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笔次韵胡中方赏丹桂之什
粟蕊抟金叶凝碧,独在秋林逞颜色。岂知东溟史氏居,别有奇标人不识。嫦娥侍女盈万千,一一姿貌皆无前。为厌此花忒淡薄,渥丹乞与春争妍。媒滋燕脂霜染茜,殖根只向广寒殿。几尘俗韵不可干,清凉唯许金风扇。何年移到蓬莱乡,钜万索直谁敢偿。盘纡栏槛久不曜,一日名飞群国香。豪贵争看期缩地,载酒迟来烦鼓吹。园丁闻之竞采撷,夜深不使花神睡。接枝换骨离四明,飘飘爽气排妖氛。遂令禁篽成真赏,馀馨剩馥常氤氲。芙蓉寒菊不足数,包羞正似无盐女。从渠摇落动秋声,独步唯兹遍寰宇。我尝对此倾葵金,却思四海状元心。殷勤劝花宜且住,寒士人人折得去。
再次韵胡中方赏丹桂之什
鄮峰老子双瞳碧,已悟人间空是色。群花四季作芳菲,一笑观之如不识。有时斗酒沽十千,狂歌烂醉群花前。红红白白自妖艳,谁曾着口论媸妍。惟闻丹桂藏青茜,清芬正满姮娥殿。却思一见无由缘,但写奇标在团扇。忽闻移本下吾乡,此愿端知合得偿。园工玉斧与换骨,坐使凡种皆天香。先皇得之植禁地,饫赏钧天动仙吹。高烧凤蜡类星繁,正恐夜深花欲睡。于今哀戚遍幽明,鼎湖仙驾超尘氛。遗髯注想文王囿,玉阑佳气徒氤氲。胡君真材一二数,他日补天慕娲女。正欲攀枝效郗诜,会看声名飞海宇。雄篇拂地如锵金,俊逸清新洗我心。怪底斯人掉头不肯住,明年射策君门去。
卧病杂题五首
㕮咀初成药,咿哑半掩扉。病知身健乐,闲觉宦游非。小涧看猿饮,枯筇拥鹤归。今朝更堪喜,书札得淮淝。鸥鹭驯亭沼,琴书悦性灵。身叨乡祭酒,孙为国添丁。烟浦收菰菜,秋山斸茯苓。虚名吾所薄,未应少微星。陋室施床迮,穷阎问疾疏。加餐惟是粥,弄笔不成书。盎盎新篘酒,青青小摘蔬。客来邀褫带,聊示小勤渠。终日常辞客,经秋半在床。爱穷留作伴,谙病与相忘。灶婢工烹粥,园丁习写方。今朝有奇事,久雨得窗光。人间跛男子,物外病维摩。但可妨趋拜,何因废啸歌。菜羹醯酱薄,村巷棘茨多。举手谢邻父,非君谁肯过。
甲子秋八月偶思出游往往累日不能归或远至傍县凡得绝句十有二首杂录入稿中亦不复诠次也
啮雪犹能活窖中,侩牛亦可隐墙东。来归里社当知幸,万卷书边一老翁。小儿缘天摘列宿,老子含饴弄稚孙。郊居得此岂不乐,无奈催租人打门。早携书剑三随计,晚辱弓旌四造朝。心愧石帆山下叟,一生不识浙江潮。筋骸未废宁为老,烟火犹通岂是贫。时跨一驴山县去,园丁野老尽相亲。蓍囊药笈每随身,问病求占日日新。向道不能渠岂信,随宜酬答免违人。药粗野老偏称效,诗浅山僧妄谓工。怀饼裹茶来问讯,不妨一笑寂寥中。家居愈老厌拘缠,旅舍僧房意自便。乞菜作羹殊有味,借床小憩即成眠。乡闾敬老意常勤,一味甘鲜必见分。大胾在前无箸食,始知富贵本浮云。市楼嘈?知丰岁,驿树轮囷傲早霜。六十年间凡几到,剩沽新酒对斜阳。燂汤具浴僧窗暖,舂黍供炊旅甑香。自笑平生为客熟,关山千里一衣囊。胡麻刈罢下荞初,引水家家灌晚蔬。但有茅檐随处好,渊明可独爱吾庐。秋风败叶委苍苔,小蹇闲游始此回。溪上风烟争晚渡,县前灯火卖新醅。
治圃杂书二十首
