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作

万寿称觞日,天光肇祚辰。新阳方改故,暖律已升春。桃梗分朱户,椒花献紫宸。子舆方养浩,何必造盘辛。

吕祖指玄篇诗注

白玉蟾,祖籍福建,生于琼州(今海南岛境)。字紫清,号海琼子、海山翁、琼山道人、武夷散人等。师事陈楠泥真人九年,始得其道。著述甚丰,有《海琼传道集》、《上清集》、《玉隆集》、《海琼白真人语录》等。此选的《吕祖〈指玄篇〉注》可见其内炼学说之一班。

空同集

明李梦阳撰。李梦阳,字天赐,又字献吉,号空同子,庆阳(今属甘肃)人。弘治七年进士,曾任户部郎中。因草拟弹劾刘瑾的奏章,被捕下狱,几乎被杀。正德五年,刘瑾伏诛,李梦阳复任原官,并升为江西提学副使。正德十四年,又因事罢官,在家闲居,终年58岁。李梦阳在文学上同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属于一个流派,称为“前七子”。他们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反对虚浮华靡的台阁体。很多人赞同他们的主张,文风为之一变。但是,过分尊古,甚至模仿抄袭,以艰深的文字掩盖内容的浅薄空虚,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李梦阳本人的诗也是刻意拟古,何景明就曾嘲笑他的作品多是“古人影子”。例如,他的《艳歌行》前四句是“晨日出扶桑,照我结绮窗。绮窗不时开,日光但徘徊”。前两句仿古诗《陌上桑》的“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第四句则出自曹植《七哀》的“流光正徘徊”。但平心而论,李梦阳有些七言古近体诗,如《秋望》、《石将军战场歌》、《林良画两角鹰歌》,确实写得深刻生动,激昂雄健,因而广为传诵,并称他为杜甫以后第一人。李梦阳的诗文集,称为《空同集》,现今流传的有明嘉靖间其甥曹嘉刊本,包括赋3卷,诗34卷,文29卷及附录2卷。诗集单行本有明万历间李三才辑《李何二先生诗集》本、《李崆峒先生诗集》33卷本、清光绪间张祖同辑《弘正四杰诗集》中《李空同诗集》33卷本。

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纨裤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骑驴三十载,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主上顷见徵,歘然欲求伸。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焉能心怏怏,秪是走踆踆。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金溎生八十生日

手写细书沈麟上,岁读五经徐野人。年年见君不知老,但觉浩气成天真。与子言孝臣言忠,耄期著述犹等身。放翁八十作家训,强项端堪付子孙。

杜诗详注

唐诗别集。原书24卷,通行本25卷。杜甫撰;清人仇兆鳌注。又名《杜少陵集详注》。仇兆鳌字沧柱,晚号知几子,淅江鄞县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进士,官至吏部侍郎。自宋至清,注杜诗者号称千家,此书是作者在汇集各家的基础上,几经修改增补,前后用了20多年时间。作者在序中说:“臣于是集,矻矻穷年,先挈领提纲以疏其脉络,复广搜博征,以讨其典故,汰旧注之楦酿丛脞,辩新说之穿凿支离。夫亦据孔孟之论诗者以解杜,而非敢凭臆见为揣测也。”因此它的注释体例是,先于每首诗各分段解释文义,而后征引典故,注释非常详尽。书前有自序和新、旧《唐书》杜甫传,年谱,凡例。书后又附录逸诗、文,历代铭、序、记,诸家咏杜、论杜等,收集资料颇为丰富。此书堪称历代注杜诗的总结,为研究杜诗者提供了不少方便。其缺点则是注解失之烦琐冗沓,加之观点陈腐,因而有时解诗穿凿附会,迂腐无聊;所引典故,摭拾类书,未加检寻,不乏错舛。“然援据繁富,而无千家注杜伪撰故实之陋习,核其大局,可资考证者为多。”(《四库全书总目》)所以《四库全书》于众多清人注杜中只选此书收录。由于仇氏曾将此书进呈康熙皇帝,因此现存有恭楷缮写进呈本。刻本有康熙武林三余堂刻本和芸生堂刻本。1921年扫叶山房出翻印本。1930年商务印书馆出排印本,收入《国学基本丛书简编》和《万有文库》。1955年上海古籍刊行社据《万有文库》本纸型重印。1979年中华书局对原书作了重大整理校正,标点排印。书后附校勘记及篇目索引。

