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正传

十卷。书论。清代冯武撰。武,字窦伯,别号简缘,江苏常熟人。其父知十,从父班,号钝吟。班以书法名当世,武受其学,善书。前四卷选辑元明人论著,以确立执笔、用笔、用墨、结体的规范。其序为:陈绎曾《翰林要诀》、周伯琦所传《书法三昧》、李溥光《永字八法》、李淳《大字结构八十四法》。第五、第六、第七卷为纂言上、纂言中、纂言下,纂录魏晋唐宋元明诸大家的论书精华,率皆技法名篇。第八卷为书家小传。第九卷为名迹流传。第十卷附从父冯班之《钝吟书要》。全书所辑,体现了“用笔”、“结体”、“多见佳帖”的原则,不录浮词空论,实为“求其明白,简易,深切无隐”。对文中有未显语处,易使学者猜臆之而不当。经其注解或加按语,明晰原意,疑问则可冰释。对晋唐以来历代书学名家及其他专著中散见的有关楷书的论述,尽量辑录,资料搜求之多,足资参考。书成于康熙四十六年丁亥(1707年)。近人余绍宋以为武之所辑,不录空泛之词,兼出其心得以相印证,足供学者参习。是一部比较完备的楷书技法理论集刊。此书有康熙年问世豸堂本、乾隆年间杨岱重刊本、道光年间文渊堂将此书与吴绳年《端溪砚志》合刊为《书法端溪》本、同治年间嘉兴大魁堂本、日本松山堂本、扫叶山房石印本、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本、国学基本丛书本,世界局局本,近年有北京中国书店将此书与《图绘宝鉴》合刊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人人文库》本等。上海书画出版社1983年《中国书学丛书》崔尔平点校重排本。

谥法

四卷。宋苏洵撰。洵字明允,眉山 (今四川省乐山市)人,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及苏辙之父,人称老苏,自号老泉。与其子合称“三苏”,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官秘书省校书郎,著有《太常因革礼》一百卷,及《谥法》、《嘉珰集》。所谓“谥法”,即我国古代贵族死后,依其生前事迹评定一个称号,此法宋代尤为流行;且自周公所作《谥法》之后,历代言谥者如刘熙、沈约、贺琛、王彦威、苏冕等之书皆杂糅附益。故苏询奉诏编定六家谥法时,对《春秋广谥》及各代言谥之本详加考订,写成此书。书中共取一百六十八谥,三百十一条,其中新改者二十三条,新补者十七条,另有七去八类。对前代诸家旧文刊削甚多,较之诸家,义例最为严整。郑樵在《通志·谥略》中称其“断然有所去取,善恶有一定之论,实前人所不及。”并根据此书加以增补写成《谥略》。虽然书中亦不免疏失之处,如尧舜禹汤桀纣皆为帝王之名而非谥号,但老泉沿袭前讹,概行载入。书中所收僻字,后世已不再流传,难以辨认。但本书之斟酌损益及字义之审定均确有实据,故为礼家所宗。曾巩在为苏询所作的墓志上记载本书有三卷,故本书现行之四卷可能为后人所析。有墨海金壶本、珠丛别录本、明杨志仁刊本及《四库全书》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

书法秘诀

  凡欲学书之人,工夫分作三段,初要专一,次要广大,三要脱化,每段三五年火候方足。初取古人之大家,一人以为宗主。门庭一立,脚根牢把,朝夕沉酣其中,务使笔笔相似,使人望之便知是此种法嫡,纵有谏我、谤我,我不为之稍动,常有一笔一画数十日不能合辙者,此际如触墙壁,全无入路。他人到此,每每退步、灰心。我于此心愈坚,志愈猛,功愈勤,一往直前,久之则有少分相应,初段之难如此。此后方做中段工夫,取魏晋唐宋元明数十大家,逐字临摹数十日,当其临时,诸家形模,时时引入吾胸,又须步步回头顾祖,将诸家之长默识归源,庶几不为所诱,工夫到此,悠忽五六年矣。至末段则无他法,只是守定一家,以为宗主,又时出入各家,无古无今无人无我写个不休,到熟极处,忽然悟门大开,层层透入,洞见古人精奥,我之笔底迸出天机,变动挥洒,回想初时宗主不缚不脱之境,方可自成一家,到此又五六年。

