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太过渡河趋陂沙冈
凌春远行迈,游目恣沿越。渐辨林中曙,遽失霞上月。触物谁为情,悲叹曷可歇。载登隋疆场,况眺宋城阙。阳坡散初柳,阴曲峙寒雪。只此判气候,岂必殊燕粤。湝湝浊河驶,畟畟晨风发。扬帆截惊赣,倚棹望穷发。凫雁眇难即,汀兰翠堪结。美人既莫期,天路复幽绝。陂冈郁参错,岸沙皓明灭。日暮孤云与,何以慰忡惙。
出湖作 其一
澧注湘川左,湖开汇口西。天从南楚尽,岳至洞庭低。波捲青山去,云含白雁嘶。二妃时出入,风雨冷凄凄。
出湖作
澧注湘川左,湖开汇口西。天从南楚尽,岳至洞庭低。波捲青山去,云含白雁嘶。二妃时出入,风雨冷凄凄。向夕从湖汉,东浮发棹歌。雪将春水满,花与白云多。五渚连青嶂,三湘间绿莎。君山何处是,欲往阻风波。
秋夜长
严霜倒浸帘栊冷,半壁孤镫寒耿耿。秋老啼残络纬声,月明瘦尽梧桐影。啼乌有意隔纱窗,窗里愁人泪一双。两两饥儿啼下国,迢迢赪尾滞寒江。机中锦字休裁怨,且织征衣还寄远。天涯若问此时愁,一江春水犹嫌浅。
春寒有感
春雨潇潇岁尚寒,被池才暖五更残。竟无羔酒消灯味,剩有尘书作蠹餐。破屋霜严华鬓白,疏窗露冷袷衣单。虚生未了逢场戏,陋巷湫湫天地宽。送旧迎新岁又迁,春来春去柳争先。飘摇莫计馀生事,贫病时吟太史编。怨雨摧红随落月,愁风扫翠锁寒烟。逍遥市隐偷閒甚,雪满空阶不夜天。老妻抱恙隐闺房,衾铁销香夜气凉。典尽貂裘供药鼎,飞残蚨宝剩诗囊。耸肩呵笔森吟骨,对影围炉闷酒肠。烂熳天心斗红紫,课花亭下赏孤芳。炎凉变态阅风尘,天气棱棱耐此身。冷榻拥书犹我伴,雪天送炭有谁人。烹茶当酒聊寒禦,炙手烘头肯热因。有血盈腔时欲洒,森森剑影动星辰。
赠许季升五首
东都籍甚汝南许,人物尝更月旦评。后嗣流传齐一变,如今推步有知名。清江人物推陈谢,不减当年孔与刘。肯为赋诗仍作序,要明吾子乃儒流。方朔人传是岁星,又云太白本长庚。如何未免饥欲死,亦有佯狂万里行。惶恐滩头一扁舟,桃花水涨如乘流。君来叩户喜欲倒,一问此行还遂不。学诗自足致寒饥,更欲探求造化机。我坐一偏犹不免,君今两取是邪非。
□□□□□□□卷后
□□□□□□□,□□□梁一点尘。绕树都忘寒彻□,□□□□□□□。□□客至徘徊月,不怕天嗔漏□□。□□□□□□□,咏梅合属姓林人。
阿坝东山晚眺
骑马到松岑,万绿渺无数。况有一片月,挂在西陵树。遥遥陟寒坂,披榛入广雾。乱山何累累,陵谷相回互。黄河自天来,巨波东南注。极目俯大荒,风沙千里暮。海内多战伐,边功竞驰骛。良马千队连,士卒百金募。联营卧冰霜,转输披寒露。杀伤不足论,策名良已误。我来经战地,鬼火照寒素。黄羊走沙碛,饥鹰啄狡兔。连峰接渺茫,落日边风怒。长林振响籁,空阿生深惧。持觞吊往昔,慷慨各相顾。寄语岭上儿,莫唱《丁都护》。
端州采砚行
紫云砚采端州畔,端州城峙牂牁岸。峡束羚羊复北趋,十里青山耸天半。山腰有穴仅容人,山脚端溪流涆涆。溪源暗与穴凹通,积水灌中泥不暵。瓠罂往汲如传杯,水枯石出寒云散。豚膏然纸匍匐行,旭日无光晓不旦。俯身直入中渐宽,东西中洞三途判。西洞望之皆却足,劖凿伤崖崖欲断。中洞东洞半里穿,岩壁嶙峋起玉案。上岩石质艳且纯,马肝色比朝霞灿。质润色青分中岩,不及下岩居其冠。微白冉冉淡秋光,抚手摩之生石汗。石髓精华结渊底,生成独与水为伴。七晕九晕鸲鹆睛,微尘细藻秋花乱。欲散不散氤氲生,互虹气聚黄龙贯。蕉叶凝脂鳣血红,雀点斑斑洒墨翰。细粟丹砂玉带长,绿匀翡翠苔花曼。奔为火捺聚金线,绛云割取分霄汉。