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助为章武赋

石沈辽海阔,剑别楚天长。会合知无日,离心满夕阳。

李柱史蜀扇

明月团圆掌上开,清风犹自洒西台。谁将一片峨眉雪,濯锦江寒万里来。

送李翥游江外

相识应十载,见君只一官。家贫禄尚薄,霜降衣仍单。惆怅秋草死,萧条芳岁阑。且寻沧洲路,遥指吴云端。匹马关塞远,孤舟江海宽。夜眠楚烟湿,晓饭湖山寒。砧净红鲙落,袖香朱橘团。帆前见禹庙,枕底闻严滩。便获赏心趣,岂歌行路难。青门须醉别,少为解征鞍。

送李柱可进士南还

岭徼多奇服,似君才调稀。连城已为剖,明月有光辉。秋色催行骑,霜华点客衣。上林花满树,携得一枝归。

和西江李助副使早登开元寺阁

虚豁登宝阁,三休极层构。独立天地间,烟云满襟袖。鳌荒初落日,剑野呈绮绣。秋槛祝融微,阴轩九江凑。拂檐皇姑舍,错落白榆秀。倚砌天竺祠,蛟龙蟠古甃。翛然观六合,一指齐宇宙。书剑忽若空,青云日方昼。南朝空苍莽,楚泽稀耕耨。万事溺颓波,一航安可涭。徒云寄麟泣,六五终难就。资斧念馀生,湖光隐圭窦。早闻群黄鹤,飘举此江岫。陵谷空霭然,人樵已雏?。燕宫豸冠客,凭览发清奏。珠玉难嗣音,摐辕愧孤陋。

予与故刑部李侍郎早结道友以药术为事与故京兆元尹晚为诗侣有林泉之期周岁之间二君长逝李住曲江北元居升平西追感旧游因贻同志

从哭李来伤道气,自亡元后减诗情。金丹同学都无益,水竹邻居竟不成。月夜若为游曲水,花时那忍到升平。如年七十身犹在,但恐伤心无处行。

仪礼述注

十七卷。清李光坡(1651-1719)撰。《仪礼述注》为《三礼述注》之一篇,体例与《周礼述注》同,取郑玄《仪礼注》、贾公彦《仪礼疏》,总合大义,删繁举要,节取其言,并间取研究《仪礼》诸家异同之说,附于书后,亦参以己见,互相发明。但对郑注贾疏原文的删削,有删削不当、节取太简之失,于诸家之言尤其时有未审之误。如《士冠礼》“筮人执策抽上”,注中有非经之义,可删;《士冠礼》“赞者洗于房中侧酌醴”注,义本不明,删此注,则更不明;又如“公食大夫礼曰,饮酒浆饮俟于东方”注,引杨孚说,引时未审。更多的是删繁节取恰当,如《特牲馈食礼》的解说颇为可取;《丧服记》,不取其说,深有抉择;《士冠礼》“母受拜,子释送”说解非常恰当。总之李光坡《仪礼述注》对《仪礼注疏》删削基本掌握其意,疏解亦简明,使学者不再难读,对初学《仪礼》者最为有利。有乾隆三十二年(1768年)刊本。

元始说先天道德经注解

原作者不详,宋代李嘉谋注解。五卷,前有序。据序文,此经板行西蜀,至南宋理宗宝祐(1253—1258)年间,天饴子谢图南为序而传,蜀本已不存。谢图南宦游岭表,得此经于方外一蜀士之手,后至西浙授李嘉谋,嘉兴道士李君可募工付梓以传,并与所谓《八威龙文》合刻为一书,由李嘉谋作序。今本无谢、李之序,亦无《八威龙文》,当系元以后版本。经文托称元始所说,分为妙、元、神、真、道五篇,每篇一卷,一千言,共计五千言。每篇九章,合计四十五章。序称其与《老子》五千言并传于世,实则仿照五千言,借《道德经》之名以引起世人注意,以广流布。经文主要讲明妙、元、神、真、道的含义及其之间关系,尤重对“道”的阐释。李注按经义发挥,或引儒佛之说以解,明白易懂,较晦涩的原文更具理论价值。收入《道藏》洞真部本文类。

玉楼春 三月三十一共人厂部炒菜,为摘李花园 其二

笑撚琼枝扶李住,满身花落淋芳雨。问花更肯为谁凋?只有尤家双十女。莫摘嫣然求我句,我年已到春归处。枝头留住片时香,共子明朝枝下语。

游仙词赠李羽士拟初唐四子体

碧落新移牒,玄津晚系槎。天临北斗地,人住上清家。树古金坛静,花深玉洞斜。灵砂飞绛雪,仙醴注青霞。缑岭音书密,函关道路遐。月明苍鹤羽,风度紫鸾车。几见桃成实,重闻海变沙。瑶窗礼星后,閒坐读南华。

