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资源,一触即达!
三天内解经
三天内解经,原题「三洞弟子徐氏撰」,此人乃南朝刘宋时天师道信徒。二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上卷主要论述太上道君化生及降世传道故事。宣称大道原出于虚无,后化生为道德丈人,号称「太清玄元无上三天无极大道」。大道化生玄元始三气,三气化生玄妙玉女,玉女生老子。老子布三气而生天地人三才,又出三道以教民:中国奉无上大道。胡国奉佛道,楚越奉清约大道。后因「下古僭薄,妖恶转兴,酌祭巫鬼,真伪不分」,太上遂以太平道经传付琅玡干吉、蜀郡李微。至汉世「群邪滋盛,六天气勃,三道交错,疠气纵横,医巫滋彰」,太上于顺帝汉安元年(142)新出「正一明威之道」,传授张道陵,使教化民众。又称魏晋时有清水道,为张天师家奴所传。以上虽属神话,但其中亦透露早期太平道、天师道等民间教团产生、演变之历史。经文下卷述修道理论,大抵以老子《道德经》为本,劝人恩真念道,坚固根本,存守道气而不失其源,则可长生不死。又论述「斋直」,认为「斋直应是学道之首」,可使人外不染尘垢,内则五脏清虚,降真致神,与道合一。又批评当时小乘道士「所佩符箓极多,朝礼拜数甚少」;「口辞争竟,内思不专」。此书对南朝陆修静改革天师道,颇有影响。
徐仙翰藻
徐仙翰藻,原不题撰人。据书末跋文,当系元朝大德九年(1305)陈梦根编集。十四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书辑录诗词歌赋及各类散文二百余篇,或乃徐仙降笔,或为有关徐仙之传记赞颂,故总称为「徐仙翰藻」。所谓「徐仙」即南唐徐知証、徐知谔兄弟,乃吴丞相徐温之子,后封江王、饶王。自五代北宋至元明,民间多立庙崇奉此神。宋理宗嘉熙二年(1238)敕封「灵济」神号,明成祖永乐中加封「洪恩灵济真君」。本书所辑诗文,大多为赞颂徐仙功德,记述其显灵应化事蹟,以及五代宋元各地民众崇奉徐仙,立庙祠祭之事。《四库提要》着录此书有元代刊本,至元乙未年(1295)福州教喻周壮翁为之序。其书与《正统道藏》本略有不同。
护国嘉济江东王灵签
护国嘉济江东王灵签,原不题撰人。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编首载明洪武辛亥年(1371年)国子司业宋濂撰〈赣州圣济庙灵迹碑〉称:秦人石固自汉高祖以来,迄元末明初,屡显神异,救济民众,消弭兵祸。历代帝王官吏因石固有灵验,遂为之建庙奉祀,加封尊号。「宋宝庆间(1225-1227年)莆田傅烨为赣县东尉。艳神之为,撰为繇辞百章,俾人占之」。据此,本书签文当为南宋傅烨所撰,而明代道士又以之与宋濂碑文合编为一。书中载灵签一百条。每条有七言四句签诗一首,并附四言一首、三言一首,解答签文所示吉凶祸福。
让台记
历史著作。作者吴德功,台湾彰化人。另著《戴案纪略》、《施案纪略》行世。此书记叙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台湾割让日本之事,始于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十四日清政府与日本国签订《马关条约》割台,终于九月二十七日日本近卫师团长北白川宫亲王卒于台湾,运柩返日。记载台湾军民抗日作战凡130余日之经过,特别对台湾民众参与抗战叙述尤详。但因书成于日据时期,作者为免遭文字之祸,对日本多有阿谀之辞。1959年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将其收入《台湾文献丛刊》第57种《割台三记》中出版。
报施
