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林玉露

《鹤林玉露》是宋代罗大经创作的一部文言轶事小说。此书分甲、乙、丙三编,共18卷。半数以上评述前代及宋代诗文,记述宋代文人轶事,有文学史料价值。如乙卷四《诗祸》一则,记宋理宗宝庆、绍定间江湖诗案一事,有助于对江湖诗派的了解;卷三《东坡文》一则,论苏轼文章深受《庄子》、《战国策》影响,因为作者善文,其议论自具眼力;卷五《二老相访》一则,记杨万里与周必大晚年的亲密交往,可与史书所记二人不甚相合对比研究。

冯京三元记

宋元南戏剧本。作者不详。明有改编本,沈寿卿(或作沈受先)著。剧叙良贾冯商40岁无子,妻劝纳妾。既成,却于合卺夜闻其苦情、不染其身立即遣归,原聘分毫不取。王以德受其恩,无以为报,旅舍中令妻侍枕席,冯商秉笔坐以达旦,决不乱人之妻。他拾重金而不昧,人夺其骑亦不争,赈贫拯难,广施仁义。玉帝闻其行,赐产贵子。子名冯京,年少连中三元,封及父母,并娶丞相之女为妻,一家富贵荣耀。此剧提倡多行仁义,但宣扬阴德。冯京连中三元事见《宋史》,为史实。冯商事见罗大经《鹤林玉露》,然朱孟震《浣水续谈》据《方舆胜览》谓为马涓父事,“误以为冯也。”吕天成《曲品》于《三元》条云:“冯商还妾一事,尽有致。近插入三事,改为《四德》,失其故矣。”则古本《三元记》仅还妾一事,今存汲古阁本已增入他事,为明人改本。《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据汲古阁本影印。

南园漫录

地理杂志。明张志淳撰。十卷。志淳,自号南园野人,宁江(今云南勐海)人。成化进士,官至户部侍郎。 著有《永昌二芳记》。张氏以其见闻,杂考史志,仿洪迈《客斋随笔》、罗大经《鹤林玉露》体例,纂为是编。成书于嘉靖五年(1526),四万余字。正文以事立目,百余条。记述时事、特产、风俗习惯、古迹名胜、评价人物等,内容颇广。记边事三十余条,多叙正统,成化年间云南边事颇翔实。卷一笑语条,揭露明太监横行;卷六金齿条,记其沿革考证;卷十大寺碑,记成化、弘治年间出土碑铭,可考证滇史;卷八正统条,论述合天下有道者为正统,反对以姓氏五行论,颇有见地。是研究云南边疆史志重要参考文献。有嘉靖刻本, 《云南丛书初编》本, 《四库全书》本。方国瑜《云南史料目录概说》 (1984年中华书局)可供参考。

