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宗谔秀才赠蒯员外
性僻时难偶,神清寿有馀。曾施卓鲁政,旧讲老庄书。贱更襟怀旷,贫犹世利疏。圣君将就见,慎无买山居。
贺李宗谔先辈除校书郎
秘省官清住帝乡,春来春榜探花郎。未吟红药归西掖,且著青衫侍北堂。射策更期挥健笔,骑驴犹得醉闲坊。同年佐邑应相羡,衣上芸香杂桂香。
龙瑞观禹穴阳明洞天图经
原题宋翰林学士李宗谔修定。《宋史·艺文志》著录曰: “李宗谔《图经》九十八卷,又《图经》七十七卷,《越州图经》九卷, 《阳明洞天图经》十五卷。”鞠帙《图经》盖后人节录上述后两种 《图经》而成。本书现存诸本中,以 《道藏》本早出。
西昆酬唱集
诗歌总集。北宋杨亿编。2卷。该集为馆阁诸臣于景德二年(1005)至大中祥符元年(1008)参加编纂《册府元龟》时唱和之作结集。“西昆”之名取自道家传说,盖昆仑山之西有玉山,乃西王母居处,其上为藏书之所,“先王之所谓册府”,故以之切合秘阁及所修之书。参与唱和者17人:杨亿、刘筠、钱惟演、李宗谔、陈越、李维、刘骘、丁谓、刁衎、任随、张詠、钱惟济、舒雅、晁迥、崔遵度、薛映、刘秉,个别人虽未参与秘阁编纂,但因唱和关系其作品也被收入。杨、刘、钱三人为唱和主力,其诗作占总数的五分之四以上。集分上下两卷,共收250首,均为律诗。诗的主题侧重于文学侍臣的宫中生活,不外游赏宴从、流连光景,其中以咏物、咏史之作居多,也有若干托物寓志、借古讽今、颇具讽喻意义的作品,如讽刺真宗神道设教、迷信仙道即是。在诗歌艺术上,西昆派诗人意在扭转宋初以来诗风的浅陋平庸,其诗学遗产也为此后宋型诗的确立提供了有益经验,故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指出:“后欧、梅既出,诗格一变,亿等之派遂微。然其组织工致,锻炼新警之处,终不可磨灭。”此书宋元刻本已不见于世。《四部丛刊初编》本据明嘉靖玩珠堂刊本影印,舛讹较多。清初毛奇龄得旧本于江宁,徐乾学为之刊刻,因刻版不精,故印行较少。康熙四十七年(1708)长洲(今苏州)朱俊升重加镌刻,《四库全书》即据以著录。
翰苑群书
典志文献。南宋洪遵辑。2卷。遵父子兄弟皆入翰林,遂以家藏唐宋有关翰苑故实之作11种,汇为此编。其上卷录李肇《翰林志》、元稹《承旨学士院记》、韦处厚《翰林学士记》、韦执谊《翰林院故事》、杨钜《翰林学士院旧规》、丁居晦《重修承旨学士壁记》、李昉《禁林䜩会集》等7种。下卷录苏易简《续翰林志》、苏耆《次续翰林志》2种。据《文献通考》所载尚有张著《翰林盛事》、李宗谔《翰苑杂事》2种,今本已不存。卷末有《学士年表》、《翰苑题名》以及洪遵所记《翰苑遗事》一篇。《四库全书》分为12卷著录,别有《知不足斋丛书》本。
元丰九域志
区域志。十卷。宋王存等奉敕撰。存字正仲, 丹阳(今属江苏)人。庆历进士,历官主簿、秘书省著作佐郎、尚书左丞。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李宗谔修成九域图,王氏与曾肇、李德刍于元丰三年(1080)重新删定。约四十二万二千字。此为“旧志”。后于大观年间续有《新定元丰九域志》,增古迹一门。体例沿袭唐宋图经。以熙宁、元丰间四京、二十三路行政区划为标准,分路记载府、州、军、监、县之地理、户口、土贡、乡镇、山泽等项。体例详明,叙述简括。是研究北宋政治经济的重要资料。据明毛晋吸古阁影抄宋刻并补以它本而成的清武英殿聚珍本,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的王文楚、魏嵩山点校本等。
