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问

一卷。清毛奇龄(1623—1716)撰。该书是驳诘朱熹《孝经刊误》与吴澄《孝经定本》二书的。其体设为门人张燧问而奇龄答,共十条,一曰《孝经》非伪书,二曰今文古文无二本,三曰刘炫无伪造 《孝经》事,四曰 《孝经》分章所始,五曰朱氏分合经传无据,六曰经不宜删,七曰《孝经》言孝不是效,八曰朱氏、吴氏删经无优劣,九曰闲居侍坐,十曰朱氏极论改文之弊。第十条是论明人敢诟刘炫,不敢诟朱、吴。附及朱熹之尊二程,过于孔子,与所标之目不相应。概为门人所加,非奇龄自定,或失其本旨。宋儒解经以义理为主,若理有可据,经文亦可改之。此弊甚重。奇龄此书,“负气叫嚣,诚不免失之过当。而意主谨守旧文,不欲启变乱古经之习,其持论则不能谓之不正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该书有康熙中刊毛奇龄撰《西河合集》本,清王德瑛《今古文孝经汇刻》本,南菁书院本 《清经解续编》本。

易纂言外翼

元吴澄撰。八卷。《四库全书》录《永乐大典》本。吴氏因所著《易纂言》之义例各散见诸卦中,不相统贯;其卷首所列卦画亦粗具梗概,未及详言,故复撰此书以畅明之。据吴氏《小序》,全书共十二篇:一曰《卦统》,二曰《卦对》,三曰《卦变》,四曰《卦主》,五曰《变卦》,六曰《互卦》,七曰《象例》,八曰《占例》,九曰《辞例》,十曰《变例》,十一曰《易原》,十二曰《易流》。其书罕有传本,朱彝尊《经义考》云:见明崑山叶氏《书目》载有四册,而亦未睹其书。《四库全书》馆臣从《永乐大典》录出,厘为八卷,然已非完本。《提要》指出:“今缺《卦变》、《变卦》、《互卦》三篇;《易流》缺半篇,《易原》疑亦不完。然其余尚首尾整齐,无所遗失。自唐定《正义》,《易》遂以王弼为宗,象数之学,久置不讲。澄为《纂言》,一决于象,史谓其能尽破传注之穿凿,故言《易》者多宗之。是编类聚区分,以求其理之会通。如《卦统》、《卦对》二篇,言经之所以厘为上下,乃程、朱所未及。《象例》诸篇,阐明古义,尤非元明诸儒空谈妙悟者可比。虽稍有残缺,而宏纲巨目,尚可推寻。谨依原目编次,析为八卷,俾与《纂言》相辅而行焉。”按,北京图书馆今藏元刻本《易纂言外翼》十二卷,当为完本,宜资参考。

中国史学史

中国史学史专著。金毓黻撰。194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1957年重印。金毓黻(1887—1962),原名毓玺,字谨庵,又字静庵,室号静晤。主要著作还有《辽东文献经略》6卷、《东北通史》上编、《宋辽金史》、《中国史》1册,合编《太平天国史料》、主编《五千年来中朝友好关系》等。本书叙述中国史学,原起自上古,迄于近代,共分10章。后来以近代史学内容复杂,必须更端另述,将最后一章删去,迄于清代而止。第1章古代史官概述;第2章古代史家与史籍;第3章司马迁与班固之史学;第4章魏晋南北朝以迄唐初私家修史之始末;第5章汉以后之史官制度;第6章唐宋以来设馆修史之始末;第7章唐宋以来之私修诸史;第8章刘知几与章学诚之史学;第9章清代史学家之成就。导言称:“本编所述,首以史官,继以史家,史籍,于官修、私修之史,分章阐述,以明私家成就殊胜于史官。”认为:回溯清代以往史学成就,综以两端,一曰撰史,始以编史,继以纪传,“隋志以下,以纪传为正史,而编年体降居次位,即以史学进步之征”。二曰论史,“刘氏史通创作于前,章氏通义嗣响于后”,“是则于史学向前发展之中更获新绩”。所以,“本篇榷论史学,止取马、班、刘、章四氏,以树二者典型”。作者认为:撰史途经于魏晋南北朝启其机缄,于唐宋以后拓其境界,总的方向是分门别类由简趋繁。全书将中国史学史分为3期:古代;汉魏南北朝迄唐初;唐宋至清。论述简要,资料丰富,自成一家之言。为中国现代学术界价值较高、影响较大的史学史著作之一。

