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陈五先辈
春山曾共赏,一别又西风。岐路非关远,心期恨不同。暮天孤嶂静,秋水夕阳空。为有相思寄,云边送断鸿。
万竹陈兄伯仲相过
伯埙曾奏雅,仲氏又同参。眼白难为俗,衫青定出蓝。缀虫灯剪娄,谈麈鼎分三。寂寞空山曙,无从驻两骖。
方丘生自号蒲衣道者由安成武功山避乱赣之兴国邑令陈文彬为筑长春道院以居之
曾骑黄鹤下青山,又憩长春候紫关。潋水月明花窅窅,武功云散草斑斑。偶携竹杖寻仙去,閒看蒲衣采药还。翠壁丹书如可访,石门铁锁定高攀。
次韵答陈祠部景祺三首 其二
碧海双金远送青,对之诗思晚逾增。庭前洗竹閒留锸,池上叉鱼不用罾。锦里角巾唐杜甫,苏门长啸晋孙登。羡渠伯仲幽栖处,又隔风尘几百层。
次韵答陈祠部景祺三首
传家谨护一毡青,膝下儿孙岁岁增。松顶云开晴放鹤,溪头潮落晚移罾。堂临绿野从行乐,路直青霄定立登。几欲拿舟寻旧约,望穷烟树碧澜层。碧海双金远送青,对之诗思晚逾增。庭前洗竹閒留锸,池上叉鱼不用罾。锦里角巾唐杜甫,苏门长啸晋孙登。羡渠伯仲幽栖处,又隔风尘几百层。锦树离离海气青,岁年大稔粟加增。仆夫纬筱修鱼箔,童子纫丝结蟹罾。北舍南邻相往复,东皋西疃自临登。香浮缸面新醅熟,脍切鲈肥玉作层。
渚山堂词话
明陈霆撰,3卷,曾收入《四库全书》。《四库提要》云:“宋元明佚篇断句,颇赖以存”,“持论多确”。如该书记载王昭仪《满江红》词为其位下宫人张琼英所作,《垂杨》、《玉耳坠金环》二曲为唐宋旧谱所无等等,颇有可资参证者。此书具有较强的民族爱国意识,对文天祥的词品和人品极为推重,誉之为“人豪”。对于元人词中之妄诋宋者,陈氏则加以痛斥。对稼轩词中之使事,加以具体辨别,很有识见。该书作者对摹仿古人、强和古人的一些因袭词作,均有批评的言词,足见其“持论多确”。但陈霆论词亦有迂腐不能免俗者,如谓后唐庄宗《如梦令》为亡国伤败之谶,黄庭坚《青玉案》“忧能损性”为其终身不振之证者即是。《渚山堂词话》共59则,附录《吴兴丛书》跋语和校点后记,王幼安据唐圭璋《词话丛编》本校点。196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将《渚山堂词话》和杨慎《词品》合成一册出版。
送许知县英
看花曾醉上林春,又喜承恩出紫宸。百里牛刀初小试,九天鹏翮未全伸。蓟门暮雪拈行旆,闽峤晴云接路尘。到日想知公事简,雁来莫惜宕书频。
送任二尹复官吴县
考绩曾闻谒紫宸,俄看征棹别江津。郎官拜去虽依旧,雨露承来又一新。古县花明千树晓,重城柳色万家春。知君德化吴民久,风俗从兹想更淳。
寿涂司李万年
寿昌曾见礼王臣,此日祥刑有瑞人。鹤语喜逢椒酒熟,棠高又长海门春。云深粤甸宜霜露,道寄难时识圣神。咫尺祇园叨庇护,琅琅金磬彻江津。
法曲献仙音·雪等伴
玉屑千家,珠尘万斛,晴日几曾烘尽。暗水无声,悬冰未泫,冷烟犹冱兰径。正岁晚空山里,为谁赋招隐。黯消凝。甚灵妃、不归沧海,痴唤月,冻煞珠衣空等。薄暮又轻阴,荡同云、一片凄冷。几朵飘霙,又重装、园林齐整。待琼姨月姊,一笑相逢清靓。
齐天乐·早蝉
槐阴前度曾听处,泠泠又弦清晓。旧地重来,经年恨别,聊说伤高怀抱。风指颤袅。正新绿才圆,乱红初埽。到耳偏惊,甚时莺燕等闲老。烦君相警最苦,举家清似我,幽怨能道。捣练千砧,铿床万叶,和尽秋声更好。孤弹古调。笑热不因人,饮非求饱。满地斜阳,唤回尘梦杳。
己卯迎春曲步凡翁韵 其五
又是青春一度深,看花人独立楼阴。无穷无可留连日,曾几曾经向往忱。忽忆不全尝做梦,据怜犹有未灰心。树头也不知名鸟,漫向风前斗好音。
三次雷苦斋韵二首
鞍马黄尘已强颜,更堪白发镜中看。曾陪尊俎回春煖,正想音书慰客寒。胜览足供诗笔健,相思今觉带围宽。长江一碧横千里,无复秋风细有澜。三仕陪从契分深,每高谈议豁尘襟。十年脚有随车雨,一片心无徙木金。晴雪梅花曾汉上,白云秋水又汾阴。黑河沙土扬州月,别后相思直到今。
和徐树人中丞述怀诗 其三