祝英台近

燕来迟,人去早。客思怨芳草。红袖高楼,望断片云渺。一签一数邮程,燕南赵北,早已遣、离心飞绕。鲤书少。丁宁小别无多,偏又月圆了。预想迎门,镜里注双笑。那知此恨绵绵,栖鸦流水,都换却、相思画稿。

杂咏下 碧鲜里

劲节旧捎云,新添老大根。何年居此里,著处长儿孙。

贵溪董教谕回里

八月暄暄似小春,鄞江归客楚江滨。梦中鲈鲙紫莼菜,画里纻袍乌角巾。不枉誇张别风土,有时吟啸杂仙真。年高官满身轻健,聊复婆娑亦可人。

玉楼春 三月三十一共人厂部炒菜,为摘李花园

小池波浸池边李,乱落红桃波影里。相携两笑赏春人,更被春风吹入水。水底残花春半已,岸头人面春初起。盈盈两顾我何堪,欲为春悲悲复喜。笑撚琼枝扶李住,满身花落淋芳雨。问花更肯为谁凋?只有尤家双十女。莫摘嫣然求我句,我年已到春归处。枝头留住片时香,共子明朝枝下语。

庄子内篇注

解析《庄子·内篇》的著作。清光绪十四年(1888)金陵刻经处刻本,4卷。明释德清注。各篇篇首有题解,然后分段释义,句下出注。题解及各段释义均深入细致,时有新意。《逍遥游》题解云:“此便是立言之宗本也。逍遥者,广大自在之意,即如佛经无碍解脱。”释德清是明末四大名僧之一,学通内外,主张三教一理,三圣同体,调和儒、佛、道思想,故往往以佛理注《庄子》。《序言》称:“全书三十三篇,只内七篇已尽其意。”将《内篇》视为《庄子》一书的主体,故注解限于七篇而已。《序言》又云:“《庄子》一书,乃《老子》之注疏。”虽间有援《庄》入佛处,但大体本于《老子》。大旨继承林希逸之说,且有进一步发明处。

踰白家滩五里始见杏花绵延十馀里抵大觉寺玉兰二株高出屋脊花光艳绝为成一诗

空山幽居人,亭亭白玉帔。倚天妙明光,照彻十方地。辛夷殊庄严,薝卜谢嶷异。我行从东来,春色正如醉。连塍烟非烟,花里著一寺。方迷万枝绯,忽见二姝媚。瑶台真倾城,绣谷变傍侍。沈吟日卓午,风砌乍飘坠。鸣琴犹㶁㶁,恍然宛梦寐。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北宋道士陈景元集注。四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卷首有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陈景元序,内称《度人经》乃太极真人授东吴道士葛玄,南齐严东始为之注,唐李少微、成玄英、薛幽栖并有注解。陈景元采集四家之说,删去重复,精选密义,纂成四卷。此注本取《度人经》中道君前序、中序、后序、洞玄章、玉历章、灵书中篇等篇章,逐句逐段加以解说。其中严注偏重字词训释,李注引经据典,明于内音,成注发挥重玄哲理,薛注详解诵习方法。四家注解各有特色,然大抵以外修为主,与南宋以后各家注本偏重内修丹道有所不同。刘师培《读道藏记》称赞此书保存经文古本旧注,弥足珍贵。

王魏公集

宋代诗文别集,王安礼著。 王安礼是王安石的弟弟,封为魏郡公,故集名《王魏公集》。其集本为20卷,《宋史·艺文志》、《直斋书录解题》均有著录,明代叶盛《篆竹堂书目》亦载其书6册,但其后即不见载于诸家书目,大约明中叶后已亡佚。清代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散见于各韵之作,重编为7卷,计诗1卷、制敕2卷、札子1卷、表1卷、启并书1卷、志铭祭文1卷。《四库全书总目》称其:“内外制草颇典重可观,叙事之文亦具有法度,如沈季长、元绛诸志铭尤足补史传之阙。以视安石,虽规模稍隘,而核其体格,固亦约略相似也。”在王安礼兄弟7人中,只有他与其兄王安石、王安国文章有盛名。本集曾收入《豫章丛书》。

亦玉堂稿

文别集。明沈鲤著。十卷。沈尝任翰林院(玉堂)掌院学士,归里后以廊庙山林视为一致,故名。原集为王象乾校刻,计正集十卷,续集八卷。明末版片毁于兵燹,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由刘榛重辑遗文,合正续稿汇成十卷,内容仅余其半。有康熙刻本,《四库全书》即据以收。

田家五行

古代占候书。元娄元礼著。分上、中、下三卷。上卷为正月到十二月类;中卷为天文、地理、草木、鸟兽、昆虫等类;下卷是三旬、六甲、气候、涓吉、祥符等类。每类又分若干细目。书中不少谚语颇具实用价值,但有些只以阴阳五行相生相克之说为据,缺乏科学性。

1 2 3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