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资源,一触即达!
大明会典
明代中叶修的法规汇编。明孝宗弘治十年(1497年)始令儒臣分馆编辑,弘治十五年(1502年)书成,共一百八十卷。明正德年间(1506—1521)重校刊行,是为正德本《大明会典》。明嘉靖八年(1529年)令续纂,但没有颁行。明万历四年(1576年)省司重修,至万历十五年二月颁行,题为李东阳等奉敕撰,申时行等奉敕重修,共二百二十八卷,称为重修《大明会典》。现今流传较广的即为万历本,日本于1988年影印出版了正德本《大明会典》。大明会典汇集了明初至万历年间的主要法律、法规、条例、诰令、诏旨,如《诸司职掌》、《皇明祖训》、《洪武礼制》、《大诰》、《大明律》、《礼仪定式》、《稽古定制》、《大明集礼》、《大明令》、《军法定律》、《宪纲》、《教民榜文》等。该书记载典章制度完备周详。万历本《大明会典》以六部官制及都察院、六科、寺、府、监、司为序,首卷为宗人府,以下为吏部十二卷,户部二十九卷,礼部七十五卷,兵部四十一卷,刑二十二卷,工部二十八卷,都察院三卷,通政使司、六科、大理寺、太常寺、詹事府、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国子监、翰林院、尚宝司、钦天监、太医院、上林苑监、僧禄司各一卷,武职衙门二卷。在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各卷中详尽地记载了明代的典章和法律制度,是研究明代法制史的重要史料。
春暮同钱待之孝廉王敦初上舍法源寺看牡丹次二君即事有作用昌黎山石韵
海棠开过花事微,春光婪尾如电飞。天公意恐春寂寞,故遣洛阳花态肥。昨日犹看苞未坼,入门差觉游人稀。老僧走告忽惊喜,今朝吐色堪疗饥。咄咄真有逼人意,霞光锦烂排窗扉。便有无穷蜂与蝶,齐声喧出香霏霏。深色一丛栽得地,属僧裁幔张重围。臭兰连璧偕胜友,午风暄软吹春衣。慈恩深红虽可爱,大畚舁之太不鞿。惟当日日过竹院,春光莫放匆匆归。
拜少保于公遗像 其六
奋于当奋本随时,大易真宗岂远而。自是君恩深似海,区区进退莫相疑。
拜少保于公遗像
莫言天道窈难窥,事势阽危辄可推。扈跸使公军土木,身膏草野有谁知。万古中原耻未删,徽钦怀悯不生还。拊髀豪杰空叹息,无计登公晋宋间。国事当初若缀旒,南迁邪议已先投。背城馀烬非坚土,坐见江山半壁休。遗像侵晨拜且观,霜毛森竦泪阑干。英雄切齿知何限,欲脔奸谀肉细餐。指挥破斧扫欃枪,天步艰危睹再康。一代孤忠隘前史,盍将谥法少更张。奋于当奋本随时,大易真宗岂远而。自是君恩深似海,区区进退莫相疑。
王氏世德堂
本大末逾茂,源深流益长。清门积德厚,世远斯流芳。彼美三槐裔,移家文水阳。前人侈馀庆,后嗣蕃且昌。眷兹朴叟贤,教子敦义方。学成擢科甲,列职登朝行。荐膺褒宠贵,御敕焕龙章。秋官显封秩,云林耀冠裳。令子荷恩眷,归省拜高堂。昼游衣宫锦,倍觉生辉光。始知德善报,高情动江乡。
光赞般若波罗蜜经
凡十卷。西晋竺法护译。又称光赞摩诃般若经、光赞经、光赞般若经。相对于小品般若经之初译本道行般若经,本经乃大品般若经之初译本。收于大正藏第八册。本经相当于梵本二万五千颂般若波罗蜜多经(玄奘译大般若经)第二会八十五品中之最初二十七品。亦相当于无叉罗所译之放光般若经二十卷九十品中之最初三十品,及鸠摩罗什所译之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二十七卷九十品中之最初二十九品。本经之梵本,于西晋太康七年(286)由于阗沙门只多罗持来,而于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译出。本经共分二十七品,始自光赞品,终于雨法宝品。关于本经之经名,乃佛自舌根放光,普照三千大千世界,光中生出莲华,莲华上复出现诸佛,称扬赞叹此般若,故称光赞般若波罗蜜经。
温热论
