莪默绝句集译笺外篇

致知织帐枉辛劳,却堕愁炉烈火熬。鬻尽一身无所得,命丝竟付断魂刀。人投狱火汝心焦,亦入熊熊将己烧。长唤天恩自天降,谁教谁效恨中宵。律例洋洋随意观,善行宝链偶能攒。凭斯亦可祈天恕,独一真神未错看。宫阙雕梁挂绛霄,列王匍匐拜前朝。而今我向此间望,几处鹧鸪悲寂寥。乐复乐兮愁月终,婵娟必不负情衷。艰时戒食摧人老,偻影癯颜正泯空。

为干景瞻题唐高骈山亭夏日诗画十韵

碧山亭馆抱回塘,门巷阴阴夏日长。新竹过林梢碍柳,野藤缠树叶迷霜。炉香细引蔷薇架,庭草阴连薜荔墙。画栋云閒天伏暑,疏帘风急雨生凉。棋声落枕醒幽梦,楼影沉波近夕阳。临水独垂盘谷钓,采莲新办越溪航。何人隔竹敲茶臼,有客携琴问草堂。望远欲穷千里目,吟馀空费九回肠。功名自许今犹未,寒暑催人老又将。会整旧书归旧隐,故园松菊晚苍苍。

过马佐领克起粤秀山房赋赠

一峰飞向穗城头,下有书堂傍药洲。骠骑不曾耽蹋鞠,征南祗爱注春秋。朝台古木穿云上,越井寒泉抱石流。多种芭蕉无暑入,相将壶矢绿阴留。玉山南枕草堂偏,门出呼銮古道边。九眼泉华朝吐雪,五层楼影暮含烟。芙蓉秋到惟知醉,杨柳春来只解眠。笑道将军诗总好,辞场战胜势无前。

山斋

人语四绝窗含光,夜起开户山苍凉。星河卷尽碧无际,祇有孤月悬中央。兴来独往坐潭石,过清之境宜仙藏。树影在地如刻画,微风不起溪烟长。细泉转石响琴筑,定水浮鱼唼落香。谁言过眼但俄顷,鲲鬐蚊睫齐彭殇。只虞邂逅不知惜,交臂一失无由偿。砉然一啸风琅琅,半斜楼影月在梁。是归是寄澹相忘,金翅劈海白东方。

自江头舟行至富阳

溪山随岸旋,倏忽不知处。势若鹰隼疾,一折一回顾。泽中秋兰香,仿佛喷细雾。起看蒹葭丛,暝色浑欲暮。蜿蜒富阳城,眼前忽披露。塔层明斜阳,楼影蔽深树。风景诚大佳,人烟淡如许。审知兵火馀,益以淫霖注。默默正无言,扁舟抵前渡。

华严精舍

屋后即禅栖,行行涉稻畦。水声兼梵定,山色到龛齐。兴废僧前识,行藏佛与稽。吾衰宁作祖,亲种两菩提。旁舍临流水,开窗对夕阳。老榕延月浅,高竹进风凉。便拟窥全藏,粗容置一床。自无尘可濯,多谢讽沧浪。方池周百武,受月更宜风。楼影含飞动,花光入杳濛。鱼閒依静石,鸟倦息深丛。何用揩明镜,方知色是空。廊广宜翔步,堂空便结跏。小松时作籁,久竹欻生花。农话昨收橘,僧供新摘茶。几分田舍味,举似向毗邪。小楼能聚远,新更就为台。隔水呼山语,看云为日哀。樨香宁尔隐,荔老奈渠材。转意荒寒始,听蛩藉草来。梦想僧房菊,频来赏拒霜。花如人半醉,亭在水中央。变灭元空相,萧条剩晚芳。独应挥尺涕,还嗅野梅香。

江南好八首

平湖好,十里白云疏。柳色藏花秋未老,塔光涵水月方初,一篴野人庐。平湖好,云水一天浮。碧户星摇珠万颗,朱帘月印玉双钩,梦落小瀛洲。平湖好,绿岸转清流。十二阑干人小语,一双鸑鷟梦轻浮,依约弄珠楼。平湖好,水木正萧萧。隔巷人呼舟作马,当楼影颤月如潮,一棹永凝桥。平湖好,一曲接城河。入市弯环楼倒影,当门迤逦砌衔波,多少采菱歌。平湖好,一顷展冰奁。十五女儿分玉镜,初三眉子隔晶帘,私语正纤纤。平湖好,一夕五城秋。飞雨归舟纷绮兴,浮云度梦亦清游,徙倚近欢俦。平湖好,秋色点纱帏。雏凤清声疑露转,彩鸾娇影幻霞飞,独对此忘机。