水冲石蚀虫齧余,黄金细缕添宫线。三岩辨色色不同,莹瑕无掩莹光面。朝天岩产阿婆滩,碝砢易紊玫环衒。西坑北岭屏风山,披离败锦松纹见。宣崖虎患采者稀,坑远梅花质尤贱。什袭琉璃百砚充,不及水岩余一片。香山宰相粤制府,前后开岩相继武。钩索不惜捐千金,尺寸蓝田杂硎砮。日役黄冈数十人,胥吏督程运斤斧。匿好献丑工师情,荆璞由来能预剖。迂性生平有砚痴,操舟三泊黄冈浦。比户千家琢石声,村民恃此充羹釜。购得下岩六寸余,五星灼耀东南聚。色和容暖融春膏,昭仪臂滑罗襦舞。莹洁神凝太液冰,生气濛濛时欲雨。缇䌌十重等鸿宝,磨砻搜辑心良苦。产者无多购者多,山灵侧耳听我歌。砚兮砚兮慎所择,须向石渠虎观挥毫驰骋帝王侧。否则穷深山,游大泽,枕图书而倚岩阿,供高人文士淋漓纷葩之笔墨。毋入富豪丛,毋使市儿窃,终古风尘埋玉玦。砚兮砚兮生莫竭,常使霄汉之间饶奇物。待我他年此地续旧游,买船载石神术移山向吴越。
从籍田应衡阳王教作诗 其一
帝京惟赤县,神居应紫微。涂山万国仰,沧海百川归。东郊事平秩,仲月祀灵威。含光开早扇,阊阖启朝扉。
从籍田应衡阳王教作诗
帝京惟赤县,神居应紫微。涂山万国仰,沧海百川归。东郊事平秩,仲月祀灵威。含光开早扇,阊阖启朝扉。洛城钟漏息,灵台云雾卷。森森虎戟前,蔼蔼銮旂转。属车游绛阙,风乌度丹巘。帐殿幸金舆,旌门拥玉辇。玉辇带非烟,金舆映绿川。雨师清远路,风伯静遥天。分渠通沃野,激水入公田。草发青坛外,花飞苍玉前。苍玉临圭璧,青坛躬帝籍。冒橛乃三推,齐衡均百辟。兰场俨芝驾,桂圃芳瑶席。山禽韵管弦,野兽和钟石。钟石既相和,江海复无波。梁客簪裾盛,陈王文雅多。修途参弱骀,乔木间轻萝。幸承滥吹末,击壤自为歌。
酬程嘉定杨汉州见和 其三
杨侯坐方丈,手转大法轮。程侯客西堂,机锋圆而神。两峰峙寒玉,出语惊天人。如彼水中月,可望不可亲。春从雁桥别,几见半破新。魁磊孰与吐,欲就重华陈。揽茝贯薜荔,初服修吾真。木兰饮朝露,洗尽胸中尘。诵君明月诗,逸气凌玉晨。可能坐天禄,辛苦著剧秦。
思侍
旅宦经秋厌路尘,家书累日寂无闻。劳身江左驰单傅,目极淮东望白云。俚听难将至音悦,天和不学众人焚。趋庭往往逢寒律,叱驭回辕两未分。
龙尾砚同毛彦时随联句
歙水清以駃,歙山文且坚。谁持玉斧琢,制此月样圆。想当结绳后,要使鸟迹传。雕锼见骨格,岂与瓦砾全。陂陀百氏圃,泓澄九经渊。墨海不复见,柯岩那可肩。星稀涵纬象,眉绿生春妍。规模异镕铁,濡写殊怀铅。正当秋兔颖,发此霜松烟。一从毛褚游,几作虫鱼笺。徵辞想妃子,揾首怀张颠。宁同李生瘗,聊续胡公镌。常疑老蚌壳,浸润成膏妍。坚踰鹅池铸,质射铜台埏。纷纷况多伪,渴雀同栀鞭。琳坳隐多水,十手寄所宣。池光潋墨色,云气开毫联。翔鸾及垂露,逸势徒飞骞。谁云过圭璧,或用磨戈鋋。吾今欲焚弃,负耒归园田。
忆秦娥 隔湖望柳
东风急。两堤垂柳平湖隔。平湖隔。烟笼初月,柔丝如织。睡眉冷眼曾相识,诗魂绾向青青隙。青青隙,宿寒犹滞,啼莺无力。
春兴七首
柳暖花融草满汀,日酣烟淡麦青青。枝间好鸟鸣求友,水底寒鱼陟负萍。异县光阴空荏苒,故乡蛇豕尚膻腥。感时对景情何极,悼往悲来总涕零。勿听屋角闹晨鸠,起看园林绿渐稠。小雨霏霏涵日过,新泉细细入河流。残花断柳虚归计,远水他山聚客愁。鸿雁南飞限苍岭,伤心何处问松楸。于越山城控海壖,春风回首忽经年。忧时望月青宵迥,怀土登楼白发鲜。江上波涛来渺渺,云中鸿鹄去翩翩。暮寒细雨馀花落,梦绕天涯到日边。会稽南镇夏王封,蔽日腾空紫翠重。阴洞烟霞辉草木,古祠风雨出蛟龙。玄夷此日归何处,玉简他年岂再逢。安得普夫休战伐,不令竹箭困输供。卧龙山奠越王都,群水南来入镜湖。苦怪桑田非旧迹,还惊雉堞是新图。白波翠霭浮天际,绿树青莎到海隅。便欲投身归钓艇,不知何处有莼鲈。深春积雨感年芳,暮馆轻寒透客裳。翠柳条柔先改色,紫兰花冷不飘香。山中虎豹人烟少,海上楼台蜃气长。燕子新来畏沾湿,一双相对立空梁。忆昔江南未起兵,吴山越水共知名。蘋萍日暖游鱼出,桃李风和乳燕鸣。紫陌尘埃嘶步景,画船歌管列倾城。于今征戍诛求尽,翻对莺花百感生。