安乐坊倪氏女少日曾识之一别十年矣岁晚与其母子邂逅吴山下则已委身为小吏妻因邀至所居置酒叙话怆然感旧为赋此

吴山山下安荣里,陋巷穷居有西子。嫣然一笑坐生春,信是天人谪居此。相逢昔在十年前,双鬟未合脸如莲。学画蛾眉挥彩笔,偷传雁字卜金钱。相逢今在十年后,鬒发如云眼波溜。风吹绣带露罗鞋,酒泛银杯淹翠袖。自言文史旧曾知,写景题情事事宜。但传秦女吹箫谱,不咏湘灵鼓瑟辞。暮雨朝云容易度,野鸭家鸡竞相妒。当时自诧苑中花,今日翻成道傍树。日闻此语重悲伤,对景徘徊欲断肠。渭城杨柳歌三叠,湓水琵琶泣数行。相送出门留后约,暮天惨惨东风恶。醉归感旧赋新篇,重与佳人嗟命薄。

和前送吴季永工侍韵二首寄宣城使君吴尚书叔永时季永尚留宣城郡斋 其一

对床有约二苏公,湖海何曾出处同。得似公家情缱绻,相看岁晚乐冲融。宛陵信是佳山水,公馆翛然若翠蓬。吏散不妨谈陆续,是非马耳射东风。

和前送吴季永工侍韵二首寄宣城使君吴尚书叔永时季永尚留宣城郡斋

对床有约二苏公,湖海何曾出处同。得似公家情缱绻,相看岁晚乐冲融。宛陵信是佳山水,公馆翛然若翠蓬。吏散不妨谈陆续,是非马耳射东风。词林巨擘久心降,万斛龙文只手扛。革履似因求见数,朱衣暂隔引前双。明当归辟翘材馆,想未能忘濯锦江。剩向云间笼白鹤,他年携伴读书窗。

春云怨 十一月十五夜与咏雩、湘碧、慈博步月城西,忆去年与霜筠曾留是约,抚景追情,有不能已于言者

寒尊罢酌。正际空清夜,一奁银魄。病起沈腰憔悴,应叹素娥浑未觉。烛底帘垂,梅梢风动,倩影迷离渐消却。乌雀无声,楼台如水,悄把梦魂托。重来镜里颜非昨。料经时换尽,新妆眉萼。空有飞琼旧留约。谁分年年,几许人间,雾屏云幄。万里婵娟,终宵风露,往事半沈画角。

辛酉又二月以诗代书重订宝安诸君子罗浮之游倘能结伴寻春便当移舟候驾乘兴勿如剡曲质言请以平原 其一

愁霖赋就一舒颦,把酒登临独怆神。万树莺声双卯月,一年花信两芳春。应怜我负依刘约,却笑君非访戴人。到日盘餐有兼味,酌泉煮石脍苴莼。

辛酉又二月以诗代书重订宝安诸君子罗浮之游倘能结伴寻春便当移舟候驾乘兴勿如剡曲质言请以平原

愁霖赋就一舒颦,把酒登临独怆神。万树莺声双卯月,一年花信两芳春。应怜我负依刘约,却笑君非访戴人。到日盘餐有兼味,酌泉煮石脍苴莼。一水盈盈思杳然,花光叶影艳阳天。何时把臂求羊侣,共放乘春李郭船。狎主烟霞还旧好,寻盟泉石有新缘。榕溪鸡黍三年诺,迟尔飞云共醉眠。蓬莱今在岭云东,碧巘丹梯紫翠重。为报山空猿鹤怨,莫辞地隔马牛风。飙轮欲遍三千界,蜡屐须登四百峰。把玩颇堪供啸咏,青天万片玉芙蓉。汎汎晴光杜若洲,美人能否共移舟。东皇已展中和节,我辈何妨汗漫游。造次莺花须领略,清嘉风日足彝犹。主人四百三十二,一主期君一日留。

长亭怨慢 戊戌二月寄拔可长兄杭州

恨轻被、红尘缠著。往岁湖山,似曾留约。梦里沧波,去帆摇曳向何托。竹窗灯火,欢笑地,浑如昨。畅好故园春,却孤我、听莺栏角。萧索。恁苏堤柳色,犹倚翠腰新削。湔裙又近,有多少、画桡芳酌。奈别后、恻恻寒轻,怕征袂、和人飘泊。漫细数归期,容易江莲香落。

