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巢稿
元代诗文别集。谢应芳撰。《四库全书》曾据编修汪如藻家藏本编入别集类。《龟巢稿》版本较多,而且卷数也不一致,有17卷、15卷、20卷、10卷等版本,另有选本《龟巢摘稿》3卷。以17卷本较常见,《四库全书》底本也是17卷本。17卷本卷首有张绅序。卷1为赋,卷2—5为诗(未类编),卷6为记,卷7为启,卷8为启、札、状、笺、表,卷9为序,卷10为疏,卷11为书,卷12为词,卷13为行状、志、铭、赞、箴,卷14为题跋、传、说、论、辨、文、杂著,卷15为祭文、哀辞,卷16—17又为诗。《四库全书总目》认为本集“编次颇为无绪,疑后人传写乱其旧第。抑或本为前集十二卷,后集五卷,一则先诗而后文,一则先文而后诗,传写误并为一集,故参错如是也。”但20卷本编次则较为合理。20卷本卷首为明洪武十二年(1379)余诠序,卢熊序。卷1为赋,卷2—10为诗,卷11为词,卷12为书,卷13为疏,卷14为序,卷15为记,卷16—17为启,卷18为题跋、说、杂著,卷19为行状、铭、赞、箴,卷20为祭文。近人傅增湘认为,20卷本可能是清初人重编之本。谢应芳的诗洁雅可诵,他的文章则多为应酬之作,缺乏特色。
异闻总录
元代文言志怪小说。 共四卷。通行的有《笔记小说大观》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不著撰人名氏,亦不著时代”。 《笔记小说大观》题作宋人,据卷四《汪尹师男》 “乾道戊子岁……予宗仁光基时为房陵尉,亲见此事”云云,应是宋孝宗前后的人。但据卷一《林行可》、 《上官士平》、 《胡雨岩》、卷二《韩元英》等则,所记均金元间事,则最早应是元时人,或谓此书本非成于一时一人之手,而是“随手剽掇,取充卷帙”,亦是一说。本书共收鬼怪故事一百则,无标题,约三万余字。大多事涉唐宋,少量涉及金元间事。内容均是谈鬼神报应,荒诞不稽;文字简略粗疏,也没有严格的诠次标准。但透过谈鬼说怪的荒诞外衣,也可窥见当时社会的某些侧面,有些故事也有一定的揭露和讽喻意义。如《萧注》等则,谈的都是被主人私自杀害的侍婢变鬼索命或作怪的故事,暴露了唐宋时阶级压迫的残酷和主奴关系的紧张。 《新城县村渡》一则,写鬼卒摆渡还照例主动付钱,而“平时兵卒经过,未尝有也”,似寓有“人不如鬼”的深意。《岳珂》写岳飞之孙岳珂深夜至谯楼访“鬼”使鬼魅息影的故事, 也能发人深思。另外,还有一些篇章,则借鬼写人,表现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和坚贞。如《贾知微》、 《韦子卿》写人神之恋,颇有人情味。 《齐推女》一则,是书中最长的一篇,约二千多字,写湖州参军韦会与齐推女的生死不渝的爱情, 曲折离奇,韦会耿直不信邪和对爱情的忠贞均有较好的表现;韦会为使妻子复活去求田先生而忍辱负诟的情节,似对《聊斋志异·画皮》后半部的构思有所影响。另外,像《李濯》写冥官希望转生时智慧不致泯灭,若作为探讨人脑积累知识的连续化的“科幻小说”看,也颇有趣味。
兒童健康檢查
