不废也。”有《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本及《国学基本丛书二集)》本。
茗笈
二卷。明屠本畯 撰。是书杂论茗事。第 一卷分溯源、得地、乘时、揆制、藏茗、品泉、候火、定汤八章进行论述。第二卷分点瀹、辨器、申忌、防滥、戒淆、相宜、衡鉴、元赏八章进行论述。每章大多数均引各种书中论茶之语,前引以赞,后系以评。成书于明万历三十八年 (1610)。有明代喻政 《茶书全集》本、毛晋汲古阁刊 《山居小玩》本、《美术丛书》本。
茶解
明代茶书,1卷,罗廪撰。廪字高君,浙江慈溪人,生平待考。卷首有屠本畯万历己酉(三十七年,1609)序,介绍其书内容为:“凡十目:一之原其茶所自出,二之品其茶色味香,三之程其艺植高低,四之定其采摘时候,五之摭其法制焙炒,六之辨其收藏凉燥,七之评其点瀹缓急。八之明其水泉甘冽,九之禁其酒果腥秽,十之约其器皿精粗。”序又称其书: “其论,审而确也;其词,简而考也。”核之全书,确有独到见解。正如《茶解·茶论》所述,作者少年时就喜茶,亲自从事茶之栽培、采制、烹饮,这是他自己的经验之谈,因而多有创见,非明代杂抄前人论述拼凑成篇的茶书可比。但书中也偶有疏失。如《茶经·禁》载:作者认为茶有真香,不应掺以花果杂物。而误驳蔡襄主张以茉莉等花入茶之论,实际蔡襄力主茶有真香,切不可入龙脑之类,见其《茶录》。以花入香始见于明人,实作者误以钱椿年、顾元庆《茶谱》之说误系于蔡襄,乃张冠李戴,偶误记而已。此书又有龙膺万历壬子(四十年,1612)跋。此书当成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屠本畯序可证。仅有《茶书全集》本,《续说郛》及《古今图书集成》均仅节录数条,且编次错乱。
茗谭
明代茶书,1卷,徐火勃撰。此书仅《茶书全集》乙本。书末有徐氏万历癸丑(四十一年,1613)暮春自序,书即撰于此际。其又自署轩名荔奴,可见亦师蔡襄嗜茶兼喜荔枝。此书约1600字,记述有关茶的诗文、故实,关于茶与水的品第及如何发挥茶的清雅趣味。其书第11条表示与许次纾、屠本畯、闻龙、罗廪、喻政诸人相友善且趣味相合,堪称茗中知己。也证明《茗笈》、《茶笺》、《茶解》、《茶集》、《茶书全集》此时俱已成书。又,其书第15条批评顾元庆《茶谱》之说,“取诸花和茶藏之,殊夺真味”,也颇为有识。
读书止观录
吴应箕编撰。吴氏字次尾,号楼山,安徽贵池人。谥忠节。崇祯贡生。曾参与复社,善今古文,是明末一位著名的人物。他曾与黄宗羲等复社同志一起写下《留都防乱公揭》,声讨阮大铖。又曾冒险探望护视被阮大铖逮捕入狱的周镳,以至被迫逃亡。清兵南下后,举兵反抗,兵败被捕,不屈而死。著有《楼山堂集》27卷、《东林本末》6卷、《续觚不觚录》2卷等。《读书止观录》是在陈继儒《读书十六观》和屠本畯《演读书十六观》的基础上增益而成的。撰者将不见于前两书的前人关于读书的心得和逸事收集汇录,分编为三卷。该三卷每则前录古人语录或读书掌故,后以“吴生曰”作按语,昌明读书之旨。每则之尾,均以“读书者当观此(是)”作结。不仅纂辑量超出前两书,编纂体例也有所改进。因此《四库全书总目》说:“是书乃袭陈继儒《读书十六观》之余绪,推而衍之,杂引古人论读书作文之语,而稍以己意为论断。”并编《读书十六观》和《演读书十六观》为该书第四、第五卷。总称《读书止观录》,凡5卷。“止观”两字原为佛教术语,大抵“止”为止息妄念,“观”谓昭察万物,朗然常照,性自寂然,所以又译为“定慧”、“寂照”。作者标书名为“止观”,一来借指读书所达到的佳境,二来与陈继儒《读书十六观》书名相照应,另外也有“观而止于是”的意思。陈维崧说该书“足为天下读书者之津梁”,刘世珩认为该书“策励士子,最为有益”,诚非虚语。有光绪二十八年(1902)刘世珩刻《贵池先哲遗书》本。通行有胡贯中点校,黄山书社1984年重排本。