理学类编

八卷。明张九韶(生卒年不详)撰。张九韶字美和,后以字行,《明史·宋讷传》附载张九韶传,即称张美和,清江(今属江西)人。元末累举不仕。明洪武三年(1370),荐举为县学教谕,迁国子助教,改翰林编修。致仕返回故里,后又征入校书,书成而归。他博通经史,所教诸生多有成就,为当时名儒。此书成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凡三易稿。其初本名 《格物编》。临川吴当见之,认为此书所辑《天地》、《鬼神》、《人物》、《性命》之说,仅为“格物”的一个方面,不能代表“格物”的全部内容。因而改名为《理学类编》。此书主要是汇编宋代理学家关于天地、鬼神、人物、性命的言论。书前有临川吴当写的《序》。第一卷《天地》,分为“论天地之始终”,“论天地之形体”,“论天地之枢纽”三部分。第二卷《天文上》,分为“论日月星辰”,“论日月食”两部分。第三卷《天文下》,分为“论云雷风雨之属”,“论虹霓河汉”两部分。第四卷《地理》,分为“论地理之广阔”,“论潮汐之消长”两部分。第五卷《鬼神》,分为“论鬼神之情况”,“论祭祀之感通”两部分。第六卷《人物》,分为“论人物之始生”,“论人为物之灵”,“轮回生死之辨”三部分。第七卷《性命》,分“论性命之理”、“论本然之性”,“论气质之性”、“论心为性情之主”四部分。第八卷《异端》,分为“论佛老神仙”、“论阴阳家之说”,“论相人形貌”,“论谶纬之说”四部分。所收言论以宋代的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朱熹六位理学大师为主。而以《荀子》以下五十三家之说为辅,如扬雄、谷永各家,《淮南子》 洪迈《容斋随笔》、罗大经《鹤林玉露》等,并加采摭,以参考互证。偶引六经、《论语》、《孟子》、必置于各部之首。作者自己的见解列于最后,加“愚按”二字。其所采录的言论,不主一家,绝少门户之见。摘取精要,条理精密。自己所论也有不少可取之处。如认为,天度一周之时三百六十五日四分之一日而有余,日道 周之时三百六十五日四分之一日而不足,天度有余,日度不足,故六十余年差 度,是谓岁差;微雨将散为日光所照,即成彩虹,雨散则无。对于佛道、阴阳、相术、谶纬诸家斥驳明切。他认为,佛老以死生祸福之说惑人;相术者视人面貌而知吉凶是妄诞。所论深刻,足以破世俗之惑。有《四库全书》本,《豫章丛书》本。

娑伽罗龙王所说大乘经

全一卷。宋代施护译。又作佛为娑伽罗龙经、佛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大乘法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经系佛陀于龙宫为娑伽罗龙王所说,谓诸法之自性为幻化、不可思议、无所生、无主宰、无有我、无碍、无生、无灭、无色、无相,世间恶业皆妄心所化现。欲断恶业即须依止善法,善法即十善道:离杀生、离偷盗、离邪淫、离妄语、离绮语、离恶口、离两舌、离贪毒、离嗔毒、离邪见等,而修十善道即为行菩萨道。又本经与实叉难陀译之十善业道经为同本异译。

无二平等最上瑜伽大教王经

六卷,赵宋施护译。金刚界真言之别部。无二平等最胜大仪轨王影像分第一,佛在他化自在天宫,十方诸佛云集,不见金刚手菩萨。佛同说偈,菩萨现身,诸佛皆向作礼,劝请说法。菩萨乃说法要,于是普贤菩萨雨一切供养,供金刚手菩萨。一切如来复雨一切供养,供普贤菩萨。普贤即现佛身,说三摩地法门。智部三摩地分第二,真实摄部三摩地分第三,法部三摩地分第四,迦摩部三摩地分第五,三昧最上智一切成就分第六,一切佛甚深秘密供养分第七,一切如来智证最上秘密分第八,金刚萨埵一切秘密三昧分第九,一切三昧成就禅定曼拿罗分第十,大禅定分第十一,出生大禅定分第十二,胜大明教最初事业分第十三,办事分第十四,大遍照如来一切大明金刚出生分第十五,一切大明三昧分第十六,一切如来一切大明遣魔分第十七,一切如来秘密金刚萨埵承事分第十八,一切如来大明如意宝分第十九,集一切大明三摩地分第二十,一切如来身语心清净自性金刚大智分第二十一。