(一)健康教育,是近年的新興事業,也是每一位教師——尤其是小學教師—應負的責任。在推進健康教育過程當中,健康檢查實為不可忽略的主要工作。 (二)本書對於兒童健康檢查的步驟和方法,務求簡明實用,各種應用表格都一一刊載,間附插圖,作檢查時的參考。 (三)視力測驗表係根據術生署原表尺寸仿印,檢查時即可取下應用,不必另購。 (四)本書對於檢查後的處理方法及日常檢視,均專章說明以期完成健康檢查的目的;對於流行性傳染病常識,亦擇要敍述,藉供閱者參考。 (五)本書倉卒脫稿,遺誤必多,尚望海内專家加以指正。 (六)本書承吳邦偉汪元臣二先生校訂,在編排方面,賴裴熙元先生擘劃指示,並由黃中先生繪製封面,特此誌謝。
霖雨歌七首 其一
乾枢尊,坤极静。人之灵,感斯应。于皇德,歆帝心。悯下土,施丼霖。霖之绝,土膏歇。物以残,民益慑。霖之来,天眷回。物既苏,民乃怀。霖之沛,汪且濊。海灵翔,潢泽溃。霖之足,灵爽伏。沃八埏,蕃百谷。人已悦,神益和。精禋举,戬福多。昉天邑,流海宇。国祚隆,永无圮。
诒谷
率祖攸言,维言之行。祖言维何,参古乃订。如何孙子,不是敬听。敬听祖言,是式哲命。曰古哲贤,侯植侯封。遗厥孙子,侯忠侯公。侯云则公,侯云则忠。躬斯国斯,为国之墉。心斯民斯,忧欣之同。忧欣之同,心天地通。心通天地,是相天地。率祖之行,不出阶第。虽则阶第,世是式诲。言式之言,事式之事。是古哲贤,心钦于天。粤汪先公,婺源逸贤。理行弗忒,轨然式然。于其式家,于其身先。不懈之身,卫武之年。粤身之脩,无忒之蠲。粤言之诒,听之寡愆。粤言维何,皇皇忧国。忧则维何,维职之力。职力维何,身国柱石。上天步艰,下疮痍恻。公言之嘉,公心之一。虽不公觏,觏公心画。公之孙子,公言是绅。率理始终,绅言是勤。勤职外内,庶慎庶狱。维既乃心,不苟乃禄。屹屹职率,维日不足。维日休休,容人之技。维心休休,日逊来裔。景宪于广,镇山水浒。赤苍之怀,是母是父。广有鲸鳄,亦有豺虎。职涖之忧,不适寝处。秋霜之肃,冷凛柏台。令德令誉,治世之才。如彼楩楠,宜梁于宫。如彼宠权,乃展乃忠。宪是都台,赫赫之风。奸谗是芟,忠贤是崇。冢司是莅,国脉是寿。敢曰不惜材,为国之庥。人亦有言,令誉文绣。汪之先公,善诒厥后。维善之诒,是宜是胄。汪之先公,世德是旧。曰损庵公,曰维孝友。曰北山公,德尤蕴厚。奕世之积,岂谫浅窥。维是之积,宜是谷诒。汪之孙子,无念尔祖。古贤心耕,善是尔土。尔穑亩耘,尔谷斯溥。遏尔亩卤,浚尔泉源。屏尔亩莠,尔苗乃繁。维汪先公,孙子是眷。耄耋之治,世世德券。汪之孙子,念兹无眩。受畴助之,颂歌以劝。
霖雨歌七首 其一
乾枢尊,坤极静。人之灵,感斯应。于皇德,歆帝心。悯下土,施丼霖。霖之绝,土膏歇。物以残,民益慑。霖之来,天眷回。物既苏,民乃怀。霖之沛,汪且濊。海灵翔,潢泽溃。霖之足,灵爽伏。沃八埏,蕃百谷。人已悦,神益和。精禋举,戬福多。昉天邑,流海宇。国祚隆,永无圮。赫赫皇邑,戢戢王基。亢阳肆烈,下民其咨。天子有德,百僚师师。奏假且严,受于神祗。霖雨既降,百物咸熙。鞠哉之咏,媲美周诗。帝里骄阳三月外,神车灵雨万家中。为欢解泽周穷壤,共喜皇情达上穹。东隅气举,屏翳乘风奔。龙腾鲸掉,横飞厉天门。玄泽滂沱,飞湍激昆崙。如绳如麻,下注广且繁。玉宇垂玄液,瑶图纪上祥。尧云方荟蔚,舜海转汪洋。气合晨楼暗,声兼夕漏长。桑林奚用祷,明德迈前王。帝载恊天应,王仁同化游。冬原偃赤魃,春亩茁来麰。汎舟川可济,濡绠井堪汲。元功布黔黎,休徵顺皇极。招灵师兮海之浒,来无从兮去无所。溥神功兮被下土,四民阜兮永安堵。
柴扉杂咏九首
