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资源,一触即达!
嘉靖甲申冬二十一日再登秦望自弘治戊午登后二十七年矣将下适董萝石与二三子来复坐久之暮归同宿云门僧舍
初冬风日佳,杖策登崔嵬。自予羁宦迹,久与山谷违。屈指廿七载,今兹复一来。沿溪寻往路,历历皆所怀。跻险还屡息,兴在知吾衰。薄午际峰顶,旷望未能回。良朋亦偶至,归路相徘徊。夕阳飞鸟静,群壑风泉哀。悠悠观化意,点也可与偕。
多丽 为李云田题周少君宝镫坐月浣花图和董文友韵
认霜绡。烟丝粉晕轻飘。隐隐见、云开花弄,一轮明月堆高。桂如眉、双描非敞,桃疑面、半朵同姚。蜀锦为茵,齐纨作扇,微凉依约井桐摇。应怜取、断肠花色,欲并小鬟娇。还指点、银瓶玉斗,缓汲徐浇。看迷离、流黄残影,徘徊懒下花梢。露侵衣、宵猊欲尽,风吹带、别鹤难调。银蒜愁搴,金荃羞咏,一庭花月冷纤腰。知何处、陈王八斗,罗袜赋蘅皋。空抛却、画中人在,良夜频消。
奇效良方
全名 《太医院经验奇效良方大全》。方书。明董宿撰。六十九卷。宿,四明 (今浙江宁波) 人。正统间为太医院使,治验丰富,擅长本草。编有《试效神圣保命方》。后经方贤编定,改是名。刊于明成化六年(1470)。广集明以前历代验方七千余首。将临床各科方剂,按病证治则分为风、寒、暑、湿、燥、火等六十四门。门下分类,每类均先论后方,详述各方用法,纲目清楚,条理分明,深受后世医家推重。同时,还论述针灸整骨等治法,可供临床参考。有明正统刊本,成化七年(1471)太医院刊黑口本,正德六年(1511) 书林刘氏日新堂刻本。
救荒活民书
《救荒活民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系统全面论述救荒之策的著作。宋董煟著。主要版本有墨海金壶本、珠丛别录本、中华书局1985年《丛书集成初编》本。该书是其成进士后知瑞安县前写成的,具体年代不详。董渭,字季兴,号南隐。生年不详,卒于宋嘉定十年(1217年)。德兴(今属江西)人。绍熙五年中进士,曾知瑞安县,后升通义郎。致仕后创南隐书院。其著作还有《南隐文集》等,今已失传。《救荒活民书》共分三卷。书中对前代的荒政政策和措施进行了全面综合、系统地阐述,主张荒政的最终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作者认为 “自古盗贼之起,未尝不始于饥馑”,如不采取措施,则“鲜有不殃及社稷者”。
识小编
二卷。清董丰垣 (生卒年不详)撰。《识小编》是一部杂考之作,共二十四篇,以仪礼为主要撰述内容。全书分三部分,其一祭社,即祭地,多不信周礼,祭地于泽中方丘之文,董丰垣因袭其说。其二授地,论有功而授地,考礼运曰,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为制度。其三祭祖。考证大夫是否有三庙。收入 《指海》第六集,道光二十一年 (1841)刊行。
茶具图赞
茶具专著。旧题审安老人撰,今考定为董真卿撰。成书于宋咸淳五年 (1269),有明代沈津 《欣 赏编全本》本、汪士贤 《山居杂志》本、孙大绶刊本、喻政 《茶书全集》等刊本。该书集绘宋代著名茶具12件,每件各 有赞语,并假以职官名氏,计有韦鸿胪、木待制、金法曹、 石转运、胡员外、罗枢密、宗从事、漆雕秘阁、陶宝文、汤 提点、竺副帅、司职方。此书可见古代茶具形制,其中铁碾 槽、石磨、罗筛等为宋时制造团茶专用,明朝已无这些器具。 该书有芝园主人茅一相序、朱存理后序,另有明正德六年 (1511) 沈杰总序。
孝经大义
一卷,元董鼎著。朱熹作《孝经刊误》,只是校定经传,删削文字,未及训释。此书据朱熹改本进行诠释, 凡是改本圈记之字,全部去掉;改本辨证之语,存于各章之尾。并增注今文异同,注解时参方言。行文用口义体,文句稍冗, 但对文义能反复发挥以尽其义。
碧里杂存
