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资源,一触即达!
天启宫词十首 其七
御鞭指处骑争驰,玉靶金弧月满时。显德殿前曾教射,吾皇能将亦能师。
内廷读卷
彤廷昼永午风恬,冉冉游丝罥画檐。绮席骈蕃颁内宴,麻衣鲜㓗对宸严。殿前梦笔状元策,日下祥云太史占。三十年前曾滥试,白头供事愧重沾。
送吴学士克温之南京
玉堂风月每平分,北客南来又送君。千里山川非远别,两都词赋旧能文。亭边野兴随脩竹,江上归心驻白云。二十年前曾此梦,不胜吟望立斜曛。
飞来寺
只身天地一虚舟,谁向风尘叹敝裘。新月半悬孤磬夜,晚风遥傍峡山秋。无期白社频呼酒,得醉青山且破愁。二十年前曾聚散,可堪吾道尚沧洲。晚泊孤舟欲借眠,双林秋色净堪怜。归猿洞照千岩月,夹水山开一线天。斗转夜寒仙院外,尊移风动佛灯前。乱鸡何处醒吾酒,忽见窗间杂曙烟。
题画
南湖秋接洞庭波,湖上閒人草结窝。白昼清风足幽梦,月明时复和渔歌。待月东冈十载前,曾教短许和诗篇。而今旧话休重论,自倚秋光对海天。蓝水飞流界玉峰,风声寒落隔溪松。道人细味悲秋句,日落空江闻远钟。
太保刘文安公彰恩卷
功德四朝日,河汾千载馀。曲台家乘礼,东观世藏书。诵岂多三箧,名因出九胪。殿前曾剑履,师傅几人如。风雨中台坼,笳箫上党寒。崇班瞻太保,旧学失甘盘。瓜奠频繁遣,槐阴次第看。凤毛今五色,得恐谢家难。
怀桂林
太华儿孙在桂林,参天笋石总森森。东西柱向穿山出,左右江连峤水深。光禄堂前曾酌酒,伏波岩上复鸣琴。军书一卷留苔藓,他日思从洞口寻。
虞美人 其一
纤荑一握春生暖。烛比春还短。替人伤别总魂销。可念尊前曾唱内家娇。残红明日惊糁径。珍重梨花影。尺书剪烛夜亲封。临老江关何处送归鸿。
虞美人
纤荑一握春生暖。烛比春还短。替人伤别总魂销。可念尊前曾唱内家娇。残红明日惊糁径。珍重梨花影。尺书剪烛夜亲封。临老江关何处送归鸿。盈盈独倚栏干遍。酒薄香生面。鸭头春水绿盈门。一到言愁天亦欲黄昏。牵情恁地劳飞絮。寄泪凭谁语。谢桥波荡月如云。自踏杨花来觅倚楼人。湘帘春闭重堪恋。人近东风远。杏衫浅晕上桃腮。扑面朝霞宛似日边来。倚阑缠令闲低按。留与归鸿看。博山此夕不须煤。莫任相思一寸化成灰。词娇恰似人痴小。濡梦描清晓。尽销羁旅酒卮中。长是好风吹客作飞蓬。路旁惆怅曾题堠。有泪浮于酒。更深缺月落寒塘。正照孤衾和影自成双。玉钗落处无声悄。柳变春光晓。负春无力是杨花。尚解因人飘荡到天涯。霰如坠叶填阶满。四壁虫吟断。蛾儿犹自扑残灯。剩伴十分蟾色冷银屏。
雨中花 风情
料峭东风吹细雨。作使得、春愁无主。昨日清明。今朝百五,渐渐春光去。巨胜花前曾记遇。难忘却、碧桃千树。拥髻灯前,偷香被底,一一销魂语。
宝鼎现 遣怀
壮夫长耻落魄,何事归来弊褐。乘下泽、饭牛大野,豪气樽前曾似昨。酒酣后、但摩挲一剑,直欲老兵景略。何况小儿赵括,此意不堪牢落。手中斜挽双繁弱。拥头上、如箕幧帓,见狡兔、草间突起,怒马山头方一跃。长空外、皂雕齐发,耳后西风飒飒。还挥手、金樽引满,寻取狗屠旧约。有客吹箫予和,以渔阳三拍,向秋风弹筑。羞整冲冠素发,念富贵、于我浮云耳,及早须行乐。纵行乐、牵犬东门,何若归耕负郭。
长亭怨慢 秋柳
断魂处,冷烟疏雨。远岸斜桥,乱垂残缕。漫说风流,可怜不是旧张绪。春前曾记,向镜里、描眉妩。换了好繁华,更瘦减、腰支难舞。秋暮。剩残蝉留恋,叶底抱吟凄楚。莺梭燕剪,恨抛却、青青都去。最怕听、唱彻阳关,又勾起、离愁如许。过几点芦花,休认长条飞絮。
迈陂塘 寄题汪孝廉、许王两孺人合传
一星星、悼亡潘岳,诔词亲述斑管。文情一片相生处,写出两番悲惋。笺乍展。记几度、尊前曾识春风面。幽闲婉转。想秉德无愆,修身有法,堪补女宗传。韶华短,又是宫移羽换。胶弦续来还断。兰灾蕙劫清芬在,留得灵芽双畹。毫漫染。念瘴雨蛮烟,三载尘封研。天长水远。叹故里粉笺,西湖松柏,回首乱山晚。
浣溪沙十一首 其二
悔杀当年识面迟。更从何处觅红丝。尊前曾与露微辞。锦字音书银烛下,玉人风度幅巾时。别来空自费相思。
减字木兰花·庚戌春在都门购得赵湘帆为金春波写河阳探花图卷。画中人与余少年时酷肖,而题者洪北江、石琢堂三十余人,又多用吾家典故,俨为余作也。实杜、石遗、梦坡皆有题志,余亦继声
春波流远。行看溪山张画本。认是吾家。种满河阳树树花。鞭丝帽影。三十年前曾管领。任作微尘。维识东坡有化身。
高峰文集
