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诗纪事

四十五卷。清陈衍编。由于唐宋、金代诗均有纪事,而元代独无。清初顾嗣立所辑《元诗选》影响颇大。钱大昕想与之同步,故采各家诗文集、笔记与《元史》资料辑为《元诗纪事》。然而,《元诗纪事》似为完稿,亦未见刊本。陈衍有虑于此,故于光绪间即着手于《元诗纪事》的编纂。此书为元诗诗评汇编。凡二十四卷,为初编本。所收之诗,共六百零三人,附歌颂谣谚、杂语等五十二首。此集有光绪间铅字本。民国十年(1921),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足本,凡四十五卷。收元八百余人的诗作或断句。此书卷首有光绪十二年(1888)陈衍自序、凡例。卷一为元文宗、顺帝,卷二为顺帝太子,卷三至二十七大体以时间为序,收入数百元代诗人及作品,卷二十八为割据者,卷二十九为流贼,卷三十为金代遗老,卷三十一为宋代遗老,卷三十二为元代诗人。卷三十三为道流,卷三十四为释子,卷三十五为宫掖,卷三十六为闺阁,卷三十七为女冠,卷三十八为尼姑,卷三十九为妓女,卷四十为藩属,卷四十一为无名氏,卷四十二为乩,卷四十三为仙神鬼怪,卷四十四为梦,卷四十五为歌颂铭谣等。是书对研究元诗极有裨益。有民国《国学基本丛书》、《万有文库》丛书本。

作义要诀

文论。元倪士毅撰。一卷。士毅字仲宏,歙县(今属安徽)人。约元文宗至顺初前后在世。著有《重订四书辑释》。此书讲述经义体例,多关乎文章之写作要领。主张“第一要识得道理透彻,第二要识得经文本指分晓,第三要识得古今治乱安危之大体。”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定以经义试士制度,蒙古崛起后,元太宗接受耶律楚材建议,效法宋制,亦以经义为科举考试科目之一,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酌议其实施规则,延祐二年(1315)科举复行,乃实行之。

静修集

诗文别集。元刘因撰。刘因曾自订《丁亥诗集》五卷,焚毁其馀。刘卒后,其门人故友搜辑其佚稿,得《樵庵词集》一卷,《遗文》六卷,《遗诗》六卷,《拾遗》七卷,与《丁亥集》五卷,于元顺帝至正(1341—1368)年间刊行。后杨俊民又捃拾残剩,一字不遗,辑成《续集》三卷,其中当有因所自焚之作,实与因编集本意不合。后房山贾彝又增入有关刘因的资料,如圹记、墓志等,编成《附录》二卷,合成三十卷。元至正中,官方为之刊行。《四库全书》所收即此本。此本流传甚广,传刻传抄也多,明代有永乐本、成化本、弘治本、嘉靖本。更早的是元文宗至顺(1330—1333)年间宗文堂刊本《静修先生文集》二十二卷本,《四部丛刊》影印的即此本,原佚李谦旧序,第二次影印本写补。现常见者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三十卷本、《四部丛刊》本、清德宗光绪(1875—1908)年间刊本《静修先生文集》十二卷本(收入《丛书集成》)。各本皆有遗佚。

画鉴

一名 《古今画鉴》、《画吟》, 中国画鉴评著作。据《四库提要考证》,作于 元文宗天历元年 (1328),序云: “采真子妙 于考古,在京师时,与今鉴书博士柯君敬仲 论画,遂著此书。用意精到,悉有据依,惜 乎尚多疏略,乃为删补,编次成帙,名曰 《画鉴》。” 元代汤垕 (厚) 著。汤垕 (约13 世纪末至14世纪前期),字君载,号采真子, 山阳 (今江苏淮安) 人。妙于鉴古和书画欣 赏,对书画见多识广,17、8岁时就 “见图 画爱玩不去手”,所著 《画论》、《画鉴》,就 是他对平生所见书画的鉴别经验的总结。该 书论述分为吴 (三国) 画、晋画、六朝画、 唐画、五代画、宋画、元画等,从曹不兴始, 至龚开、陈琳,评论画迹,划分画派,分析 技法特点,鉴别真伪优劣,体例类似米芾 《画史》。行文有条不紊,持论代表了元代绘 画审美倾向。他不但论述历代画家并也论及 外国画。所记均本人所见各家画迹,述各家 善长、画法特点及其画的内容,辨其真伪, 所议颇为精到,但此书并不以考证见长,而 多偏于笔墨气韵之间,也是一部颇为重要的 著录书。余绍宋 《书画书录解题》 认为本书 “深切著名,又多从画法立论,尤得要领。” 后附 《杂论》 (一作 《画论》) 一卷,有二十 三则,略述鉴赏收藏等问题。

