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集注

十一卷。纲领一卷。张洽撰。张洽字元德,清江(今属江西)人,宋代着名经学家。张洽曾在朱熹门下研习六经传注,皆能究其指归。嘉定进士,历任袁州司理参军、知永新县、池州通判,皆有善政,官至着作佐郎。除此书外,张洽还着有《春秋集传》、《春秋历代郡县地理沿革表》,皆佚。宋理宗知张洽家居着书,于是命临江军守臣以礼延访,张洽因此而升任知宝章阁。张洽《进书状》称:“于汉唐以来诸儒之议论莫不考核研究,取其足以发明圣人之意者,附会于每事之左,名曰《春秋集传》,又因此书之粗备,复仿先师文公《语》、《孟》之书,会其精意,诠次其说,以为《集注》。”可见此书是仿朱熹《四书集注》体例,旨在汇集诸家之说而斟酌发明。然通观其书,集解者多而发明者少。张洽为朱熹高足,其说亦多从朱子。如胡安国创“夏时冠周月”说,认为《春秋》经中如“春二月”、“夏五月”之记时,“春”“夏”为夏正,“二月”、“五月”为周正,朱熹曾反对此说,张氏捍卫朱子之说,以“春”为建子之月,与《左传》“王周正月”义合。朱熹曾反对《春秋》一字褒贬说,认为“《春秋》大旨,其可见者,诛乱臣、讨贼子、内中国、外吴楚、贵王贱伯而已,未必如先儒所言字字有义也。”又说:“若欲推求一字之间,以为圣人褒善贬恶专在于是,窃恐不是圣人之意。”又说:“而今却要去一字半字上理会褒贬,却要去寻求圣人之意,你如何得知他肚子里事?”(《朱子五经语类》)张洽继承朱子之说,认为:“《春秋》一书,质实判断不得,除非起孔子出来说当时之事,与所以褒贬去取之意方得。”明初科举,经义宗法程朱,乃以胡安国《春秋传》与此书同列于学官,作为解释程朱之说的权威。至永乐年间钦定《五经大全》,胡广等抄袭汪克宽《春秋纂疏》而为《春秋大全》,其说专主《胡传》,成为科场程式,此书遂被废弃。现存宋宝璠三年临江郡庠刻本、元延璠刻本、清《通志堂经解》本、务滋堂刻本。

通鉴辑览明季编年

甲申、崇祯十七年(是年三月,流贼陷京师;五月,福王由崧称帝于南京,以明年为「弘光」元年)、我大清世祖章皇帝顺治元年春正月朔,李自成僭号于西安。臣等谨按:历代史家书法,义例攸殊;率于历朝代嬗时,意多偏私曲徇,进退失宜。如「续纲目」于元至正十五年后,即标「元」国号,大书「明年」。臣等学识凡猥,尝拟崇祯甲申即应仿沿前例;钦蒙我皇上折衷至义、昭示大公,面谕臣等以『祟祯十七年明统犹存,仍当大书纪岁;即福王称号,尚可比于宋代「建炎」之例。必俟芜湖被执,始书「明亡」。因以揭万世之闳纲,去百家之私议;辨统系而必存其实,垂法戒而永着为程』。睿制煌煌,为自古史臣发凡起例所未有;以视「春秋」谨严,后先一揆。臣等谨首登卷端,用彰盛美。自是以次编排,悉敬遵宸衷笔削,洵非管牖之见所能仰测高深于万一云。

南岳倡酬集

一卷。《附录》一卷。宋朱熹、张栻、林用中撰。朱熹事迹见《晦庵集》条。林用中字择之,号东屏,福建古田人。尝从朱子游。此集作于乾道二年 (1166)十一月。此集前有张栻序,称“来往湖湘二纪,梦寐衡岳之胜。乾道三年 (1167)秋,新安朱元晦来访予湘水之上,偕为此游。”布朱子诗题中亦称栻为张湖南。可能栻当时官于衡湘间,故有此称。而《宋史》本传止载栻孝宗时任荆湖北路转运副使,后知江陵府,安抚本路,不言其曾官湖南。疑史有脱漏。其游自甲戌至庚辰凡七日。朱子《东归乱稿序》称,得诗一百四十余首。栻序亦云一百四十有九篇。而此本所录止五十七题。以朱子大全集参校,所载又止五十题,亦有大全集所有而此本失载者。又每题皆三人同赋,以五十七题计之,并非一百四十九篇。卷中联句,往往失去姓氏标题。其他诗亦多依朱子集中之题。至有题作次敬失韵,而其诗实为栻作之篇。不可能是传写者讹误脱佚,非当日原本。后有朱子与林用中书三十二篇,用中遗事十条,及朱子所作守序二首,皆非此集所应有,或林氏后人所附益。收入 《四库存全书》存目。