明代文言轶事小说集。 一卷。明董谷撰。《四库全书总目》曰:“是书杂记琐闻,多齐东之语。”这道出了全书的大概。所集除有一些为杂论(如“论尺”、“论斛”等)外,大多为记事、记人、记物的短札,内容多不足信(即所谓“齐东之语”),如明太祖作钞,用贤人心肝,马皇后凿鸡鸣山石蹬望太学等,俱无从考实。然而,从小说的角度来看,保存了不少传闻资料、民间故事。有些篇幅,于故事情节、于人物等,都写得比较精彩。如《梅梢》则:梅梢者,我圣祖高皇帝鏖战鄱湖时御舟。黄帽吴人谓舟子为梢子,其人姓梅,故云。时圣祖御船楼指顾将士,适伪汉有举流矢相向者,梅梢偶见之,急撤御座甫倒于舟中,而流矢及矣,利害在毫忽间。……(圣祖)登极后,大封已毕,独不及梢。时梢老病家居,目已失明,时时自数,无敢为之言者。他日候郊天驾回,梢令其孙扶之路旁,大呼曰: “皇帝忘梅梢乎?”上大惊曰:“朕忘之矣!”即日厚加赐予,以其孙尚公子。……篇中梅梢近乎一生的经历,围绕“救驾”展开:初驾御舟,何等机敏,建有奇功;到老来却被遗忘,老病失明,何等潦倒。其经历可谓颠簸曲折!在中国封建时代,每推翻一个朝代,建立另一个朝代,农民的力量在战争中往往起有决定性作用,然而功成后他们每每被遗忘,这在靠人民力量起家的封建统治者身上是屡见不鲜的。此则故事,撰者虽然安上了挡驾获赐的喜剧式结局,但它流传于民间,毕竟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某种心迹。此外, 《碧里杂存》所记的民间传说中,有些也带有述异的色彩。例如《听经楼》则内写到一女僧,精通内典,曾在梦中得一白衣大士授经一卷, “梦中诵之一遍,觉而书之,凡数千字,不遗一字”,后号为“圣母”,为“仁孝文皇后武宁王之女”云云,显然亦“齐东之语”。该书于《千顷堂书目》、《钦定续通考》、《四库全书总目》均入小说家类。有明万历己卯(一五七九年)许琳刻《见闻纪训》附刻本、《宝颜堂秘笈》本、《续说郛》本、 《五朝小说》本,而《盐邑志林》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均作二卷。
广川书跋
宋代金石学著作,收录作者在铜器铭文和碑版铭刻上的题跋。董逌撰。传世以明毛晋校刊的汲古图本最为通行。董逌(生卒年不详),字彦远,宋东平人。在政和年间(1111—1118)官至徽猷阁待制,建炎(1127—1130)以后,曾附张邦昌为官。还撰有《广川画跋》6卷。本书10卷,书末附有铭刻摹拓及图象之类。全书金石并列,按时代编次。前4卷以殷周青铜器为主,其间或杂以石刻如石鼓文、诅楚文,等等,跋近60则。第5卷以后以碑帖为主,跋近140余则。因是按时代排列,所以中间也杂有铜器铭文如新莽权等,但为数不过数件而已。碑帖的最后附有宋人数帖,论断考证皆极慎当,为全书中最精彩的部分。书中所收殷周铜器,多出于《考古图》、《宣和博古图》,都是当时传世的重器。董逌对铜器年代的断定,在当时的情况下是比较精审的。作者不通古文字而多牵强于礼书,是其不足之处。鉴别石刻真伪,如断定滕公石椁铭、孙叔敖碑之不可信,都有其独到之处。但是认为例如石鼓文为周成王时物等等,则是误解了文献的记载。
书录
又名《皇帝书录》。三卷、外篇一卷。史传。宋代董史撰。史,字更良,自称闲中老叟。生平里籍不详。是书在“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艺术类》中收录,署作“董更撰”。全书记宋代书家姓氏,分上、中、下三篇。与《书小史》相衔接。上篇记帝王书,载宋太祖至高宗,中篇载北宋书家一百一十人,下篇载南宋书家四十五人。不分人品高下,采摭对每人的评论皆列于名下。另有外篇,记能书女子六人,计章友直女煎、状元胡氏黄由妻平江号惠斋、悟空道人、蓬莱女官徐清字静之、妓王英英、妓楚珍。是书所记,虽不算赅备,但征引典核,考察精神还是可取。所载书家及所辑评论,间有为他书所未见,为研究者提供了资料。