短篇小说。完成于1943年7月22日,最初发表于同年11月文艺阵地社出版的“文阵新辑之一”:《去国》,署名茅盾。后收入重庆建国书店1945年出版的《委屈》,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出版的《茅盾文集》8卷、1980年出版的《茅盾短篇小说集》及1985年出版的《茅盾全集》9卷。作品通过军人张文安因病准予长假并得师长馈赠一千元医药费转赠重病在床的军人陈海清之妻的故事,揭示了国民党统治下民众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悲惨命运,赞扬了农民之间传统的互相救助的高尚品德,同时也表明了农民抗战到底的热情与决心。故事感人,作者巧妙地通过局部生活的描写,多方位地反映了旧社会的实质。
手的故事
短篇小说。最初发表于1936年12月“开明书店创业10周年纪念专刊”《十年续集》上,署名茅盾。先后收入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7年出版的《烟云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出版的《茅盾文集》8卷、1980年出版的《茅盾短篇小说集》与1985年出版的《茅盾全集》9集。讲述张不忍、潘云仙这对青年教师夫妇回故乡正赶上备战风,他们义务为民众做有益于战备的事的遭遇。豪绅奸商官僚相勾结诬陷这对夫妇为汉奸,罪证竟是手粗大。茅盾说该文“讲国民党的所谓战备活动在某个小县城里惹起的一场风波”。通过风波,赞扬张不忍夫妇的爱国抗日热情,暴露国民党当局包庇汉奸、打击抗日力量的罪恶。
岭海幽光录
1908年4月25日,发表于日本东京出版的《民报》第二十号上。《岭海幽光录》是苏曼殊辑录忠烈与遗民事迹的重要文本,是由苏曼殊从《广东新语》等多部笔记小说中辑录修润了16则抗清故事整合而成,在当时影响颇大,于晚清民众起到了振奋与激励的作用。 这些故事长短不一,内容多样,对于异文奇事,纪实传记等涵盖甚广。
大波
李劼人著。共四部。作于1937年。以1911年四川争路事件为中心,从保路同志会的成立、发展以及各地同志军的武装斗争和赵尔丰对运动的血腥镇压,一直写到清王朝的覆灭,真实生动地反映辛亥革命这一规模巨大的民众运动。第一部写清政府的“铁路国有”消息传来,成都铁路公司里群情激奋,成立以立宪派罗纶为首的四川省保路同志会,运动迅速由成都扩展到全省各地,掀起了罢市罢课、罢捐罢税的热潮。总督赵尔丰逮捕了蒲殿俊、罗纶,数万民众赴总督衙门请愿时遭到血腥镇压。第二部写赵尔丰的倒行逆施激起四川民众的更大愤怒,同盟会联络哥老会组织同志军、学生军,与清军展开武装斗争。这时武昌起义消息传来,衙门里一片慌乱,成都城内草木皆兵,幕僚政客纷纷避难。第三部写督办大臣端方奉旨率领湖南新军入川镇压保路运动;同盟会夏之时等在全国迅速高涨的革命形势下带领义军起义,龙泉、重庆相继宣布独立。赵尔丰利用立宪派弱点,表面上交权,成都虽告独立,而清朝官吏依然执政。同时,同盟会发动新军倒戈,使端方遭到应有的惩罚。作品广阔地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的重大政治事件,描绘了新旧势力冲突中各派人物的不同面貌,既具有历史的时代特点,又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由于《大波》与前两部长篇,形象地展现了历史,被郭沫若誉为“小说的近代史”。
四世同堂