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

七卷,宋法贤译。大乐金刚为金刚萨埵之异名。有二十五品。说仪轨及实理。大三昧金刚真实理仪轨分第一,毗卢遮那佛在他化自在天宫,说吽字心明。及敕金刚手说曼拿罗法。一切如来真实理金刚三昧仪轨分第二,说阿字心明,及说曼拿罗法。降伏三界金刚三昧大仪轨分第三,金刚手菩萨说吽字心明,及说曼拿罗法。清净诸烦恼三昧大仪轨分第四,观自在菩萨说纥哩字心明,及说曼拿罗法。一切宝灌顶大三昧仪轨分第五,虚空藏菩萨说怛鹕字心明,及说曼拿罗法。一切拳印三昧大仪轨分第六,金刚拳菩萨说恶字心明,及说曼拿罗法。金刚字轮三昧大仪轨分第七,妙吉祥菩萨说阿字心明,及说曼拿罗法。一切曼拿罗金刚轮三昧大仪轨分第八,同心生转法轮菩萨说吽字心明,及说曼拿罗法。众金刚三昧大仪轨分第九,绫绫那巘惹菩萨说唵字心明,及说曼拿罗法。金刚忿怒三昧大仪轨分第十,降诸魔金刚药剎菩萨说郝字心明,及说曼拿罗法。一切乐三昧大仪轨分第十一,金刚手菩萨说吽字心明,及说曼拿罗法。外金刚部仪轨分第十二,外金刚部众说讷哩字心明,摩怛哩众说毗逾字心明,摩度迦罗众说莎字心明,四贤圣说鍐字心明,及各说成就法。般若波罗密多教称赞分第十三,一切如来云集,赞金刚手菩萨。金刚手菩萨最上秘密大曼拿罗仪轨分第十四,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明印相成就仪轨分第十五,一切如来金刚菩提大仪轨分第十六,大金刚火炎日轮仪轨分第十七,除诸业障一切智金刚仪轨分第十八,圆满一切愿金刚宝仪轨分第十九,一切仪轨中最上成就仪轨分第二十,一切相应诸佛三昧曼拿罗仪轨分第二十一,一切如来大三昧曼拿罗仪轨分第二十二,一切相应仪轨分第二十三,最上成就印相分第二十四,最上秘密仪轨分第二十五。

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

三十卷。宋北印土沙门施护等译。金刚界大曼拿罗广大仪轨分第一,大毗卢遮那如来在色究竟天王宫,与九十九俱胝大菩萨众俱。为坐菩提场一切义成菩萨,示现受用身。告以观察自心三摩地,是真实智忍。次说四大明,又以金刚大灌顶法而为灌顶,乃成正觉。诣须弥山顶金刚摩尼宝峰楼阁中,次第入诸三昧,出生金刚手,金刚钩,金刚弓,金刚喜,金刚藏,金刚光,金刚喜,金刚喜,金刚眼,金刚慧,金刚场,金刚语,金刚尾湿页,金刚慈友,金刚暴怒,金刚拳等诸大菩萨,阿閦如来,宝生如来,观自在王如来,不空成就如来。亦各说大明出金刚像,大毗卢遮那如来复入四三昧,出生四大明妃,四如来亦出四大明妃,大毗卢遮那如来复入四三昧,出生金刚钩,金刚索,金刚锁,金刚铃。四菩萨身,次以弹指相,普遍召集一切如来,以百八名。劝请称赞具德一切如来增上主宰自金刚萨埵无始无终大持金刚者,持金刚者闻劝请已,说金刚界大曼拿罗颂,次说弟子入坛法等。金刚秘密曼拿罗广大仪轨分第二,金刚智法曼拿罗广大仪轨分第三,金刚事业曼拿罗广大仪轨分第四,现证三昧大仪轨分第五,降三世曼拿罗广大仪轨分第六,谓降大自在天那罗延天等。忿怒秘密印曼拿罗广大仪轨分第七,金刚部法智三昧曼拿罗广大仪轨分第八,金刚部羯磨曼拿罗广大仪轨分第九,大金刚部广大仪轨分第十,三世轮大曼拿罗广大仪轨分第十一,一切金刚部金刚曼拿罗广大仪轨分第十二,一切金刚部法三昧曼拿罗广大仪轨分第十三,一切金刚部羯磨曼拿罗广大仪轨分第十四,调伏一切世间大曼拿罗广大仪轨分第十五,莲华秘密印曼拿罗广大仪轨分第十六,智曼拿罗广大仪轨分第十七,大曼拿罗广大仪轨分第十八,一切义成就大曼拿罗广大仪轨分第十九,宝秘密印曼拿罗广大仪轨分第二十,智曼拿罗广大仪轨分第二十一,羯磨曼拿罗广大仪轨分第二十二,一切如来真实摄一切仪轨随应方便广大教理分第二十三,一切如来真实摄诸部仪轨秘密法用广大教理分第二十四,一切如来真实摄一切仪轨最上秘密广大教理分第二十五,一切如来真实摄一切仪轨胜上教理分第二十六,金刚手菩萨说法仪竟,以百八名,称赞劝请一切如来。于是一切如来,及金刚手,降三世,观自在,虚空藏,金刚手,各说一颂。一切如来,及金刚手,皆从大毗卢遮那心入已,如理而住,尔时世尊从须弥山顶诣菩提场,执吉祥草,敷草而坐。乃至转处诸天所献微妙胜座,以百八名,赞叹金刚手菩萨。译师跋云,此经一部,梵本四千颂,译成三十卷。总二十六分,自第一分至第五分终,并大乘现证三昧摄。第六分至第十四分终,并金刚三昧摄。第十五分至十八分终,并法三昧摄。第十九分至第二十二分终,并羯磨三昧摄。自下四分,并诸部秘密教理所摄起。