艾子杂说
古代民间笑话集。传为宋代苏轼作。但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11小说家类中即已指出:“《艾子》一卷,相传为东坡作,未必然也。”考其内容,应为民间所传笑话。全述艾子一人的言行,颇有民间机智人物故事的风格。艾子,史传上并无记载,仅笑话中说他是战国时齐国人,曾活动在齐宣王在位时期。故事中间有后来的事情,如秦破赵于长平以及唐三藏等事,民间传承变异的痕迹很明显。今传艾子的笑话37则,《顾氏文房小说》、《群书通要》、《广滑稽郭子六语》、《说郛》等书均有收录。王利器《历代笑话集》全录。明陆灼、屠本畯也依此书体例另编有《艾子后语》、《艾子外语》各1卷,有可观之处。
张伯渊茶录
明代茶书,张源撰,1卷。源字伯渊,号樵海山人。江苏吴县西山人。此地乃名茶碧螺春产地。据顾大典《茶录·序》称:其人“志甘恬淡,性合幽栖,号称隐君子。其隐于山谷间,无所事事,日习诵诸子百家言。每博览之暇,汲泉煮茗,以自愉快,无间寒暑,历三十年。疲精殚思,不究茶之指归不已,故所著《茶录》得茶中三昧。余乞归十载,夙有茶癖,得君百千言,可谓纤悉具备。”此书仅见《茶书全集》乙集本(刊于1613年),但屠本 畯1610年成书的《茗笈》中已引用此书内容。今见明代姚可成辑《食物本草》卷一六辑入此书,改题中郎先生《茶谱》。考袁宏道(字中郎)万历二十三年至二十五年(1595~1597)间曾任吴县知县,则此书成书当在此几年之间或稍前,约在16世纪末。此书共1500字左右,分为23则,多为自己的心得体会,是明代茶书中极为罕见的精审之作。如其言“选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的精、燥、洁三字经茶道,堪称言简意赅。又如品泉、投茶诸条,多不乏独创之见。与转相抄袭、人云亦云的明代茶书相比,实乃迥出流品,不同凡响。作序者,顾大典,字道行,江苏吴江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为绍兴府教授,历南京吏部郎中,迁山东副使,改福建提学副使,请托不行,忌者追论,坐谪禹州知州,遂自请免归。大典工诗善画,长于音律。博学多才。有《青衫记传奇》、《清音阁集》、《海岱吟》、《入闽游草》、《园居稿》、《北行集》等。
徐孝穆集笺注
六卷。南朝陈徐陵 (507—583)撰。清吴兆宜 (约1672前后在世)笺注。徐陵字孝穆,东海郯 (今山东郯城)人,徐摛子。八岁能文,十三岁通老庄,其诗文与庾信齐名,号 “徐庾体”。入陈,历任尚书左仆射、丹阳尹、中书监。据《陈书·徐陵传》:“其文颇变旧体,缉裁巧密,多有新意。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传写成诵,遂被之华夷(指广泛流传于南、北朝),家藏其本。后逢丧乱多散失,存者三十卷。”新旧 《唐书》著录有《徐陵集》三十卷,但唐代已散佚不存。北宋《崇文总目》著录《徐陵文集》二卷。