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修堂前荷池

方池留水胜埋盆,露入莲腮沁粉痕。铃索无声人不到,小禽飞入闹荷根。

恭和御制听讲大学衍义诗

圣功本资学,求道学所先。道具人一心,大原出于天。进修必有序,治化乃均平。大学示纲目,灿然罗目前。功至德自固,外物讵能迁。宋儒衍奥义,口末穷其颠。吾皇勇缉熙,光明火始然。儒臣日分直,劝讲无间焉。圣心契妙理,精言发长篇。臣愚续赞和,微衷罄勤拳。

乙卯贱辰买舟抵北溪课耕时儿孙及叶印峰堪舆蔡同州楷书同行而西席黄悟一亦尾舟后至呼卢剧饮颇属胜游为赋近体四首 其四

进修惭匪据,七月愧生申。绿树多啼鸟,青山一病臣。松杉云露湿,场圃蒿莱春。锦缆中流放,何劳更问津。

示禧禋二儿励学

学问正何取,奥义涵其中。微言迪英哲,典论开颛蒙。苟非先圣训,酝酿于心胸。虽复美衣食,将与鹿豕同。君子务进修,曲士徇穷通。识力贵超迈,器宇羞凡庸。盛年不我再,鬓发如霜蓬。勉矣恒咨求,谅无旦夕功。

赠吴氏甥二首

男儿何所急,为学要立志。此志苟坚彊,天下无难事。超然贵于物,万善无不备。厥初本高明,有过则昏蔽。但能改其过,辉光照无际。厥初本笃实,有过则虚伪。但能改其过,金玉等精粹。改过贵乎勇,不勇真自弃。有过如坑阱,改过如平地。平地可安行,坑阱宜急避。事亲贵乎孝,事长贵乎弟。是为立身本,奉承无失坠。门户久衰颓,盍作兴起计。是心通神明,勿使形骸累。持之久而纯,百福如川至。农夫力耕耘,岁功必倍收。吾儒用心苦,学业亦有秋。圣贤有遗训,好古敏以求。韦编至三绝,发愤穷深幽。寝食俱相忘,此志何时休。矧今后生辈,未脱童丱俦。刻苦犹不足,讵可思悠悠。而母早孀居,其穷未易瘳。殷勤抚二子,不暇为身谋。杂然万马群,望尔为骅骝。翕如众乐奏,望尔为天球。勿云年尚幼,岁月如川流。及今不加鞭,壮大徒包羞。轻璧惜寸阴,前哲勤进修。勉尔务谨重,戒尔无轻浮。人百己千之,庶解而母忧。

别胡青岩督学四首 其二

一则居海滨,荏苒惊岁时。进修苦不速,祇为华发悲。闻君亦远谪,邈隔何由期。廿年阻良会,一朝欣觏之。令德倍充沃,誉望日已驰。粤山款旧言,慰我离索思。

面墙为西宾王先生作

一室真环堵,端居总面墙。进修宁自蔽,退息解深藏。扫榻尘无渍,翻经隙有光。沉潜思阙里,寤寐见陶唐。灯火黄昏静,弦歌白昼长。受墁非粪土,充栋是书香。沽酒当头过,观梅倚角芳。春随邻蝶至,雨洗甃苔荒。檐旭留冬煖,山风透晚凉。窥云穿瓮牖,待月转回廊。俗驾何缘入,佳声定远扬。我来试推倒,同上振衣冈。

婆罗门避死经

全一卷。东汉安世高译于建和二年至建宁三年(148~170)。又作避死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册。本经相当于增一阿含经第三十一品第四经。内容叙述四婆罗门仙人精进修得善法五通,常畏惧死亡,一入于空中,一入大海中,一入山腹中,一入地内,欲避死期,然皆于所入之处命终。并教示欲解脱生死,须思惟诸行无常、诸行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又出三藏记集卷四、众经目录(法经)等亦载有此经,然译者不详。