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

凡七卷。西藏译名作试一切如来身语意大密密聚大王本续。略称七卷教王经、金刚三业经、秘密大教王经。北宋施护译。系阐述瑜伽行者(梵 yogin )到达瑜伽怛特罗(梵yoga -tantra )解脱之最短过程。现收于大正藏第十八册。本经内容由十八分组成,依次为安住一切如来三摩地大曼拏罗分、菩提心分、金刚庄严三摩地分、一切如来心曼拏罗分、一切明句行分、身语心加持分、秘密精妙行分、甘露三昧分、最上清净真实三昧分、观察一切如来心分、一切如来真实三昧最上持明大士分、一切如来金刚相应三昧最上成就分、金刚相应庄严三昧真实观想正智三摩地分、身语心未曾有大明句召尾日林毗多王最胜三摩地分、一切心真实金刚出生三昧分、一切曼拏罗成就金刚现证菩提分、一切如来三昧法金刚加持王分、宣说一切秘密行金刚加持分。本经甚受印度之金刚乘及西藏之喇嘛教徒所重视,于西藏大藏经中,所收有关本经之注疏本约有五十余部。

南山罗汉赞十六首

大阿罗汉宾度罗,奉持末后如来印。日中一钵千家饭,处处作佛事饶益。以我身心五分香,作光明云雨大千。取火燃香世界主,能遍法界唯心办。佛记一切贤圣众,皆以无为有差别。如来乃至阿罗汉,同入涅槃三昧海。二乘设不见此理,是则波旬颠倒想。稽首迦诺迦伐蹉,看花结印同无相。驾羊超出风火宅,跨兔求度生死河。者乘如来初方便,自彻海漩三昧底。三乘如来悲愿力,身如光影现十方。持经不染文字相,是名第一离欲者。斑斑之兽本山林,升堂入室作舆卫。小僧奉施军持水,弭耳来受救渴供。胸中猛虎自调服,是故异物成一家。我观阎浮提众生,同床猜忌若冰炭。稽首具六波罗密,稽首得无生法忍。稽首佛敕久住世,稽首救世不倦者。天上人间福田施,心无高下依佛慧。遍与有情作功德,故受孔雀堕尾供。能以一切声闻佛,能以法忍出世法。宴坐分身应十方,不取涅槃自饶益。伏住泥沙观止水,中有菩萨清凉月。无明风起作浪波,方会如来同觉海。佛光影中大杜多,八万细行灭尘劳。爱护有情如眼目,胡奴来供滤水囊。手持白拂起清风,奉持所闻佛直指。小根魔子欲横戈,弓折箭尽皆消霣。百和香中本无我,光透尘劳一一法。佛法本从空处起,炳然字义照太空。以此一香应发心,东方出日西方雨。我今稽首伐阇罗,是真离欲阿罗汉。香醉山中夏木阴,来禽磊磊承风雾。山鸟冲飞堕圣前,小僧澡雪羞时供。胡奴知是说法时,故奉金炉听时事。有说法相无言说,无说无闻是真说。庞眉寂默坐空禅,万年一念无缘促。手珠犹作奢摩他,寄迹普贤修万行。梵天来献瑜伽具,问人亲见世尊来。拨开眉目示梵王,诸天皆得法眼净。一身入定多身出,屈申臂顷四天下。如世箧藏诸有物,及以丝缕舞工木。小儿赞叹或恐怖,耆老智者但袖手。佛说神通方便力,度脱众生具功德。四十九年大教主,波旬请故入涅槃。佛身常寻法界住,非其境界故不见。未法众生鲜福田,众魔染衣汗戒律。稽首那迦住世间,令我常生遇佛想。如来宝仗降魔相,慈悲威怒震十方。毒龙帖耳收雷霆,逆鳞可摩若家狗。我法未尝恼众生,不令肆毒生恐怖。但以本来悲愿力,情与无情共一家。八万四千宝浮图,不如一念心清净。惟此有相擅施福,三涂八难所依怙。佛以一花示迦叶,笑中有刀世不解。而以法尽付诸人,深藏宝骨待梅里。万山相倚碧巑岏,灵鹫一峰圣贤宅。如来往昔经行处,林泉鸟兽皆逆向。清净眷属千五百,无日不闻钟磬音。阎浮提中大福田,莲花会上菩提记。持轴山中大慈圣,普应诸供作佛事。虽设大铃金刚杵,如世休马櫜弓矢。龙女来献九渊珠,无心奉施无心受。清净之众见寻常,相视还如土木偶。