长篇小说。包括《惶惑》、 《偷生》、《饥荒》三部。老舍著。写于1944——1949年间。作品以抗战时期北平陷落后国内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为历史背景,展开北京市民苦难生活与觉醒斗争的生活画卷。这是一部表现抗战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该书以北平小羊圈胡同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胡同内的祁家为主,钱家、冠家以及其他居民为辅,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反抗与顺从的选择,国家与个人的选择种种艰难的选择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全书共100万字,堪称抗战文艺的一部巨著。
白牡丹
《白牡丹》的主要内容是描述正德皇帝为访求所梦美女白牡丹、红芍药,特意微服巡游江南,由此生发出奸监谋反、忠臣受屈、强盗打劫、平民遭困、天子风流穷形极相、男女有情终成眷属等一系列富有传奇色彩的政治、社会生活故事。《正德皇帝游江南》(《白牡丹》一书含《正德皇帝游江南》)所演以正德皇帝游江南之事为主,兼及宸濠造反、刘瑾谋逆事,书中述及的一些人物如梁储、王守仁、李凤姐等,历史上都实有其人,加之所叙故事关于忠奸、治乱、正邪、贞淫,更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故此二书的故事历来为民众所喜闻乐道,一并受到广泛关注。此二书的故事不仅被改编为京剧、川剧、湘剧、汉剧、雩剧、河北梆子等多剧种(如有《下江南》《游龙戏凤》《梅龙镇》《江山美人》等多种戏剧),而且还流传海外,远播英国、日本、朝鲜等国。
笔梨园
清代白话中篇小说集,现存残本,不知总卷数回数,仅存“《笔梨园》第二本” 《媚婵娟》六回,署“潇湘迷津渡者编辑”, “镜湖惜春痴士阅评”。故事大意是:明嘉靖间徽州有名江武字干城者,娶宋氏女为妻。不到一年,妻子死去。江发誓娶与亡妻貌同者续弦。时值倭冠入侵作乱,民众纷纷逃散,江携仆江升来到扬州经营盐业生意。在扬州,因妓女媚娟相貌很像死去的妻子,两人十分要好。媚娟不嫌江干城贫穷,慷慨侠义,历经坎坷,后做了夫妇,共享荣华富贵。
续金瓶梅
《金瓶梅》的续书。共六十四回。丁耀亢撰。顺治八年初刊。故事大略为:西门庆死后为汴京富家沈越子,名金哥,对门住着越妻之弟袁指挥,有一女,名常姐,甚美,乃李瓶儿后身,被名妓李师师矫旨取之,改名银瓶。时金人陷汴,民众流离,金哥遂沦为乞丐。银瓶则为娼,通郑玉卿,后嫁与翟员外为外妾,又与郑私逃至扬州,被留青拐骗,乃自缢身死。另有东京孔千户女梅玉,因艳羡富贵,自甘为金人哈木儿妾,而大妇凶妒,备受虐待,想自尽,因梦自知是春梅后身,大妇为孙雪娥再世,就长斋念佛,出家为尼。而潘金莲转为山东黎指挥女,名金桂,丈夫刘瘸子,前身是陈经济。金桂怨其体貌不全,婚姻不幸,终得痼疾,也入空门。另外,还写了吴月娘、孝哥母子离散流亡,双双出家,终于团聚的故事。全书缺乏贯穿首尾的中心情节,各个故事,独自发展,互不相联,中间不时插入宋金征战等国家大事,颇有松散拉杂之感。但是作者洋溢着爱国爱民的激情,借此故事描绘了明清易代之际一幅广阔的乱世画面,沉痛地总结了明亡的历史经验,愤怒地控诉了满清贵族的残暴统治,故书出后不久即遭禁毁。后被修改后以《隔帘花影》、《金屋梦》名出版。一九八八年八月由齐鲁书社作为《金瓶梅续书三种》之一公开发行。
玉历宝钞
《玉历宝钞》成书于清雍正时期,传说一名法号“淡痴”的修行者游历地府,将此书从地府带出。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劝善读物,书中构架了一个职责明确的地狱鬼神体系,通过宣扬地狱中的种种可怕的罪行,引导人们行善戒恶,给人们的心灵一个道德劝诫。书中的地狱鬼神体系,不仅沿用了佛道教的地狱鬼神,而且还将民间流传的地狱俗神收罗其中,描绘了一个庞大的地狱鬼国的景象。其理论来源汇集了轮回思想、地狱思想、善恶有报观念、鬼神观念等理论,并通过一系列民间流传的故事做印证。民众在熟悉、接受书中的鬼神观念影响的同时,也会对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重新审视,对自己的生命过程进行新的规划。因此,此书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导人向善、为恶必罚、安定社会、慰藉人心的作用。《玉历宝钞》中所描绘的地狱鬼国,有职责不同的管理体系,有分工明确的执行者,还有数量繁多的地狱门类,有五花八门的惩罚手段,犯有各种罪行的鬼犯,可以说是民众地狱鬼国观念的一个缩影。
