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
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性情。云外有时逢寺宿,日西无事傍江行。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
即席次韵赵簿县圃小集呈李明府
管领宾僚破费春,座中著白是山人。鱼游浅绿心机熟,莺诉残红句语新。老屋不嫌规制朴,长官最喜土风淳。满园桃李成阴密,留取甘棠浣水滨。
送乡友林耕道往信州因寄李明通
卢公全盛时,桃李何纷纷。冠盖蔽白日,谈笑起青云。林翁我乡曲,同业又同门。如何三十年,白头始相闻。全家作楚鬼,只影穷江源。起手问曲折,口涩不肯言。宁非衣食牵,犹赖齿颊存。叹此皆有数,吾书已云云。下尽浮世尘,上通先天根。事来即顺受,不得劳悲欣。我老耕破砚,百钱混人群。听之如饮醇,油油至微醺。所恨各有役,东帆复西辕。平生李元礼,归为致寒暄。
九日同欧博士顾鸿胪兄弟李明府郑张二光禄邵孝廉登广济寺藏经阁得阳字
禁柳宫槐拂地黄,双林风日入重阳。莲花才吐千灯燄,白玉羞簪两鬓霜。画手难忘金粟影,禅栖为借赞公房。茱萸满地应相笑,肯负东篱此日觞。
冬日同金在衡姚伯子李鸣卿集陈伯春别业得青字
木榻长留客,寒栖一草亭。纳云窗欲白,经雪竹偏青。避世容高卧,随人畏独醒。因君心更远,何异在林坰。
十二月一日同顾光禄叔潜过李明府于美得台字
腊药同沾赐,朝回折柬催。步兵持酒榼,单父下琴台。病益疏慵态,诗惭侍从才。公荣虽不饮,骑马数能来。
夏日同沈太史顾张二光禄集李明府宅得人字
谁如怀县宰,隆暑正邀宾。竹下披襟日,尊前颂酒人。带花移小石,贯柳出鲜鳞。何必论河朔,沉冥意更真。
郑光禄邀游智化寺登万佛阁同黎秘书李明府二张光禄分得繁字
能不缁尘厌,纷其车马繁。阁临平乐观,春在给孤园。星汉回燕甸,河山绕蓟门。郑庄宾客盛,犹自足清尊。
夜宴邓卿云将军府第同诸生李明卿廉安卿陈子晋潘子敬李大亨时史先生与严思孔刘近之驾扁舟送余湖中风涛大作暮薄相失末首却寄 其一
尊酒维舟与细论,咏歌深夜在辕门。高怀此日真吾党,何处河桥可断魂。
夜宴邓卿云将军府第同诸生李明卿廉安卿陈子晋潘子敬李大亨时史先生与严思孔刘近之驾扁舟送余湖中风涛大作暮薄相失末首却寄 其二
匡庐万仞插青霄,彭蠡千源接海潮。领略湖山千古意,不妨分手木兰桡。
夜宴邓卿云将军府第同诸生李明卿廉安卿陈子晋潘子敬李大亨时史先生与严思孔刘近之驾扁舟送余湖中风涛大作暮薄相失末首却寄 其三
日暮风涛尚未平,舟人渔子太相惊。扁舟今夜归何处,回望枫林树树青。
送王殷良张于皋入闽访李明府
章江烟水碧盈盈,日暮孤帆复远征。南浦寒云生短剑,西山疏雨湿危旌。关河不尽乘槎兴,歧路空怜送客情。尔去裁诗逢李白,幔亭风月对秋清。
夜宴邓卿云将军府第同诸生李明卿廉安卿陈子晋潘子敬李大亨时史先生与严思孔刘近之驾扁舟送余湖中风涛大作暮薄相失末首却寄
尊酒维舟与细论,咏歌深夜在辕门。高怀此日真吾党,何处河桥可断魂。匡庐万仞插青霄,彭蠡千源接海潮。领略湖山千古意,不妨分手木兰桡。日暮风涛尚未平,舟人渔子太相惊。扁舟今夜归何处,回望枫林树树青。
潼川夏日游琴泉寺同遂宁李明府作
人天无故物,萧寺亦更名。留佛看今古,笼诗写性情。花繁迷碣影,山静觉琴声。笑谢同游客,观空句又成。