一萼红 瓶梅一枝,春意蓬勃,将办出山,感而赋此

好风吹。渐轻红点点,吹上小梅枝。对影逾妍,背镫欲笑,春痕招入青瓷。问门外、春来几许,算嫩寒、微勒一分迟。雨意才收,云情乍敛,只待朝曦。却忆陌头杨柳,甚年年难系,马骤车驰。三晋云山,五湖烟水,一般周道逶迤。料来岁、故乡人到,话消息、定起绮窗思。待与寒香,留约矮屋疏篱。

徐闇公入觐行在,取道安南;闻而壮之二首 其二

万里行朝古夜郎,从龙敢复惮梯航!使车合浦愁风黑,贾舶交州怯日黄。白马侯王今异姓,青牛令尹久炎荒。多君不负温刘约,玉佩先归铜柱旁。

徐闇公入觐行在,取道安南;闻而壮之二首

益部星文紫气缠,遥知双舄入朝天。孤臣白发还投阙,真主黄衣尚备边。五岭新冲春瘴疠,九溪旧辟汉山川。旌旗只在昆明里,好说中原望凯旋!万里行朝古夜郎,从龙敢复惮梯航!使车合浦愁风黑,贾舶交州怯日黄。白马侯王今异姓,青牛令尹久炎荒。多君不负温刘约,玉佩先归铜柱旁。

西使记

西域游记。元刘郁撰。一卷。郁,真定(今河北正定)人。蒙古宪宗二年(1252),蒙哥派六弟旭烈兀西征波斯(伊朗),八年攻下报达国(伊拉克巴格达),擒其王并遣使献捷。九年,蒙哥派常德西使见旭烈兀。正月自和林(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哈尔和林)西行经阿尔泰山进入新疆西北部,又西行经西亚地区阿富汗、伊朗、伊拉克一直到达阿拉伯半岛麦地那。是书记此行沿途见闻,约二千余字。对所经过的西亚各国地理山川、湖泊、气候、城镇、关隘、动植物、矿产、土特产、货币、医药、建筑、民族、风土人情等均有记载。又据所闻记密乞儿(埃及)、富浪(法国)等国情况。为研究东西交通史重要资料。有些记载与《元史》等颇多吻合。原书无传本,后自明刻《秋涧大全集》卷九十四《玉堂嘉话》中录出,始有传本。有《四库全书》本, 《丛书集成初编》等多种版本。近人丁谦撰有《西使记考证》,收入《浙江图书馆丛书》;王国维有《西使记校录》,收入《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可资研读。

澎湖考略

澎湖屿,在福建泉州府东南海中;山形平衍,东西约十五里,南北约二十里。考「泉州府志」:自府城东,由海舟行三里可至。又有东、西二碇山,皆在海中;自东碇开洋,一日夜可至。其海水,号澎湖沟。水道分东西流,西达漳、泉,东达小吕宋。「海防考」:隋开皇中,尝遣虎贲将陈棱酿秫为酒,土商兴贩,以广其利。洋舶至者,岁常数十艘:固泉州之外府,亦入闽之要隘也。元末,置巡司。明初,徙其民于近郭,其地遂墟。年中倭人往来贸易,恒停泊于此以取清水。我朝特设重兵以戍守之。

倚风娇近•春深见梅枝

初日曈曈,绀云舒卷林表。数声春转绵蛮鸟。留鹤守残梅,有约绮窗开,萼绿花来,浅笑轻颦都好。诗梦重寻,东阁当时年少。江北江南行到。画里胭脂妒花貌。苔枝老。殢香弄雪东风峭。

