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郡守容正所楚雄邑长方云谷禄丰邑长沈龙源定远邑长刘鸣冈掌卫挥使陈文坡府赞徐秋泉樊蓝田外翰周竹冈季心惟诸君綵帐赐贺

贺卮凌晓集轩裳,薄劣何才敢与当。考绩自甘书下下,逢人徒愧说堂堂。滇云东望帆樯渺,洱水西来塞雁长。归把骊珠环宇壁,诵公文是觌清光。

中風論

中风论一书,安义熊叔陵先生着。闻向无刊本也,成寅夏间,余从里中世医郭君秋泉借阅其家藏抄本,喜是书明于内景,不独为中风立论,即中风一症,灼有见地,全卷无一模梭语,因手录之。嗣询此书所由来,秋泉云:“嘉度季年,吾闻陈俯园先生治病,出一时名医,右熊君耳。其名不远千里,来证所学,修园下杨钦其绪论,即知熊有撰述,奈深自谈秘,不肯示人。一日,熊外出,俯园门下士私发其笼,得此书,传钞之。”欲再检他本,诘朝熊东装迹矢,余于客冬购得叔陵辑诖经,读其中精义名言,悉从灵素体会而出,与中风论相表里,欲合之而公诸世,未建也。今夏家端植兄拟刊医书,余以此论告,即欣然出资付梓,并自任校响之役,一字之疑,必来参的献。刚竣事风叙縁起,余思熊氏书出,当有目共赏,固无待余之表彰,而端植际于市魔,能不没前贤之美,件悬触家获指南可……

台游日记

清朝光绪年间,官员蒋师辄,应台湾巡抚邵友濂的邀请,前往撰修\"台湾通志\"。在游历台湾时,蒋氏将其所感受到的台湾风土人情,环境景观,社会政治、经济、文教等状况记载下来,写成了这部《台游日记》。本书(一册一四一面八四、六○○字)分四卷,蒋师辙撰。师辙字绍由,江苏上元人。少负隽才,与兄师轼称「金陵二蒋」。清光绪十八年初,应台湾巡抚邵友濂之聘,于三月二十日抵台,至八月二十一日离去,留台仅六阅月(是年六月加闰);初则襄校台南、台北试务,嗣于四月间受台湾通志局总纂约。惟因与志局提调陈文騄(台北府知府兼)有所龃龉,迟迟未能开局,遂辞归。有谓「台湾通志」系由蒋师辙纂,实非。「日记」起于二月六日启程赴台,迄于九月二十五日返抵家乡。其间记绸缪「通志」事,有拟「采访凡例」、撰「修志八议」等项。余如记日与宦台人士交往以及耳目所接,尤为研究当年台湾政情之最佳史料。

闻陈公甫受职告归

君恩天地宽,臣义日月皎。无职徒冒官,优游岂不好。未识义如何,请问程明道。李密是何人,亦有陈情表。

江南好 其八

伊园好,一抚少文尘。万里河山同聚米,百年身世本劳薪,等是倦游人。

五言近体二首 其一

南雁去来尽,音书不可凭。应过蛮岭瘴,闻拊楚臣膺。沧海沈秦璧,愁云起舜陵。可堪梦魂在,回首旧孤棱。

五言近体二首

南雁去来尽,音书不可凭。应过蛮岭瘴,闻拊楚臣膺。沧海沈秦璧,愁云起舜陵。可堪梦魂在,回首旧孤棱。月离孤嶂雨,寻梦下山川。野冢埋鹦鹉,残碑哭杜鹃。妓收中使客,民买内医田。到此闻邻笛,离情重惘然。

江南好 伊园八咏,为六舟丈赋

伊园好,寸草向春晖。永忆射湖栖隐地,晨馨夕絜恋庭闱。曾补白华诗。伊园好,宛在薜萝丛。修竹便娟涵太古,一龙一虎且从容。道不以声通。伊园好,秋色在东篱。绚烂几经归冷淡,阴凝方始慎几微。此义更谁知。伊园好,一室小于舟。载取图书虹贯月,底须人海更湛浮。容与任天游。伊园好,乔木几经秋。朱萼绛趺歌粲粲,谢家玉树冠南州。式好永无尤。伊园好,如缔汉阴交。力少功多成世运,机心机事日相高。抱瓮敢辞劳。伊园好,静待月华明。照澈大千诸色相,我人生佛了无营。何用学无生。伊园好,一抚少文尘。万里河山同聚米,百年身世本劳薪,等是倦游人。

用寄陈蔼公韵示文辅

后世人难问,先忧计总疏。已沦中下策,空负《短长书》。交自分今古,吾谁问毁誉。壮心看渐冷,且共老江渔。

八月五日中部官舍读唐历天宝已来追怆故事

将寻国朝事,静读柳芳历。八月日之五,开卷忽感激。正当天宝末,抚事坐追惜。仰思圣明帝,贻祸在肘腋。杨李盗吏权,贪残日狼籍。燕戎伺其便,百万奋长戟。两河连烟尘,二京成瓦砾。生人死欲尽,揳业犹不息。肃宗传宝图,寇难连年击。天地方开泰,铸鼎成继述。万国哭龙衮,悲思动蛮貊。自此千秋节,不复动金石。悲风扬霜天,穗帷冷尘席。零落太平老,东西乱离客。往往为余言,呜咽泪双滴。况当近塞地,哀吹起边笛。抚几观陈文,使我心不怿。花萼笑繁华,温泉树容碧。霓裳烟云尽,梨园风雨隔。露囊与金镜,东逝惊波溺。昔闻欢娱事,今日成惨戚。神仙不可求,剑玺苔文积。万古长恨端,萧萧泰陵陌。