岩桂堂

湘峰峨峨湘水碧,万古鱼龙护冰魄。荷衣芷佩凝秋霜,欲诵遗章发先白。天生草木预何事,乃与骚人同一骨。今人古人共磨灭,惟有芬香埋不得。主人手植双桂树,宁为嬖玩娱燕席。亦知兰鲍随所化,勉进修名比馨洁。绕除霏霏风袭予,欲参灵螭驾寥阒。陈辞重华吊屈贾,酌以芳辛起湮郁。日暮美人期未来,雾湿烟低花蔌蔌。

监生王廷采分教中都国学植槐于庭扁曰槐轩求题

虚星孕良木,植彼文苑中。教雨既沾溉,枝叶何青葱。常刑庶无犯,守护克有终。岁久已云茂,郁然若云从。诸生俨成列,弦诵怡清风。伊人抱良材,树德匪尔同。当知进修者,亦由滋培功。

立雪斋

讲学志已笃,更欲从明师。鹄立在函丈,翼翼慎其仪。岂不思退逸,进修当此时。朔风吹前庭,雪落何霏霏。凝心注道妙,不觉寒切肌。自非素志坚,安取青名垂。阳风激高唱,兔苑誇严辞。徒然骇众听,名教竟何裨。揆予慕前修,将殊世俗为。轩居既旷达,岂徒积书诗。勖哉崇明德,贤哲与同归。

中国人的修养

《中国人的修养》是蔡元培公民道德修养方面的代表作,主要收录他最为重要的道德思想代表作品《华工学校讲义》和《中学修身教科书》,并收录他其他几篇有关道德修养的文章,充分体现了蔡元培先生对于现代中国人应具有的道德素养的总体构想。从形式上看,《中国人的修养》原是普通学生所用的教科书,乃是通俗的指导实践之书,而非学术理论著作。它完美结合了中华传统修身与现代公民教育的观念,以具体的行为实践为出发点,用浅显的思想、易操作的方法来直接引导读者,是一部值得所有国人阅读体会的道德进修手册。

偈颂一百零二首 其五十

大哉释迦文,生下便作怪。南北东西行,点胸也忒杀。弃舍轮王位,反受父母拜。六载向雪山,精进修净戒。明星才出现,證道果能快。分别说三乘,惹得一身债。最后向灵山,拈花索买卖。十万众人前,就中无一介。独有迦叶波,和赃与捉败。二千年前且放过,直至而今被佗坏。坏不坏,主元在。主既在,休厮赖。

史彦明致乐堂

高堂有寿母,黄发映儿齿。天方畀修龄,康宁燕多祉。怡然人子心,何物堪伦比。和气为愉色,皆自深爱始。郁穆涵春风,融怡妙天理。此是谓至乐,乐则焉可已。再拜为献言,忠养极娱侍。随时换轻煖,每侍进修瀡。初非假外内,至乐皆在此。况能以志养,先意而承旨。蚶鲊故自珍,欢不如菽水。有时平反归,儿喜亲亦喜。吾以名吾堂,致乐义最美。试看纪孝行,昔曾今日史。会有邦人士,升堂奉醇醴。俾尔登期颐,俾尔宜孙子。

乙卯贱辰买舟抵北溪课耕时儿孙及叶印峰堪舆蔡同州楷书同行而西席黄悟一亦尾舟后至呼卢剧饮颇属胜游为赋近体四首

花甲周过四,韶华玉兔移。虽云胸愈赤,转觉鬓成丝。曕日依南极,溯流憩北溪。山川閒寄傲,敢诵主恩垂。进修惭匪据,七月愧生申。绿树多啼鸟,青山一病臣。松杉云露湿,场圃蒿莱春。锦缆中流放,何劳更问津。