送张少尹元文还任新喻兼寄李明府伯承
群玉峰头华月低,九仙台上白鸾栖。乘秋欲借王乔履,一夜高飞吴楚西。
送申屠正字往湖南迎亲兼谒赵和州因呈上侍郎使君并戏简前历阳李明府
晓月朣朦映水关,水边因到历阳山。千艘财货朱桥下,一曲闾阎青荻间。坦腹定逢潘令醉,上楼应伴庾公闲。欢馀若问南行计,知念天涯负米还。
王君衍约作北郭昌华之游,黄晦闻、李茗柯、蔡哲夫、潘致中即席次韵答哲夫
天涯何处无芳草,归隐终须到此乡。欢会纵多容易散,旧游回忆更堪伤。枯荷着雨怜秋意,海燕结巢隐画梁。今日得钱拼一醉,何如傀儡强登场。
同治苏州府志
《苏州府志》一五三卷,序图一卷,清‧李铭皖等修,冯桂芬等纂。清光绪九年刊本。 苏州方志以《苏州府志》命名而传于今的,共有5部:明有卢熊的《洪武志》,清有卢腾龙的《康熙志》,习嶲的《乾隆志》,和相距仅隔49年的石蕴玉纂的《道光志》。冯桂芬的《同治志》是最后一部。 冯桂芬(1809—1874)晚清思想家。字林一,号景亭。江苏吴县人。道光十二年(1832)中举人,为江苏巡抚林则徐所赏识,遂拜林氏为师,助其校书。道光二十年(1840)中一甲第二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顺天乡试同考、广西乡试正考官。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攻占南京,奉诏于苏州举办团练。十年,太平军克苏州,遁居上海。同治三年(1864),协助李鸿章在上海设立广方言馆,招收14岁以下儿童入学,研读外国语言及自然科学,以“求博通西学之才”。他的所作所为,深得李鸿章赞许。同治八年,战乱平定后,复以耆旧归宿故乡,开始主持家乡方志《苏州府志》的修撰。 粵惟神禹治河分九州,吴為《禹貢》揚州之域,常磨焗斗牛之位,列婺女星之分野。自泰伯端妄開,吴以禮谦立國。玉言子北學於孔子,而仁義道德ミ说益浸淫而充物。周秦迄与由國而郡而州而軍而而府,唐宋列扵紧雲。其地襟ミ江,帶五湖,东枕大海,衣冠文物財賦之雄,為東南一考。會同治十三年,余奉命来梅吴中……
春秋集义
五十卷,纲领三卷。李明复撰。李明复一名俞,字伯勇,合阳人。李明复认为:知孔子者惟孟轲,知孟轲者惟周敦颐。而周敦颐《春秋》之学,二程得其真传,程颐曾作《春秋传》而程颢则间有及之。张载通过与二程研究而明之,刘绚、谢湜则是见而发明之,范祖禹等人是见而知之,至于胡安国则又是闻而发明之,而李侗诸人则又是闻而知之。虽然以上诸人派别有所不同,但其本源则一。其观点稍有异同,但于尊王贱霸,内中,国外夷狄,即事明纲领以着人君之用的大节上则完全相同。因而他辑录了周敦颐、二程、范祖禹、谢良佐、杨时、侯仲良、尹洙、刘绚、谢湜、胡安国、吕祖谦、胡宏、李侗、朱熹、张栻十六家“或着书以明《春秋》,或讲明他经而及《春秋》,或其说之有合于《春秋》者,皆广搜博访,始乃定其后先,审其精粗。”虽云兼采十六家,然用谢湜之说尤多。其《纲领》三卷,是关于《春秋》宗旨的总论。此书实属宋代诸儒解《春秋》之总汇,较吕本中《春秋集解》更为繁富。此书最早的刻本是宋代巴川王梦应所刻。今本《集义》部分采自无锡邹仪《蕉录草堂藏本》,而《纲领》部分则录自《永乐大典》。现存有元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