元美两以大京兆少司寇召不赴奉寄一首

客于江左卜行藏,帝以明公重建康。昙院已闻朱草秀,弇州何处白云长。赭衣可得逢皋吕,青史奚由数赵张。宪府空深慈雨望,鞠城犹指法星祥。辞天有疏频曾上,玩世无心老更狂。仙自千年吴市卒,人今一代鲁灵光。听松便欲追弘景,辟谷应能学子房。恩许烟霞栖海曲,诏分芝术给山囊。丹函绿检书初就,玉霤金庭路未荒。我亦拂衣从此逝,罗浮宁但忆吾乡。

四月四日游雁荡山自四十九盘岭至大龙湫登马鞍岭经灵岩灵峰石梁诸胜达大荆城纪事

出谷复入谷,下上穷烟霏。遥见群峰划天碧,石骨瘦削云肤肥。回崖愈转愈不及,振势百折难停鞿。舍舆攀行苦奔峭,厞屦侧滑青藤支。龙湫飞泉洒绝顶,万丝下浣天孙机。山光倒流泻苍翠,潭影激射寒玻璃。穷跻盘盘达山脊,绝巘无级旁无依。一百二峰人全览,名以象命存依稀。非仙非鬼竟何物,罗列呵问艰陈辞。双鸾矫羽不得控,玉女下顾神颀颀。众中一柱特嶷立,以顶触天端不欹。平生梦想忽到眼,金简所状心犹疑。东南海水绕如带,蜃气漠漠天风吹。灵岩灵峰并奇绝,石腹侧裂青冥低。入门清啸众山答,萝穴一鹘惊人飞。危龛老僧鬓眉绿,屏息枯坐扃元扉。横空石梁界虹影,瑶草下覆无炎曦。重峦复嶂各异熊,飞磴历历忘神疲。傍山何人结茅屋,累石为壁为门畿。窳尊荐茗解烦渴,石门潭水甘如饴。墙阴艺兰发红蕊,采撷细琐来相贻。为言十里到荆驿,行径渐平山渐稀。山中气使异昏旦,层阴阁日残阳微。冥花如霰翠欲滴,岩气雨香薰客衣。归云亭亭与争道,林壑敛暝穷回晞。