除凤州教授非所欲也作此自宽
人生才食顷,何处分好弱。刑狱即道场,筦库有真乐。故纸终日翻,毛锥几年阁。百函无力致,诸公谁说著。今承学校乏,颇讶名字错。宿业岂无恋,得冶不敢跃。骨肉远难俱,囊装贫易缚。师儒要好手,老大良非脚。戛尽识羹空,抽穷知茧薄。后生端所畏,人材若为作。岂唯嘲孝先,更恐困有若。行路固知难,得地幸不恶。柳拖千丈丝,山集五色雀。绛纱谅无有,苜蓿聊可嚼。况闻豆积岭,中有不死药。
首夏江上
万里归心倚钓丝,空舟无伴独吟时。江涵远树沈沈净,岸隐高帆默默移。白发行藏愁对酒,黄尘悲喜笑观棋。古来竹帛苍天事,惟有陶公老不疑。不见春花忆故乡,更愁炎月滞炎方。柴门旧对沧江迥,野服无如白苧凉。海内形容犹道路,天涯恩泽更农桑。何时挂却尘冠去,散发行歌与世忘。落日子规啼近林,空江愁坐独沾襟。古人旷放岂复及,壮岁飘零违寸心。诏发金鸡何日到,梦投朱鸟万峰深。青鱼白饭殊堪饱,去国辞家自不禁。
山海关
重关称第一,扼险倚雄边。地势长城接,天空沧海连。戍歌终岁苦,插羽不时传。作镇隆三辅,征输困百年。笳寒龙塞月,甲冷雉楼烟。历数归皇极,纲维秉化权。漫劳严锁钥,空自结山川。在德诚非易,临风更慨然。
暴风骤雨
长篇小说。周立波著。 部分章节初载1947年12月至1948年1月哈尔滨《东北日报》。1948年4—5月东北书店初版。作品以东北一个名叫元茂屯的村子的伟大变革,反映了东北解放区农村土改运动的全过程。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是土改工作队队长肖祥,在他的启发和组织下,元茂屯以赵玉林、郭全海为首的苦大仇深的农民们,打倒了恶霸地主韩老六。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贫苦农民形象。赵玉林是上卷的主人公,是个硬汉子形象,但穷得人称“赵光腚”。作品着力表现他的勤劳朴实、爱憎分明、坚定地站在斗争第一线的革命精神,以及他大公无私,心怀全局,富于牺牲精神的高尚品格。郭全海是下卷的主人公。作品赋于他一定的理想色彩,突出表现他的组织才干、丰富的斗争经验以及以革命利益为重的高贵品质。车把式老孙头是全书放出异彩的艺术形象。作品以充满生活气息的喜剧笔法,刻画了这一既渴望翻身、人格独立,又胆小怕事,沾有不良习气和背有较多思想包袱的农民。这一形象既表明广大农民是革命的基本力量,又显示了教育农民、改造农民的长期性与艰巨性。作品故事情节集中单纯,从四斗韩老六到清算杜善人,从清地、挖浮财、起枪枝到掀起参军热潮,脉络清晰,展示了一幅土改运动的历史画卷。小说对东北风俗人情的精当描写和方言土语的应用,洋溢着一股浓郁的乡土气息。它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土改运动比较成功的长篇小说,曾获得1951年度斯大林文学奖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