书法约言

一卷。书论。清代宋曹撰。明末清初书法家。字彬臣,号射陵,今江苏盐城人。明崇祯时官中书。入清后隐居不仕,自谓遗民。工诗善书。所撰是书,不作浮词。全书有总论、答客问书法、论作字之始、论楷书、论行书、论草书各目。总论以“学书之当”开始,讲用笔时心、腕、手的作用,运笔的起止、缓急、虚实、轻重、映带、回环、转折、偏正、藏露、神形等。指出“书法之要,妙在能合,神在能离”,要有“字外之奇”。不作浮泛之词,至为扼要。接下去是“答客问书法”一篇,以答问形式发挥《笔阵图》及孙过庭《书谱》所言书法之意,行文则仿效俗传的《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书法辑要

  此书为吾师文伯子先左所辑也。师博览群书,擅词章,精书法,前清以孝廉方正幕食四方,负才喜游。民国二年,宦游秦中,与上官不合,遂弃官在陕南设馆授教,有生徒数百人,而陕南文化乃大为之一变。此其遗稿未经刊行,欲学书者,读此自知门径。此书于真草隶篆分有层次依法学去,自易成家,附载于此,以飨好者。锡五敬识。

书法散论

傅山书法理论著作

是法非法经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说恃善生慢,反为非法。是中阿含真人经之别译。

经士马中作

偷儿成大寇,处处起烟尘。黄叶满空宅,青山见俗人。妖星芒刺越,鬼哭势连秦。惆怅还惆怅,茫茫江海滨。

暇日侍法曹叔父陪诸名胜为落星之游分韵得往字率尔赋呈聊发一笑

长江西委输,汇泽东滉瀁。中川屹孤屿,佛屋寄幽赏。我来此何日,秋气欲萧爽。共载得高俦,良晨岂孤往。酒酣清啸发,浪涌初月上。叠鼓唤归艎,陈迹真俯仰。

即事

爱弟不赴官,顽儿不登第。世法若小亏,于我乃私慰。积阴乍收豁,春风满天地。大家团圞头,相与明得意。得意者为何,共此恬憺味。

春秋书法钩元

四卷,明石光霁著。大旨本张大亨、吴澄之意,以《春秋》书法分属五礼。凡失礼的则书以示褒贬的。因以吉、凶、军、宾、嘉五礼条目,统属经传的记叙;有五礼所不能包括的,如年月日时、名称爵号一类,则别为杂书法冠于首。每条下面,采各传之辞,以讲大义者为纲,发挥其义者为目。主要依据三传及胡安国《春秋传》、张以宁(石光霁之师)之说为主,间采啖助、赵匡等说,总以己意折衷之。书前有无名氏所作的序,称啖(助)、赵(匡)的《春秋纂例》详于经略于传,《春秋案疏》、《春秋诸传会通》详于传而略于经,此书则能损益其未备。收入《四库全书》。

事师法五十颂

全一卷。马鸣菩萨集,宋代僧日称等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全卷由五十颂组成,记述出家、在家二众皆须敬重灌顶师阿阇黎,因此可得种种功德利益;反之,若对师轻慢诽谤,则得种种苦报灾厄。文中并详述弟子对师尊所应奉行之礼仪、劳务等。此外,本颂中所出现之仪轨、灌顶、真言、护摩等名相,显系密教用语,故作者是否确为马鸣菩萨,尚待研考。

同高记室访虎丘蟾苞二上人

林下曾相见,重来记往年。笑谈俱是法,去住本无缘。山溜泉通脉,帘阴竹护烟。暂忘人世事,得此共栖禅。

题徐浩书法华经

一切法无差,水牛生象牙。莫将无量义,欲觅妙莲华。

杭州修广师法喜堂

浮屠之法与世殊,洗涤万事求空虚。师心以此不挂物,一堂收身自有馀。堂阴置石双嵽嵲,石脚立竹青扶疏。一来已觉肝胆豁,况乃宴坐穷朝晡。忆初救时勇自许,壮大看俗尤崎岖。丰车肥马载豪杰,少得志愿多忧虞。始知进退各有理,造次未可分贤愚。会将筑室返耕钓,相与此处吟山湖。

题赖盘市法云院二首 其二

石壁冷磨閒日月,松棂平觉远山川。便将小纽双龟印,试换禅床一觉眠。

题赖盘市法云院二首 其一

乱石崖边花蹙锦,斗鸡峰下麦翻云。青螺着地山浑翠,丹饼乘天日半曛。

再游岳麓示法光其邻道林人言陶士衡旧居也五绝 其五

草堂何日傍云根,借问邻家两足尊。欲买渔舟系江树,先凭屐齿记苔痕。

再游岳麓示法光其邻道林人言陶士衡旧居也五绝 其四

旧诗不省作何言,新句无奇墨乱翻。要是云山通宿契,故将文字寄深论。

1 5 6 7 8 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