天地一閒人,园林数亩春。认苗谙药性,养果护花身。社友同疏饭,邻儿笑野巾。空庭维老马,不出动经旬。汲水洗青石,寘之盛酒樽。身閒宜独坐,手冷喜时扪。晓露黏花片,春苔蚀浪痕。从吾已安稳,不复动云根。闭户全无事,窥园颇自由。不堪钳纸尾,乍可把锄头。避树斜开径,邀泉曲放沟。吾心元自直,儿辈勿相尤。林间一磐石,壶酒玩春晖。混沌本无窍,桔槔焉用机。乱花红雪舞,远岫翠屏围。车马纷纷者,能知此似稀。灯花昨夜饶,喜事集今朝。新立蒲萄架,初尝枸杞苗。天清诗眼豁,春暖酒痰消。更复得奇石,数峰昂碧霄。胸中书万卷,老去与谁论。不善谋人国,犹堪灌我园。草长门昼掩,鹊下土新翻。物理閒推测,天机未易言。花有如罂粟,能同橘不迁。茄藤宜硬地,豆荚恶肥田。元协齐民术,夷吾土物篇。园丁初未读,口诀自相传。十载前初种,酴醾间木香。对花犹绿发,携酒有黄堂。忽起风云阵,几成鹿豕场。少陵忆严尹,非复旧春光。万山山顶郡,城郭欠陂池。滩落动千丈,井深非一施。养鱼埋巨瓮,浇菜缉脩縻。蹇浅仍辛苦,逍遥意自知。新年雨雪频,五戊又踰旬。寒更过于腊,晴犹不似春。燕瘖甘再蛰,花瘦黯无神。卖树翁来说,村多疫死人。今日春才暖,侵晨董莳耘。禽声眠欲觉,花气梦先闻。树络蜘蛛缕,泥锼?䏰纹。乾坤无昼夜,生意自芸芸。岑寂观群动,舂容领众香。三椽容卧起,一锸共行藏。俗眼荣朝槿,顽躯敌闰杨。皮枯面黧黑,心镜皎如霜。真山焉用假,山假意还真。巨石起奇士,幽兰延故人。云生如望岳,地僻不争春。图画传京洛,应多欲问津。山甑饙籼米,春瓶炙草茶。无能赓喜起,自爱押车斜。老不贪仙药,贫犹种好花。人间十万户,难得一诗家。猿鹤閒朋友,知予近况无。春游靴露指,夜读烛燃须。醉苦邻僧强,饥从小仆逋。山农来卖笋,与米当青蚨。破袖通闲手,危栏寄远心。品花严位置,枚笋遴监临。鼎鼐生无望,戈鋋老不任。唯应宰斯谷,岁岁长清阴。径捷人踪杂,墙颓地界斜。织篱呼野老,烹茗谕邻家。旧穴通羊豕,新畦隔芋瓜。尚当分汝果,幸勿窃予花。远石疑堪取,层崖试共登。偶游梵王舍,略话祖师灯。怪象撑狞盼,残碑拓坏棱。世间何不有,巢贼亦斋僧。芍药抽红锐,荼蘼缒绿长。几家蚕落纸,比屋燕分梁。谷雨深春近,茶烟永日香。诗成懒磨墨,拄杖画苔墙。圃事亦儿嬉,因成二十诗。似蒙神物助,堪作画图披。南面开书阁,东偏浚墨池。土功恐难极,莫可且随宜。
华藏山庄眉山市东坡区多悦镇华藏村
老苏江水初发源,直向眉州问无恙。闻道三五共子由,明月欲沈殊惆怅。路歧险涉小武陵,黄发垂髫出瞻望。衣冠不逐音韵古,桑麻抱水楼栏漾。长篙澄练挽邛崃,翠横山阙拥屏障。列阵冥鸿识相如,五弦缓促逸情上。主人论行亦故知,竟启陈封荐香鬯。灯昏獒伏四野暝,座隔雨窗尽疏放。客来自钓透网鳞,身在江湖若两忘。閒踪屡见鸥鹭起,拨云照影久颉颃。坡谷累累橘柚圆,十围榕老荷风飏。栏有鸡豚架有瓜,布衣传世让卿相。可联魏晋田园诗,犹湿宋元山水幛。中宵梦雨轻飘枕,潜抚黑甜候延宕。出山记取迷天台,遥指一一曾留状。此中真趣镇多悦,人得禅心宝华藏。
淇园晴翠为前人题
芳莲出淤泥,红药翻雕阑。托根既匪固,尘滓亦瀰漫。惊风将雨来,艳丽纷凋残。此君自幽洁,玉立淇水滩。氛埃弗能侵,奇石与盘桓。岂解避盛暑,惟知耐祁寒。风雨时一过,园丁报平安。劲节不少摧,秀色益可观。都台有君子,雅操世所难。太常交谊深,比德写琅玕。流芳嗣卫武,题诗后人看。
两松
两松谁移来,眼底生突兀。故人知我意,惠与百金值。其高馀二寻,其荫可数席。根柯大如盎,谓是两世物。当其初移时,至费百夫力。舁载劳车舟,经从破垣壁。我初疑其艰,不任迁徙厄。培根致其深,壅土致其密。其上维长绠,其下镇巨石。迩来当炎熇,高架障赤日。园丁苦奔命,灌溉靡敢佚。初时逮今兹,蓂荚亦屡易。天泽与人为,并至两无失。生意微发舒,濯濯吐嫩碧。已见抽新芽,相将结佳实。幽胜增草堂,磊落压群植。浮生靡长世,贞干乃阅历。讵知百年后,谁主亦谁客。大观眇宇宙,玄悟等空色。因歌两松诗,一笑聊自释。
