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感应传
简称《华严经感应传》、《华严感应传》。佛教感应集。唐慧英集,胡幽贞刊纂。一卷。慧英原书为上、下两卷,胡幽贞因“鄙其事外浮词,芜于祥感”,删为一卷,前后又加上题记,于唐建中四年(783)完成。该书记载传持《华严经》的灵异神迹二十余则,大多数发生在唐高宗和武则天统治时期。因许多事件为撰者亲闻,故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该书许多内容为后出的僧传,特别是着重记载有关《华严经》灵异的传记所采用。见载于日本《大正藏》。
唐宪宗
能询天宝乱从生,林甫专权罢九龄。刺史权才除柳泌,金丹燥发命随倾。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一○○ 唐宪宗
志感时艰,治慕祖烈。好谋惟明,成功惟决。强梗效顺,纪纲遂张。允毅允臧,中兴煌煌。
灵飞散传信录
唐宪宗元和七年(812年)齐推书心序称,得于唐李泌宅中, 为《太清仙经》之《灵飞散方》,尤胜收入孙思邈《千金方》者。 此录《灵飞散方》出自六朝之《太清仙经》,齐推书心述古本传授、 发现经过。述灵飞散方、治云母方,亦可视为中草药方。
江州司马青衫泪
元杂剧剧本。简称《青衫泪》。马致远撰。旦本。谓吏部侍郎白居易,结识长安善弹琵琶的妓女裴兴奴。时值唐宪宗盛精图治,认为文臣中多尚浮华,各以诗酒相胜,不肯尽心职守,且以白居易、柳宗元等人为最,故将白居易远谪江州。裴兴奴则立志守节,不肯再接他人。江西浮梁茶商刘一郎来长安做买卖,看中兴奴。遂与鸨母定计,造一假书,言白居易病死江州。兴奴在鸨母的威逼下,嫁茶商远去。白居易之友元稹官拜廉访使,采集民风,路过江州。月夜,与居易江上小宴,闻有弹琵琶者。唤过相见,方知是兴奴。兴奴复归居易。元稹回朝,奏明唐宪宗,认为白居易无罪远谪,理应召回,宪宗允之。元稹亦将白、裴相爱之事奏上,请求圣裁。宪宗让兴奴上殿诉其原委。最后亲断:兴奴归于白居易。虔婆与刘一郎伪造书信,诬人身亡,虔婆杖60,刘一郎流窜远方。此剧据白居易《琵琶行》演绎而成,但思想意义已大为削弱。且白谪江州之由与史实不符,与《琵琶行》中情节亦多有出入。此剧楔子在第一、二折之间,与通常杂剧体例不同。明人顾大典《青衫记》传奇,即本此剧增饰而成。现存主要版本有《改定元贤传奇》本,脉望馆校《古名家杂剧》本,顾曲斋刊本,《元曲选》本,《柳枝集》本。
元和郡县图志
南宋淳熙三年(1176)张几仲首次刊刻,图已亡佚,因而现传有志无图,故又称《元和郡县志》。唐宪宗元和年间宰相李吉甫撰。原书四十二卷,今传本只有三十四卷。成书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全书分十道四十七镇,记述了各州的户口、物产、州县的沿革、山川险易、古迹史事等。每镇篇首皆有图。今图已散佚,文大部尚存。这是我国现存最古的一部舆地总志,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庐山草堂记
白居易著。见《白氏长庆集》,收于《唐代散文选注》。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秋,白居易游庐山,爱其地,修筑草堂。第二年草堂落成,写了这篇记。先写修筑草堂,爱其峰寺胜境。草堂规模不大,“三间两柱,二室四牗”,陈设古雅。然后介绍草堂周围的环境,前有平地,中有平台
唐朝名画录
唐代朱景玄著。中国第一部纪传体绘画断代史。作者系吴郡人,生活于唐宪宗元和年至武宗会昌年间(806~846),曾官翰林学士,太子谕德。朱景玄以“寻其踪迹,不见者不录,见者必书”为原则写成本书。书中将绘画分为人物、禽兽、山水、楼殿屋木四科,以人物为重,按“神、妙、能、逸”四品评鉴唐代画家吴道子等一百二十余人,“以张怀瓘《画品断》‘神、妙、能’三品定其品格,上中下又分为三。其格外有不拘常法,又有逸品以表其优劣也。”先在目录中注明每家所擅画科,次立小传,略叙事迹,评论画艺。在入品画家中,定为一尊的是居神品上的吴道子,称之为“冠绝于世,国朝第一”。引人注意的是,与同时的张彦远不同,他将类同“自然”的逸格置于末品。本书记载虽间有舛误,多半尚较确当,在品格中略叙其事,可谓创举。开后世之先河,为唐代画家保存了不少史料。
太上老君元道真经注解
题“合明子隐芝内秀注”。经末(第16面)称此经自 “大唐元和戊戌岁 (唐宪宗,公元818年)南统大君因传孟谪仙,孟谪仙转传于世。”本经当出自唐。经与注皆述养炁复员,助气兼行气之法,并言报功。
御览诗