台湾海防并开山日记

本书不分卷,罗大春撰。大春字景山,贵州施秉人。清咸、同间,由行伍历福宁镇总兵,升授福建陆路提督。同治十三年日兵侵台,以巡视台湾大臣沈葆桢奏调,移驻台湾北路,从事后山「开山抚番」工作。所撰日记,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藏有刊本,题为「罗景山台湾海防并开山日记」,未着其他。今既著作者之名,乃略「罗景山」三字。记事始于当年三月,以讫次年八月。初以练兵募勇,延未赴调;直至六月二十日始由泉州东渡,七月十三日自府城抵达苏澳。在后山北路一年零数日,从苏港开路至花莲港,备历艰辛。终以因病开缺,回籍调理。所记以北路「开抚」为经,并纬以对日交涉、筹防以及南路、中路「开抚」之进展;盖尝据沈葆桢抄发疏草及与闽、台其他官员通讯所得,详志其见闻。尤以其中载有沈葆桢「通筹全台大局」一疏为前刊第二九种「福建台湾奏折」(据「沈文肃公致书」所辑)所未见,最为难得之史料。以是评估本书之史料价值,固不限于台湾北路一隅「开山抚番」事。

滦京杂咏

元诗别集。杨允孚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为1卷本。较常见有《知不足斋丛书》本,为2卷。两种版本仅卷数不同,内容完全一致,即收入108首七言绝句。所谓的滦京,指元代上都,因有滦河流经,故名。本集咏赴上都的路途见闻、元朝皇室在上都的避暑行幸之典以及诗人的有关回忆。部分诗下有小注,应为作者所加。卷首无序。卷末有罗大已写于明初的后跋,罗璟写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的题记。顾嗣立辑《元诗选》,曾将其中100首编入初集。杨允孚以布衣之士自江南来到京师,曾任元顺帝宫中尚食供奉之官,集中所收,都是有亲身体会之作,系在明初时回忆往事写以消愁。集中较多新警之句,如“故乡不是无秋雨,听过匡庐始怆神”,“不比江南花事早,家家儿女解伤春”,被鲍廷博称为“尤极风韵”。而且诗及小注涉及的史实,多有可补史书未载之处。本集体裁源于王建《宫词》;借诗句表现故宫黍离之感,则与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吴自牧《梦粱录》、周密《武林旧事》用意相同。作者杨允孚,字和吉,吉水(今属江西)人。本集又名《滦京百咏》。

送林四季丞之英伦

大风漭漭海西头,大鲸一去海门秋。鲛儿捧泪贝女愁,诗人摇笔凌沧洲。洪涛连天天壁立,明朝挂席此登楼。读书万卷行万里,丈夫四方志弧矢。为君慷慨歌西凉,西凉葡萄倾夜光。翩翩浊世平原君,哑哑娵隅蛮参军。六年客舍忘晨夕,千秋选楼待平分。吾闻海西爱兰岛,江山岸兀拥左纛。又闻海峡千艨艟,当年一炬定东风。恨不手持白玉杖,相从遍踏仙人掌。徒学少文耽卧游,胸罗邱壑纷摩荡。期君快著豫州鞭,别君直上鸱夷船。青鞋布袜吾已矣,拔剑斫地心茫然。此行倘遇鸡林贾,定乞诗篇购洛社。担簦跨马幸未凉,他日从容为君下。归来若问芦中人,依然寒杀孟东野。

