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侍御过访留坐竹下问武夷山水
清泉长日漱潺湲,豸史峨冠访竹关。自笑道人迂野性,相逢先问武夷山。
月
月方太阴精,形圆质亦清。其体本无光,日照方能明。望远翔相随,傍观亏复盈。山河微有影,九道分其行。左旋最为迟,闰馀岁方成。云何望中食,太阳射其形。于以象后德,逊避斯为宁。
采蕨
采蕨西山下,扳援陟崔嵬。游子望乡国,泪下心如摧。浮云塞长空,颓阳不可回。南归断舟楫,北望多风埃。已矣供子职,勿更贻亲哀。
送梁少熙南还兼寄怀思伯
昨年君自乡园至,雪夜对谈如梦寐。送君此日玉河西,杨柳丝丝黄鸟啼。人生踪迹安可常,且向燕市倾离觞。狂风吹我乡心去,树绕关河愁更长。愁亦不足道,别亦不足惜。看君肮脏非凡姿,腰间宝剑蛟龙饰。人生富贵等惊尘,世上机关徒刻棘。请看锦绣庙中牺,何似飘飖云外翼。去矣风烟难重陈,得失何须挂胸臆。浮山道人冰雪颜,白日挥麈来人寰。梦中曾寄相寻处,生绡一幅图秋山。燕越迢迢离别久,别后新诗料千首。暂脱荷衣愧尔閒,碧桃花发相思否。
岱宗吟
我寻青帝问真源,至人邀我登天门。天门高高望何许,乃在咸池之阳岱宗之阯。石磴萦纡十八盘,云根磅礴九百里。厥初浑沌谁为凿,二仪中分列五岳。帝遣大皞奠此方,岩岩巨镇雄廖廓。洞天福地倚崔嵬,层霄万叠芙蓉开。黄河如带,渤海一杯。半夜见晓日,中岭兴云雷。齐州九点苍茫若可辨,吴阊匹练指碧空而惊猜。噫吁嚱,太山之高其不可极也,如此使人登之,飘飘乎若御冷风而超尘埃。忆昔登封七十二氏,厥有虞周,其名最著。秦汉以还此义微,金泥玉检纷兹瘗。祇今作者知何地,树亦不能为之留,碑亦不能为之记。惟有岩前倏忽变幻之白云,领略兴衰千古意。悠悠往事难具陈,振衣聊此朝群真。遥见玉女池前香馥郁,仙人洞里气氤氲。霓旌绛节交缤纷,云是上清大帝、碧霞元君,使人对此摇精魂。齐宫祝釐,祠官秩礼,嬴妇吹箫,冯夷击鼓。灵之来兮锡予祉,望而不见兮逍遥容与。傍有青鸟使,授予黄庭经。览之殊未了,倏忽还空冥。踌蹰胜览意何已,鞅掌尘踪未停轨。何当晞发长兹游,回头寄谢朗然子。
全相平话五种
讲史话本。元至治年间刊行。包括《武王伐纣平话》、《七国春秋平话》(后集)、《秦并六国平话》、《前汉书平话》(续集)、《三国志平话》。每种分上中下三卷。当时应有《七国春秋平话》前集和《前汉书平话》正集,但今未见。《七国春秋平话》(后集)又名《乐毅图齐》,描写燕、齐两国之间的战争和内部矛盾,以孙膑、乐毅为中心人物。《秦并六国平话》又名《秦始皇传》,主要描述秦始皇吞并六国以及秦国因始皇暴虐无道、不行仁政而很快灭亡的故事。《前汉书平话》(续集)又名《吕后斩韩信》,写刘邦和吕后杀害功臣韩信的事。《武王伐纣平话》主要叙写纣王的荒淫无道和周武王起兵伐纣的经过。《三国志平话》写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各书大都演述史事,杂以民间传说,文笔粗糙,对后来《封神演义》、《前后七国志》、《东周列国志》、《西汉演义》和《三国演义》等历史小说的创作有一定影响。
净土境观要门
全一卷。元至大三年(1310)怀则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本书为怀则极力阐明宋代天台宗僧四明知礼之约心观佛之义。天台之观法有内观、外观二种,关于观阿弥陀佛应属何种观法,后世知礼门下曾起争议。本书即就此异论而加以探讨叙述。此书专述净土“境观”法门,谓“诸上善人,厌苦求乐,发心念佛者多,知于境观者少,因引笔略书大概,庶使信乐之人,因此以得入道之门”。收录于明清诸版大藏经和日本《大正藏》。
永思堂诗为董仲资作
子之于亲,思无不至。生育恩深,与天地媲。一别千古,终养莫遂。永言孝思,思曷有既。爰陟我屺,爰陟我岵。瞻望莫及,心焉如燬。露雨降濡,秋春收履。悽怆怵惕,感时抚已。居处笑语,志意乐耆。书册杯棬,手口泽气。食而羹只,居而墙只。如将见之,爱悫并致。我身之存,亲为不死。岂敢一日,忘乃所自。思继其志,思述其事。思贻令名,作则锡类。奕奕高堂,奂乎百世。名堂者谁,繄仲资氏。子孙绳绳,衍休委祉。方来之思,有引勿替。
咏贞妇彭城刘氏诗
两仪正位,人伦肇甄。爰制夫妇,统业承先。虽曰异族,气犹自然。生则同室,终契黄泉。封生令达,卓为时彦。内协黄中,外兼三变。谁能作配,克应其选。寔有华宗,挺生淑媛。京野势殊,山川乖互。乃奉王命,载驰在路。公务既弘,私义获著。因媒致币,遘止一暮。率我初冠,眷彼弱笄。形由礼比,情以趣谐。忻愿难常,影迹易乖。悠悠言迈,戚戚长怀。时值险屯,横离尘网。伏锧就刑,身分土壤。千里虽遐,应如影响。良嫔洞感,发于梦想。仰惟亲命,俯寻嘉好。谁谓会浅,义深情到。毕志守穷,誓不二醮。何以验之,殒身是效。人之处世,孰不厚生。心存于义,所重则轻。结愤钟心,甘就幽冥。永捐堂宇,长辞母兄。茫茫中野,翳翳孤丘。葛蔂冥蒙,荆棘四周。理苟不昧,神必俱游。异哉贞妇,旷世靡俦。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四 黄帝