庆春泽 将行寄远

栀子单衣,蔷薇密字,远山如黛光阴。润碧新蒲,秧田春水针针。流花细涧西陵路,送垂杨、汉水长林。最沉吟、聪秀华年,一寸愁心。芳时又织春云恨,到如烟往事,和泪而今。香雾空濛,愿他楼影深深。横波细注船心夜,搅红灯、一点寒衾。试重寻、临水将归,清峡柔砧。

国秀集

三卷。唐芮挺章编。芮挺章生卒里贯均未详。诸书称为国子进士,盖太学生者。活动于唐玄宗时代。前有旧序,称此书编于天宝三年(744),共选作者九十人,诗二百二十首。宋元祐间曾彦和跋云:“名欠一士,诗增一篇”。洎毛晋校刊,复谓虚列三人。今案编内,实八十五人,诗二百一十首,毛晋未及详检之故。唐以前编辑总集,以己作入选者,始见于王逸之录《楚辞》,再见于徐陵之撰《玉台新咏》。芮挺章亦录己作二篇,盖仿其例。然文章论定,自有公评,要当待之天下后世。何必露才扬己,先自表章。虽有例可援,终不可为训。至旧序一篇,无作者姓氏,陈振孙《书录解题》谓楼颖所作。楼颖,天宝中进士,其诗亦选入集中。考梁昭明太子撰《文选》以何逊犹在,不录其诗。盖欲杜绝世情,用彰公道。今芮挺章与楼颖一则以见存之人采录其诗,一则以选己之诗为之作序,后来互相标榜之风,已萌于此。知明人诗社锢习,其来有渐,非一朝一夕之故。以唐人旧本所选,尚有可采,仍录存之。选诗多为音韵谐婉、属对工整之作。如李白、岑参等人作品则不选。入选作品,亦忽视代表之作。有影印明初刻本,毛晋汲古阁刻本。《四库全书》本。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唐人选唐诗》(十种),亦收此集。

尽言集

奏议集。宋刘安世著。十三卷。《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及《宋史·艺文志》皆著录十三卷。安世原有《尽言集》、《元城集》二集,前者收录谏章,后者为文集。《元城集》唯《宋史·艺文志》著录,题《刘安世文集》,久已失传。《尽言集》则因淳熙五年(1178)括苍守梁安世所刻而流布后世。括苍本久无著录,今唯南开大学图书馆藏有清南海孔氏岳雪楼影宋抄本。明有隆庆五年(1571)张佳胤、王叔杲刻本。今通行有《四库全书》本,著录山东巡抚采进本,据《四库全书总目》称即隆庆本。《四部丛刊续编》亦据隆庆本影印。卷首有明隆庆五年石星、张应福二序,十三卷均为奏议,末附淳熙五年梁安世跋。

北山小集

诗文别集。一作《北山集》、《程俱集》。宋程俱撰。此集为程俱所自编(见叶梦得序),凡四十卷。集中之诗,间于题下注所作年份,其年份多处先后失次,当是编而未定。《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著录《北山小集》四十卷;《宋史·艺文志》则著录《程俱集》三十四卷,当是另一系统的刊本。《文渊阁书目》未见著录,说明至明时,传世已稀。此书宋刊本,明末为钱谦益绛雲楼所藏,至清高宗乾隆(1736—1795)末,辗转归黄丕烈。据钱大昕跋,此宋刊本,乃南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吴兴官��刊本。今通行本,为涵芬楼影印江安傅增湘双鉴楼所藏影宋写本,收入《四部丛刊》续编。俱十九岁时,米芾读其诗,誉为李太白后身。然今存少数少年所作殊无李白风致,或少作多有散失。贺铸《庆湖遗老集》附录有俱所撰《宋故朝奉郎贺公墓志铭》,其文不见于此集,知俱中年所作亦有散失。惜不得《宋史·艺文志》二十四卷本之详。

陆九渊集

中国南宋心学(陆王学派)著作。陆九渊长子陆持之于1205年编成《象山先生全集》28卷,另外集4卷。南宋开禧三年(1207)高商老刊于郡庠,南宋嘉定五年(1212)袁燮刊刻于江西。此后版本主要有明正德李茂元刻本、明嘉靖王宗沐刻本、清道光金溪槐堂书屋刻本等。1980年中华书局以上海涵芬楼影印嘉靖本为底本,参照其他诸本而校订、标点、汇集为《陆九金集》。陆九渊(1139—1193),字子静,号存斋或象山翁,学者称象山先生,中国宋代哲学家。抚州金溪(今江西临川县)人。青年时代,立志习武,反对金兵侵扰,后曾任靖安、崇安县主薄、国子正、奉议郎知荆门军等。1175年就治学方法等问题,与朱熹等人辩论于鹅湖寺。其后又镇压过农民起义。一生以讲学、著述为主。主要著作是《象山先生全集》。《陆九渊集》共36卷,包括书札、奏表、记、序赠、讲义、策问、语录等。