般泥洹经
闻如是,一时佛游於王舍鹞山。从大众比丘。比丘千二百五十。时摩竭王阿阇世。与越祇不相得。众臣议言:越祇自恃国富民众。地沃野丰多出珍宝。不首伏我。当往攻伐。国贤大臣名曰雨舍。梵志种也。王命使行。稽首佛足。敬问消息。兴居轻强气力游步。德化日昇。言阿阇世。与越祇有憾。众臣之议。欲往攻伐。愿闻众祐。有以教之。大臣受命。即严车五百乘。骑二千步人二千。行诣鹞山。到小道口。下车步进。见佛欢喜。貌色恭辞。气重揖让毕长跪言:摩竭王阿阇世。稽首佛足。敬问消息。兴居轻强气力游步。德化日昇。佛言甚善。王与国人及汝皆安不。雨舍白言:王与越祇有憾。众臣之议。以彼自恃国富民众。
裘力斯·凯撒
《裘力斯·凯撒》(又译尤利乌斯·恺撒、朱利叶斯·凯撒)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作品。《裘力斯·凯撒》的剧情是围绕古罗马的两个政治党派之间的斗争展开。在剧中,凯撒是独裁派的代表,他功高位尊,极力扩大自己的势力,皇袍加身势在必行;而以凯歇斯等人为首的共和派则反对个人专权,企图铲除凯撒势力,但势单力薄,于是蹿掇德高望重的勃鲁托斯参与他们的行动。在勃鲁托斯的带领下,共和派刺杀了凯撒。之后,凯撒的心腹安东尼以热情的演说煽动罗马民众,使他们改变初衷,转而反对勃鲁托斯,并将勃鲁托斯等人逐出罗马城。最后,在安东尼等人的大兵围困下,勃鲁托斯自杀,共和派覆灭。
中西合參癆病診療集
痨病之发源。由于一种结核杆菌。其菌为细杆状或呈直线形。或稍弯曲而屈折。此世界所公认者也。据古人之经验虽亦测知为一种生物之作用然彼时既未有显微钱且无科学的技术(如染色等)故不知植物类之细菌而以为动物类之虫虞搏医学正传日『此病最为可恶其热毒蕴积之久则生异物恶虫食人脏腑精华变生诸般奇状云云且更附会臆造罗列脏腑谓劳伤于肝胆者则为毛虫劳伤于心与小肠者。则为羽虫』明徐春甫古今医统则更推波助澜谓虫候有九并以肠中寄生之蛔虫寸白虫蛲虫亦列于其中甚且谓六虫传于六代。其形状及病症。种种不一凡此皆凿空之臆说也。
花部农谭
古典戏曲论著。1卷。清人焦循著。李斗《扬州画舫录》说:“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农谭”,即农家人的谈论。这部论著是焦循于柳荫豆棚之下和农人“闲谈”的记录。谈锋主要针对花部所演的10部著名戏剧,就其本事和故事来源、梗概做了论述。这是花部兴起后,较早的一部专门评论花部戏曲之作。当时(尤其是上层人物)只重雅部——昆曲,对于花部不屑一顾,认为其鄙俗粗疏。可是焦循在前言中却说道:“花部者,其曲文俚质,共称为乱弹者也,乃余独好之。”他认为昆曲谐于律,而听者不看戏文,则茫然不知唱的是什么。可是花部“其词直质,虽妇孺亦能解。其音慷慨,血气为之动”。“花部原本于元剧,其事多忠、孝、节、义,足以动人。”花部受到了广大民众的欢迎,“农叟、渔父,聚以为欢,由来久矣”。所以他对于花部10部名剧大加称颂,如认为花部《铁丘坟》有昆曲《八义记》所不能及者。还指出大众喜爱花部戏剧,“前一日演《双珠·天打》(昆曲),观者视之漠然;明日演《清风亭》(花部),其始无不切齿,既而无不大快”,“归而称说,浃旬未已。彼谓花部不及昆腔者,鄙夫之见也”。
山堂肆考