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徐孝穆集》一卷,并注:“本传称其文丧乱散失,存者三十卷,今唯诗五十余篇。”《宋史·艺文志》著录《徐陵诗》一卷。此本系后人据《艺文类聚》、《文苑英华》等书所辑,有明人屠隆评点本 《徐孝穆集》十卷 (与 《庾子山集》十六卷合刊),共赋、诗一卷,文九卷。又有明人张溥 《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 《徐仆射集》二卷,卷一赋、招、策文、玺书、表、移文、檄,卷二启、书、序、碑、颂、铭、哀策文、墓志、文、乐府、诗。清人吴兆宜笺注本即用屠隆本为底本,卷次略加合并。吴兆宜曾注《玉台新咏》、《才调集》,又注 《徐孝穆集》等。唯有徐、庚二集刊版行世,其余仅抄本流传。徐集六卷中吴兆宜只完成了前五卷,后徐文炳续笺第六卷,名曰《备考》,附载吴注本六卷之末。吴注是徐集迄今惟一的注本,虽捃拾字句,不甚考订史传。然笺释词藻、亦颇足备稽考,故至今与所笺庚集并传。有《四库全书》本、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排印本 (据吴注原刻本校刊)。
嵩山三石阙歌
嵩岳三阙同高低,左右离立八尺齐。启母一阙距其北,太室峙东少室西。谁其建者汉朱吕,谁其书者皆堂溪。篆隶诘屈铭句奥,请降云雨生蒸黎。画图月兔木连理,驾车乘马钩象犀。阅魏太武周久视,夏暴烈日冬流澌。二千年来屹相向,厥质粗剥厥色黧。二室神祠始秦汉,产启已说涂山妻。要之阳城本禹地,三途四载应无迷。此阙灵祇久呵护,欧赵访古何未稽。褚峻缩本我早见,兹来策马寻荒蹊。阙间颇足容二轨,壁垒未可穷攀跻。周鲁雉阙制可见,雉度以纼非以鸡。毡槌拓取墨华黝,宝之无异摹元圭。更洗奉堂额东石,一行刻字名留题。神君兴云阙中起,庙墙汉柏春鸠啼。
远闻本郡行春到旧山二首 其二
清风借响松筠外,画隼停晖水石间。定掩溪名在图传,共知轩盖此登攀。
远闻本郡行春到旧山二首
一身从宦留京邑,五马遥闻到旧山。已领烟霞光野径,深惭老幼候柴关。清风借响松筠外,画隼停晖水石间。定掩溪名在图传,共知轩盖此登攀。
题沅陵朱指挥蒲萄瓜图上有天历之印
博望昔使西南夷,蒲萄瓜实何离离。传来中国数千载,天历画师曾写之。沅陵将军好事者,此图本自苍梧野。大宛分种及燉煌,何异按图求骏马。吾闻蒲萄可酿酒,瓜瓞能延年。方今王化被八埏,将军将军今张骞。
赠袁定山明府北上
羽骑登途本拔群,朱弦那用惜离分。三秋佐郡悬明月,千里趋庭奉白云。宛恋壶浆陈祖道,飘摇剑佩出河濆。祇令草就长杨赋,青琐遥持献圣君。
留赠曾刘二座师
圣代风云壮,熙朝雨露新。幽岩徵汉杰,四岳举虞臣。夫子文章著,承时欻致身。才均居士冕,遒并起儒绅。北平南丰接,青藜子政亲。骅骝胥载道,雕鹗迥离尘。题柱勋名盛,含香意气伦。世争传泰岱,人共识麒麟。奉节来南服,探珠到海滨。迹惭千里骏,遇属九方歅。北海推祢日,平原入洛辰。青云希附合,大化转陶钧。遂释南山耒,言充上国宾。黄金高碣石,东阁辟平津。奈鼓齐门瑟,空艰楚国薪。应弦惊堕羽,点额困沉鳞。转讶纵横误,须知骨相屯。马卿终望达,曲逆岂辞贫。五亩犹堪艺,秋花只自纫。鸿飞冥讵弋,龙性杳难驯。西卜支机石,东浮独茧纶。离情伤旷莽,往路忆酸辛。公等应扶轴,吾徒本结鹑。第敷河九润,长赞月重轮。相业堪镌勒,皇风愈鬯淳。蹇枝甘下伏,作此太平氓。
结客少年场行
少年本六郡,遨游遍五都。插腰铜匕首,障日锦屠苏。鸷羽装银镝,犀胶饰象弧。近发连双兔,高弯落九乌。边城多警急,节使满郊衢。居延箭箙尽,疏勒井泉枯。正蒙都护接,何由惮险途。千金募恶少,一挥擒骨都。勇馀聊蹴鞠,战罢暂投壶。昔为北方将,今为南面孤。邦君行负弩,县令且前驱。