诗文别集。宋廖刚(号高峰)著。乾道七年(1171),邵武军军学教授葛元骘序云,尝请于刚子史君,刊刚文集。(十七卷明抄本卷首)咸淳七年(1271),有修补本,吴邦杰为之跋(《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三○)。均不明卷数。《宋史·艺文志》著录《高峰集》十七卷。钱曾《绛云楼书目》卷三著录“宋版《高峰先生廖刚文集》八册”。宋本未见。今有明、清抄本《高峰先生文集》十七卷藏福建、浙江省图书馆。通行本为《四库全书》本,著录两淮马裕家藏本,仅十二卷,乃十七卷本之前十二卷。前九卷,札子表启等二百二十余篇;第十卷,诗四十余首,词七首;最后两卷,疏状青词等九十余篇。此本《四库全书珍本初集》亦收。另有《高峰先生文集》七卷,收入《三间草堂集录二十一种》。
家山图书
一卷。不著作者姓名。《永乐大典》题为朱熹所作。今考书中引用诸说,有朱熹《家礼》,并且有朱子之称,故非为朱子所作。钱曾《读书敏求记》说:“《家山图书》,晦庵私淑弟子之文,盖逸书也。李晦显翁得之于刘世常平父,刘得之于鲁斋许文正公。其书以《易》、《中庸》、《古大学》、《古小学》参列于图,而于修身之旨归纲领,条分极详。”曾家所藏旧本,久已不传,世无刊本。书虽散佚,唯《永乐大典》尚备载其原文。然而首列《古小学本旨图》,中多《曲礼》内则少仪之事。与钱曾所说:“以《易》、《中庸》、《古大学》、《古小学》参列于图”,体例稍异。原因是诸儒相传此书,互有增损,行世者非一本,然其旨归相同。此书是先图而后说,根据《礼经》,依类标题,词义明显。自入学至成人,序次为“冠礼”、“婚礼”、“丧礼”、“祭礼”、“宾礼”、“乐”、“射”、“御”、“书”、“数”诸仪节,至详且备。如“冠礼”,书中有《三加冠图》,绘有初加缁布冠、缁布冠、皮弁、次皮弁、爵弁、次爵弁的式样,文中详说颜色、尺寸。又有《加冠之图》,绘有加冠仪式详图,标明各人所在的位置,文中详说仪式的程序。而《负剑辟咡之图》、《乡饮之图》等,尤足以补聂崇义所未及。朱子《小学》详于义理,此书则详明于名物度数。二书相辅而行,本末互资,内外兼贯,均为旧时训课童蒙书本。书中数十种图和文字解释,为研究中国古代礼俗提供了丰富的原始资料。其版本有《四库全书》本。
三礼图集注
二十卷。宋聂崇义(生卒年不详)撰。崇义为河南洛阳人。学三礼,精礼学、五代汉乾祜中,官至国子《礼记》博士,曾校定《公羊春秋》,后周显德中,迁为国子司业兼太常博士。是编以唐张镒等六家所撰为底本,相互考稽,辨正是非,总成一帙,成于建隆三年(962)。宋初表上于朝,太祖命尹拙、窦仪订正后颁行。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其中所述古制、前儒曾绘图以阐明之,疑为东汉侍中阮湛首创,其后郊法者代无乏人。崇义继承此法,书中亦就三《礼》古制,诸如宫室、宗庙、东服等之名数清式绘之以图以明义。然书中绘图与郑注之说相悖,故后儒时有相讥者。综观是书,都汇集诸家,秉承旧法,所绘之图亦非尽为杜撰,于礼制研究颇有可资之处。尤其综合六本衍出一家之学、成为“礼图”学派之宗。有《通志堂经解本》、清人钱曾影宋钞本。
大宋宣和遗事
元代长篇话本小说。元无名氏所编。明高儒《百川书志》有“《宣和遗事》二卷”,清钱曾《述古堂书目》有“《宣和遗事》四卷”的记载。 这说明当时有两种不同的版本在流传。周绍良在他的《修绠山房梓宣和遗事跋》一文中说,以后“可考见的共有四种刻本”,隶属二卷或四卷系统。它们是:旌德郭卓然刻本, 《士礼居丛书》本,金陵王氏洛川校正重刊本,吴郡修绠山房刊本(见《水浒争鸣》第一辑)。全书分元、亨、利、贞四集(另有一种分前后两集)。从其内容看,当属宋朝说话人讲史底本,但其中也夹杂有元朝人的话,对南宋帝王的名字也未尽避讳,说明本书即使是宋人作品,也经过元人增益过。再从书中对北宋亡国和南宋苟安所表示的愤懑来看,作者也可能是元初具有爱国思想的宋朝遗民。总之,成书年代和作者均不能确定。本书内容庞杂,文体参差,是抄撮各种旧籍凑合而成。
长亭怨/长亭怨慢 旧居有感
望花外、小桥流水,门巷愔愔,玉箫声绝。鹤去台空,佩环何处弄明月。十年前事,愁千折、心情顿别。露粉风香谁为主,都成消歇。凄咽。晓窗分袂处,同把带鸳亲结。江空岁晚,便忘了、尊前曾说。恨西风不庇寒蝉,便扫尽、一林残叶。谢杨柳多情,还有绿阴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