夜读游侠传,慨然思京津。京津同盟者,男女逾千人。情切弟兄好,谊合姊妹亲。当时矜气节,志在摧暴秦。仗剑入都门,谁不见性真。中有一烈士,吾友彭家珍。一弹惊帝座,贤于十万军。论功膺首赏,开国第一勋。张杨黄吴白,蔡薛孙萨文。其他义勇士,芳徽难具陈。从容以授命,蹈义而依仁。死者长巳矣,生者腼然存。自从民国来,同盟乌足论。汪李浮海去,朋党各区分。或为降北虏,或为洪宪臣。或则汩其志,或则辱其身。背信如陈馀,趋势如华歆。卖友以希荣,叛主以孤恩。昔也何同气,今也何害群。纵知权利途,最能扰天君。士穷见节义,水乱识清浑。贞松有本性,浮萍无定根。宁为原宪贫,不羡苏季尊。宁为陶靖节,不作周彦伦。道德日以养,争攘徒纷纷。感此伤今昔,安得不沾巾。吾家古洧水,成都营别巢。通顺桥西畔,聊以结衡茅。临流辟柴扉,倚岸横板桥。一路之字曲,两树矗门高。引水池其面,架木杓其腰。佳卉滋其根,恶木诛其条。何以蔽墙阴,一柳一株桃。何以翳庭除,一架一葡萄。此君不可无,修竹何萧萧。梅竹为妻婢,兰桂森儿曹。多栽花与果,杂植瓜豆苗。小屋八九间,不虞风雨飘。定目观游鱼,乘兴泛轻舠。盈盈隔一水,已足避尘嚣。所惜干戈扰,频年纷驿骚。世乱贵亦贱,时清穷亦豪。但使太平期,予乐真陶陶。即此适吾适,胡为自忧劳。故人携酒来,相逢目一笑。但言柴扉好,世乱不敢道。朝见兵初去,暮闻兵又到。路绝人民稀,但听街市闹。处此兵林中,如入虎狼丛。一语撄其怒,慎防月有凶。可叹东邻翁,好口亦兴戎。且闭吾柴扉,聊以安吾穷。世无君子者,虽有亦不容。谤兴而毁来,恶其不苟同。所以十年来,荡然颓古风。人情多反复,择友慎初终。阮咸至哀乐,神交惟郭公。仲蔚甘贫贱,知己有刘龚。艺精为人役,交广亦怨丛。立身苟不达,终见羁樊笼。已矣归去来,吾慕五柳翁。晨兴视黍苗,初阳丽光景。朝露浩以溥,又长一寸颖。我黍既已臧,我心一何幸。坐定鸟亲膝,步迟花落颈。池鱼唼柳枝,风帘卷竹影。闭门养时晦,心清尘务摒。时见桥上人,高轩日劳骋。南风飒而至,榴花然树巅。悠悠春不归,时还初夏天。生涯战伐里,流光年复年。冉冉老将至,且复乐陶然。七国纷龙战,天运厄阳九。藉藉纵横术,侯门竞奔走。张仪犹有舌,苏秦亦甚口。天地如瓦崩,宁云功在狗。秦皇令逐客,一怒骇群丑。惜用李斯言,仍为鼠狐薮。横政无道揆,横民无法守。在薛非居州,闭门惟泄柳。阶乱靡有定,苟治何能久。卓哉信陵君,夷然饮醇酒。古人重节义,读书以鍊骨。今之奔竞徒,浑是脂韦肉。崇朝伺军幕,昏暮集华屋。摇尾巳堪怜,附膻尤可忸。言淫即导淫,纵欲为偿欲。问何以媚之,妻女供禦宿。问何以酬之,县令与榷局。一旦蹑高位,洋洋意自足。竭泽渔民财,忍心肆荼毒。岂不侪人类,其如本根蹙。未尝习诗书,安知有耻辱。礼教一何衰,风节不可复。趋附炎炎势,浸以成风俗。举世类如斯,何怪乱相续。谁复挽颓波,而以德基筑。吁嗟老生谈,且效长沙哭。吾慕文钦祥,高志厉云表。男儿意气豪,仗剑入津保。窃比文文山,志以荆高藐。当其运枪械,狙伏秦皇岛。侦骑猝然来,生命嗟巳夭。其志虽不遂,正气塞睛昊。我于乙卯冬,避地嘉峨道。夙昔怀英声,登堂拜乃考。可怜义烈士,零落一家小。死者何能瞑,生者自肥饱。人情竟如斯,见此伤怀抱。谁复表其闾,空馀墓头草。所以孙叔敖,子孙常饿槁。不有优孟贤,贪廉何自晓。哀哀绝命书,泪血满遗稿。
青浦县志