岁初巡属县登高安南楼言怀
山城本孤峻,凭高结层轩。江气偏宜早,林英粲已繁。馀滋含宿霁,众妍在朝暾。拂衣释簿领,伏槛遗纷喧。深俯东溪澳,远延南山樊。归云纳前岭,去鸟投遥村。目尽有馀意,心恻不可谖。朅来彭蠡泽,载经敷浅原。春及但生思,时哉无与言。不才叨过举,唯力酬明恩。美化犹寂蔑,迅节徒飞奔。虽无成立效,庶以去思论。行复徇孤迹,亦云吾道存。
寄赠金太守
拜罢沧洲返薜萝,道经贵郡好怀多。本图遍览鹅湖胜,无奈晴春归兴何。
道路古事三首
偓佺采药父,松实欲遗尧。物微不足道,其意亦诚劳。与君结明信,山岳记久要。逆耳非谀言,一旦弃下交。本图朝阳鸣,何意比鸱鸮。薄终古有明,君子永攸操。日昃悔冥途,何不作晨朝。乔松生峻岳,修干概青宫。被蒙栋梁会,斧锯运成风。翻迹浮江汉,辟易上方供。斫以公输子,丹漆百千重。美材施壮丽,通天守高崇。白茅亦何须,倾根俟卑宫。秋气感长门,出门观列星。东井聚五纬,玄象岂非明。鸣鹤思晨集,冘晙迅宵征。徘徊白露下,伤我美人情。踽踽回空房,彼彗见西方。
三题章侯画博古牌刻本次前韵
文学何须笑大夫,上林古有牧羊奴。要知商战今宜讲,能得斯才亦本图。愧我胫胫作计臣,曾无膏泽及民身。楚茶折阅吴绵贱,愁煞东南数郡人。
和张敏之诗七十韵三首 其一
壮年多轗轲,晚节叹行藏。故国颓纲秽,新朝明德香。雄材能预算,大略固难量。迭出神兵速,无敌我武扬。本图服叛逆,何止剪诪张。西讨穷于阗,东征过乐浪。彗侵天垒壁,光动太白铓。整整车徒盛,鳞鳞旗鼓望。天皇深责重,贤帅庙谟臧。江左将擒楚,河阳已灭商。英雄皆入彀,强禦敢跳梁。采访轩车闹,司农官吏忙。轻徭常力足,薄赋不财伤。勋业超秦汉,规模迈帝王。流言无管蔡,奇计有平良。增葺新文物,耕耘古战场。蛟龙方奋迅,雕鹗得翱翔。偶遇风云会,争依日月光。永酬千古耻,一怒四夷攘。虎帐十年梦,龙庭几度霜。迎降初请命,出郭远相将。久敌真宜死,宽恩何敢当。赦书民有幸,歌咏寿无疆。扶杖听黄诏,称觞进白狼。散财竭库藏,拔将出戎行。殷绝仁犹在,周倾道不亡。来招燕郡内,入觐大食傍。戎服貂裘紫,星轺駮马苍。中春辞北望,初夏过西凉。瀚海汹而涌,阴山彷且徨。闲云迷去路,疏雨润行装。出处空兴叹,风光自断肠。典刑陈故事,利病上封章。天下援深溺,中州冀小康。风俗乘丧乱,筹策要优长。痼疾如神附,游魂笑鬼伥。仁术能骨肉,灵药起膏肓。避祸宜缄口,当言肯括囊。遭谗心欲剖,涉苦胆先尝。北漠绝穷域,西隅抵大洋。诗书犹不废,忠信未能忘。毡补连腮帐,绳穿朽脚床。郊行长野兴,人静若禅房。回鹘交游熟,昆崙事迹详。风烟多黯黯,云水两茫茫。灾变垂乾象,妖氛翳太阳。髯龙三岛去,玉叶一枝芳。明主初登极,愚臣敢进狂。九畴从帝锡,五事合天常。大乐陈金石,朝服具冕裳。降升分上下,进退有低昂。拓境时方急,郊天且未遑。应兵无血刃,降虏自壶浆。按堵无更肆,因敌不馈粮。宸心尊德义,圣政济柔刚。恩泽涵诸夏,威棱震八荒。势连西域重,天助北方强。举我陪三省,求贤守四方。锦衣捐毳褐,肉食弃糟糠。隐逸求新仕,流亡集故乡。百官欣戴舜,万国愿归唐。耕钓咸生遂,工商乐未央。会将封泰岳,行看建明堂。自叹才雕篆,长惭学面墙。君恩予久负,贤路我深妨。覆餗恒忧惧,持盈实恐惶。故山松径碧,旧隐菊花黄。太守方遗舄,初平政牧羊。厚颜居此位,若已纳于隍。吟啸须归去,香山老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