金陵通纪

《金陵通纪十四卷》清‧陈作霖编辑,清光绪三十三年刊本。 约成于光绪六年(1880)。续编记事止宣统元年(1911)。全书约二十三万字。对南京地区自古以来人文历史变迁,自然水涝、江溢、山崩、大旱、地震、雨雹、陨霜等备录,对研究该地自然灾害规律颇有价值。 敘:孟子言王豹綿駒之變,俗記亦言紫縞之尚由於人,豈不信然不誣乎?李唐以來,憑弔往昔,儱侗日六朝詞章人語爾。夫吳自武烈開基,忠勤威略赫赫於宇內,崇文召賢,鼎立蜀魏,歷世六七,風尚未有牀第之失。晉之東,謝安始以風流扇俗,忘其端揆具瞻之尊,當朞功之慘,而妓女絲竹不攺其素,歐陽公所謂知勇国於所潮,安之謂矣。其下化之子夜、讀曲,矢詞尤猥褻。由是言俗之不良者,捐目六朝,而以秦淮爲桑濮。數千年來,人士委靡,若廢疾之不能振,非安有以作之俑哉?吾友陳君雨生以所纂金陵通紀眎吾,吾聞之,羿之射有的,秋之奕也有道,輸之削必有定矩,曠之操七絃也,必有旋宮之調。陳君之纂此書,非漫然無所指明矣。其書上述邃古,下迄殘明,甄列史之關乎金陵者備列之,不浮譽,不隱惡,固卓然良史之盛軌矣。且於謝傅事不多捃拾,獨詳載郡中豐歉憂樂之繇,寇亂時諸軍屯戍之地,措置先後得失之機,後世可奉爲鑒戒。最後乃以錢謙益、阮大鋮收其禍末,亦可以見古昔是非之有定矣。夫寇盜侵軼,三代……

失题

登天骑白龙,走山跨猛虎。叱吒风云生,精神四飞舞。大人处世当与神物游,顾彼豚犬诸儿安足伍!不见项羽酣呼钜鹿战,刘秀雷震昆阳鼓。年约二十馀,而能兴汉楚;杀人莫敢当,万世钦英武。愧我年二七,于世尚无补。空负时局忧,无策驱胡虏。所幸在风尘,志气终不腐。每闻鼓鼙声,心思辄震怒。其奈势力孤,群才不为助。因之泛东海,冀得壮士辅。

玉清庵错送鸳鸯被

简名《鸳鸯被》。杂剧剧本。元无名氏作。四折一楔子,旦本。剧写河南府尹李彦实被人诬劾解京问罪,行前乏盘资,托玉清庵道姑向刘彦明员外借银十两,年余未归。刘以索债要挟李女玉英为妻,逼道姑说媒,玉英无奈允婚。道姑约二人夜至庵圆房。玉英抱鸳鸯被至,而刘于途中被巡夜卒误当歹徒捉拿。恰逢苏州秀才张瑞卿上京应试投庵借宿。小道姑不辨而误引之入玉英室,黑暗中成就夫妻。翌日天明,瑞卿说明就里,玉英赠鸳鸯被为信物别去。刘被释后知玉英已婚,仍威逼之。玉英坚拒,乃被罚为刘当垆卖酒。瑞卿状元及第,除洛阳县尹,于酒店中认出玉英,谎称失散多年之兄,为玉英还清欠债,并佯允刘三日后来迎亲。三日后刘知其情,扭瑞卿同到官府。时李彦实已辨诬官复原职,遂治刘以罪,与玉英夫妇团聚。元南戏亦有《玉清庵》,仅存残曲一支(《宋元戏文辑佚》)。有《古名家杂剧》本、息机子本、《元曲选》本。

金门志

福建地方志。清周凯修、林焜熿纂。十六卷。凯有《(道光)厦门志》已著录。焜熿字巽甫,金门(今属福建)人。贡生。周氏等肇修是志,道光十六年(1836)成书。记事止于同治十二年,后为刘松亭、林豪等续编时补其内容。约二十五万字。卷首有金门全图、浯江书院图等四幅。正文分域、赋税、规制、兵防、职官、名宦、选举、人物、列女、艺文、风俗、旧事十二门,含沿革、形势、经费、渔课、船政、城寨、丛谈等七十六目。每门之首均有小序,略述要义。是地处海防要冲,故兵防一志最详,列明代兵制、道光以前兵制、同治后新改营制,沿海略、岛屿、沙汕诸目,记述军事编制、军事设置和武器,分防汎地及哨期、艇船、商船、地势、岛屿礁汕等。纪兵目自宋绍定始,重点记叙郑芝龙叛服、郑成功抗清与收复台湾、资本主义列强入侵诸事。是研究金门史志的重要参考文献。有同治十二年刻本,1959年北京中国书店油印本。

1 2 3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