《书录》中所纪丛杂,虽未为赅备,然征引典核,考据精审,亦殊有体裁,非泛滥采寻者可比。是书成于宋理宗淳玦壬寅(1242)。宋度宗咸淳元年乙丑(1265),重加修校。原本书末有“至正丁未三月录办”一行,盖元时华亭孙氏所抄时增益。该书辗转传录讹脱十分严重,自序已残缺不全,不可读,故现存书中阙文较多。《收录外篇》后有 《书录后跋》,仅五行字,却阙文两处;记述了修校复成经过。该书是我国艺术发展史上一部主要的断代书家汇编,具有重要的资料性价值。有《知不足斋》本,《八千卷楼》有钞本,《四库全书》本、199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影印本。
广博物志
类书,博物学文献。五十卷。明董斯张撰。董斯张(生卒年不 详),字避周。乌程人。素称博洽,善诗词, 著有《静味斋词》,又有《吴兴艺文志》等 书。此书续用张华“博物”之名,而在体例 上大加变化,内容广为扩张,故曰“广”。 全书分大目二十二,子目一百二十七,皆 摘录古书旧文,类编而成。所引古籍,上 起“三坟”(代表三皇五帝时代之著作,现 存本实为后人伪撰),下至隋代,内容则天文地理、山川河流、鸟兽虫鱼、居处服饰、 器用杂物,以至文学艺术、音乐歌舞、社会 人事,包罗无遗,其中不少为记述事物源 流、描述事物性状、形制、名称、生产等等 的资料,较之《博物志》、《续博物志》范围 广范,内容丰富,对研究古代科技史有一 定的参考价值。但此书也存在贪多务得 的毛病,体例也不纯一,甚至大量摘引佛 道典籍中的鬼神故事,于“博物”尤少关 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批评它“大伤枝蔓”。《四库全书》收录此书,是目前常见的 一个版本。
群仙要语纂集
群仙要语纂集,元末明初道士董漌醇编集。二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书节录部分道书中有关修炼之理论,重加纂集成编。所录道书有《日用诀》、《关尹子》、谭峭《化书》、吴筠《玄纲论》、张继先《大道歌》、《心说》、王嚞《论打坐》、《坐忘铭》、曹仙姑《大道歌》,王玠《还真集》、白玉蟾《玄关显秘论》、马钰《丹阳真人直言》等。全篇大旨以论述静心守一,养气全神,识心见性。归根覆命等理论为主。
周易会通
元董真卿撰。十四卷。《通志堂经解》本。是一本综合诸家《易》说的书。董真卿是胡一桂的弟子,此书实本胡一桂之《周易纂疏》而广及诸家。此书原名《周易经传集程朱解附录纂注》,后改今名。全书大旨,乃尊崇程颐、朱熹、胡一桂《易》说,并广采历代《易》家之解,集为是编。《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斯编实本一桂之《纂疏》而广及诸家。初名《周易经传集程朱解附录纂注》。盖其例,编次伏羲、文王、周公之经而翼以孔子之《传》,各为标目,使相亲而不相杂;其无经可附之《传》,则总附于六十四卦之后,是为‘经传’。
清末民初历史演义
《清末民初历史演义》是作者濯缨子一生呕心沥血之作,它作为以现代历史故事写演义小说的罕见之作,从风俗史的角度展现了晚清至民初军阀时期的政治轶事,并表达了自己的历史观.开篇第一回便点明其宗旨“并不是借着小说,随便拿人开心”,而是在其中寄予了“一番惩劝之意”.这种“惩劝”批判了当时把“从前的礼教纪纲、廉耻道德,全都变得一点影子没有了”,同时又对晚清政治的腐败进行了深刻剖析,对王朝覆亡的教训进行了历史的清算.虽为稗官野史,但事必有据,人必有名,正可填补正史之不足,具有相当的历史价值.自1920年开始在天津《益世报》的副刊《益智粽》上发表,直至1932年登竣,长达12年.该书以晚清至民国军阀时期政治轶事为经,民间风俗人情为纬,纵横穿插文笔生花,全书一百○一回,约二百余万言.卷帙浩繁广远深博,被视为以现代历史故事编写演义小说罕见之作.