迂拙原非军旅才,衔恩扶病又登台。机宜赤崁曾亲授,报称丹忱未敢灰。望冑三年群志洽,歌铙五月捷音来。近闻全海臻安定,岭上梅花祝嘏开。
大行皇帝挽诗六首
仁厚传嘉祐,重华继绍兴。方恢周境土,忽治汉山陵。俭匪珠襦殓,危犹玉几凭。遥知天上乐,难返白云乘。临照三千界,涵濡四十春。沙难量福寿,天不大尧仁。眇小坡诗案,优容濮议人。老臣偏恸绝,曾扈属车尘。虏哨无宁处,龙颜有隐忧。未曾御戎服,已报走旃裘。地拓黄河土,天烧赤壁舟。奈何投柱斧,不待献俘囚。颇怪旄头异,何曾玉色怡。恶言闻佛耳,夷猾上尧眉。河岂无清日,天曾有坏时。嗣皇新缵禹,遗老喜还悲。自惜孤寒士,栖栖到老休。生前浩然弃,殁后所忠求。臣草金鸡赦,帝临丹凤楼。追怀稀阔遇,恨不杀身酬。英鉴高千古,名尤不假人。周惟十夫哲,汉止一儒醇。圣笔严褒贬,臣材岂拟伦。骊珠六十九,谁谓橐中贫。
减字木兰花
冶春妆罢。曾几钗头花又谢。绣陌尘扬。费我骊歌泪数行。疏衾自掩。不辨酒痕新旧染。何处哀弦。赖有馀悲倩汝传。
观音诗 其七
水精盘跃锦鳞鱼,閟宇渊沉海岸居。秀世竹鸣金鸑鷟,观空波涌玉蟾蜍。轻明缨络垂身后,重叠芙蓉衬足初。曾向梦中潜祐我,烁人仪表降蓬庐。
唐六典
又名《大唐六典》,中国古代官修职官政典。原题唐玄宗御撰,李林甫奉敕注。唐传抄本早已湮没无闻,宋有元丰、绍兴两种刻本,明有正德、嘉靖两种刻本,至清嘉庆扫叶山房本,光绪广雅书局本,脱误已经很多。现北京图书馆尚藏有南宋绍兴本残本15卷。日本学者拍照以与明正德传本合校,在1973年刊印新本《大唐六典》,乃是当前最佳版本。此书开元十年(722)开始编纂,玄宗曾手写六条,要求臣下按《周官》分理、教、礼、政、刑、事六部,以类相从编撰,故名《六典》。宰相张说、肖嵩、张九龄、李林甫四人先后负责总管修撰事宜,具体执笔有徐坚、陆坚等12人。开元二十六年(738)撰成,由李林甫进奏皇帝。该书共30卷,体例由韦述制定:“以令式入六司,沿革并入注”(《集贤记注》),按照唐国家机关体系,排比现行令式,以三师、三公、六省、五监、十二卫、诸王府、州郡官为篇目,叙述了唐代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机构、编制、职责、人员、品秩、待遇等,注中又叙述了官制的历史沿革,并收入了若干唐代诏令,内容相当丰富。该书在唐代虽“无明诏颁行”,但代宗、德宗时已流行于世。唐人讨论典章,也常加引用,并对后来宋代元丰官制改革有过很大影响。学术界认为本书是一部关于唐代官制的行政法典。
徐氏珞琭子赋注
又名《珞琭子三命消息赋注》。二卷。宋徐子平撰。徐子平生卒年与事迹皆不详。据刘玉《己疟编》说,江湖谈命者有徐子平,精于星学,后世术士宗之。又说徐子平名居易,五代末人,曾与宋道士陈抟、吕洞宾俱隐华山。徐子平所注的 《珞琭子三命消息赋》,是言禄命之书,其法专以人生年、月、日、时推衍吉凶福祸。李淑《邯郸书目》说它是取“琭琭如玉,珞珞如石”之意,而不知撰者为何人。朱弁的《曲洧旧闻》说,世传《珞琭子三命消息赋》,不知何人所作,序而释之者以为周世子晋所为,但考其书所引有 “秦河上公”,又如悬壶化杖之事,皆后汉末壶公费长房之徒,可见绝非周世子晋所为。又楚赜序以为是南齐陶弘景自称珞琭子,但禄命之说至唐代李虚中还没形成完整的八字,陶弘景如何能作?考此书始见于 《宋史·艺文志》,而晁公武 《读书志》也说此书行于宋宣和、建炎之间,则此书应为北宋人所作。自宋以来注此赋者有王廷光、李同、释昙莹及徐子平四家。徐子平此注久无传本,只有收入《永乐大典》者为全帙。《四库全书》著录时按 《宋史·艺文志》分为上下二卷。书中论气之向背,金木刚柔之得失,青赤父子之相应,所言多近于理。此书有 《墨海金壶》本、守山阁刊本、《四库全书》本等。
三次雷苦斋韵二首 其二
三仕陪从契分深,每高谈议豁尘襟。十年脚有随车雨,一片心无徙木金。晴雪梅花曾汉上,白云秋水又汾阴。黑河沙土扬州月,别后相思直到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