温病著作。一卷,清·叶天士述,相传系叶氏门人顾景文记录整理而成。传本不一,其一传于叶氏门人华岫云,王孟英《温热经纬》中《外感温热篇》的原文即据于此;又本见于唐大烈《吴医汇讲》卷一,名为《温症论治》,内容与华氏本大同小异,次序略有不同,章虚谷注本即本于此,名为《叶天士温热论》,收入《医门棒喝》中。本书记录了叶氏对温热病论述的精华部分,重点分析了温邪的传变规律,温热病的病理、诊法和治法,创立了卫、气、营、血的辨证体系,对临床有现实指导意义。
示学人三十首 其三
大象踏兔径,达人略小节。大本但勿渝,安能事琐屑。硁硁然小人,闭口休辨别。
志宏送石菖蒲乃菖阳也作此诗以戏之
石上菖蒲何所拟,虬然连络龙蛇尾。寸馀九节瘦根茎,能辅五脏坚发齿。清泉白石养案间,璀璨芬芳诚可喜。子于何处得此本,叶大根粗恐非是。乞邻岂误进菖阳,遗我还将比芹子。物虽非是意已勤,且置盆中浸寒水。
示学人三十首
古人有良规,不可去斯须。隐微密自烛,非为外貌拘。束己若不足,束人贵有馀。苟非大圣心,恶能从勿踰。岂不闻哲言,水清则无鱼。根实枝乃茂,源深流自长。方寸苟自正,立世大堂堂。人誉我胡亲,人毁我胡伤。浮云一千里,难掩赫日光。大象踏兔径,达人略小节。大本但勿渝,安能事琐屑。硁硁然小人,闭口休辨别。大道如平砥,人自向高山。不知千万程,近在足趾间。出户复入户,何用苦烦难。粗粝亦充腹,破衲亦遮寒。身口本无多,知足又何难。纷纭世上人,至死不得閒。古人身上肉,今人足下尘。尘为人所贱,昔时曾自珍。幻躯何足论,所贵得其真。龙亦不在天,龙亦不在渊。飞潜信有时,神物无一专。莫为叶公好,头角空自悬。我从物则奴,物从我则主。物我本无分,茫茫失所据。反照识独尊,混然在一处。虽与物去来,不共物来去。人生各有病,深浅惟自知。百草不能至,扁鹊空攒眉。佛祖入膏肓,此病最难医。言亦不可甚,行亦不可极。行极无馀地,言甚无馀旨。大人处世间,常留不尽意。处安且毋喜,处危且无患。得失无定形,祸福掌一反。三复塞翁言,此心常坦坦。逆流易自持,顺流多失措。人世陷其身,不以危险故。君子慎平康,一步一回顾。入世毋强同,强同多厚颜。入世无强异,强异难独全。平生默自抱,不即不离间。少年易使气,俗物必遭吐。忽遇其中人,胸肝急披露。老大足和平,于世或无忤。泾渭难自浑,时复露其故。花不与蝶期,花发蝶自痴。世不与人期,而人自干之。遇物苟无心,纷然无是非。老人莫自伤,白发抵黄金。请看台下土,尽是少年心。晓起若有待,晚来何处寻。为恶祇自残,为善亦有数。善恶皆幻生,劳劳成今古。若识非幻者,无欣亦无恶。有作必有受,须知无受者。昔日与今时,互换形皆假。稽首狮子尊,痴人徒嗟呀。山翠亦有色,溪流亦是声。居心苟不静,山水是非生。请看金马门,谁辨浊与清。形骸暂相托,保护尔何为。一息苟不来,撇之去如遗。君看捣药人,谁能白昼飞。日用亦有限,世人重光辉。心计苦不足,倏忽西日颓。劳我一生力,营他眼前为。江海本无波,飙风不停吹。我心与境接,日夜纷交驰。若了心境幻,彼此不相知。行止镇相随,不识何面口。自古称上贤,只此无先后。可怜照镜人,迷头日狂走。见人学恭敬,坦率招时嫉。缛节与閒言,涂饰度朝日。安得古初民,相与宝真实。结交若如初,何必重雷陈。学道若如初,释尊满界尘。大法本无多,久长难得人。丈夫贵立志,万古只斯须。举步稍旁顾,寸地阻前趋。壮哉海岸人,蛟龙还其珠。尘生在毫芒,人鬼莫能窥。勿谓此纤纤,郁勃闭阳辉。不见沧海流,其初涓滴微。巨鱼争洪波,细鳞集蹄涔。巨细虽各别,共此朝暮心。我生复何营,空林张素琴。片云起前山,飞来复飞去。日夕众鸟栖,微风息庭树。我心与之然,淡寂冥群虑。子规啼不息,中情谅无极。鲜血流树枝,入地深一尺。去去复何云,月来山寂寂。
东坡全集
150卷,宋苏轼撰。今考轼集在宋世原非一本。邵博《闻见后录》称,京师印本《东坡集》,轼自校,此本毁于靖康之乱。《书录解题》称有杭本、蜀本,又有轼曾孙峤所刊建安本,又有麻沙书坊大全集本。当时以苏州居世英刊本为善,今亦无存。苏辙作轼墓志,称轼所著《东坡集》92卷。与《志书志》、《书录解题》并同,与《宋史·艺文志》著70卷不合。其集收赋23篇:《秋阳赋》、《屈原庙赋》、《昆阳城赋》、《反杞菊赋》、《服胡麻赋》、《前赤壁赋》、《后赤壁赋》、《洞庭春色赋》、《黜鼠赋》等。其中以《赤壁赋》、《后赤壁赋》二篇文赋写得最好,也最有名。该集为《四库全书》所收,另有宋蜀刊大字本、明茅氏刊本、陈明卿刊本、明成化四年江西布政司重刊宋本、清蔡士英刊本、康熙中刊本、道光中眉州刊本等。