道德真经注

四卷。初唐李荣(生卒年不详)撰。李荣,初唐元天观道士,号任真子,为高宗、武后间人。撰有《道德真经注》四卷。仅存一至三十六章。旧题称: “元天观道士李荣注”。书分《道经》、《德经》二经。《道经》末章与《德经》原缺,后在敦煌卷子中发现此书下卷。因书前奏表称道士臣荣,所以都误认为李荣是息斋道人,进而认为此书为息斋道人所著。白云斋《道藏目录详注》在《道德真经义解》下误抄为息斋李荣注,实乃错误。然《道德真经注》与《道德真经义解》之间存在异端有四:其一,《道德真经义解》分《道经》、《德经》共八十一章;而此书仅分《道经》、《德经》并无章次。其二,《道德真经义解》之旨在于: “常无,欲以观其徼,常有,欲以观其微”。认为《道德经》上、下都可以达到一定的极限,掌握它可以得道、治国、修身;而此书之旨阐述:“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提倡圣人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治。其三,《道德真经义解》认为“非常道,非常名,常者不变谓也”,又认为“谷神不死,神藏于体,犹山之藏谷,故曰谷神”。此书认为:“非常道者,非是人间常俗之道,非常名者,非常俗荣华之虚名也”,又认为 “谷空也”。其四,《道德真经义解》多散句,而此书似骈文,如此等等。说明此二书实非一人之作。《新唐书·艺文志》、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及唐末强思齐 《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对《道德真经注》都有记载和引用,因此学者认定此书为李荣著而于息斋道人《道德真经义解》无涉。后世学者认为此书阐述详实,对《道德经》的理解、解释均有独到之处。为唐以后研究《道德经》者引以为参考。现存明 《道藏》本、明 《道藏举要》本。

为楮府高先生赋牧云歌

我闻黄初平,牧石惊其兄。至今山中石,尚作羝羊形。又闻苏子卿,风雪牧北庭。辛勤十九年,犹持汉家旌。未闻牧云谁氏子,牧云自号逃其名。云中所牧竟何物,以云为牧何所凭。比之牧石仙,犹乃繫尘缨。意为牧云人,足不到边城。但见长裾曳侯第,傍人指是侯门英。静中默与元气会,雄谈四座风雷惊。端倪变化竟莫测,显晦孰可知其情。得非当年豢龙氏,驯致神物驱幽灵。丰隆施鞭掣明电,天吴出浪翻沧溟。厥术乃至是,厥德良可称。吾将荐之达,天府游帝廷。好施霖雨苏苍生呜呼,好施霖雨苏苍生。

王常宗集

四卷。《补遗》一卷。《续补遗》一卷。明王彝(?—1375)撰。王彝,字常宗,其祖为蜀人,本姓陈氏。父为江苏昆山教授,遂迁嘉定(今属上海)。洪武初,以布衣召修《元史》,书成赐金币遣还。寻选入翰林,以母老乞归养,自号妫蜼子。后以魏观《上梁文》 事,与高启一齐被诛。是集本名 《三近斋稿》。系弘治中都穆所编,凡四卷,其中文三卷、诗一卷。刘廷璋、浦杲又辑补遗一卷。而世所传钞本,又有续补遗一卷,不知何人所辑。有清张蓉镜跋。但考其体例与全集相符,不似伪作。王彝之学出于天台孟梦恂,孟梦恂之学出于婺州(今浙江金华)的金履祥,本真德秀文章正宗之派,持论谨严,甚至有些过于偏激。因此其文学观较为保守,将元末较有生气、已成雄奇怪丽风格的杨维桢诗文,指斥为文妖。王彝诗文较为平淡,间或有精警之作。后人评价亦有不同。有人认为“其古文明畅英发”,王士祯《香祖笔记》则称:“今观其诗,歌行拟李贺、温庭筠,坠入恶道,余体亦不能佳,安能与高、杨相颉颃乎!”此评价贬抑较甚,不可为据。平心而论,其文大致淳谨,诗亦时有清畅之作,并非无可取之处。是集有明弘治刻本、清抄本存世,亦被收入《四库全书》。