活幼口议

元代演山省翁所撰述。曾世荣(1252~1332年),字德显,号育溪,又号演山翁,衡州(今衡阳市)人,为元代著名儿科医家。生于南宋理宗淳佑十二年(1253年)以前,卒于元文宗至顺三年(1332年)。幼习举业,及长,从世医刘思道学医,以幼科知名于时。书凡20卷,卷1至卷3记述儿科医论二十五篇;卷4、卷5议初生儿证候二十六篇;卷6、卷7论指纹脉和气色;卷8述病证疑难—十八篇;卷9议胎中受病诸证十五篇;卷10至卷20议各种儿科病证的辨治,计有惊风、发热、吐泻、疳积、肿胀、杂病、伤寒、疮疹等内容。该书对小儿生理病理、色脉证治、胎中受病、惊风痰热等论述颇详,用药独到,尤其在产前调摄、产后鞠育及用药等方面,发挥前人之不足。

续轩渠集

元代诗文别集。10卷。洪希文撰。《四库全书》曾据江苏巡抚采进本编入别集类。本集有明祁氏澹生堂抄本,清洪氏揖石山房刻本(附洪焱祖《古庭摘稿》1卷)等版本。卷首有明嘉靖十一年(1532)蔡宗兖序,洪希文自序。据洪希文自序,本集原有各体诗及词500余首,始作于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是时他正馆于游洋方氏家中,由方氏之子结集抄录。据蔡宗兖序,蔡宗兖曾在原本基础上删去135首诗,只刊行了435首,并编为10卷。卷1—2为五言古诗,卷3为七言古诗,卷4为五言律诗、五言排律,卷5—6为七言律诗,卷7为五六七言绝句,卷8为七言绝句,卷9为词,卷10为杂著。洪希文之父洪岩虎著有《轩渠集》,所以洪希文把自己的集子题作《续轩渠集》。《轩渠集》早已蠹烂不存,仅在《续轩渠集》卷末附收洪岩虎诗3首,并收有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聱翁《再题轩渠集后》,元仁宗延祐五年(1318)阿鲁威《轩渠集序》两文。

文章精义

宋·李涂撰。一卷。恐非足本。涂字耆卿,生卒居里不祥,事迹亦无可考。此书乃李涂门人于钦 (1284—1333) 聆听李涂“论古今文章”时所记笔记。刊于元文宗至顺三年。其论文多本《六经》,鲜及声律章句。而于工拙繁简之间,源流得失之辨,俱有鉴裁。又能打破南宋人门户之见,故持论比较平实。其论文以“气”为主,认为“《论语》气平,《孟子》气弱,《庄子》气乐,《楚辞》气悲,《史记》气勇。在写作技巧上,主张行文通达自然,反对文理不通的“怪句”,强调指出“学文切不可学人言语”,“学文切不可学怪句”,反对“务要崎岖奥辞不足以达意者”。提倡陶诗韩文能“自理趣中流出”,而“浑然天成,无斧凿痕”的作风,否定片面追求“炼句锻字,镂刻工巧”的形式主义作风。尖锐批评为文有先入之见,认为“私意偏见,不尽以包天下之道,以及主意有所不通,则又勉强迁就,求以自伸,若是者,皆时文之陋习也,不可不戒。”所见甚为精确,于写作颇具参考价值。有影印《四库全书》 本,《文学津梁》本,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本。