逊志斋集
诗文别集。二十四卷,其中诗二卷。明方孝孺撰。孝孺诗文在其生前即行编辑,明太祖洪武三十年(1397)林右、王绅曾为作序。孝孺遇难后,其作品严禁流传。其门人王稌将其文私下抄录成《侯城集》,但未能刊刻。英宗天顺七年(1463),临海赵洪始从烬馀采掇编辑其诗文,共得二百六十七篇,得以在成都刊刻,世称蜀本。此为方身后之首刻本。宪宗成化(1465—1487)间,谢铎、黄孔昭等人有慨于蜀本遗漏太多,又与叶盛、林鹗、王汶等人勤加蒐辑,编成文集三十卷、拾遗十卷,共得诗文一千二百馀篇,宁海(方氏家乡)守令郭绅愿为刊刻,遂于成化十五年己亥(1479)刻于宁海,世称邑本。武宗正德(1506—1521)间,台州知府顾璘有慨于邑本之版年久漫漶,遂与参军黄绾等删定伪谬,重加订正,于正德十五年庚辰(1520)刊于台州,版藏郡斋,世称郡本。世宗嘉靖(1522—1566)间,浙江按察司提督学政副使范惟一、浙江按察司佥事唐尧臣及台州知府王可大以郡本为底本,参酌蜀本、邑本等版本,去伪存真,增遗补漏,编为二十四卷本,于嘉靖四十年辛酉(1561)刊于浙江。后世刊方集多据此本。民国间商务印书馆所编《四部丛刊》即影印此本。明神宗万历(1573—1620)间,丁宾、孙如游等在南京所刊《逊志斋集》亦据此本,只是增加“外纪”二卷。《四库全书》所收亦为此本。
大般涅槃经(南本涅槃经)
本经以阿含、法句经为始,并援引首楞严经、瞿师罗经、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法华经、城经、杂华经等,所受般若经之影响不小。本经系于北凉玄始十年(421),依河西王沮渠蒙逊之请,于姑臧译出。据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会宁传,与西藏译本之经末所记载,本经之梵本原有二万五千偈。西藏译本共有两种译本,两本皆题为大般涅槃经(藏Yon%s-su mya-n%an-las-h!dus-pa chen-poh!i mdo ),一本译自梵本,相当于本经之初分五品,另一本则转译自汉译本,相当于本经及‘大般涅槃经后分’。又本经由昙无谶译出后,传于南方宋地,经慧严、慧观、谢灵运等人,对照法显所译之六卷泥洹经,增加品数,重修而成二十五品三十六卷(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古来称之为南本涅槃经;对此,昙无谶译本则称为北本涅槃经。此外,一八七一年,英国学者比尔(S. Beal)曾将本经之卷十二、卷三十九译为英文出版。
送无本师归范阳
无本于为文,身大不及胆。吾尝示之难,勇往无不敢。蛟龙弄角牙,造次欲手揽。众鬼囚大幽,下觑袭玄窞。天阳熙四海,注视首不颔。鲸鹏相摩窣,两举快一啖。夫岂能必然,固已谢黯黮。狂词肆滂葩,低昂见舒惨。奸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澹。蜂蝉碎锦缬,绿池披菡萏。芝英擢荒榛,孤翮起连菼。家住幽都远,未识气先感。来寻吾何能,无殊嗜昌歜。始见洛阳春,桃枝缀红糁。遂来长安里,时卦转习坎。老懒无斗心,久不事铅椠。欲以金帛酬,举室常顑颔。念当委我去,雪霜刻以憯。狞飙搅空衢,天地与顿撼。勉率吐歌诗,慰女别后览。
明本释
一名《明本》。南宋理学普及读物。刘荀撰。3卷。刘荀以为事物莫不有本,学者进德修业,必先明本,循序而进,然后德业可成。然初学者往往事于末而昧乎本,因撰是书。举关于大体、切于实用者凡33条,各著明其本。大体可分为三类:一、修身治学,如“寡欲者,养心之本”,“求实用者,穷经之本”;二、待人处事,如“不求备者,待人之本”、“达人情、去利心者,行事之本”;三、治国为政,如“正君心者,治国之本”、“审势者,安天下之本”、“宽而有制者,御众之本”。贯穿了儒家推己及人,由修身至于平天下的思想。全书以“明四端、察五典者,穷理之本”、“穷理者,进学之本”为先,最后又以“中”为“道之大本”、“天下之大本”作归结,体现了理学格物穷理、理一分殊的特点。因此书系为初学者而作,故作者采取了“宁失于繁,无失于略”的撰述方针,诠释务求其详。每条之下,大量罗列四书五经和宋代诸儒的有关论述,尤多程颐及程门弟子之言,间或参以己意。宋代理学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大致已包举在内,可视作一本简明翔实的理学基础读物。《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武英殿聚珍版书》、《畿辅丛书》、《清芬堂丛书》、《复性书院丛刊》等皆收录。通行有《丛书集成初编》本。