用韵报李宗明二首 其一
李侯持重器,隐若一雄邦。敌至婴城守,威行走传降。薰弦须和五,古剑肯埋双。见说研朱地,车声绕碧窗。
用韵报李宗明二首
李侯持重器,隐若一雄邦。敌至婴城守,威行走传降。薰弦须和五,古剑肯埋双。见说研朱地,车声绕碧窗。古来辇毂下,不畜隐沦人。况有龙门旧,宁无兽锦新?江山政如画,松柏自宜春。可是东城曲?过从步屧频。
用韵报李宗明二首 其二
古来辇毂下,不畜隐沦人。况有龙门旧,宁无兽锦新?江山政如画,松柏自宜春。可是东城曲?过从步屧频。
二南密旨
五代时期诗论著作。1卷。旧题唐贾岛撰。此书《崇文总目》文史类、《新唐书·艺文志》四及《通志·艺文略》八录为贾岛《诗格》一卷,《宋史·艺文志》八作贾岛《诗格密旨》,《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作《二南密旨》,当为同书异名。陈振孙谓此书“恐亦依托”,《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亦斥之为“伪本之重儓”。 全书共分十五门,“论六义”、“论风之所以”、“论风骚之所由”、“论二雅大小正旨”、“论变大小雅”等五门均传统诗学之通说,以下十门则其新论。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以南北宗论古今诗,所谓“南宗一句含理,北宗二句显意”。以南北宗论文,首见于王昌龄《诗格》,实以南北地域比论南北二宗。本书则以见意先后而比顿、渐,并以此判教。释虚中《流类手鉴》颇受其影响。其二,论诗题与内容的关系。原文有四十七则,今存二十九则。如称:“梦游仙,刺君臣道阻也。”“白头吟,忠臣遭佞,中路离散也。”诸如此类,颇为牵强。其三,论总例物象,即揭示一定的物象有何特定的象征意义。如谓:“幽石、好石,比喻君子之志也。”“白云、孤云、孤烟,比喻贤人也。”这些,对虚中均有直接影响,《流类手鉴》亦专列“物象流类”节。虚中的时代稍后于贾岛,而其书已多受《二南密旨》的影响,其“举诗类例”节又多引贾岛诗,由此看来,亦不得轻易断言《二南密旨》为伪作。有《吟窗杂录》、《诗法统宗》、《诗学指南》本。今人整理者有《全唐五代诗格校考》本。
流类手鉴
唐释虚中撰。虚中,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约文宗、宣宗间在世,与贯休、齐己、郑谷、修睦、尚颜、栖蟾等为诗友。哀帝天祐间,至中条山访司空图,未遇而留诗,为司空图所激赏。晚住湘西宗成寺,卒于后唐明宗天成以后。有《碧云集》。《流类手鉴》一卷,宋《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别集类著录《诗物象流类手鉴》一卷。文史类又著录《疏类手镜》一卷,实为一书重见,“疏”亦为“流”字之形误。此书大致可分为两部分:其一为“物象流类”,凡五十五类,皆为比体,如:“日午、春日,比圣明也。”“残阳、落日,比乱国也。”有时不免穿凿附会。其二为“举诗类例”,举前人诗句以求其言外之意,亦多有牵强之处。此书理论渊源乃《二南密旨》,如《二南密旨》云诗有“南北二宗”,“南宗一句含理,北宗二句显意”;此书云:“诗有二宗,第四句见题是南宗,第八句见题是北宗”,亦以顿、渐判南、北,实受禅宗影响。又《二南密旨》有“论总例物象”,遂直接影响此书之“物象流类”。此外,如“举诗类例”节,举贾岛诗多至七例,均见影响痕迹。“物象”一节,后人多讥其穿凿,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二南密旨》“其论总例物象一门,尤一字不通”。虚中受其影响,亦难免此讥。但中国古典诗歌自《楚辞》以降,已奠定“香草美人”之传统,故一定的物象往往具有独特的暗示意义,晚唐诗格对此类物象加以综罗排列,似亦不宜一概抹煞。且此类书为初学者而作,强调诗歌创作的美刺手法,亦未可视为脱离现实的形式主义之作。这些理论演变至宋代,由作诗者的写作规范发展为说诗者的批评准绳,以为一字一句,皆有讥刺,则难免附会之嫌。