丙辰大水
经旬浩淼阅居诸,六月流澌溜决渠。处处坳堂舟是芥,村村立水木栖苴。平坡涌雪涛声壮,触石奔雷岸势虚。落落沙坪低草屋,茫茫浦溆没樵渔。遥村晓失啼猿树,隔岸昏移啄雀除。息壤坤维连岁漏,笭箵人事望洋趋。蚍蜉失土还依壁,蛙鼓无声只傍闾。侍子乘橇传汲绠,园丁束筏拾薪樗。巢居尚有身家乐,陆处都无井灶馀。桥仆总知归浩劫,年荒那复问菑畬。乘舟人市寻常耳,冷突无烟岂偶欤。矗矗楼台藏蜃蛤,■畇原隰变沮洳。芋苗盐糁聊供饤,豆梗藜羹不愿鱼。何伹夕春吾屋断,瞥看晨火比邻疏。拚他茗椀皆狼藉,直恐荣攘费拮据。摧折渭川千亩竹,纵横杨子一床书。井居需养非秦政,则壤淘滩忆禹疏。谩道五才惟坎德,由来大壑可归墟。鸣榔击汰此中子,连袂垂帘何处杼。独有贫家最萧瑟,江流人世更何如。
观大兴师所藏宋椠施注苏诗本敬题其后
漫堂昔镂苏诗集,标名注者吴兴施。天吴紫凤剧颠倒,初白庵主为诟訾。庐山真面在何许,嘉泰遗椠空嗟咨。欻然满堂色皆动,谁其藏者今吾师。司谏绝识名当时,该洽助以吴顾禧。都梁太守广年谱,如善注《选》家学贻。序笔亲邀渭南伯,楷法特倩安抚司。不辞独反乌台案,要令家习眉山诗。我观宋人所注集,颇多神明相护持。临川功臣雁湖李,元代镌梓今犹垂。黄笺陈疏重天社,帙飘版落惟宋祁。山谷更传二史笔,外集别集全豹窥。苏之注者尤号夥,唐赵沈黄俱劫灰。梅溪卅卷特完好,誵讹或恐赝鼎为。自非施家作述力,景星凤皇争睹谁。惜哉十二仙人佩,风烟缥缈何年飞。正如槜李李太仆,五百家注韩退之。留余仅此吉光羽,彫残又饱蟫鱼饥。简蟠科斗文字缺,行乱蚯蚓形模欹。虽然断圭总至宝,如九石鼓余庆归。吾师论诗脱臼蹊,妙抉骨髓遗毛皮。浣花旧编已断手,笠屐新图行洗眉。他时双璧照艺苑,明星千古开云逵。会当从师校且读,不数上空由仪词。
惜馀春慢 梁园春同侯仲衡叔岱徐恭士田梁紫弟子万看牡丹作
节过湔裙,人稀抛堶,又是一番初夏。春归下浣,客到中原,陇首浓阴谁画。多少濛濛柳绵,和了春阴,涴人帘下。正晓来、忽听园丁,报道牡丹开也。相携去、阏伯台前,孝王园后,小试玉骢宝马。梅风几阵,莺语多般,引出紫娇红姹。歌板栏边竞开,密幄围花,娱他清夜。撚一枝、忽忆沈香,且作开元閒话。
钟山诗次杜于皇韵
孝陵陵上草萋萋,日落江南杜宇啼。金瓦久经麋鹿窜,玉环空锁凤凰栖。青氛大地归科斗,紫气中天散鼓鼙。一自尊灵兹永蛰,才非曹植敢重题。石人十二旧戎装,绣柱参差咽夕阳。朱雀埠前无木桁,乌龙洲上有沙场。暮烽侦海边笳急,秋烧弥山宝物荒。玉队依然松柏老,铜驼零落泪双行。御宿逶迤霜露寒,人闲玉碗惜凋残。新朝常护龙虒骑,高庙空劳獬豸冠。过阙谢翱挥涕泪,吟诗杜甫奉心肝。堆名金粟仍无恙,漫说当年势翥盘。崩湍坏道郁清秋,七孔桥前水不流。剩有黄花围石椁,绝无青鸟恋朱丘。经年置户园丁散,垂老司香宫监愁。祇见长生荒苑鹿,月明犹带旧牌游。
希澹园诗集
诗别集。明虞堪著。三卷。卷首有桑以时序。卷末有丁未(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虞堪跋。本集为其门生襄阳丘晋所编,存诗共三百三十三首,皆为作于元代的作品。有《四库全书》本及数种旧抄本。另有虞堪诗集,题作《鼓枻稿》,或四卷,或六卷(有补遗一卷),存诗全同于本集,唯前后编次、分卷略有不同,《四库全书总目》认为很难确定它是原本还是后人据《希澹园集》略作改动之本,故将之列为存目。