慎子

战国慎到撰,一卷。《汉书·艺文志》著录42篇,今存七篇及一些佚文,内容多为法治理论,如云“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大君任法而弗躬”,“官不和亲,法不遗爱”等。 《四部备要》收入一卷之五篇,系明人搜集残缺,重为编次之本。 清有严可均所辑,收入《全上古三代文》;缪荃孙有据明慎懋赏刻本移写之藕香移钞本,此本附补遗、校记,涵芬楼影印并收入《四部丛刊》;马国翰《玉函山房丛书》亦有所辑。

修真秘录

养生著作。作者不详。题“前商州丰阳县主簿符度仁纂”。为饮食养生、疗病专集。《通志》著录。本书选录了历代文献所载养生理论及方法,提出了“食之各归其时”则“延益无限”等观点。其次阐述了“食之相宜,则可补脏”的论点,还介绍了“长生服饵大法”等内容。现存上海涵芬楼影印明正统道藏本。

彭祖摄生养性论

养生著作。撰人不详。主要阐述养生理论,重点强调养“神”并以“魂”、“魄”从之。主张要淡泊、平和以保神。此外,对生活上的一些细节,也作了论述,如饮食、起居等。所反映的养生思想主要是摄精爱气, 清静养神。现存上海涵劳楼影印正统道藏本等。

破山八咏 兴福寺

峨峨乌目山,曾临贵侯宅。重房昔珠翠,峻宇焕金碧。泉激晨霞明,松摇暮云白。宜尔山中人,日轮自朝夕。圆旨探双林,卮言发南华。万里归一空,谁云正非邪。门影摇青松,曾回贵侯车。犹遗数层塔,岌岌凌飞霞。三昧游深慈,结宇依苍崖。猛虎伏嵬阁,拔箭非忘骸。穷兽虽覆车,危雀犹投怀。况我见已志,而彼犹其侪。白龙斗巍峰,长涧落千尺。灵泉应奇踪,高连暮云碧。寒影凌苍崖,清流动危石。八月苗正枯,犹能变甘泽。妙理悟三伊,巍巍抗奇节。千尺岩下松,萧然独凌雪。珠影虽青黄,月轮岂圆阙。危石扬寒泉,至今伴清绝。妙义传天台,迷云净如扫。初终虽五时,修短自三草。结隐非此峰,获藏亦珍宝。秋来月正圆,独照松已老。碧潭发幽石,萧洒无纤尘。寒光湛秋月,有物难比伦。离钩况无鱼,千尺徒垂纶。到此心已空,何用濯吾缨。大声扣洪钟,万里来彤庭。鸟闲楼影重,星淡云气清。馀响绕岩壑,林叶如回惊。有客发深省,尘耳非谩倾。

古经解钩沉

经学注疏汇集。三十卷。清余萧客撰。成书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余萧客,字仲林,号古农。生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卒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78年)。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十五岁时即通九经,酷爱古籍,曾被直隶总督方观承聘请修撰《畿辅通志》。当时的人称赞他的学问在王应麟、顾炎武之间。后教授乡里,终于清乾隆年间。他的主要著述有《古经解钩沉》、《文选杂题》、《文选音义》、《选音楼诗拾》等。《古经解钩沉》三十卷,自序谓创始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成稿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名曰古经解钩沉,言古以别于现行刊本,言经解不言注疏以并包异同,钩沉则借晋杨方五经钩沉之名。”从唐以前古书中摘录诸经的注疏,按十三经顺序,钩稽排比,注明来源。首为叙录一卷,次周易一卷,尚书三卷,毛诗二卷,周礼一卷,仪礼二卷,礼记四卷,左传七卷,公羊传一卷,谷梁传一卷,孝经一卷,论语一卷,孟子二卷,尔雅三卷,共三十卷。而叙录、周易、左传均各分一子卷,实则三十三卷。其叙录备述先儒名氏,爵里及所著义训。书尚存者不载,或名存而其说不传者也不载。余则自诸家经解所引,旁及史传类书,凡唐以前之旧说,有片语单词可考者,悉著其目。虽有人名而无书名,有书名而无人名者亦皆登载。又以传从经,钩稽排比,一一各著其所出之书,兼著其书之卷第,精校而成。此书反映作者主张搜集汉儒经说,加以疏通,以保守汉人学说的思想。是清代吴派经学学者的重要著作。《古经解钩沉》有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杭州竹简斋石印本,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陶风楼影印本。