《青浦县志三十三卷》清‧陈其元等修,熊其英等纂,清光绪五年刊本。 青浦县,现为上海市青浦区,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析华亭县西北修竹、华亭二乡,上海县西新江、北亭、海隅三乡,置青浦县。1999年,撤销青浦县,建立青浦区。 青浦縣志序:民之利在田,田之利在水。白來澤國多腴田,然隄防槠洩,稍不如法,旱苦乾,水苦澇,膏沃無所用之。青浦厥土肥美,前明特重其賦,民病之。國朝一再議減,農者乃有以自存。兵燹後,旋定安集,賦入猶為東南州縣之冠。則田之利為之,而實深仁厚澤,休養生息為之也。抑水道通塞不常,卽田事豐歉無定,以為可恃,將有不可終恃者矣。然則水利之講求,烏可已哉?今吳縣汪君祖綬,前宰是邑,奉中丞吳公重修邑志之命,補苴增訂,實費苦心。篇中於田賦水利,反覆三致意焉。蓋以誌我朝寬斂薄征,而望後來者之知所從事也。爰喜而為之序。
一经堂
莆之甲姓,实维大方。紫囊锦帐,阀阅膏粱。有子盈之,乃其最良。心志乎道,视之如忘。博究六艺,并包五常。东家尼父,北窗羲皇。日相讨论,兼收并藏。五经在笥,一经名堂。谦以自牧,虽晦而光。实浮于名,虽抑而扬。伊昔孟氏,排墨与杨。斯文羽翼,吾道栋梁。岂特诗书,独称其长。诸儒之说,于孟何伤。吾子命名,既择而详。通而贯之,辉涵汪茫。剖破藩篱,无门无旁。默契韶頀,能宫能商。正蒙析滞,起废针肓。以一知万,名实孔彰。人知同好,絺句绘章。玄酒太羹,子独先尝。经术之门,骥骋康庄。典谟之文,凤鸣朝阳。学报天子,业缵星郎。以经名家,非子谁当。
三高祠咏古三首
大湖际天碧,浩荡浮万象。中有洞庭山,天作蓬壶样。芦苇秋萧萧,时闻发渔唱。风顺如可寻,月明迷所向。有人在扁舟,发白意夷旷。扣舷了不顾,出没信波浪。心已类水石,何由知得丧。遗民至如今,自古惟越相。初为吴都囚,君臣忧醢酱。忍耻人谓愚,祈生世知妄。尪癯脱万死,归国奇谋创。行师舞群姓,下令跃诸将。夜半覆姑苏,夫差始悲怆。安恻宽晷刻,反掌成伯王。江山入会稽,功高谁与抗。宠利速祸败,忠臣半诛放。遁去举邦求,君王铸形状。寂寥数千年,相见霜缣上。吴江净如镜,吴艇轻如飞。吴山远如画,此景天下稀。秋风晓槭槭,秋雨凉霏霏。谁将菰菜撷,正是鲈鱼肥。时有季鹰者,怀此知所归。浩歌有馀乐,肯乐首阳饥。亲朋不可挽,飘忽云边衣。亦闻有富贵,大第严朱扉。食必列钟鼎,侍妾鸣珠玑。簪裾望颜色,宾从生光辉。一言转造化,枯朽生芳菲。功高责更重,势或干天威。福深祸亦称,颠覆始知机。斯人悟兹理,吊世潜欤欷。浮沉顾宠禄,安能与心违。沧波浩无际,草木情依依。可以恣幽步,白云藏钓矶。静引一杯酒,高歌怜昨非。数峰太湖上,斜阳明翠微。虚亭展遗像,想见犹忘机。人物盛东南,莫如吴郡陆。汉季逮唐来,班班闻史牍。门庭迭辉赫,龙虎争驰逐。风流郁兰桂,气象鲜车服。鲁望乃其裔,清标映宗族。文章及者鲜,意趣超然独。宁从一瓢饮,不枉万钟禄。云烟蔼巾袖,星斗粲胸腹。来居笠泽旁,萧萧数间屋。厨中甑起尘,笔下珠盈斛。吟须僧舍题,醉就友人宿。醒将太玄解,卧把离骚读。心惟近渔钓,迹亦混樵牧。韵高谁可听,皮子往还熟。唱酬数百篇,名流必雌伏。业书类有道,不赋长沙鵩。晚泊松江上,遗图见眉目。分明孤鹤姿,轩昂骇鸡鹜。
作上诗成,急起觅石,盖石在肖处未携归也。已为肖母弃矣。与肖携锄往垃圾堆,久之返其三,已二世为人,质色大减矣。其中佳者状若凄苦老妇人,为之更赋是章。上章末云云,是我尚未归而石已流落矣