要行舍身经
全一卷。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本经之大意谓,人于临终之际,若能以欢喜之心(心心相续)施舍自身皮肉筋骨于一切有情,则可不堕地狱,天曹地府之罪恶记录亦将随之消失。此经于唐代智升所撰开元释教录中受到严厉批判,被断定为伪经,而反对将之编入大藏经中,然民间普遍信仰流传此经。近代于敦煌发现十余种本经之手抄本,其中以英国学者史坦因(M.A. Stein 1862~1943)所发现者为最优。
央掘魔罗经
梵名An%gulima^lika 。凡四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册。本经乃叙述央掘魔罗归依佛陀之事迹,及如来对于此事件所作之种种说法。佛陀住于舍卫城时,有凶贼央掘魔罗受邪师摩尼跋陀罗之教,杀千人,并取其指作为指鬘,当彼欲加害佛陀时,却反为佛陀所教化,遂舍指鬘而归依佛。未久,彼与舍利弗、目犍连等诸大弟子及文殊菩萨讨论法义时,佛亦教以受戒之事。此外,佛又为其解释佛住于无生际复住于此际之因缘,更为其说南方一切宝庄严国之‘一切世间乐见上大精进如来’之化现,并赞叹彼国之众生悉皆幻化而不可思议。本经之教旨谓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佛性,佛法为唯一究竟乘,其余皆为方便法门,故本经与妙法莲华经、大般涅槃经之旨趣相同。此外,另有西晋竺法护所译之鸯掘摩经一卷、西晋法炬译之鸯崛髻经一卷,二者皆为增一阿含经卷三十一及巴利文中部经第八十六经之同本,亦收于大正藏第二册。[出三藏记集卷二、开元释教录卷二、卷五、至元法宝勘同总录卷三]
苏悉地羯罗供养法
凡三卷。唐代善无畏译。又作苏悉地供养法。收于大正藏第十八册。系记述苏悉地经供养持诵之法,其内容包括赞叹法、忏悔、归命三宝、发菩提心、发胜愿、灌顶印、四种念诵、二种成就物、观心、请火天等诸真言。另有善无畏所译二卷之别本,亦收于大正藏第十八册。本书在开元释教录与贞元新定释教目录中均未见载,故或谓本书乃善无畏所撰著者。
玉耶经
全一卷。 东晋时,印度人竺昙无兰(梵Dharmaraks!a ?)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册。又称长者诣佛说子妇无敬经。乃叙说佛陀之在家护法给孤独长者须达(巴Sudatta )之媳妇名玉耶,依恃本家豪富而欠失妇德,佛陀应须达长者之请,讲说有关妇德之教示以晓喻玉耶,玉耶女闻教悔过,乃受十戒。本经将为人妻者分为七种(母妻、妹妻、师妻、妇妻、婢妻、仇妻、杀人妻)。意谓前五种受众人敬爱,名声高扬,为家庭繁荣之基础;后二种于未来将要遭受恶之果报。本经另有三种译本,一为玉耶女经,乃西晋时译,译者佚名。二为阿□达经,刘宋求那跋陀罗译。三为增一阿含卷四十九非常品第九经(相当于巴利文增支部 VII.59 七妇经 Sattabhariya^),东晋僧伽提婆译(以上诸本均收于大正藏第二册)。又出三藏记集卷三安公失译经录中,有七妇经一卷,经名既与巴利本相合,且由玉耶经之排列次序观之,恐亦属此经之异译本。[法经录卷三、开元释教录卷二、卷三、卷五]
某天圣四年叨充乡赋明道二年夏假副车于本郡今年夏忝外计于本道寔嗣世职八月行部率遵故常乡老欢迎邀留累日徘徊旧地追惟畴曩因成拙诗二章题于行署 其一
不才惟侍高门庆,奕世皆为外计臣。乡老相逢频教我,尽忠思孝报君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