和李太守宗仁二律 其一
宵旰忧勤仰圣躬,柏台花县此丹衷。桑村永日催吴茧,棠茇春风听郭公。南亩问农溪涨落,后堂延客市尘空。休言一日朱幡贵,四度民情达帝聪。
和李太守宗仁二律 其二
亭上清风酒力微,亭前雨足菜根肥。枳鸾自合归鹓序,花鸟何能识豸衣。忽转大州承霈渥,便从幽谷扫寒威。相期预斲苍崖石,一代龚黄定可几。
和李太守宗仁二律
宵旰忧勤仰圣躬,柏台花县此丹衷。桑村永日催吴茧,棠茇春风听郭公。南亩问农溪涨落,后堂延客市尘空。休言一日朱幡贵,四度民情达帝聪。亭上清风酒力微,亭前雨足菜根肥。枳鸾自合归鹓序,花鸟何能识豸衣。忽转大州承霈渥,便从幽谷扫寒威。相期预斲苍崖石,一代龚黄定可几。
寿李北山先生八十
君不见扶桑之下一杯水,一峰突出三千里。其北有济西有濮,当代词坛宗二李。济南修文地府深,濮阳垂老卧空林。同时已抱千秋恨,异调俱称大雅音。江淮当日嗟流落,尚玺先朝官不薄。双袖天风逐鸟还,一竿秋水知鱼乐。至人遗形在杜机,如翁达生识者稀。不从北阙怀簪绂,不向西山采蕨薇。安期大药欺人久,石家金谷谁能守。有田但种东陵瓜,有钱但买宜城酒。只今号作北山人,素发丹颜八十春。蹑屐当閒青玉杖,呼卢时侧紫纶巾。半酣击缶耳稍热,笑拥如花歌未歇。洛阳七贵眼中尘,长安五陵原上月。天道有盈日有虚,得名得寿福已馀。璇闺况继中郎业,金匮还传太史书。中郎太史亦尔尔,君家柱下差足拟。请为小著五千文,藏在白云封中石闾底。
赋得白鹿洞送职方卢师陈江西校文还朝一首
咏真古灵区,峮嶙奠彭壤。洞辟涵幽虚,冈崇联嵣㟿。七匡托霞踪,二李税云鞅。调鹿有神泉,瞻凰在珍幌。国庠肇唐建,学院由宋昉。聚彦理金匮,为宫耀银榜。朱赋遐泽流,吕记高山仰。昭代崇曩辙,名绅振前响。卢君茂苑英,骞腾凤楼上。衡才抱纶命,清秋肃南艕。圭璧登水镜,骅骝尽贤网。事竣戒旋复,心劳惬盘赏。星子浮华舆,五峰驻徂两。重峦入回合,扬澜眺滉瀁。循涧玉膏溢,探岭瑶花长。贯道萝门清,礼圣孤殿敞。缨梁释烦襟,杯池动玄想。既悦讨仙峤,况喜裁吾党。群贤拱师哲,兹乐宁外奖。
夏至斋宿五言十四韵奉呈膳部杨君仪部骆君
皇矣我后土,至哉物资生。仪阳惟静德,配健协时行。赤道轮初返,金辉魄始生。一阴从此长,万汇驯兹凝。肃穆钦元祀,端居助圣明。北郊遗鹓列,南礼贰宗卿。夜宿清魂梦,朝看异雨晴。禽声增寂景,树色露空生。列宿分星象,含香进俊英。微言穷姤复,惕志励寅清。月窟为难探,天根岂易升。古人胎教义,大易履霜情。穆穆观无始,熙熙识有生。心斋如一得,永不堕疑城。
次韵李宗丞秋怀二首 其一
河朔三株树,霜高不受侵。日边初识面,诗里复论心。愁莫令知处,杯须略放深。弟兄俱绝唱,一世少知音。
次韵李宗丞秋怀二首 其二
身作三吴去,霜从两鬓侵。羁栖临老日,牢落少年心。好句何曾得,清秋几度深。越江怜久客,时送海潮音。
次韵李宗丞秋怀二首
河朔三株树,霜高不受侵。日边初识面,诗里复论心。愁莫令知处,杯须略放深。弟兄俱绝唱,一世少知音。身作三吴去,霜从两鬓侵。羁栖临老日,牢落少年心。好句何曾得,清秋几度深。越江怜久客,时送海潮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