和紫虚丹房二十首

北镇闾山壮且峨,控临朔漠与儋罗。野无狐鼠能潜穴,海有蛟龙或戏波。花木不嫌三月少,蓬莱偏近五云多。皇王自得安边策,何用神兵夜馘魔。雨晴钟阜捲烟绡,削出芙蓉朵朵娇。龙虎盘旋千古地,凤凰鸣和九成箫。幸逢尧舜重临扆,笑杀巢由独挂瓢。自是我朝无弃物,林泉隐逸一时招。山南山北有台莱,蔼蔼王多吉士来。三策未能专汉室,千金何独羡燕台。明朝道德乾坤大,经世文章日月回。惭愧微臣叨典翰,床头笔砚肯生埃。帘底微风扇底招,飘然逸思共迢遥。功名争及青年立,诗酒休将白昼消。骐骥超群终泛驾,鹍鹏得志便摩霄。昔人曾惜分阴去,好把膏油继晷烧。退朝行殿侍吟坛,剪烛吟诗到夜残。一胆信知如斗大,寸心还欲似天宽。文章李杜齐名易,勋业伊周接踵难。深荷国恩无以报,几回兴念几忘餐。有虞封后几春秋,王气今腾冷气收。万仞峰高云在手,九重天近日当头。金山倚北烟尘息,辽水朝东昼夜流。臣子有怀终报国,未应与世共沉浮。蚤岁驰声翰墨场,君恩一饭岂能忘。桂香已占中秋月,菊老犹禁晚节霜。内展经纶资治道,外扬威武控遐方。夜来有气冲牛斗,知是文章是剑光。五夜天阶炳六符,圣恩承运启皇图。华夷仰日恩倾戴,阊阖排云许叫呼。李白万言曾倚马,王乔双舄解飞凫。自惭学浅才如线,敢望连篇若贯珠。双峰列翠近宫城,猿鹤亲人惯不惊。万壑烟霞抟曙色,五更风雨送潮声。时平不动干戈事,春作方兴耒耜耕。暇日凭高重回首,玉京迢递五云横。丹墀射策对延英,骑马看花快此情。千载后无双国士,十年前是一书生。胸蟠星斗当中贯,气与冰霜彻底清。最喜君恩容进步,春风环佩响瑶琼。幽居治业几何年,笔表为耕纸作田。云路有梯终稳步,灵台无物自虚圆。杨花解作三春雪,榆荚空飞九府钱。堪笑子阳非远见,区区只认井中天。磊落胸怀灿若玑,乘风直欲叩重扉。函关几日青牛度,华表千年白鹤归。顷刻开花那见种,等閒栽橘便成围。莫言幻语惊盲聩,信有先天造化机。林花雨过锦成机,岩壑云生石有衣。烟外数村牛马息,天中双阙凤凰飞。清朝蜃气连沧海,薄暮钟声出翠微。几度倚阑吟望处,翛然得意竟忘归。惜昔春秋似奕棋,而今喜遇太平时。千年泰运乾坤辟,万里仁风草木知。王国分茅仍胙土,皇家玉叶与金枝。宁边莫道无筹策,麾下英雄总健儿。清若冰兮直若弦,行须方正智须圆。寸心向日终殚赤,两鬓成霜不再玄。挟策每怀为世用,遗经还自得家传。材官谁似扬雄者,独步河东赋一篇。灯窗独坐夜忘眠,细玩扬雄草太玄。洞里有天非小景,山中无地不长年。向阳花木知春早,近水楼台得月先。妙趣悠然真自得,何须呼酒说龙泉。四时代谢迭寒温,阊阖阴阳不二门。天上碧桃应有种,月中丹桂本无根。海容川会方成大,渭合泾流未免浑。争似灵台明耿耿,寻常不受一尘昏。海上风来夏不炎,况多时雨送凉添。云收朔漠三千里,露出闾山一两尖。垂柳道清鸾捧驾,落花泥软燕穿帘。夜深独倚阑干望,玉挂东南半廓蟾。宇宙茫茫无始终,辽西开国壮王宫。凤声清夜双箫月,牛背斜阳一笛风。波浪不生沧海静,云霾都散碧山空。太平无事民安业,会见陈陈粟腐红。华发蟾宫第一枝,西风八月正中时。三场我己曾酣战,一字谁云不疗饥。龙种自来天上出,豹斑未许管中窥。不须更问承恩处,浩浩波光满凤池。

答李五稔

李五聪明近无比,示我奕诀有精理。自来奕数准图书,图生书克相表里。神尧作奕教丹朱,与羲画卦形神似。李五之奕今国手,京师让人恒九子。以吾学易知象数,画前所得惟心耳。君今久不事楸枰,天地杀机从此止。易尚生生造化心,以视围棋殊不尔。吾儒用阳老用阴,变诈岂足为纲纪。君今所学在至诚,大经大本期无倚。闭户静观天与渊,化育定知所终始。时时讲习有罗胡,阿兄亦契中庸旨。袒跣莫复争摴蒱,半日读书半隐几。况汝歧黄术亦精,为医岂惜居廛市。谁道仙人有玉壶,玉壶于我亦泥滓。