伤寒兼证析义

清·张倬撰。成书于1665年。全书3. 3万字。 书凡1卷。该书不以六经分篇, 而专以伤寒兼杂病立论。其将伤寒常见兼证 如中风、虚劳、中满肿胀、噎膈反胃、内伤、宿食、素患咳嗽、宿病咽干 闭塞、头风、心腹诸痛、亡血家、多汗家、积聚动气、疝证、淋浊、泻利、 胎产等, 分作17大类, 以问答形式, 而发明之。尤对各兼证之病因、病理、 证候、治法、鉴别等作了详尽阐释。案《伤寒论》所谓合病并病, 止言六 经兼证而不及杂病, 医家不明兼证之意, 往往脉证参差之际, 或顾此失彼, 或治此而妨彼, 为害颇深。张倬于此一一剖析, 使治病者, 不拘于一隅, 不惑于多岐, 亦可谓有功于伤寒矣。另书末所附十二经、奇经八脉、五运 六气、方宜诸源之论, 于伤寒学说研究亦具参考价值。本书不足之处在于 “其所用方药, 亦多偏僻, 恐难取正也” (汪琥语)。此书有清·金阊书业堂 刻本、《四库全书》本, 《伤寒大成五种》本、《中国医学大成》本及《张 氏医通》诸种本。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南京图书馆藏有清·康熙六年丁 未(1667) 金阊书业堂刻本; 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云南省图书馆藏有 清·康熙间刻本; 北京图书馆藏有《四库全书》本、《中国医学大成》本等 版本。

经络考

经络类著作。明张三锡撰。一卷。三锡字叔承,号嗣泉,江苏南京人。世医出身。曾编辑《医学六要》十九卷,此即其中之一。成书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作者重视经络学说,认为学医必须明经络。遂集《素问》、《灵枢》、《难经》及滑寿《十四经发挥》等书之论提要钩玄而成。首为仰、伏人尺寸图,总论经脉。次叙十四经脉之走行,并分别详叙本经图、生理位置、病理变化、诸穴歌、分寸歌、循行图等。次论营卫,正、伏人脏图,精、气、津液、血脉、五伤等,并分叙五官、四肢、筋、骨、肉、皮等人体各器官。末为经脉所合与所传。所论多宗《十四经发挥》,故名。文中言考者不多,引文亦不注明出处。但条理尚清,释文简明易懂,可供学习经络学说参考书。有明崇祯十二年(1639) 《医学六要》刻本。另有十七年其孙张维翰等补刻本。

泛沔州城南郎官湖

张公多逸兴,共泛沔城隅。当时秋月好,不减武昌都。四座醉清光,为欢古来无。郎官爱此水,因号郎官湖。风流若未减,名与此山俱。

送沈琛笙归衡山 其四

清漳山水多生色,印住衡山老寓公。食不累官今闵贡,舂甘赁庑古梁鸿。秋高欲送伊人去,世乱应宜我辈穷!相士半生今有几,昂头欲捣碎虚空。

十八滩

溪竹亦多景,诗句每无难。云净山争出,湍惊石自安。旅怀拚酒盏,生事愧渔竿。犹觉壮心在,孤舟十八滩。万壑荆闽接,双溪章贡来。风声随雨散,水势与山回。石藓痕痕合,岩花点点开。客心浑似砥,滩怒谩如雷。十八滩头路,三千里外身。如何满船月,常照异乡人。神剑占新气,仙槎问旧津。小臣重王事,陟险敢辞频。

简沈沅陵求潮州韩文公庙碑并抄山谷碑诗二首 其二

涪翁昔在黔戎贬,逸翰遗章久更多。字画公今元祐脚,拟烦妙手定如何。

答彭给舍

西川富名迹,士也多卓谊。夕郎矫矫姿,振履足馀地。声吹玉垒云,思掩金闺吏。拟之古铜镜,持以照妖魅。严程下巫峡,观者日鳞比。伏枕一见之,使我发潜愧。肆口论疮痍,恻恻念枯瘁。遗我刀圭方,琼玫不足譬。感兹眷切怀,冻席失沉痹。细玩蕲水章,衰颜动春睟。