崇相集选录
本书(一册一四四面八六、四○○字)不分卷,董应举撰。应举字崇相,福建闽县人;明万历戊戌(二十六年)进士,历官至工部侍郎兼户部。其在任官期间,并曾两度回里:一在万历四十年代前期,以告归;一在祟祯之初,落职闲住。前一时期,适在日人村山等安侵略台湾前后;后一时期,乃值郑芝龙受抚及其任剿「海寇」之时。先后在籍,御倭、剿寇均与其事。所著「崇相集」,先于万历四十年上有「严海禁疏」,其后并有筹倭、防寇各议以及与沈有容、黄承玄、韩仲雍、南居益、熊文灿诸当事论时事书,均为明代闽海与台湾有关之难得史料。本书计选文五五篇,就中以一严海禁疏」、「筹倭管见」、「黄中丞(承玄)勘功揭」、「中丞黄公(同前人)倭功始末」及「与熊抚台(文灿)书」等篇,特具史料仍值。书末,并搜选茅瑞征「皇明象胥录」「日本」、「琉球」、「和兰」、朱国祯一涌幢小品」「东涌侦倭」、「明神宗实录」「巡按福建监察御史李凌云奏」、张燮「东西洋考」「逸事考」(一则)、昊伟业「绥寇纪略补遗」「漳泉海寇」、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彭湖屿」、 「琉球」、陈仁锡「皇明世法录」等。
揚州叢刻
《揚州叢刻》共四十七卷,全三册,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第三號,江蘇省揚州府(现在的扬州市)地方志,【民】李艾塘等撰,陳恒和輯刻,民國三十六年刻本。 本书是扬州著名文献的首次大规模结集出版,同时也是一部校刻俱佳的精品之作。全书共收扬州历代典籍二十四种,涉及扬州历史、地理、名胜、文学、水利、风俗等方方面面。包括清李斗《扬州名胜录》、焦循《邗记》、吴绮《扬州鼓吹词》、王秀楚《扬州十日记》、阮先《扬州北湖续志》、董伟业《扬州竹枝词》等。其中有不少是稀见版本,保存了许多珍贵资料,至今该书仍为研究者所重视。
魏武帝
董吕袁刘电扫空,阿瞒独步骋奸雄。岂知权备皆人杰,未肯全将鼎付公。
杏林春意为医士凌永诚赋
岂不闻董仙昔日居庐峰,医全造化通神功。功存利济不责报,年多植杏成芳丛。君家亦是岐黄学,金匮名方绍高躅。拯世宁论子母钱,活人剩贮君臣药。一来卖药知几年,声华不减匡庐仙。回生起死亦无数,深林种杏如公田。绮疏春暖涵晴日,赤箭青芝正初出。都人争植不辞劳,斲碎香苔破春碧。土脉阳和雨露肥,青枝茁出皆蓓蕾。忽然一夜春风动,千树万树红霞开。年年二月复三月,儿女争看好颜色。不羡玄都观里花,宁誇太华峰头叶。看花曾记上林游,花压乌纱照醉眸。晴雪堕霞粘翠箔,綵云飘影下朱楼。于今南国暌违久,惆怅东风一卮酒。卧病闭门春色深,长吟北望频搔首。感君为我活沉痾,援溺扶危惠实多。五株岂足报君惠,为赋杏林春意歌。
赠汤以脩纪善进阶致政
董贾才华擅俊良,曳裾元侍我先王。笼鹅书妙黄金薤,倚马吟成白雪章。松柏经霜知不改,筌蹄得意信难忘。一封竟遂柴桑愿,又进官阶拜宠光。
见有演关侯斩貂蝉传奇者感而有述
董姬昔为吕,貂蝉居上头。自夸预帷幄,肯作抱衾裯。一朝事势异,改服媚其仇。心心托汉寿,语语厌温侯。忿激义鹘拳,眦裂丹凤眸。孤魄残舞衣,腥血溅吴钩。兹事岂必真,可以快千秋。旦闻抱琵琶,夕弄他人舟。售者何足言,受者能不羞。宁如楚虞姬,一死不徇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