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资源,一触即达!
王梵志诗校注
唐诗别集校注本。王梵志为唐代著名通俗诗人,其作品散佚严重,近年于敦煌文书中有较多发现,前此已有张锡厚《王梵志诗校辑》(中华书局,1983)出版。法国汉学家戴密微亦有《王梵志诗集附太公家教》一书。项氏此书则根据敦煌写本王梵志诗诸原卷、影本及唐宋诗话、笔记、禅宗语录所载王梵志诗辑录,其中包括从未公布的列宁格勒藏1456号敦煌卷子及斯4277号卷子,是到目前为止搜集最完备的王梵志诗集辑本。全书七卷,前六卷编次略同于张锡厚、戴密微二氏之书,但分首间有不同。卷七为新增内容,较旧本多六十馀首。七卷合计三百九十首。项氏对敦煌文学研究有素,功力颇深,对每首诗所作之校注诠释,堪称精详赅博,实得称为王梵志诗集之功臣。书前有长篇前言,论王梵志其人其诗,附录有校注者关于王梵志诗考订的论文五篇,其中提出的观点,如谓此三百多首诗“决不是一人所作,也不是一时所作,而是在数百年间,由许多白话诗人陆续写就的”,“它们的作者应该主要是一些僧侣和民间的知识分子”,视王梵志为一特殊文学现象,值得深入探讨。
答复之书记
万别千差皆直指,攻非端的成攻是。泼撒一回须尽底。藏头鼻,定盘星上无些子。同者自同渠自异,才分同异尤多事。翻著袜头王梵志。休特地,弄潮人在洪波里。
鉴诫录
轶事小说集。五代何光远撰。《宋史·艺文志》、《郡斋读书志》著录3卷,《四库全书总目》作10卷,现存为10卷本。有《知不足斋丛书》本、《学海类编》本、《说郛》本、《丛书集成初编》本、明初刊本、崇文书局汇刻本。所记多为中晚唐及五代间事,而以蜀事为多。该书以写名人轶事与文人生活为主,杂有神鬼怪异、因果报应、征兆灵验等事,与“鉴诫”之名并不相称。全书共66篇,每篇前都有三字标题,扼要而醒目,如《知机对》、《诛利口》等等。《朱太祖》篇写唐昭宗为朱温改名“全忠”,有人以拆字法认为“全”乃“人王”、“忠”乃“中心”,不祥。后朱温果然建后梁称王,四分天下而居其中。《削古风》篇写杜荀鹤入梁,以《时世行》10首献给梁太祖朱全忠,欲令太祖省徭役薄赋敛,不见用。后敬翔劝杜“稍削古风”,于是杜作《颂诗》30章而见用。常失之于为记事而记事,但辑录诗文是它的显著特点和突出贡献。所录诗歌既有在当时就受推崇的高雅之作,又有为一般文人所不齿的粗鄙之作,兼收并蓄,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唐代诗人贺知章、刘禹锡、罗隐、杜牧、贾岛、贯休、王梵志等的许多诗作收录在该书中,其中数十首被采入清康熙年间着手编辑的《全唐诗》中,《鉴诫录》的贡献由此可见一斑。
唐诗百话
施蛰存著,上海古籍出版社87年版。本书的特色是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一百篇“诗话”,既有对具体诗人的研究,如《唐女诗人》,又有对一个时期诗歌发展的鸟瞰,如每一个时期的介绍之后均有一篇“余话”,即《初唐诗余话》、《盛唐诗余话》、《中唐诗余话》和《晚唐诗余话》。