钧天乐

君不见天穆之山二千仞,天帝所以觞百灵。三嫔不下两龙去,九歌九辩归杳冥。我忽乘云梦轻举,身骑二虹臂六羽。指挥开明辟帝关,环佩泠泠曳风雨。明月照我足,倒影摇云端。参差紫鸾笙,响震瑶台寒。我欲听之未敢前,空中接引皆神仙。烟挥雾霍不可测,翠葩金叶光相射。鲸钟虎簴铿鸿濛,撼昆崙兮殷崆峒。扬天桴兮伐河鼓,咸池波兮析木风。遂升泰阶朝玉帝,侧身俯伏当琼陛。讯曰太极拆裂为乾坤,纷纷枝叶皆同根。胡为妄生水火金木土,自使激搏相熬煎?臣闻三皇前,群物咸熙熙,众子戴一父,皞皞无偏私。忽然元气自荡潏,变换白黑分贤痴。蚩尤与黄帝,从此兴戈矛。流毒万万古,争夺无时休。骨肉自残贼,帝心至仁能不忧?帝不答,臣心迷。风师咆哮虎豹怒,银汉汹涌天鸡啼。飙轮撇捩三岛过,海水尽是青玻璃。神奔鬼怪惕惊起,遗音沨沨犹在耳。梦耶游耶不可知,但见愁云漠漠横九疑。

庆封宅古井行

古甓团团藓花碧,鼎渫寒泉深百尺。江南戴白尽能言,此地曾为庆封宅。庆封嗜酒荒齐政,齐人剪族封奔迸。虽过鲁国羞鲁儒,欲弄吴民窃吴柄。吴分岩邑号朱方,子家负固心彊梁。泽车豪马驰似水,锦凤玉龙森若墙。一朝云梦围兵至,胸陷锋铓脑涂地。因知富德不富财,颜氏箪瓢有深意。宣父尝违盗泉水,懦夫立事贪夫止。今歌此井示吴人,断绠沉瓶自兹始。

贺新郎 双鱼问为阎牛叟赋

军马台城里。记当年、君留建业,妾家吴市。江左英雄今谁在,太息周郎已矣。空还剩、斜阳燕垒。一派大江流日夜,捲银涛、舞上青山髻。烦为我,递双鲤。寄书殷浩轻獧子。却翻言、旁无知者,臣开臣闭。笔格簪花挑来觑,不是一缄红泪。也不赋、竹竿鱼尾。昧旦鸡鸣相庄甚,笑白头、吟与盘中字。儿女态,裙钗气。

苦瓜和尚画语录

一名 《石涛画语录》,中国画论著。清原济(石涛,1642-约1718)著。有《知不足斋丛书》本、《昭代丛书续编》本、《翠琅轩馆丛书》本、《四铜鼓斋画集》刻本等。1960年上海博物馆影印出版。原济是书画家、画学理论家,僧人。俗姓朱,名若极,广西全州人,明藩靖江王朱守谦后裔。因家难,五岁出家,法名原济 (一作元济),小字阿长,字石涛,号大涤子、清湘陈人、清湘遗人,晚号瞎尊者、零丁老人等,自称苦瓜和尚。擅画花果兰竹,兼工人物,尤善山水,画名极盛。书法工分隶,擅诗文,与弘云、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高僧”,对后来扬州画派与近代画风影响极大。精释、道、儒三教哲理,深究画理,融汇自己创作实践经验,著 《画语录》,全书1卷18章。内容大致可归纳为:(1)观察对象及表现手法,如《画章第一》、《了法章第二》; (2) 如何反映从自然中获得的感受,如《尊受章第四》、《资任章第十八》; (3) 题材处理和艺术构思,如《境界章第十》、《蹊径章第十一》;(4)运用艺术手段表现描绘对象,如 《笔墨章第五》、《运腕章第六》、《絪缊章第七》、《皴法章第九》、《四时章第十四》; (5)说明艺术的来由及如何借古开今,破格创新,如 《兼字章第十七》、《变化章第三》等。说理深邃,首尾井然。所论重视体察自然,谓山水应“脱胎于山川”,“搜尽奇峰打草稿”,主张“借古以开今”,斥泥古不化是食人“残羹”等等。文中部分章节,措辞玄妙,掺杂老庄思想和禅语。