满面密皱谁所皴,皱中耷眼瘪枯唇。问子何事悲如此,及至化石尚酸心?飘摇长发飞川瀑,结束柔云轻罗巾。长眉与鬓争光炫,当年岂不亦倾城?沧海扬尘驰逝水,昌条结露幻浮生。回首苍苍颜如土,可能重忆旧青春?我欲名子数叹息,除“维纳斯”更何择;人间唯情为至苦,摧心裂肺是其责。安能不老旖旎容,剩悲凉意悽惶色?有女摇曳幽兰姿,生长汨罗楚骚骨。对面双眸汪碧水,一日百读夜反侧。持石欲赠心徘徊,老丑岂惬伊人怀;将石比汝心更苦,何花长好无凋衰。平生孤漠飘零者,祈与子结百年谐。纵子耄耋如斯石,我心亦如此石不可摧。
柴扉杂咏九首 其一
夜读游侠传,慨然思京津。京津同盟者,男女逾千人。情切弟兄好,谊合姊妹亲。当时矜气节,志在摧暴秦。仗剑入都门,谁不见性真。中有一烈士,吾友彭家珍。一弹惊帝座,贤于十万军。论功膺首赏,开国第一勋。张杨黄吴白,蔡薛孙萨文。其他义勇士,芳徽难具陈。从容以授命,蹈义而依仁。死者长巳矣,生者腼然存。自从民国来,同盟乌足论。汪李浮海去,朋党各区分。或为降北虏,或为洪宪臣。或则汩其志,或则辱其身。背信如陈馀,趋势如华歆。卖友以希荣,叛主以孤恩。昔也何同气,今也何害群。纵知权利途,最能扰天君。士穷见节义,水乱识清浑。贞松有本性,浮萍无定根。宁为原宪贫,不羡苏季尊。宁为陶靖节,不作周彦伦。道德日以养,争攘徒纷纷。感此伤今昔,安得不沾巾。
五月长斋诗
炎精育仲气,朱离吐凝阳。广汉潜凉变,凯风乘和翔。令月肇清斋,德泽润无疆。四部钦嘉期,洁己升云堂。静晏和春晖,夕阳厉秋霜。萧条咏林泽,恬愉味城傍。逸容研冲赜,彩彩运宫商。匠者握神标,乘风吹玄芳。渊汪道行深,婉婉化理长。亹亹维摩虚,德音畅游方。罩牢妙倾玄,绝致由近藏。略略微容简,八言振道纲。掇烦练陈句,临危折婉章。浩若惊飙散,囧若挥夜光。寓言岂所托,意得筌自丧。沾洏妙习融,靡靡轻尘亡。萧索情牖颓,寥郎神轩张。谁谓冥津遐,一悟可以航。愿为游游师,棹柂入沧浪。腾波济漂客,玄归会道场。
十五家词
清孙默辑。三十七卷。是书辑刻于游广陵日,凡历十四载,四刻而成。初名《三家词》,收王士禛《衍波词》、邹祇谟《丽农词》及彭孙遹《延露词》三种,康熙三年(1664)刻,杜濬为序。康熙六年(1667)增刻曹尔堪《南溪词》、王士禄《炊闻词》及尤侗《百末词》三种,名《六家词》,孙金砺序之。次年(1668)再增刻董以宁、陈维崧、董俞、陈世祥四家词集,为《十家词》,汪懋麟为序。康熙十六年(1677),复增吴伟业、梁清标、宋琬、黄永、陆求可五家,始成《十五家词》,邓汉仪为序。清顺、康之际词坛以扬州为盛。顺治十七年(1660)王士禛得选扬州推官,乃开扬州词坛,极一时之盛。创作有红桥唱和诸事,总结前代则有邹祇谟、王士禛《倚声初集》,群体自我总结则为孙默此编。十五家中,二王、二董、二陈、邹、彭诸家皆系扬州词人群中坚,孙默、杜濬、汪懋麟等亦属之。故斯编实为以扬州词人为主体而兼及外围之合集,与龚翔麟《浙西六家词》、王嘉禄《吴中七家词》具类似之意义。十五家之词风,与杜、孙、汪、邓四家刻序中议论,皆尊《花》、《草》,奉晚唐五代及北宋小令为正统,大体与云间派无异。唯其开始注意和认识南宋,长调兼法陆游、辛弃疾,实开阳羡词派风气之先。于朱彝尊早年论词倡“小令宜师北宋,慢词宜师南宋”,亦不无关系。此书后又有另本作《十六家词》,三十九卷。又有别名《留松阁词集》、《国朝名家诗馀》。有康熙留松阁刻本,末附《红桥倡和集》、《广陵倡和集》二种,有《四部备要》本。
纳兰词