而最大量的是对唐代诗人作品的介绍,其中即有单篇诗作的分析,如《王绩:野望》、《杨炯:从军行》,又有对同一诗人几首诗的比较研究,如《王维:五言律诗三首》、《岑参:七言歌行二首》,还有对不同诗人相同题材的诗作的比较分析,如《边塞绝句四首》就比较分析了王翰《凉州词》、王之涣《凉州词》、王昌龄《出塞》和岑参《逢入京使》;《五七言绝句四首》比较分析了骆宾王《在军登城楼》、宋之问《渡汉江》、杜审言《渡湘江》、沈佺期《邙山》。另外,有些篇章还就某些诗人的某一类诗作了研究,如《曹唐:游仙诗》;有些篇章还总论了某一诗人的作品,如《郑鹧鸪诗》、《王梵志诗》。最后还有几篇总览性质的文章,如《六言诗》、《联句诗》、《唐人诗论鸟瞰》、《唐诗绝句杂说》、《历代唐诗选本叙录》。总之,这部著作材料丰富,作者时有新鲜的观点,对学习唐诗和研究唐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菩萨本生鬘论
梵名Ja^takama^la^ 。凡十六卷。印度圣勇(梵A^rya -s/u^ra )菩萨等造,北宋绍德、慧询等译。又称本生鬘论、本生鬘。收于大正藏第三册。本书记述佛陀过去世行菩萨道之事迹,并解释其法义。全书内容分前后两部,前部四卷记述投身饲虎、尸毗王救鸽命、如来分卫、最胜神化、如来不为毒所害、兔王舍身供养梵志、慈心龙王消除怨害、慈力王刺身血施五夜叉、开示少施正因功德、如来具智不嫉他善、佛为病比丘灌顶获安、称念三宝功德、造塔胜报、出家功德等十四则本生缘起故事,卷五以下阐释护国本生等法相之释论。又就现存汉译本之全书结构而言,前部之十四缘起,文义易解,后部之前半则缺略,且行文晦涩,文义难解,恐系合缀别种原本所致,故与现存梵文原本出入极大。现存之梵文本共收录三十四则本生故事,一般皆以之为圣勇所造。据至元法宝勘同总录卷九记载,梵文原本为圣勇、寂变、圣天所造。阅藏知津卷三十八则谓前四卷为圣勇护国尊者集,后十二卷为寂变、胜天所作。若此之圣勇与分别业报经(刘宋僧伽跋摩译)之撰者大勇同人,则梵文原本成立之年代当在西元四世纪。近代又有学者主张梵本本生鬘与百五十赞、四百赞之作者为同一人,此说若正确,则梵文原本成立之年代约为二世纪。据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载,本生鬘乃赞咏中最优美者。南海诸岛十余国,皆有讽诵本生鬘之风习。梵文本刊行于一八九一年,英译本则刊行于一八九五年。
同王稚川晏叔原饭寂照房
高人住宝坊,重客款斋房。市声犹在耳,静虚生白光。幽子遗淡墨,窗间见潇湘。蒹葭落凫雁,秋色媚横塘。博山沈水烟,淡与人意长。自携鹰爪芽,来试鱼眼汤。寒浴得温湢,体净意凯康。盘餐取近市,厌饫谢膻羊。裂饼羞豚脍,包鱼芰荷香。平生所怀人,忽言共榻床。常恐风雨散,千里郁相望。斯游岂易得,渊对妙濠梁。雅雅王稚川,易亲复难忘。晏子与人交,风义盛激昂。两公盛才力,宫锦丽文章。鄙夫得秀句,成诵更怀藏。
洪范正论
五卷。清胡渭撰。《洪范》系《尚书》重要篇目之一,主要内容详见《洪范口义》条。自汉以来,研治《洪范》者多有其人。渭研治《洪范》,以《洪范》为体,《禹贡》为用,互相推阐,以发明奉若天道之理。此书总结前人之说,指出其病有三:汉人专取灾祥、推衍五行、穿凿附会、事同谶纬、其病一;宋儒说解“洛书”,创为黑白之点、方圆之体、九十之位,变书而为图,以至九数、十数、纷纭更定,其病二;《洪范》原无错简,王柏、胡一中等任意改窜,其病三。渭学识渊博,经术深湛,其所指摘,恰中要害。此书现存清乾隆四年(1739)胡绍芬刻本,藏北京图书馆。