菩萨蛮 其三

恰则春来春又去。凭谁说与春教住。与问坐中人。几回迎送春。明年春更好。只怕人先老。春去有来时。愿春长见伊。东风约略吹罗幕。一檐细雨春阴薄。试把杏花看。湿红娇暮寒。佳人双玉枕。烘醉鸳鸯锦。折得最繁枝。暖香生翠帏。玉龙细点三更月。庭花影下馀残雪。寒色到书帏。有人清梦迷。墙西歌吹好。烛暖香闺小。多病怯杯觞。不禁冬夜长。雪消墙角收灯后。野梅官柳春全透。池阁又东风。烛花烧夜红。一尊留好客。敧尽阑干月。已醉不须归。试听乌夜啼。溶溶花月天如水。阑干小倚东风里。夜久寂无人。露浓花气清。悠然心独喜。此意知何意。不似隐墙东。烛花围坐红。缥缈飞来双彩凤。雨疏云淡撩清梦。兰薄未禁秋。月华如水流。采香溪上路。愁满参差树。独倚晚楼风。断霞萦素空。蘼芜白芷愁烟渚。曲琼细卷江南雨。心事怯衣单。楼高生晚寒。云鬟香雾湿。翠袖凄馀泣。春去有来时,春从沙际归。胭脂浅染双珠树。东风到处娇无数。不语恨厌厌。何人思故园。故园花烂熳。笑我归来晚。我老只思归。故园花雨时。冥濛秋夕漙清露。玉绳耿耿银潢注。永夜滴铜壶。月华楼影孤。佳人纡绝唱。翠幕丛霄上。休劝玉东西。乌鸦枝上啼。

再次前韵呈林郎中五首

清诗似奏韶乐音,林侯宿世孤山林。疏云时漏凉月影,雏凤独啸修竹阴。金华后山俨在目,非子谁复钩其深。掩卷炷香三叹息,向来望若空潜心。坎流行止忌株守,敢薄绅笏高山林。平时交期车合辙,回首夷路鹤鸣阴。穷鸟低摧客吟苦,九虎眈视天门深。南道主人推毂手,赖君未遣灰吾心。仪图登俊烦玉音,何人望倾英俊林。比喜诸公挽此杰,正复宝鼎荐汾阴。楚珩赵璧希代宝,丹地紫阁五云深。论思调虞要无迹,安用夫人知格心。一书仅达缺嗣音,蔀屋有梦定山林。贤者即今在王所,陈人不忧老墙阴。或容连茹鸳鹭后,闻道结知君相深。时遣吴姝近酒盏,更防蜀鸟摇归心。春皇报人如寄音,紫燕窥帘莺绕林。于时不无客欣戚,此意正系天晴阴。傍湖楼影酒旗直,到眼人家花雾深。老子独醒尚此兴,归时参昴横天心。

梦游仙 白太傅尝以此调追忆吴宫钱塘之胜。余则榕城倦旅,即景成咏,以兹区替吴越,岂但儗不于伦,然幸为吾辈所经,岂可使地灵终閟,平生游寓,虽僻陋而未敢忘,约略存之,亦小人怀土之过也

榕城好,碧润一天阴。晓郭山多宜试屐,秋衙吏少但闻琴。空翠坐来深。榕城好,春步向平郊。柳絮绿将莺梦管,菜花黄得蝶魂销。似有酒旗飘。榕城好,小阁尽开扉。山路夕阳行马过,水田春雨饭牛归。心向画中飞。榕城好,处处听吹笙。月黑寻郎苗女秀,花红赐觋竹王灵。庙火夜犹青。榕城好,蛮髻见双了。溪女钏摇因洗菜,峒娘鞋褪更穿花。体态也夭斜。榕城好,湖水碧如苔。菱火两三星不定,荷花八九月犹开。撑个小船来。榕城好,倒影水楼嵌。秋浦鱼云晴晒网,春潮蜑雨暮归帆。却也似江南。榕城好,楼影认龙冈。湘雁北来穿瘴绿,海螯东寄擘晴黄。几度醉重阳。榕城好,冬景更留连。鹭影翘来无雪地,鸦痕画出欲风天。人立柳塘边。榕城好,飘梦水天空。枫叶凉波江舫笛,梅花细雨寺楼钟。不听也愁侬。

1 4 5 6 7 8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