唐诗选集。1卷。又名《唐新诗》、《选进诗》、《元和御览》。署“翰林学士朝议郎守中书舍人赐紫令狐楚奉敕纂进”。书末附有陆游跋及毛晋跋。陆跋以卢纶诗为例,考证了《御览诗》确系唐旧本。毛跋说:“唐至元和中,风会几更,章武帝命采新诗备览。学士汇次名流,选进研艳短章三百有奇。”此书编成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之前,所选李益等30家,均为大历至元和年间的诗人。入选的诗歌均为五、七言律诗及绝句,即毛晋所谓“研艳短章”。其风格则如《四库全书总目》所说,“大致雍容谐雅”;《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也说:“所选皆近体,间有乐府古题,其词亦皆律诗,大抵以音节谐婉为主。”陆游跋记载,集中实际有诗“二百八十九首,盖散佚多矣”。现在所看到的明代汲古阁刊本中,有诗286首,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曾将其编入《唐人选唐诗十种》,于1958年出版排印本。
后西游记
清初长篇小说。40回。作者不详。原题“天花才子评点”,“天花才子”或即为“天花藏主人”。卷首有未署名人写的序(或认为系作者自序)。书写唐僧、孙悟空取经成正果2百年以后,唐宪宗在位时花果山又出一石猴,名齐天小圣,随僧人唐半偈再次西行,复取真经的真解。路上收伏猪八戒之子猪一戒及沙弥,并重新经历千难万险,降妖伏魔,跋山涉水,终于求得真解的故事。此书流传不广,但受到清初学者刘廷玑的好评。他在《在园杂志》卷3中说:“如《西游记》,乃有《后西游记》、《续西游记》。《后西游记》虽不能媲美于前,但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若《续西游》则成狗尾矣!”本书虽是神魔小说,但对人情世道多有深含针砭之词,立意比较超脱,具体描写则入世相当深。本书主要版本,有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金阊书业堂刻本。春风文艺出版社于1982年2月出版了于植元的校点本,并将其编入“明末清初小说丛刊”,书后有于植元的“校后记”。
帝鉴图说
明张居正撰。张居正(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 (今属湖北) 人。明代著名政治家。隆庆时,为首辅,万年初年,神宗年幼,国事均由他主持。是书即为万历元年 (1573),朱翊钧 “初登大宝”,张居正 “采摭前代君人治迹……可劝戒者”,并 “各因事绘图系之” (该书序言) 以备御览的。书中远溯唐虞,下讫汉、唐、宋,共编辑唐尧、虞舜、夏禹、商场、周文武、宣王、汉高、汉文、汉武、汉昭、汉宣、汉成、汉光武、汉明、汉昭烈、唐太宗、唐玄宗、唐肃宗、唐宣宗、唐宪宗、宋太祖、宋太宗、宋仁宗、宋神宗、宋哲宗等多位帝王的事迹百余条,内容包括任贤图治、感谏勤政、面斥佞臣、遣归方士、不受贡献、焚香读书、敬爱母教、不喜珠饰、后苑观麦、轸念流民等117条目。其中有一些有关宫廷的资料,可为研究者参考。因是书是给年幼的皇帝专门编写的,因此不但选、撰精心,而且又深入浅出,加上图文并茂,可作为启蒙读物,辨古知今,增长知识。是书前有隆庆六年 (1567) 进疏一篇,说明善为阳为吉,恶为阴为凶,故取尧舜以来善可为法志八十一事 (数用九九),恶可为戒者三十六事 (数用六六)。《四库全书》将是书收入《史部·史评类存目》。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唐代释法海 (生卒年不详)撰。法海是六祖即慧能(或写作惠能)弟子,在慧能圆寂后将其言论汇编成一书——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此书亦简称为《六祖法宝坛经》,或称《坛经》。它是中国佛教著作中唯一称为“经”的作品。该书详载了六祖慧能一生事迹及其语录。慧能(638—713),俗姓卢,南海新州(今广东新兴)人,幼年丧父,家贫以砍柴为生。因在林中砍柴间听人诵《金刚般若经》有所启发,萌生求学之念。后往黄梅冯墓山谒见弘忍,拜师求佛而依佛门,受业于弘忍,专修禅宗义理。慧能学法善于思考,勤于用功,悟性超常,见解多出。针对上座弟子神秀所作”身是菩提树,心如明境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一偈,有感而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偈,受到弘忍赞许,并秘授他法衣。慧能南归后,隐居了十五年,后到曹溪宝林寺弘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悟法门,被尊称为禅宗六祖。有称“曹溪大师”。圆寂后,唐宪宗曾追赠谥号为“大鉴禅师”。其著名弟子有神会、怀让,行思等四十余人。《六祖法宝坛经》成为南禅宗的 “宗经”,是研究慧能创立禅宗南宗及其思想的第一手资料。如将晚唐僧人惠昕改编的日本兴圣寺本,北宋僧人契嵩改编的曹溪原本,元代僧人宗宝改编的宗宝本进行对照阅读,可以充分了解禅宗发展的思想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