词别集。清纳兰性德著。五卷。另补遗一卷。作者原有《饮水词》、《侧帽词》、《通志堂词》等词集,康熙间顾贞观等为之编订刊行。道光十二年(1832)汪仲安据顾本等汇抄二百七十余阕,按体编次,并附词评、词话,分为五卷,光绪间仁和许增刊入《榆园丛刻》,又加入《补遗》一卷,更为完备。此后有民国二十五年(1936)中华书局排印《四部备要》本,民国二十六年商务印书馆排印《丛书集成初编》本,民国二十六年重庆正中书局《饮水词笺》本,1954年文学古籍刊行社排印本。1984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印行之《饮水词》,则以《通志堂集》为基础,并参照康熙、乾隆、嘉庆间各种刻本进行校勘并补辑而成,是性德的词作汇编,共收三百四十八首,并附有关性德的传记、评论、年谱等资料,为今最足之本。199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出版了《纳兰词笺注》五卷,附补遗等,为迄今唯一的纳兰词全注本。
师山文集
八卷。《遗文》五卷。《附录》一卷。元郑玉 (1298—1358)撰。玉字子美。徽州歙县 (今属安徽)人。通经学,撰有 《春秋阙疑》。不求仕进。设师山书院,受业者众,故集以师山名。此集八卷,乃玉所自编。前有至正七年 (1347)程文序,又有至正九年(1349)玉自序。遗文五卷,或为其裔孙蚪等编定。附录一卷,则当时酬赠诗文及后人题咏。汪克宽作玉行状称:“其文以正大刚直之气,发为雄深警拔之词。感慨顿挫,简洁纯粹。然纪事朴实,不为雕镂锻练,跌宕怪神之作。云入马迁、班固而根之以六经之至绅。”《四库全书总目》对此评曰:“其推尊亦太过。然玉学术本醇,克宽所谓大抵主于明正道、扶世教者,其论不诬。”通行有《四库全书》本。另元至正刻、明修本 (藏于北京图书馆)、明刻本(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善道堂修补本(藏于南京大学图书馆)均题名 《师山先生文集》。
东山存稿
七卷。《附录》一卷。元赵汸(1319—1369)撰。汸,字子常。休宁 (今属安徽)人。长于经学,所著有《周易文诠》。晚年筑东山精舍,时人称东山先生。明洪武二年(1369) 曾预修 《元史》。汸门人汪荫裒辑其遗文为一编,后范准又收集补缀。但并不完备。又有嘉靖间鲍志定序,此本乃鲍志定之父所编,诗一卷,文六卷,附录一卷。《四库全书总目》评曰:“有元 代,经术莫深于黄泽,文律莫精于虞集。汸经术出,于泽,文律得于集。其渊源所自,皆天下第一。故其议论有根底,而波澜意度均有典型,在元季亦翘然独出。诗词不堪留意,然往往颇近元祐体,无雕镂繁碎之态。”有《四库全书》本。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汪荫刊本、明抄本 (藏于北京图书馆)、清德化李氏木犀轩抄本(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均题名 《东山赵先生文集》。
书仪