儒佛异同论

《儒佛异同论》是梁漱溟所著作品,出自于《梁漱溟卷(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面对中国文化的危机, 梁漱溟超越文化上的夷夏之争和伦理矛盾的冲突, 在广义的文化比较层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梁漱溟认为, 儒佛二学只是手段、途径、步骤的不同而已, 二者本质上都是在解决人世间所面对的许多困惑与苦难, 儒、佛对生命意义关怀的一致性, 使其同为人类自己向内用功进修提高的一种学问。 梁漱溟把大乘佛学的佛性说与儒家的仁心相沟通, 在一定意义上, 使佛家的“无我为本” 与儒家的“ 有本不穷” 会通了起来, 这为其后的现代新儒家探讨心性开辟了重要的理路。 由于梁漱溟思想上亦儒亦佛的二重性, 儒家在相当程度上被佛化了。 他的文化哲学带有浓厚的宗教气息。 尽管如此, 构成梁漱溟思想理论主体的仍是儒学 。

修西方十二时

平旦寅,被衣出户整心神。合掌焚香请极乐,慇勤遥礼紫金身。日出卯,不应念佛论多少。安在专心击一缘,勿为妄境相侵扰。食时辰,念佛先须伏我人。若将念佛恃人我,何始何成净土因。禺中巳,进修净土须决志。如喰甘露自知甜,且莫谤人道不是。正南午,想念吾师如目睹。无边业障自然消,岂要云为枉辛苦。日昳未,浩浩生死诚堪畏。不取西方迷疾门,尘沙劫海须沉坠。晡时申,急急须持净土因。阗健不能勤念佛,一朝虚作世间尘。日没酉,想知光景何能久。看看无常即到来,莫教佛字离心口。黄昏戌,勿使身心多过失。十恶虽然亦往生,何如上品莲开疾。人定亥,深心念佛真三昧。十地高人尚尔修,将知不信宁非罪。夜半子,朝朝念佛常如此。皆乘莲华一往生,从兹决定无生死。鸡鸣丑,壮盛俄然即衰朽。忙忙刹海更无亲,唯有弥陀独招手。

题张仲思孝友堂

笔端吐阳春,胸次著云梦。袖中匠石斤,规矩随意中。君侯道艺乐,不许俗子共。深堂埃?外,平日文字供。默对八窗静,不但十年种。妙语落人间,一一万金重。平反与进修,并作旨甘奉。只今衣五綵,颇亦笛三弄。何人侍板舆,觞豆燕群从。鸰原春事繁,雁影天宇空。傍睨枭雉呼,或作邹鲁閧。纷纷手翻覆,纳纳腹空洞。汲直合居中,器博滞近用。初计拔薤来,竟息憩棠讼。翛然拥书坐,竹风助吟讽。更听雏凤鸣,未妨蜚鸿送。今皇志复古,俗有后宾贡。斯文属耆儒,夏屋况巨栋。江汉继崧高,谁当第嘉诵。县知尹吉甫,缩手辟张仲。

怀知诗 其十七 陆冢宰

陆缔于我,好也奕世。中丞汪汪,视实兄弟。翔泳殊能,逵磐别致。川梁无接,櫑镡遥契。南都于遘,日以文会。勖哉进修,驩然游艺。鸥鹭先盟,江湖结气。公绩平寇,尚克铭纪。首聚须臾,夙约载厉。迨登掌武,爰均四海。迹用地隔,礼有嫌废。穹渊契阔,恍若越世。恩谴公被,不才余弃。聚散忽再,幽明永异。终则群疑,始亦何讳。丹诚寸积,悠悠两在。天吴昼掠,鳌波夕沸。芒芒大壑,魂兮何寄。

入院言志

幽邃隔尘境,峥嵘邻帝居。庭槐郁青翠,窗竹荫扶疏。剪绯花傍槛,漱玉泉绕除。眷惟翰苑清,奚翅夏屋渠。简拔幸见收,进修敢云徐。趋隅咨问频,对床切磋胥。蒐玄翻五经,考古研六书。绮丽戒浮薄,淳朴返古初。圣贤果何人,追逐畴止予。惜哉岁华晚,日月催居诸。邈矣吾道大,沧海连归墟。仰瞻际乾盖,俯视蟠坤舆。一得遽自满,何异井底鱼。风高鹤梦惊,天空鹏翮舒。行藏有矩范,禄位惭素虚。去去王屋山,翘首承明庐。

1 2 3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