读春秋编

十二卷。陈深撰。陈深字子微,号清全,平江(今属湖南)人,元代经学家、书法家。宋亡,陈深放弃科举,笃志苦学,闭门着书。元文宗天历时,有人以其善书而荐之,陈深潜匿不出。其平生着作,除此外,还有《读易编》、《读诗编》。此书大旨以胡氏为宗,而兼采《左传》。如隐元年“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陈氏云:“传例言‘得俊曰克’,以必诛为期也,《左氏》言‘段奔共’,非也,奔共则不书克矣。盖段之子公孙滑奔卫也,厥后滑假卫之力取廪延,而段无闻焉,见杀无疑矣。”又引《穀梁》“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以证,最后引胡氏。“《春秋》推见至隐,诛郑伯以为首恶,示天下为公,不可以私乱也,垂训之义大矣”为说。实际上,《左传》之“得俊为克”之例虽不可信,然其所述则实。隐公十一年《左传》记郑庄公云“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糊口于四方”,可见此时段尚存。《公羊》、《穀梁》训克为杀实误,胡氏因《公》、《穀》而发义,则又误。现存元泰定二年刻本、清《通志堂经解》本。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挽歌三首 其一

继体三才理,承颜九族亲。禹功留海内,殷历付天伦。调露曲常在,秋风词尚新。本支方百代,先让棣华春。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挽歌三首 其二

月落宫车动,风凄仪杖闲。路唯瞻凤翣,人尚想龙颜。御宇方无事,乘云遂不还。圣情悲望处,沈日下西山。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挽歌三首 其三

享国十五载,升天千万年。龙镳仙路远,骑吹礼容全。日下初陵外,人悲旧剑前。周南有遗老,掩泪望秦川。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挽歌三首

继体三才理,承颜九族亲。禹功留海内,殷历付天伦。调露曲常在,秋风词尚新。本支方百代,先让棣华春。月落宫车动,风凄仪杖闲。路唯瞻凤翣,人尚想龙颜。御宇方无事,乘云遂不还。圣情悲望处,沈日下西山。享国十五载,升天千万年。龙镳仙路远,骑吹礼容全。日下初陵外,人悲旧剑前。周南有遗老,掩泪望秦川。

寄契正字

君迁正字职,秩视校书郎。太乙藜分焰,铜仙露湛光。鹓班清漏里,鹤驾霱云傍。署转宫花密,沟迂御柳长。芸窗填竹素,蓬观启银铛。鱼豕知讹舛,铅黄属订详。圣王经贯道,家世桂名坊。一气根幽朔,群英萃豫章。比蒙青眼待,益见白眉良。传癖称元凯,文宗得子昂。冠将峨獬廌,豺已避康庄。大器遭斯运,凡材信彼苍。哭亲岚瘴邑,怀友月萝房。病谢台臣荐,书烦驿使将。暖馀牛背日,寒远马蹄霜。野褐方山帽,畦蔬德操桑。策陈怜贾谊,裾曳耻邹阳。任性何孤僻,伤时或慨慷。圜丘虚墠壝,太庙摄烝尝。珥笔谁丹扆,纡金尽玉堂。海涵恩靡极,衮补责宜偿。十样笺霞粲,双壶酒雪香。珠玑新杰作,龙虎古雄疆。好约重觞咏,秦淮夜对床。

一如仁兄长余数岁,与余契洽。文宗理法,教恤单寒,至于晓露移花,春风啜茗,其馀事也。去岁古稀称庆,同人寿君者多寿以诗,君亦作诗自寿。谨次原韵呈政。时在戊寅菊月 其一

道衍河汾满座春,陶成后学仰经神。心兵斗垒才真捷,腹稿联篇语贵新。鸠杖轻扶尊国老,皋比常拥护金身。眉齐鸿案成仙眷,亲见麻姑鸟爪伸。

一如仁兄长余数岁,与余契洽。文宗理法,教恤单寒,至于晓露移花,春风啜茗,其馀事也。去岁古稀称庆,同人寿君者多寿以诗,君亦作诗自寿。谨次原韵呈政。时在戊寅菊月 其二