同姓名录
十二卷。录补一卷。明余寅(1519—1595)撰。余寅字君房,晚年改字僧杲。鄞县(今浙江奉化县)人。明万历八年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著有 《农丈人文集》二十卷,《乙未私志》、《吴越游稿》。周应宾录补一卷,另著有《九经考异》。自梁元帝著 《古今同姓名录》一卷之后,唐陆善经,元叶森,相继不断的增益。但其后渐渐散佚。唯《永乐大典》尚存。余寅上据经史,又采集了其他书籍。自古至元代,先编成了四卷。与明顾起元撰《说略》合印。全书从正史和其他史籍中辑列出相同姓名1608个,共有人物2750人,收录较为丰富,但未能将正史所载同姓名者全部收入。本书有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刊本。
实宾录
十四卷。北宋马永易撰。马永易字明叟,维杨 (今江苏扬州)人。宋徽宗时曾任池州石埭县尉。其事迹不可详考。只在 《文献通考》、《宋史·艺文志》里有记载: 马水易曾著有 《唐职林》、《元和朋党录》、《寿春杂志》等书。《实宾录》见于晁公武 《读书志》称为 《异号录》二十卷。陈振孙的 《书录解题》作《实宾录》,谓永易所撰。《宋史·艺文志》又分 《实宾录》、《异号录》各三十卷,皆题永易所撰。关于本书,诸家记载,颇有舛错不合。据各本之说,互相参证。《宋史》误分为两书。而晁公武所见可能是较早的未经增广之本,所以名曰《异号录》。自元代以来,此书已长久散佚。被陶宗仪收入《说郛》的仅仅是很少的数条。清代修 《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搜辑六百余条。都是 《说郛》里所未见的。但因原书散佚,其体例亦无法考证。马永易的原本与后人文彪增广的内容也无法辨别。所以只能除去重复,订正舛误,以类相从,整理编为十四卷,仍沿用陈振孙《书录解题》之名为《实宾录》。本书广泛收集古人的殊名别号编辑而成,内容颇丰。但亦有明显舛讹之处.或与称谓无关的也收录其中。但此书仍不失其价值。有《四库全书》本。清顺治三年 (1646)宛委山堂刊 《说郛》一卷本、192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铅印 《说郛》一卷本、1934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 《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
书指
二卷。书论。明代汤临初撰。临初生平事迹未详。此书分上下两卷。上卷分十二则,下卷分十一则。其内容大体是尊崇晋、唐书法,元代推崇赵孟頫一家,认为宋人评书多不可据,对苏东坡、黄山谷,米芾的评书多有指谪。崇尚书法古朴自然: “书贵质不贵工,贵淡不贵艳,贵自然不贵作意。质非鄙拙之谓也。”“字有自然之形,笔有自然之势,顺笔之势则字形成,尽笔之势则字法妙,不假安排,目前皆具。钟、张以来惟右军以超悟得之,故行草楷则种种入神。”