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始天尊济度血湖真经

元始天尊济度血湖真经,又名《灵宝升玄济度血湖真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宋元。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此经乃元始天尊对众仙演说。内称东北方有酆都,其地分列诸狱,考罚世人罪恶。其中有一狱,在北阴大海底,「积血成湖」,名曰血湖地狱。该狱又分为血池、血盆、血山、血海。一切众生积诸罪业者,不分男女,死后皆入血湖地狱备受苦难,不得出离。尤以「产死血尸女人」为甚。元始天尊怜悯众生,济度罪魂,故说咒语二首。即「三洞大法诸天救拔梵炁隐语」、「三元秘梵天灵宝书」。又命太乙救苦天尊率领诸神清荡血湖,超度罪魂。众生若能奉戒向善,供奉并诵持经文,依法修行,即可得众神卫护,获福无量。

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妙经

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妙经,撰人不详。约出于宋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经文乃元始天尊为妙行真人讲说。内称元始天尊敕北方真武神将带领天兵到下界「收断妖魔,拔除魂爽」,并载真武冲将所作咒语,谓供奉此经,唸咒启告,可致魔精消灭,天下和平。

元始天尊说变化空洞妙经

《元始天尊说变化空洞妙经》,「古灵宝经」之一,约成书于南北朝或隋唐之际。蒋叔舆《斋坛安镇经目》着录「洞玄灵宝变化空洞妙经」,当即此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此经乃元始天尊命真仙传授,言修习「变化空洞八道」之法。八道即四时八节之日。经文宣称八节日是「天上朝会开真大庆之日」,其时万神集会,分判善恶,记功书罪。学道者应于八节之日戒斋忏谢,烧香诵经,愿念诵咒,上感神明,即可名列玉籍,向日飞升。书末有「灵真八道变化空洞玉景隐符」八枚,学道者可于八节之日各书一符吞服之。

元始天尊说酆都灭罪经

元始天尊说酆都灭罪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宋元。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此经乃元始天尊演说。谓一切众生若犯有「十恶五逆」之罪,死后当入地狱受苦。若能广建道场,设斋行道,则可超度亡灵,不入地狱。书中有十殿阎王名号及二十四地狱之名。

元始天尊说甘露升天神咒妙经

元始天尊说甘露升天神咒妙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宋元。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此经乃元始天尊对静明月光童子演说。宣称一切众生若「兴十恶心,迷五毒行」。死后入地狱,「饥渴苦卒,烦躁闷绝,纵遇清冰,悉变猛焰」。无法解脱。天尊乃说「甘露通真咒」一首,谓地狱亡灵闻听此咒,即自然快乐,伙食甘露。又说「净酆都破地狱升天神咒」一首,使地狱亡魂解脱三涂五苦。

元始八威龙文经

元始八威龙文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唐宋间。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经文分作八节,论述修真炼养之道。大致以子母、阴阳、水火、动静、虚实等相对概念。阐述守神、固精、和炁等炼养术。文句模仿老庄,颇为晦涩。如第五节云:「恍恍偬偬,火中生神;杳杳冥冥,水中生精。火炎于上,七返生神;水流就下,六居生精,神会精以通天地之灵。」又如第七节云:「虚而不实,所以火生;静而不动,所以水清。知此道者,性定可以通吾之神,心宁可以使吾炁之流行。」

元始洞真慈善孝子报恩成道经

元始洞真慈善孝子报恩成道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唐初。系隋唐孝道派经书。现存两种文本:一、《元始洞真慈善孝子报恩成道经》,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二、《洞玄灵宝八仙王教诫经》,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今以前件为底本,徒件为参校本。

太上元始天尊说大雨龙王经

元始天尊述六十八龙王名号,劝人书写念诵龙王经,烧香供养,建立道场,以降雨消灾。

太上元始天尊说续命妙经

元始天尊劝人诵经呼名,使人长生益寿。

太上元始天尊说消殄虫蝗经

元始天尊劝人改恶从善,建立道场,诵经斋醮,其将遣神收摄虫蝗,使风调雨顺。

太上元始天尊说金光明经

元始天尊劝人诵经,供养十二童子,以疗眼疾。

太上元始天尊证果真经

元始天尊劝人持诵真经,以求长生、福庆、度幽。

元始洞真决疑经

亦称《太上决疑经》。内容托为元始天尊与太极真人、天真皇人、上相青童君三人的质疑,天尊一一作答,故名《决疑经》。其主旨在于说明世间有为法皆属无常,即生即灭。唯出世昇玄至道才是常住,即不生不灭。学道之人要敬事明师,诵经受戒,出家静修。成道之后,乃能离三界,入九清。经文多借用佛教用语,疑出于隋唐时。收入《道藏》第31册。

元始天尊说得道了身经

道教内丹经书。一卷,作者不详。大约为金元全真道道士所作。经中主张修炼了身应洗心涤虑,对境忘境,万缘消息,外想不入,内想不出,不起一念,万事俱忘,一心内守。经中重点讲性定命住,性命双修的道理。述内丹术,重性命双修、守真一、常清静,求全真。

元始四十九章修道经

《元始四十九章修道经》为道教至尊元始天尊所传。本经兼论内修和外功,即道与德、自度与度他、出离与菩提等,跟佛家经典真是如出一辙。与道家最重要的《道德经》相比,二者在“内圣”方面差别不大,但在“外王”方面则后者的内容更广,直延伸至“治国”和“平天下”(此“平”非扫平、荡平的霸道之平,乃和平、太平的王道之平作动词用)。其实,就“外王”而言,佛家也没有多谈。但总的讲来,儒释道基本都从“内圣”修起,本立而道生,再推己及人,如日当空,自可朗照寰宇。当然,最终普及至何种程度,则因位、因势、因时、因地、因因缘而不定。不过,这就不是要关注的重点了,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尽人事听天命”可也。

玉泉元帅示余佩刀回回氏所作也如雁翎而雪色文理可观

将军太平得宝刀,爱之不殊古孟劳。三尺白鹇尾雪色,引缑脱室风骚骚。摩挲秋水生净滑,俊采犹作花门骄。盘根错节知利器,名世何必皆豪曹。万辟千灌奇乃见,龟文缦理纤如毛。当时已用兔胆铁,此物或取羊头销。传家要是公辅器,苟非其人谁得操。藏锋不试盖有待,幸勿容易污腥臊。

送元帅胡公往遂昌平寇

大将雄姿虎豹威,济时又起着戎衣。牙旗有象分行伍,铁骑无声听指挥。黄石一编参武略,孔明八阵合神机。此行尽把妖氛扫,笳鼓风清奏凯归。

和元帅月鲁胡突公子强横竟以赃败同宪岳公齐高王马二宪掾实共事云

好雨崇朝洗瘴淫,越王台上一登临。鳄鱼已逝白波静,游鲲变化沧溟深。六祖泉临千岁水,百蛮航贡五天金。九重贝阙云深处,万里孤云寸草心。

江园书事寄卢纶

种柳南江边,闭门三四年。艳花那胜竹,凡鸟不如蝉。嗜酒渐婴渴,读书多欲眠。平生故交在,白首远相怜。

1 7 8 9 10 11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