菊花 其四

閒庭瘦影无婆娑,磊落如人野意多。举世自张鹑鴳网,云中白鹤岂能罗。

凉夜追为感逝之作得四律诗 其一 周沈观

斯人骨相自堂堂,老病须眉见哆张。嫉恶自关君子性,作诗何减少年狂。长言病鹤空酬臆,暴下河鱼竟腐肠。今日死灰视文字,梦随断句入苍凉。

凉夜追为感逝之作得四律诗 周沈观

斯人骨相自堂堂,老病须眉见哆张。嫉恶自关君子性,作诗何减少年狂。长言病鹤空酬臆,暴下河鱼竟腐肠。今日死灰视文字,梦随断句入苍凉。陈罗潘麦各山邱,老柳杨漕又陨秋。会葬逢惊颜尔瘦,登廔言在梦成休。普贤行愿终相度,温尉金筌那许俦。谁信生平秋玉志,百篇哀丽为神州。才名吴郡几新诗,晚岁驰书表顾祠。崔曙孤星元有后,玄晖圆碣复奚疑。酒狂颠眴辞残世,书癖浸淫喻积悲。欲向松陵况箫韵,鹰扬谁解许姜夔。青山白鸟狎江风,每诵君诗似梦中。遗恨不留鱼复在,伏尸翻遣凤雏同。范增去楚真成晚,后胜谋齐亦未工。剩有手书存直谅,异时流涕志英雄。

送述昙绪住全福

忆过周溪上,黄芦夜泊船。张灯留晚饭,扫榻假秋眠。天汉无双月,风平又五年。罗云多远裔,今古见才贤。

对春二首 其二

一点两点催花雨,章台走马无尘土。少年去老能几时,买笑金钱不须数。高阳酒徒多白发,长安佳妓今老妪。共君把酒莫厌多,作意彊作青春主。文章放行多气焰,笔画把捉无精神。愿得神王如六通,日写万卷酬青春。

挽岩云赵使君

忆与东岩居里社,萝云松月共诗盟。伤心遂哭公三世,堕泪难招尔九京。领郡抗章生掇祸,过庭吟稿死留名。似闻难弟尤儒雅,好率诸郎副旦评。

送袁鲁望督学山东

十上公车鬓更玄,银章邸吏忽惊悬。繇来稷下田何易,多自江东馯臂传。岱顶扶桑先出日,齐宫碣石有谈天。朱幡绛帐争前后,好是人生得意年。

渑池会盟台

王风不作游说兴,苏张之辈纷纵横。区区会盟非一所,独有此台能著名。忆昔嬴秦誇智力,虎视中原非一日。关东诸侯多向风,况乃邯郸居咫尺。秦赵二王同日来,会盟直欲登高台。瑟声才罢缶声作,军声四面欢如雷。秦本无心偿赵地,赖有相如多气义。奈何季世取灭亡,似怪当时璧为祟。人间俯仰成千年,台基依旧青山前。登临怀古意无限,西风满树鸣寒蝉。

代赵信甫千人助冬衣

忆昔浑家衣天香,翩翩风流公子裳。蟾宫步武云送上,雁塔姓名星摇芒。绿袍照眼初意锐,青毡入手前路长。谁知蕉鹿成夜梦,日与蓬鴳争时光。累累鹄形走山谷,战战茧足履冰霜。貂裘已弊有嫂轻季子,牛衣虽泣无妻问王章。悬鹑襹褷不投俗,扪虱勃窣徒谈王。岂不欲羡补衮居峻地,岂不欲著锦绣归故乡。顾瞻外饰至此面自赪,摸索中襟凄其汗如滂。况今玄冥令凛冽,难把赤立身支当。彼狨鞍宝马重狐貉,彼毳茵绣帐双鸳鸯。或锦步障五十里,或金缕衣十二行。与富贵家自择伴,如衰飒辈难登堂。老者衣帛盍早计,大寒索裘真痴忙。缙绅遗绪惨莫继,章缝本色终难忘。从来固多急义谱,今亦何敢浅识量。君不见履常长贫冻至死,絮袄不具有识空悲伤。又不见范叔一寒如此极,绨袍之恋千载犹芬芳。

南乡子

袅袅绮罗香,蓦地微秋丝雨长。碧树为谁多槁意?思量,相别相逢总未忘。残语不成章,一味深寒自典藏。藏在昔年童话里,堪伤,映下初灯已暗黄。

1 6 7 8 9 10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