二百二十八卷,补遗十二卷。明彭大翼撰。彭大翼字云举,又字一鹤,号林居。扬州(今属江苏省)人。万历中曾知云南沾益州。张幼学补遗十二卷。张幼学为彭大翼之孙婿。是书辑录群书故实,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类编成帙。后有损佚。万历四十七年经张幼学重加辑补整理终成。全书分宫、商、角、徵、羽五集。又分四十五门。宫集分为天文、时令、地理、君道、帝属、臣职;商集分为臣职、仕进、科第、学校、政事、亲属;角集分为亲属、人品、形儿、性行、文学、字学、谥法、人事、诞育、民业;徵集分为释教、道教、神祗、仙教、鬼怪、典礼、音乐、技艺、宫室、器用、珍宝、币帛、衣服、饮食;羽集分为饮食、百谷、蔬菜、花品、草卉、果品、树木、羽虫、毛虫、鳞虫、甲虫、昆虫、补遗。每门又分子目若干。每一子目有小序一篇,述其内容梗概、范围沿革等事。下录引文。引文采集宏富浩博,经史子集、释经道藏无所不及。或注作者、或标书名,剪裁适当,浅显易读。但亦有类目繁杂、立目不清之处,或引证间有改动,未尽据原书,或不见出处。如臣职一门,分开而隶属宫、商二集;亲属一门,而分隶商、角二集;饮食一门,而分隶徵、羽二集。有万历二十三年(1595)周显金陵书林始刊本。万历四十七年梅墅石渠阁刊增补本。清北京文锦堂刊本、《四库全书》本。
太上感应篇
道教劝善书。约成书于北宋末南宋初,《宋史·艺文志》著录“李昌龄《感应篇》一卷。”现《正统道藏》收入有南宋李昌龄传、郑清之赞《太上感应篇》30卷。另有刻本、注本多种。主要内容是劝导世人行善去恶。从“天人感应”、“因果报应”思想出发,劝人遵守儒家道德规范和佛教、道教戒规。宣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又称人身中有“三尸神”,时刻记录人之罪过,至庚申日上报天庭,天神据此决定人命寿夭。非义而行,背理而行者,天将夺其算纪,短命而死,罪大者殃及子孙。依道而行者,则“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避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若有过而能改恶从善者,则可转祸为福。此书在南宋至明清时代流传甚广,对世俗民众影响甚大。类似道书还有《文昌帝君阴骘文》等。
首罗比丘经
亦称《首罗比丘见月光童子经》。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叙述首罗比丘从大仙处得知月光王将于汉境出世,欢喜踊跃,讯问月光王出世的种种具体情况,何人可以得见,如何退破与月光王同时出世之大魔,如何避灾及问当世诸贤等;第二部分叙述大仙到君子国太宁寺,国王等人听到月光将出世,同赴月光所居之蓬莱山中海陵山下闵子窟,询问圣君出世之法则,月光作答,大仙国王等欢喜而去;第三部分为《五百仙人在太宁山中并见〈月光童子经〉》,叙述大仙在太宁山中见到《月光童子经》一卷,宣说咒语,宣扬诵经念咒之功德等等。经中出现大量中国地名、人名。预言申酉年时天下将逢一灾运,同时月光出世,持经行善者可得济度等等。研究者或谓此经是北齐僧人约于公元6世纪70年代前半叶所造。第三部分《五百仙人在太宁山中并见〈月光童子经〉》是北齐之邑师对《首罗比丘经》的说明与发挥,其时约当公元6世纪80年代初,似是僧庆所集。两经的造作地域乃以太宁山为中心地。本经以“末法”思想为理论依据,用月光童子出世作支那国王的预言为线索,结合道教信仰,宣扬修持三归、五戒、十善的简易法门,反映了民间佛教的流传形态。经中宣扬的“常行平等”、“赀租不输”的社会理想,揭露了上层僧侣的堕落,反映了下层民众的社会要求。此经为隋《法经录》以下历代经录所著录,均被判为伪经。中国历代大藏经均不收,敦煌遗书有收藏,后被日本《大正藏》收入第八十五卷,但录文首部残缺,可据他本补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