画鉴

一名 《古今画鉴》、《画吟》, 中国画鉴评著作。据《四库提要考证》,作于 元文宗天历元年 (1328),序云: “采真子妙 于考古,在京师时,与今鉴书博士柯君敬仲 论画,遂著此书。用意精到,悉有据依,惜 乎尚多疏略,乃为删补,编次成帙,名曰 《画鉴》。” 元代汤垕 (厚) 著。汤垕 (约13 世纪末至14世纪前期),字君载,号采真子, 山阳 (今江苏淮安) 人。妙于鉴古和书画欣 赏,对书画见多识广,17、8岁时就 “见图 画爱玩不去手”,所著 《画论》、《画鉴》,就 是他对平生所见书画的鉴别经验的总结。该 书论述分为吴 (三国) 画、晋画、六朝画、 唐画、五代画、宋画、元画等,从曹不兴始, 至龚开、陈琳,评论画迹,划分画派,分析 技法特点,鉴别真伪优劣,体例类似米芾 《画史》。行文有条不紊,持论代表了元代绘 画审美倾向。他不但论述历代画家并也论及 外国画。所记均本人所见各家画迹,述各家 善长、画法特点及其画的内容,辨其真伪, 所议颇为精到,但此书并不以考证见长,而 多偏于笔墨气韵之间,也是一部颇为重要的 著录书。余绍宋 《书画书录解题》 认为本书 “深切著名,又多从画法立论,尤得要领。” 后附 《杂论》 (一作 《画论》) 一卷,有二十 三则,略述鉴赏收藏等问题。

送刘生仲孚

当门一带溪流奔,左为青山右天门。苍林隔市秘亭馆,满天清气胸平吞。牙签鳞动书万轴,古鼎香烟昼凝馥。父子兄弟自师友,天伦至乐其家独。世路黄尘飞不到,理窟游心在深造。云间桑梓隔重湖,艇子如飞波浩浩。

八月十日海中沙阻,病中述

夜半舟子呼,海岛惊龙鱼。风帆利不驰,篙柁尽牵拘。下临不测渊,蜒户莫敢渔。沙阻可奈何,环哭对妻孥。老母怜病儿,骨肉互持扶。曰儿勿惓卧,馀语听模糊。明月何皓皓,照我白纱幮。哀哉生死关,此心未能无。何处来瓜艇,争渡人尽趋。一人钱十千,无者空欷歔。熟闻扬子江,水怪集江猪。又闻鳖子舋,大石沉沙淤。岂有他巧妙,瀚涨我其苏。夜潮来不来,命兮在须臾。