梵志頞波罗延问种尊经
全一卷。又作梵志頞罗延问种尊经、梵志问种尊经。东晋竺昙无兰译于太元六年至二十年(381~395)。收于大正藏第一册。内容叙述頞波罗延婆罗门(梵Assala^yano )与五百婆罗门人至祇树给孤独园,诘问世尊有关种姓平等、自性清净之论说,世尊遂以入溪洗垢、王得贤臣,及火、出生、日月、父母合会等之譬喻,解说人生而平等,惟以所行之善恶为贵贱之别。本经为中阿含卷三十七阿摄和经之别译,内容亦相当于南传巴利文中部(Majjhima nika^ya)之第九十三经。
震泽集
明代诗文别集。王鏊(字济之)著。初刻于嘉靖间,署名《震泽先生集》,凡36卷。前有嘉靖十五年(1536)霍韬序。《四库全书》即以此为底本著录。万历年间,王氏三槐堂重新刻印,署名《王文恪公集》,并附《鹃音》1卷,《白社诗草》1卷。集前朱国桢序云:“《震泽先生集》年深漫漶,而先生之曾孙闻溪公(王禹声)清风伟节,异世同符,亦著有《鹃音》、《白社》二稿,存笥未刊。玄孙文学永熙、及经辈,合梓于家塾。”《广理学备考》收有《王守溪集》,为王集的选本。四库馆臣评其文说:“鏊以制义名一代,虽乡塾童稚,才能诵读八比,即无不知有王守溪者。然其古文亦湛深经术,典雅遒洁,有唐、宋遗风。盖有明盛时,虽为时文者亦必研索六籍,泛览百氏,以培其根柢,而穷其波澜。鏊困顿名场,老乃得遇,其泽于古者已深,故时文工而古文亦工也。”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评其诗文说:“文以修洁为工,规摹韩、王,颇有矩法。诗不专法唐人,在北宋梅圣俞(尧臣)、南宋范至能(成大)之间。”从不同角度说明了其诗文的特点。
诗 其一
梵志死去来,魂识见阎老。读尽百王书,未免受捶拷。一称南无佛,皆以成佛道。
诗
梵志死去来,魂识见阎老。读尽百王书,未免受捶拷。一称南无佛,皆以成佛道。井底生红尘,高峰起白浪。石女生石儿,龟毛寸寸长。若要学菩提,但看此榜样。
偶读戴帅初先生寿陈太傅用东坡无官一身轻有子万事足二句为韵有感依韵续其后亦寓世态下劣自己不遇之意云尔
饭至即举箸,不问米有无。寒风催短褐,谁能忍须臾。平生耕稼心,愧此老病躯。掩卷空太息,相对惭妻孥。贪夫富且寿,吉士饥复寒。什袭宝燕石,白璧泥涂间。老成愧苟得,童稚羞无官。如何羊裘翁,不念归来难。登崇任资算,用舍计月日。善既无所嘉,恶政不须嫉。是以利禄人,处世惟用术。吉凶虽无恒,万世德惟一。谤讟我自致,勿怨生不辰。蒺藜非所据,石下遂陷身。始知胶漆心,千载雷与陈。蝇矢任黑白,颓然自天真。絺绤不任暑,毳褐寒还生。寒暑岁相似,中心空自惊。道义山岳重,富贵浮云轻。念此转悽恻,俛仰何所成。人各有所爱,我独不爱酒。心清万虑息,恍然开八牖。醉人识至乐,云入无何有。惟馀独醒翁,千载尚吾友。宪章千万条,执笔不劳拟。事至惟讨论,倦足成跛倚。终然有变通,圆池倏方沚。叹息无所言,神哉孔方子。天以一生数,积累乃至万。不一事转多,触目皆恨怨。干戈致陵夸,可否更替献。缅思结绳时,淳风欲遐远。人皆与世同,我独与世异。同则誉日生,异则毁日至。西山采薇翁,千古秉高志。斯人不可从,催科困王事。鹪鹩一枝安,鼠饮河易足。惟知人爵荣,不识天理辱。沧溟偃鹍鹏,云雾迷鸿鹄。一笑付忘言,归田故山曲。