栽培花国庆长春,名胜游观别有神。笏拄吴山芒屩健,茶烹定麓石泉新。林壬锡羡朋三寿,算亥添筹字六身。会见阶前珠树秀,扶摇共盼蛰龙伸。

一如仁兄长余数岁,与余契洽。文宗理法,教恤单寒,至于晓露移花,春风啜茗,其馀事也。去岁古稀称庆,同人寿君者多寿以诗,君亦作诗自寿。谨次原韵呈政。时在戊寅菊月

道衍河汾满座春,陶成后学仰经神。心兵斗垒才真捷,腹稿联篇语贵新。鸠杖轻扶尊国老,皋比常拥护金身。眉齐鸿案成仙眷,亲见麻姑鸟爪伸。栽培花国庆长春,名胜游观别有神。笏拄吴山芒屩健,茶烹定麓石泉新。林壬锡羡朋三寿,算亥添筹字六身。会见阶前珠树秀,扶摇共盼蛰龙伸。

送黄文宗复命还朝

使节将归不可留,文星三载在炎州。汪洋叔度波千顷,皎洁元规月一楼。天上棘槐虚左待,南中桃李计期收。独惭萧相门前客,数亩瓜田共白头。

哀文宗儒

吾乡沈衢州,远致尺书在。发书报文侯,有疽发于背。我忧体肥人,此疾恐为害。犹冀有良医,或倚以致瘥。忧怀适浃旬,浙疏驰独快。乃六月七日,死期特兼载。哀哉此良牧,天夺真可怪。念昔为永嘉,勤政略不懈。豪民户先锄,淫鬼祠必坏。抚下自有术,百里免凋瘵。及此领郡符,先声过疆界。穷谷争出迎,耄倪总罗拜。君初闻再起,仕路厌行迈。因察民情欢,下车始无悔。爬梳积弊源,一旦决欲溃。坐堂日孜孜,访问及细碎。孰为狼所贪,孰为蚊所嘬。犴狱满冤囚,亲手为破械。去岁东海涯,光气作妖怪。横飞类鬼车,数丈无首戴。具疏即自劾,遂及弊事概。谓此如许除,吾宁自引退。有司格不行,当道有窒碍。公退长太息,空负民所爱。吾惟尽职业,庶偿为守债。使民自按堵,守法勿就逮。百家立为约,礼义相告戒。民曰贤侯言,敢不各敬佩。君终抱忧思,弊事卒吾败。大者如盐铁,骨髓竭称贷。彼力固已穷,吾体亦真惫。遥遥走一使,求去乃至再。知己总爱才,不使投匦内。孰知今日事,俄有此变态。凡君求归休,民辄叹无赖。群情达铨曹,以及寮与寀。今也魂茫茫,棺归只空廨。岂惟民无依,失侣嗟我辈。久为晚年期,几杖作乡会。对酒乏清言,临事无善诲。城西多旧游,山色愁晚对。有穴未及临,泪尽继以慨。

送寺丞文宗儒考满十八韵

明堂非一木,得地是良材。公岂寻常辈,元无寸朽猜。云何于匠氏,乃置此山隈。忆自烦花县,徵行且柏台。青蝇多浸润,赤骥顿徘徊。仆御怜丞负,官僚喜尔来。仁言恒利博,吏饰以儒该。古直梅仙似,精忠信国培。赋高伤二鸟,职举致千騋。奏绩书应最,趋朝毂共推。风云当简拔,盘错任剸裁。星汉仙槎近,蓂墀晓荚开。莫因高入步,浑忘旧衔杯。忧鬓惊衰丑,遗经惜乱堆。世家虽太史,俸秩假庸才。恐老皆山郡,羞同不雨雷。塞翁明得失,河上任迟回。早晚三江去,鲈鱼觅四腮。

挽求志居士王料院二首 其一

奕叶文宗盛,如公罕与俱。源流传紫橐,题品重洪枢。浙左清名凛,江南政绩殊。二难芗共荐,生死亦同涂。

1 2 3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