帝生神灵,卓冠首出。爰制器用,爰造律历。天地万物,范围曲成。混沌既分,渐登文明。
赐马廷鸾四首
天高地下礼由分,圣哲于焉秩纠纷。心法操存毋不敬,治功显设在斯文。会通自可跻明圣,品节应知本俭勤。旃厦讲磨资众彦,精微尽处是尊闻。春秋万古一权衡,笔削昭然揭日星。道贯百王垂大法,义先五始定常经。是非褒贬寓深意,理乱安危烛未形。内夏外夷归一统,烨然治象炳丹青。古掖摛文步武高,绫衾寓直焰兰膏。当年宫锦飞双鹄,今夕仙图看巨鳌。诗赐玉堂苏易简,光摇莲炬令狐绹。明时盛事今重见,爰制篇章示衮褒。圣烈神谟肇我邦,钜编诏后总宏纲。立心广大侔天地,行事明通迈帝王。训与六经相表里,法垂万世愈巍煌。讲帷可但资敷绎,夙夜惟知率旧章。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一二八 柳柳州
才气颖敏,莫邪干将。制作彪炳,凌跞班扬。锐进速成,爰致玷缺。文场擅宗,令名不没。
奉答树人师复用送别 其二
箫鼓嗷嘈士庶喧,苦留无计共攀辕。推袁志切门墙远,说项情殷奖誉繁。未得黄金摹贾岛,聊思彩线绣平原。乡愚此后空翘切,不复慈云护覆盆。
周秦刻石释音
文字学书。元吾邱衍著。1卷。书成于元至大元年(1308)。本来宋淳熙间有杨文昺著《周秦刻石释音》一书,载《石鼓文》、《诅楚文》、《泰山碑》、《峄山碑》和《琅邪碑》。吾氏认为《琅邪碑》不类秦碑,不应收入,便重加删定而成此书。除考释周秦刻石文字外,又列诸家音注书评于后,并仍用杨书旧名。有十万卷楼丛书本。
此事难知
二卷。元王好古撰。王氏对仲景之学推崇备至,同时亦推崇其师李东垣的伤寒之论,于是乃著此书光大东垣之学,元至大元年(1308)撰成此书。此书集东垣医学论文、医学理论。专述东垣之绪论,于伤寒证治十分详审。《四库全书提要》评此书云: “史称杲(东垣) 长于伤寒,而《会要》一书元好问实序之。今书已佚传,则杲之议论犹赖此以存其一二。”书前有至大元年自序,称其得师之不传之秘,旬储月积,浸就篇帙。上卷集论文三十六篇,对脏腑、病源以及仲景之法加以论述,收载张仲景伤寒论方证七十九则; 下卷载论文五十八篇,阐述经络、脉证等内容,对难解论说多附图解,并附录十六种杂证。书中对于伤寒六经证治尤为详细。论述尊经但并不拘泥于经,多有精僻独到之见解,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李东垣的学术思想,对研究东垣学说及古代医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元至大元年刻本、明成化二十年 (1484)刻本、《古今医统正脉全书》 本、《四库全书》 本。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习学略法
律学著述。元拔合思巴(即八思巴)撰。一卷。是《根本说一切有部出家授近圆羯磨仪范》的附篇,撰于元至元七年(1270),至元八年先后译成维吾尔文和汉文。书中将“戒学”分为三类:(1)“未得令得仪范”,在《近圆羯磨仪范》中已说;(2)“已得律仪,不犯护持方便”;(3)“若有犯者令修补法”。“习学略法”即比丘得戒之后的修学之法,亦即此书的第二和第三两类。第二类又有五种护持:一以依止师护持;二以对治想护持;三了知应舍相违护持;四净自戒律护持;五依安乐住缘护持。其中“了知应舍相违护持”又总集为五篇二百五十三律仪法。此书见载于《碛砂藏》、《永乐南藏》及《频伽藏》等。
赠吴道录
风骨飘飘老地仙,平生足迹踏云烟。世缘掷去心无累,俗客魔来道愈坚。诗调尽飞尘外语,琴声浑扣指中禅。梦魂不识三山景,咫尺仙凡秖自怜。
月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鲤湖
凡是龙居处,皆难敌此泉。下穷源至海,上有穴通天。小派犹成瀑,低峰亦起烟。莫疑乘鲤事,能住即能仙。
福昌秋日效张文昌二首 其二
黄叶萧萧秋水清,田中日午村鸡鸣。场边九月禾黍熟,空原雉飞饱新谷。枣篱虫鸣村路曲,道边古坟生野菊。人稀田阔草茫茫,洛阳秋声能断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