“学书而不穷篆隶,则必不知用笔之方;用笔而不师古人,则必不臻神理之致。”对执笔、运笔、笔意、王右军笔势特点,对骨法、肉法、大小字法等都有深刻论述,如论骨法、肉法云: “字本无分骨肉,自《笔阵图》传,后世乃屑屑为言。不知骨生于笔,肉成于墨,笔墨不可相离。骨肉何所分别?人多不悟作书之法,乃留意于枯槁生硬以示骨,效丑于浓重臃肿以见肉,二者不可得兼并其一体而失之。不知古人之书轻重得宜,肥瘦合度,则意态流畅,精神飞动,众妙具焉。何骨何肉之分也?”对赵孟頫、怀素、程邈之书也有精确评论。有明刊本、《六艺之一录》本。
春秋谳义
九卷。王元杰(生卒不详)撰。王元杰字子英,吴江(今属江苏省)人,元代经学家。家世业儒,至正间领乡荐,以兵兴不仕,教授乡里以终。此书辑程颐、朱子论《春秋》之言分缀经文之下,又节录胡安国《春秋传》以尽其意。王氏之说则列于三家之后,称之“谳”。干文传、寿道《序》称此书乃是放求朱熹《周易本义》、《诗传训辞》、《礼经制度》、《四书集注》、《集义》、《语录》宗旨,“凡释经引证之言,师友讲明之论,其有发明《春秋》之旨者,具载本经,证以胡氏释辞”,花了近二十年功夫而成。此书虽以程、朱、胡为主,但于程、胡之说尚有歧异,而于朱熹则无一异词,叶梦得有《春秋谳》一书,王氏可能未见,故书名与之相同。但议论则不及叶氏之精。此书虽唯朱熹是从,但亦多调和之论。如隐公元年“春王正月”条,胡安国提出夏时冠周月之说,且云本之程颐。朱熹对胡氏此说曾加以驳斥,而王氏《谳》主胡氏之说,又以朱熹之语委曲以证之,殊为不类。此书原十二卷,后脱佚后三卷。现存万卷楼抄本。
清微元降大法
清微元降大法,撰人不详。书中所列清微派传承谱系,止于元初黄舜申,故应为元代道士编集。原书二十五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此书为宋元清微派道法汇编。全书内容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叙述道法源流,包括〈元始清微应运〉、〈师承集要宗会〉、〈道原〉等篇。本书宣称清微道宗上承元始、上清、灵宝、道德、正一诸派,而会于一。后半部汇集清微派各种道法,以雷法为主。包括清微通玄秘法、元始一炁神玄策法、上清摄山五雷法、西梵碧落五雷法、上清五元五雷法、清微龙光内法等,共计五十种。诸雷法皆先列本部雷神将帅之姓名、冠服及其相貌,然后列举本部雷法所用天经、玉章、灵药、神咒,并概述其功用。全书末附〈道法枢纽〉、〈清微道宗〉二篇。其中〈道法枢纽〉综述清微道法要旨,大略以先天之道为符法之本,以内修心性为书符行法之要。认为一念不生,万物俱寂乃道中之道,符图咒诀皆为末焉。道法无存想、无造作、无叱喝,无祝赞,唯以一点灵光通天彻地,以我之精神合天地万物之精神,精精相抟,神神相依,方能以符召神。本书融合道教内丹派及佛教禅宗、儒家理学心性修炼之说,标志道教符箓术在理论上达到完备的成熟。
周易参同契分章注