依韵和表臣闻与挺之宣叔平甫饮

舟浅不能进,反羡车马驰。同行各在野,有酒相与期。堤上闻禽处,桑间落日时。使君羊笋赠,更饮更追随。

宋惟四招同胡虞卿陈治甫曾文卿暨家仲游禺峡新辟诸胜因酌清音楼

拂云扫石入巑岏,一径高低万壑盘。胜地逢君欣再辟,芳樽今夕且为欢。山如惜别青相向,瀑似留人溅不寒。同调清游兹最惬,他时梦到也难拚。

秋晚直南省二首 其一

南宫秋晚直,更鼓不胜残。鸿雁夜仍度,风霜天正寒。宫车延北望,越客滞南冠。三辅胡尘里,闻鸡未敢安。

登玉皇阁

玉女开关扫白云,非烟非雾结絪缊。蓬莱晴拥金银气,阊阖晨朝黼黻文。历历白榆天上见,珊珊琼佩日边闻。空歌一曲无人和,惊起松头鹳鹤群。

秋晚直南省二首

南宫秋晚直,更鼓不胜残。鸿雁夜仍度,风霜天正寒。宫车延北望,越客滞南冠。三辅胡尘里,闻鸡未敢安。清宵梦不彻,鸦啼深树间。羯胡同汉月,陵寝在燕山。青草乘时长,黄斿何日还。因风候边使,咫尺见天颜。

夜坐有怀

冲风凛欲冰,积雪寒未扫。春光来何迟,双鬓倏已老。悲吟北窗下,孤坐对参昴。不忧釜生鱼,漫谓诗可饱。平生赏音人,团聚苦不早。陈翁气金玉,蔡子文斧藻。仓皇一骇散,各适千里道。悠悠残岁月,忽忽老怀抱。道腴虽自味,俗况固难好。无疑赵居士,欲刬佛殿草。

罗圭峰文集

三十卷。 明罗玘撰。罗玘字景鸿,江西南城人。成化末年 (1487)领京闱乡试第一,次年举进士,官至南京吏部右侍郎,遇事严谨,僚属畏惮。谥号文肃,学者称圭峰先生。著有《罗玘圭峰文集》。据周亮工《因树屋书影》称,罗玘的诗文集一刻于盱眙,再刻于南国子监,又有武进孙氏本,均已佚失。现存最早的版本是嘉靖五年(1526)陈洪谟、余载仕刻本,题名为 《翰林罗玘圭峰先生文集》,陈洪谟自为之序,夏良胜为后序。到崇祯年间,其文集又出现两种刻本,一是崇祯七年(1634)盱江罗玘氏代文堂刻本,题名为《文肃公圭峰先生文集》,共三十七卷,附录一卷;另一是崇祯七年黄端伯、吴兆刻本,题名为《罗玘圭峰先生文集》,共三十卷,首一卷。该集为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罗玘八世孙罗玘美才据黄端伯、吴兆刻本重新刻印而成。罗玘博学好古,为文务为奇奥。其文规抚韩愈,多抑掩其意,迂折其词,使人思之于言外。陈洪谟序称:“闻其为文,必呕心积虑,至扃户牖,或踞柘,隐度旬日,残逾岁时,神生境具,而后命笔。”稍有不甚满意之处,便反复修改。其文幽渺奥折,磊落嵚崎,尝有意作态,虽不及韩愈之文浑厚,但在明代人之中,亦是难能可贵。该集有 《四库全书》本。

闻仲辅弟自陈便亲得南康军逍遥观

宦游方壮已抽身,始验从来懒是真。未看昂霄摩远翮,且将戏綵慰偏亲。我当放逐离群日,尔作逍遥自在人。恩贷何时听从便,庐山同作远公宾。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七十八 谢文靖公

谢子贤辅,沉敏有文。和靖御物,从容解纷。逸志高情,日短途促。召埭悲思,西州恸哭。

吴都文粹续集

诗文总集。明钱谷(1503—1572)辑。五十六卷,补遗二卷。谷字叔宝,号罄室,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孤贫,游文征明之门,得染水墨法。好读书。闻有异书,虽病必强起亲观,手自抄写。穷日夜校勘。至老不衰。所录古文金石书几万卷。有《三国类抄》,《南北史摭言》,《隐逸集》等。是集乃谷仿宋郑虎臣《吴都文粹》,辑成续编,凡九十八万七千余字。正文含都邑、城池二卷,学校五卷,风俗、节令等一卷,公廨、仓场、古迹等四卷,书院一卷,祠庙等五卷,山二卷,山水四卷,题画二卷,花果、食品、徭役一卷,道观一卷,寺院六卷,桥梁二卷,坟墓等九卷,杂文二卷,诗三卷,诗词二卷,五十三、五十四卷缺,诗文集序二卷,补遗上、下二卷,收有西晋左思《吴都赋》,明钱仁夫《维摩寺》,唐刘禹锡《苏州谢上表》等诗文。据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载,谷“仿郑虎臣《吴都文粹》,辑成续编,闻有三百卷,其子功甫继之,吴中文献藉以不坠。”今本五十六卷,其中第五十三、五十四卷具逸,第五十卷亦残缺,已非完本。其中各门分类,亦多未确。《四库全书总目》指摘其“能博而未能精”。然其所选自说部、类家、诗编、文稿以至遗碑、断碣,采辑甚富,几乎为郑书之十倍,吴中文献多藉是以流传。有《四库全书》本, 《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

1 2 3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