和范学士韵

大府池台能近郭,邻家花木巧当颜。丛篁著雨初成径,巨石浮烟恰是山。御气即能驰碧落,战文谁敢敌黄间。乐天自得三无愠,易地何殊五不还。先生亡子众推贤,号慕今犹似恸颜。西竺尝言空是色,南华亦笑泽藏山。由来世事无穷处,毕竟人生在几间。看著江流长泛泛,可言逝水不知还。日华苒苒在波澜,水色依依照面颜。汉上仙槎浮八月,海中金阙隐三山。芙蓉开席成阴处,杨柳维舟倒影间。景物向人情不浅,频将风月送公还。清香一炷意超然,万事无缘更动颜。野鸟衔花来丈室,烟萝招月出遥山。居方不碍游方内,住世还如出世间。却笑晚年贪著事,野边湖外夜忘还。南阳五月饱偷安,报政无闻祇汗颜。平日髡钳盈狴犴,丰年盗贼出丘山。簿书细碎晨昏事,弦诵寂寥庠序间。但见颍川多凤集,仍知合浦有珠还。岂有微功答谬恩,尚思荣禄慰慈颜。心诚似水知宗海,事责如蚊欲负山。资性仅同中以下,行能未及二之间。木桃每屈言为赠,祇恐琼瑶未足还。南阳虽好远江干,襄沔归来失病颜。雨霁远浮清汉水,云归深见上方山。伤心蜀主君臣际,回首庞公父子间。薄暮楼头待明月,笛声时见钓舟还。起照青铜已鬓斑,早衰不似旧容颜。尘埃苒苒行其野,霜雪纷纷陟彼山。稍忆辍耕栖垄上,不堪待罪久行间。阳台自笑云无定,华表应疑鹤未还。风雨先催十月寒,顾瞻言迈祇悲颜。二天旧泽流淮水,五色新文照楚山。我病欲归虏使重,君行合在侍臣间。颍川莫厌次公去,宣室方思贾谊还。

拟古七十首 其三十七 谢法曹惠连叙别

微寄迫如丝,将适千里道。仳心怜友于,言饯春原草。顾听双鸰鸣,何以泄予抱。解缆羡归潮,回膺怨层岛。遥遥西陵浦,宛宛澄波流。飘飘惊风发,汤汤沸陵丘。挥锋割舲楫,吹素染旌斿。八荒无岐色,七圣迷所由。宾俦久告绝,含悰将诉谁。仰希退飞鹢,俯感触藩羝。冥息胪故欢,端居奏新悲。悲新缠难遣,欢故杳莫追。园林饶奇趣,往往媚居人。哲兄昔领袖,伊予并沈沦。篇裁不孤赏,席至无只陈。华月在清圭,武夫映见珍。予行浩未已,子处将何如。青葱东斋沼,有无长新蒲。紫箨解修篁,文鸳弄鸣雏。从容命觞咏,倘以及睽孤。

感古十首

卞氏璧难售,渊明琴本瘖。自衒亦可丑,三献机转深。无弦避俚耳,举世谁知音。所以古达士,万事何容心。勿学卞氏璧,请事渊明琴。管蔡厄周公,陈蔡厄夫子。圣人于此时,所俟惟一死。弦歌乃自知,赤舄亦几几。未明周孔心,道统安所恃。天苟丧斯文,坠地扶不起。豫让口吞炭,智伯头已漆。报仇须及晨,安用诈行乞。饮器骨已枯,癞哑特小术。壮士死于义,千古犹一日。弃主事雠人,万死奚足恤。相如归全璧,范增撞玉斗。为主心固同,逆顺异所守。发怒俱忘身,裂眦欲碎首。此完彼玷缺,尽在一举手。万形各有敝,斯名长不朽。共工触不周,荆卿悲易水。所遭虽异时,等为血气使。争帝力已穷,报怨反害己。一为狂夫愚,一为刺客靡。二者俱无成,三叹而已矣。商君金徙木,赵高鹿为马。徒欲取民信,疑心随解瓦。罔民适自欺,何以刑天下。四维已灭亡,命脉存已寡。焚书火咸阳,斯言信非假。四皓隐商山,子陵隐严濑。隐身非隐名,清致一何在。羽翼若为成,狂奴滋故态。一出竟奚为,名被世人卖。所以终南山,捷径不可再。范蠡泛五湖,子房从赤松。功成乞身退,明哲保令终。彼美二丈夫,世异辙则同。此道久不作,利欲尘相蒙。急流不知返,失脚机阱中。惠连梦春草,江淹梦彩笔。一梦何足凭,材名繇此出。读书三十年,仅可变形质。所向如面墙,此语难致诘。何事殷武丁,因梦得良弼。杜康精酒法,陆羽修茶经。标致虽不同,均是劳吾形。采薇及茹芝,亦掇天地英。玄酒非曲糵,或可通神明。天不生杜陆,人间无醉醒。