十卷,宋司马光(1019-1086)撰。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后人称司马温公,陕州夏县涑水乡(现属山西夏县)人,着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潜心研究儒家学说,创立涑水学派。平生着述颇丰,除《书仪》外,还有《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司马文正公传家集》(亦称《温国文正公文集》)、《通鉴考异》、《稽左录》、《家范》、《独乐园集》。宋以前以《书仪》为名研究《仪礼》者较多,司马光《书仪》之名,沿用旧称。《书仪》反对王安石“新学”,尽力尊崇郑玄注,不但对郑注之误少有驳正,并进行附会,不免显牵强。然全书诠释古礼非常详细,与朱熹《仪礼经传通解》及《家礼》相比,更为详确。朱熹评其“《祭礼》只是于温公《书仪》内少增损,”又说“二程与横渠(张载)多是古礼,温公则大概本《仪礼》而参以今之所可行者,要之温公较稳,其中与古不甚远,是七分好”,颇为准确。《四库全书总目》称之为“礼家之典型”亦不为过。司马光《书仪》与朱熹《仪礼经传通解》、陈详道《礼书》代表了宋礼学研究之最高水平。版本有宋绍熙三年(1192)刊本、明刊本、学津讨源本、广东刊本、日本芳春楼刊本、清雍正元年(1723)汪亮采影宋刊本、同治七年(1868)江苏局刊本、康熙十九年(1680)纳兰性德刻《通志堂经解》本、清乾隆五十年(1785)通志堂刊修补本。
御纂春秋直解
十五卷。傅恒等奉敕撰。乾隆二十三年(1758),傅恒、来保、刘统勋、汪由敦等奉敕撰《春秋直解》,当年而成。以鲁十二公为十二卷,其中庄、僖、襄公篇帙较繁,各折一子卷,共十五卷。此书只列经文,不列传文,大旨在发明孔子本义,铲除种种迂曲之说,故名为“直解”。其卷首乾隆《御序》称此书“以《汇纂》为指南,意在息诸说之纷歧以翼传,融传之异同以尊经,庶几辞简而事明”。又有乾隆四十三年《御制书春秋元年春王正月事》,旨在阐发《春秋》尊王、大一统之义,显然为其政治之需要。其书解释《春秋》经文,行文较为简明,无烦琐考证,亦无宏篇大论。如隐公元年《经》“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解云:“逐其弟也。凡杀子弟目君,以目郑伯,知其为弟也。称兵争国则不书弟与公子,以不称弟,知其争国也。胜而去之曰克,亲而兵之可伤矣。于鄢,远也。已奔鄢又克之,甚之也。”其解虽杂采三传及先儒之说而折衷之,然简明扼要,颇便御览。现存内府刻本、外省覆本。
牧令书
行政管理著述。有关地方官员的治政要点及法律规范的汇编。牧令,即与民众有直接关系的官员。首出于清代道光年间。辑者徐楝,道光二十一年(1841),由工部主事调任陕西兴安知府、西安知府。他在其任上,为总结地方官的治政经验,特编辑了《牧令书》。成书于道光十八年(1838),共23卷。所辑内容取法于《切问斋文钞》与贺氏的《皇朝经世文编》,专收清初至道光二百年间汪琬等人的有关地方官之章疏、文檄、条规、刑名等著述,分门别类。分18门:治原、政略、持家、用人、事上、接下、取善、屏思、农桑、赋役、筹荒、保息、教化、刑名、戢暴、备武、事汇、宪纲。其中刑名、戢暴、宪纲、保甲篇中,收录有王士俊之律令、刘衡的理讼十条,王植的听断、李渔的论监狱、田文镜的戢盗要法、则分定例等论述,多为法律制度内容。之后又有《牧令书辑要》、《牧令书节要》、《牧令书钞》、《牧令要诀》等节摘本多种,皆为研究地方行政体制与行政法的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