般泥洹经
闻如是,一时佛游於王舍鹞山。从大众比丘。比丘千二百五十。时摩竭王阿阇世。与越祇不相得。众臣议言:越祇自恃国富民众。地沃野丰多出珍宝。不首伏我。当往攻伐。国贤大臣名曰雨舍。梵志种也。王命使行。稽首佛足。敬问消息。兴居轻强气力游步。德化日昇。言阿阇世。与越祇有憾。众臣之议。欲往攻伐。愿闻众祐。有以教之。大臣受命。即严车五百乘。骑二千步人二千。行诣鹞山。到小道口。下车步进。见佛欢喜。貌色恭辞。气重揖让毕长跪言:摩竭王阿阇世。稽首佛足。敬问消息。兴居轻强气力游步。德化日昇。佛言甚善。王与国人及汝皆安不。雨舍白言:王与越祇有憾。众臣之议。以彼自恃国富民众。
游行经
七法能持国不亡,欲行私利又相妨。便将迂远嘲夫子,却为淫骄吊始皇。盗蹠横行回屡空,便疑天道总非公。先将持戒为功德,因果方期不昧中。车马喧阗服色奇,岂因容饰具威仪!精勤自摄吾心住,行止云何不得宜?所习原无坏本根,孰为淫女孰贤媛?一时哀悯随宜住,毗舍离城最胜园。阿难何事堕迷茫?虚负叮咛语已长。此劫岂应无感慨,尔时只道是寻常。固知生死起无明,何忍如来灭度成?莫谓鼓盆为大道,诸行空尽有钟情。行年八十敢安居,背上时时痛不除。三月慈心谁解得,一生慧命又何如?拘尸城外老瞿昙,时暑身疲久不堪。梵志若知真供养,受行佛法一和南。本生今世漫相关,走向末罗双树间。六返轮王磨灭尽,已知足后不须还。正觉偏由放逸昏,便图万物可常存。四禅再起心全定,直入泥洹灭想门。曾经炽焰不成灰,七国遥分舍利来。还以遗形成广益,任他分取遍尘埃。
览镜七首
三十七年聊把玩,峻坡驰马只轮飞。陶潜官罢知今是,梵志人归叹昔非。白骨观成看世妄,青山招隐与心违。桃花一雨平湖满,且乞长竿守钓矶。说法从人诮马留,似猴良亦胜真猴。牵丝刻木浑儿戏,断水残山足梦游。溪潦旋添菱女枻,霜痕欲上橘奴洲。此中纶笠真吾事,为写渔装著钓舟。食柏生香事有征,吾生物化岂无凭。笋乡嗜久枯同竹,梵夹翻多瘦亦僧。荤血断来余紫蓼,衣冠抛尽只朱藤。荒芜田业关何事,已种南湖十亩菱。镜里容颜颇自知,须知元颍即吾师。持筹讵免揶揄笑,顾影行遭罔两疑。薄相苦无蚕室妇,贫身半属债家儿。生来百丑鬷明面,可独穷人尽是诗。莫怪年时爱道装,姓名久已隶空王。六时自礼莲花漏,每日亲拈印字香。诗景天和邀客和,衡门草长与人长。夜灯点罢仍朝梵,静业山中也觉忙。春风濠上始观濩,秋雨檐前又醉沤。万事总如僧剃发,一生偏爱黍垂头。嵚崎历落真堪笑,宠辱升沉定不忧。试向唐生问身事,骑牛跃马竟谁优。季主诚贤术未奇,子卿巧中亦吾欺。岂如明月盘龙镜,解照清霜病鹤姿。萝葛攀援秋欲断,鱼龙蛰伏冷相宜。可怜憔悴东阳守,老病临头带孔移。
饯吕子敬赴漕台
北风吹海波,寒气已惨栗。岁功方告成,上计仓廪实。大府督先期,列城群彦集。公来亲奉辞,王事有远役。入登和钧堂,咨诹侍前席。力陈功利源,首先二三策。民实吾同胞,苛痛体均一。商贾趋懋迁,负贩致其力。上以奉王供,下以合民食。嗟余忝命吏,三载贰下邑。适丁岁屡艰,课计虚所入。使车勤远人,问俗考肥瘠。念兹灾疹馀,推额减其籍。寒者煦之温,饥者哺之粒。向非大府严,云雨手转剧。公归被顾问,为我对以臆。倘能出泥滓,穷困非所惜。相期在岁寒,梅边问消息。