诗一十七首 七月二十六日夕紫微夫人喻作令与许长史

高兴希林虚,遐游无员方。萧条象数外,有无自冥同。亹亹德韵和,飘飘步太空。盘桓任波浪,振铃散风中。内映七道观,可以得兼忘。保必反覆酬,待此世文通。详玄自冥悟,默耳必高踪。龟阙郁巍巍,墉台落月珠。列坐九灵房,叩璈吟太无。玉箫和我神,金醴释我忧。宴酣东华内,陈钧千百声。青君呼我起,折腰希林庭。羽帔扇翠晖,玉佩何铿零。俱指高晨寝,相期象中冥。超举步绛霄,飞飙北垄庭。神华映仙台,圆曜随风倾。启晖挹丹元,扇景餐月精。交袂云林宇,浩轸还童婴。萧萧寄无宅,是非岂能营。世网自扰竞,安可语养生。解轮太霞上,敛辔造紫丘。手把八空气,纵身云中浮。一眄造化纲,再视索高畴。道要既已足,可以解千忧。求真得良友,不去复何求。紫空朗玄景,玄宫带绛河。济济上清房,云台焕嵯峨。八舆造朱池,羽盖倾霄柯。震风回三晨,金铃散玉华。七辔降九垓,晏眄不必家。借问求道子,何事坐尘波。岂能栖东秀,养真收太和。左把玉华盖,飞景蹑七元。三晨焕紫辉,竦眄抚明真。变踊期须臾,四面皆已神。灵发无涯际,勤思上清文。何事坐横途,令尔感不专。阴痾失玄机,不觉年岁分。玄清眇眇观,落景出东渟。愿得绝尘友,萧萧罕世营。灵人隐玄峰,真神韬云采。玄唱非无期,妙应自有待。岂期虚空寂,至韵故常在。携襟登羽宫,同宴广寒里。借问朋人谁,所存唯玉子。褰裳济渌河,遂见扶桑公。高会太林墟,赏宴玄华宫。信道苟淳笃,何不栖东峰。控景始晖津,飞飙登上清。云台郁峨峨,阊阖秀玉城。晨风鼓丹霞,朱烟洒金庭。绿蕊粲玄峰,紫华岩下生。庆云缠丹炉,炼玉飞八琼。晏眄广寒宫,万椿愈童婴。龙旗启灵电,虎旗徵朱兵。高真回九曜,洞观均潜明。谁能步幽道,寻我无穷龄。翳蔼紫微馆,郁台散景飙。鸾唱华盖间,凤钧导龙轺。作狼携绛旌,素虎吹角箫。云勃写灵宫,来适尘中嚣。解辔佳人寝,同气自相招。寻宗须臾顷,万灵乃一朝。椿期会足衰,劫往岂足辽。真真乃相目,莫令心徂■。虚刀挥至空,鄙滞五神愁。朝启东晨晖,飞軿越沧渊。山波振青涯,八风扇玄烟。回眄易迁房,有怀真感人。三金钶游盘,东岑宜永甄。纷纷当途中,孰能步生津。飘飖八霞岭,徘徊飞晨盖。紫軿腾太空,晒眄九虚外。玉箫激景云,灵烟绝幽蔼。高仙归太真,清唱无涯际。去来山岳庭,何事有待迈。神玉曜灵津,七元焕神扉。虚迁方寸里,一跃登大微。妙音乘和唱,高会亦有机。齐此天人眄,协彼景晨飞。总辔六合外,宁有倾与危。薄宴尘飙领,代谢缘还归。奚识灵劫期,顾眄令人悲。云草荫玄方,仰感旋曜精。诜诜繁茂萌,重德必克昌。

1 4 5 6 7 8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