三卷。元陈致虚撰。陈致虚,字观吾,号上阳子,江右卢陵 (今江西吉安) 人,元代全真道士。天历二年己巳(1329) 陈致虚四十岁从赵友钦学道。撰有 《金丹大要》十六卷,《度人上品妙经注》三卷、《金丹大要图》一卷、《金丹大要列仙志》、《周易参同契分章注》及《悟真篇注》等。《周易参同契分章注》,简称《周易参同契注》。宋代道学者研究神仙炼养之术,修丹运火之理,多以 《阴符经》、《道德经》、《参同契》等为理论依据。陈致虚认为金丹之道当以“阴符”、“道德”为祖,“金碧”、“参同”次之。或称丹书多不可信,得真诀者必以 《参同契》、《悟真篇》为主。他作 《醒眼诗》说:“端有长生不死方,常人缘浅岂承当,铅银砂汞分斤两,德厚恩深魏伯阳。” 由此可知其对魏伯阳之书尤为推崇。他所作《周易参同契分章注》,将原书分为三十五章,与彭晓本分九十章不同。陈致虚认为彭晓将《鼎器歌》置于三篇之后不对,所以他将其置于 《法象成功章》之后。他对每章的疏解明白显畅,对于人的超凡入圣、夺天地造化等说也自有见地。认为修丹不可误以五金八石烧炼。他说修还丹所用金生之水,要看是先天之水还是后天之水。如果是先天之水,就要等到心静水清时用之,不可外泄。陈致虚这是以内丹解《参同契》,其后道士对此书特别看重。清李光地注 《参同契》,称诸本之中唯《汉魏丛书》所载朱长春本为最得古意,经学者考证朱长春本实为抄袭陈致虚本,可知陈致虚注本对后世影响之深。现存清 《四库全书》本、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 《周易参同契古注集成》本。
建国方略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政治著作。孙中山著。写于1917—1919年,由3部分组成,曾多次印行。1956年编入《孙中山选集》上卷。第1部分“心理建设”,即“孙文学说”(1918年著),共8章,主要论述“知难行易”的哲学思想。指出: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篡权,原定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以及种种革命方略、建设宏模不能实现,原因是“知之非艰,行之唯艰”的成说存在于人们心中。因此在认识论上必须打破旧说,懂得“能知必能行”,“不知亦能行”,“有志竟成”的道理,以鼓励人们实行革命主张。第2部分“物质建设”,即“实业计划”(1919年著),提出中国经济建设的计划。主张兴办实业,谋求富强。共分6个计划,全面设计了中国工业建设的步骤、规模。前3个计划是在秦皇岛建北方大港、在上海建东方大港、在广州建南方大港,以作为发展各种工业的中心。第4个计划是兴建铁路系统。第5个计划是兴办衣、食、住、行、印刷等各种工业。第6个计划是兴办采矿业。希望通过外国资本主义的帮助,工业革命与国有化同时进行,建设中国的“社会主义”,促进世界文明,防止战争爆发。第3部分“社会建设”,即“民权初步”(1917年著),解释为实现民权而举行会议的手续和方法。认为民权就是人民有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复决权,这样才是纯粹民国。实行民权的第一步是教会民众如何举行会议。卷一,“结会”;卷二,“动议”;卷三,“修正案”;卷四, “动议之顺序”;卷五, “权宜及秩序问题”。这是在政治上、经济上、思想文化上全面建设资产阶级民主国家的纲领。其中普及民权知识,教导民众迈出实行民主的第一步,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