央掘魔罗经

梵名An%gulima^lika 。凡四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册。本经乃叙述央掘魔罗归依佛陀之事迹,及如来对于此事件所作之种种说法。佛陀住于舍卫城时,有凶贼央掘魔罗受邪师摩尼跋陀罗之教,杀千人,并取其指作为指鬘,当彼欲加害佛陀时,却反为佛陀所教化,遂舍指鬘而归依佛。未久,彼与舍利弗、目犍连等诸大弟子及文殊菩萨讨论法义时,佛亦教以受戒之事。此外,佛又为其解释佛住于无生际复住于此际之因缘,更为其说南方一切宝庄严国之‘一切世间乐见上大精进如来’之化现,并赞叹彼国之众生悉皆幻化而不可思议。本经之教旨谓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佛性,佛法为唯一究竟乘,其余皆为方便法门,故本经与妙法莲华经、大般涅槃经之旨趣相同。此外,另有西晋竺法护所译之鸯掘摩经一卷、西晋法炬译之鸯崛髻经一卷,二者皆为增一阿含经卷三十一及巴利文中部经第八十六经之同本,亦收于大正藏第二册。[出三藏记集卷二、开元释教录卷二、卷五、至元法宝勘同总录卷三]

过郑康成故里

嬴秦烧群籍,发难在臣斯。六经日芜秽,《正义》何由治。大哉康成公,独蕴高世姿。穷经窃奥窔,学道抉藩篱。律吕研迁志,算术察《周髀》。杂考申韩法,旁罗纤纬辞。譬如大河流,百变属冯夷。清浊并相纳,不必分派支。譬如洪炉铸,群材付工倕。金铁齐入治,不必权毫釐。考稽既已久,蔚为大经师。诗笺毛氏故,书证安国遗。易立爻辰例,传可废疾医。三礼尤卓卓,旧典精研稽。老妪数家珍,了了无所迷。汉儒称后劲,有功在宣尼。后学谭性命,反兴菲薄思。大善且不录,吹毛以求疵。遂使昧礼朝,黜祀逞其私。岂知泰岳高,不以划而卑。宋人开理学,汉人为之基。离象安得意,求兔端赖蹄。饮水不思报,昧本当骇疑。更有龊龊者,学语方小儿。掇拾前人说,百端相排诋。有曰男子御,何必五日期。有曰郊天鼓,安得麒麟皮。更仆虽终数,哓哓无已时。骅骝驽骀笑,大鹏?鸠讥。弃鼎宝康瓠,庸庸安足嗤。我朝群儒荟,起而修明之。煌煌东州学,炳若中天曦。余居里相近,先哲常心仪。驱车过东道,搔首访遗祠。自恨生也晚,遗编手徒披。训诂勤钻仰,未得见津涯。生平有向往,瓣香心自知。

静思集

元诗别集。10卷。郭钰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卷首有明洪武二年(1369)庐陵罗大已序,明嘉靖四十年(1561)罗洪先序。罗大已就是为杨允孚《滦京杂咏》写跋语的人,《静思集》中关于杨允孚的诗作很多。罗大已在序中评郭钰诗“题无泛作,必有关涉;章无羡句,必有警发”,并称郭钰有经济、能自守。据罗洪先序,本集为郭钰后裔郭廷昭编次付梓。卷1为歌行,卷2为五言古诗,卷3—5为七言古诗,卷6为五言律诗,卷7—9为七言律诗,卷10为五、七言长律(各1首)、五六七言绝句、词及铭(各1篇)。《四库全书总目》对本集的编次提出了批评,认为“廷昭等不知编次之法,前后舛错,殊无义例”,这个意见是有根据的。郭钰身处江山易代之际,转侧兵戈,流离失所,亲眼目睹时事危机之状,然而,无论国事还是自身的命运他都无法左右,所以,他的诗基调悲凄沉郁,读之使人心情沉重,颇具感染力。《静思集》传本比较少见,除《四库全书》本之外,尚有数种清抄善本传世。

1 2 3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