婆罗门子命终爱念不离经
全一卷。又作婆罗门子命终爱念经、爱念不离经。东汉安世高译于建和二年至建宁三年(148~170)。收于大正藏第一册。本经与中阿含第二一六品爱生经、巴利本中部第八十七经 Piyaja^tika Sutta、增一阿含第十三品第三经、生经第十五品子命过经等为同类本。内容叙述佛陀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时,一梵志因丧子而悲痛忆念不已,佛陀乃为之说若生爱念,则受忧悲苦恼不乐之苦。波斯匿王闻得此语即遣婆罗门那梨鸯伽前往请示于佛陀,佛陀乃广为之解说,波斯匿王即信受归依为优婆塞。[历代三宝纪卷四、开元释教录卷一]
宦海
章回小说。近代张春帆著。四卷二十回。小说集中暴露晚清广东官场诸般丑恶,以“形容怪状,唤醒痴迷”。叙广东臬台金翼,立志禁赌,上任后经访察,出其不意率亲兵入一大赌场擒获大赌棍王慕维。不料审讯时王犯已由举人卢从谨代之,巡抚李中丞又加庇护。金明知系下属所为,苦无佐证,又无法严治卢罪。时金已升藩台,正欲上报,总督、巡抚串通一气,谕金网开一面。金不从,为上司诬陷加害,吐血而亡。王慕维依旧横行,赌风愈炽。本书既揭示清官难做,又抨击贪官横行,深刻暴露了晚清官场的腐败。笔法与《官场现形记》相仿,将所叙人物的许多故事串联而成。初载于宣统元年八月至十二月(1909.9.—1910.1)《十日小说》杂志第一至十一册,未完。同年冬上海环球社出版铅印足本。另有中华书局《晚清文学丛钞·小说三卷》本,1960年出版。
经律异相
凡五十卷。宝唱撰。梁天监十五年(516)成书。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三册。本书系将散见于经、律中之希有异相集录而成,属于百科全书之一种。梁武帝初命僧旻抄录异相,后命宝唱主其事,复以僧豪、法生等辅翼之,增补完成。书中将内容分为天、地、佛、菩萨、声闻、国王、王夫人、太子、王女、长者、优婆塞、优婆夷、外道仙人、梵志、婆罗门、贾客、居士、庶人、鬼神、杂兽畜生、地狱等二十一部门,摘选菁萃,集录而成,为一部以类相从,便于索览之佛教故事集成。以下简述书中各部内容:(一)天部,叙述日、月、星、雨等三界诸天。(二)地部,叙述山、树、河、海等自然现象。(三)佛部,计有佛陀出家、成道、涅槃及舍利塔等。(四)菩萨部,又分为自行、外化、随机现身、出家诸菩萨。(五)声闻部,叙述声闻无学僧、声闻不测浅深僧、声闻学人僧、声闻现行恶行僧、沙弥僧、尼僧等分类。(六)国王部,收录修持转轮圣王、菩萨道、声闻道之国王与王后。(七)太子部,其分类与国王部相同。(八)长者部,分为得道、杂行等两部。(九)优婆塞、优婆夷部。(十)外道仙人部,分为外道仙人、梵志、婆罗门。(十一)居士、庶人等部,分为居士、贾客、男、女等。(十二)鬼神部,分为阿修罗、紧那罗等。(十三)畜生部,分为兽、虫、禽等三部分,其后并列举二十九种动物名称。(十四)地狱部,论述八大地狱与十八地狱之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