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 其二二四 李景让
既尔家能孝,还于国尽忠。谁宜举此爵,知是莫如公。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 其二一二 李乂
俱以文章显,无惭孝谨称。弟兄同一集,华萼著嘉名。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 其一九四 李崇
封侯何尔泣,儿幼乃无勋。恐莫终亲养,应将报主恩。
送李孝廉至刚之京
鄜州同知我乡友,气谊不啻金兰如。异县交游四十载,汗血复见名家驹。雄姿逸态乃若是,濯濯春风一端绮。六籍诸史蟠心胸,自分身名巳千里。至尊在御日万几,宵衣旰食忧群黎。宣集耆农至阙下,能者受任否者归。归给尺简录谕语,方正贤良听推举。邑村争以名姓闻,生丁昌运天玉女。唳鹤滩头江水秋,鸡鸣起柁逐前俦。霄汉纵高从此上,林泉虽好莫能留。朝廷礼士迈古昔,除擢那能限资格。涓埃报效盍忠纯,慎勿贪欺倾厥职。廉能总称先府君,声华轨范有持循。补衮当师仲山甫,作霖期嗣商岩人。银河斜堕月欲入,晨光熹微候虫急。双瓶酒尽惜暌离,衫袖斑斓泪花湿。
竹溪直院盛称起予草堂诗之善暇日览之多有可恨者因效颦作十首亦前人广骚反骚之意内二十九首用旧题惟岁寒知松柏被褐怀珠玉三首效山谷馀十八首别命题或追录少作并存于卷以训童蒙之意 李下不整冠
李下虽云僻,行人冷处看。彼方垂美实,渠可整巍冠。才见花初缟,俄惊核可钻。吾宁垫雨过,君欲切云难。莺集枝多折,螬侵颗半残。谁令服章甫,拘束畏傍观。
次韵慈利县王孝廉过洞庭思亲之作
洞庭波浪接青天,渺渺帆樯上计船。万里客程何日尽,一宵江月向人圆。桥题驷马名先至,风遇鸿毛势沛然。之子澧兰歌最好,有人云梦泽南边。
送陈求仁还永嘉兼寄刘孝移
往年予□祁山丞,坐上屡闻君姓名。那知流落天一角,一笑共挹湘江清。地绵赋急员羞具,黄龚遐轨空驰溯。催科抚字两勤劳,古道羡君今独步。耒阳之水化理濡,耒阳之人何于于。疏梧细柳白日净,唯有声气与君俱。君今快展摩天翮,会看赤手扶羲御。烟波渺渺正愁予,万里潇湘未归去。河阳当日桃花红,主人好客樽不空。相逢倘问衡阳簿,为说年来惟悴容。
刊误
笔记,唐李涪撰。二卷。涪唐末人,字里不详,曾官国子祭酒、尚书郎。坐王行瑜叛乱,放死岭南。所撰该书两卷,凡四十九则,内容多以考典章制度为主,尤重于礼仪,诸如起居、佳礼、封爵、拜客、奉陵、客卿、参谋等,引旧制以证唐末之失,引古制以纠唐制之误,多可订正礼文。下卷兼及杂事,如辨陆法言《切韵》之误,校订《左传》:“缮完葺樯”之完为宇字,驳李商隐谓孔子师老聃、老聃师竺乾之妄,正贾耽七曜历之谬等多有见识,学问渊博。是校勘学一部重要著作。有《百川学海》、《古今逸史》、《格致丛书》、《学津讨原》、《榕园丛书》等本,均题二卷。又《说郛》、《重辑百川学海》、《青照堂丛书》等本,均作一卷。
题西湖楼
少年过了未衰颜,正在悲欢季孟间。细雨溟濛湖上寺,东风摇荡酒中山。千金用尽终须老,百计寻思不似闲。醉里下楼知早晚,喧喧扶路笑歌还。
和春游三首 其三
雨馀迟日放晴天,春入园林点化仙。为约奚囊行秀野,更看花岛媚清川。杖头买醉多踰百,笑里挥金知几千。一段清狂谁会得,谩将高兴付诗传。
端阳竞渡
端阳竞渡楚风存,疾较飞凫夐出群。棹起浪花飞作雪,竿飏旗彩集如云。一时豪杰追卢肇,千载忠魂吊屈君。两岸红裙笑俚妇,那知斗草独笼芸。
宋本备急灸法
《宋本备急灸法》一卷。夫灸治之法,吾国发明最早,且亦为特具效验之一种疗法。日本医 学改革,惟传自吾国之灸法,至今研究不遗余力。是书所列灸法,似别具真传,为南宋孙炬卿先 生旧刻,即著《鸡峰方》张焕先生所著。本国亡佚久矣,日本人仿宋影刻。前数年社友李程九君 寄自河南之抄本,裘君吉生将旧藏原刻本校对补正。尚有增刻《针灸择日编集》一卷,容再续印。
和春游三首
骀荡融和二月天,邀朋同是饮中仙。试将拄杖踏芳草,更看兰舟航野川。酒兴偿花聊复一,诗篇贾勇或相千。何妨日日寻春去,醉把赓酬授简传。寻胜遨游且乐天,楚狂应是地行仙。一年最好春三月,到处那能花满川。梦泽诗肠吞八九,河沙醉境渺三千。眼中况有江皋佩,应作潇湘胜会传。雨馀迟日放晴天,春入园林点化仙。为约奚囊行秀野,更看花岛媚清川。杖头买醉多踰百,笑里挥金知几千。一段清狂谁会得,谩将高兴付诗传。
大司徒白翁毕老先生蒙恩予告敬赋
乞得闲身自艾年,星辰曳倦揽云烟。秣□早折千条泖,滦水晚栽十丈莲。阁画麒麟人豹隐,班辞鸑鷟事鸥眠。山中宰相鬓眉绿,河上仙翁食息玄。醉把琼芝招绮里,笑看玉笋出蓝田。弦□□动玻瓈幛,诗句敲残玳瑁筵。恋阙葵心常耿耿,筹边花萼正娟娟。蒲轮只恐从天下,未许轻浮范蠡船。
朱子年谱
全书共十卷,《年谱》四卷,《考异》四卷,《附录》二卷,并为清王懋竑撰。王懋竑字子中、舆中,号白田,宝应(今属江苏)人。康熙进士,补安庆府教授,授翰林院编修,以老病归里。少从叔父王式丹学,精研朱熹之学,归里后杜门著述校书。除本书外,还著有《读经记疑》、《读史记疑》、《白田草堂存稿》等。从宋李方子编纂首部朱熹年谱以来,历朝所作甚多,但大都详略失当。王懋竑以李默、洪璟本为蓝本,校以朱熹语录、文集、细心考证,订补舛漏,竭二十余年之力,四易其稿,撰成四卷本《朱子年谱》。而又仿朱熹校正《韩集》之例,将其去取之故列为《考异》,并采摘其论学要语,作为《附录》。大旨在辩别朱熹为学次序,故详于学问而略于政事,于朱熹著述一一叙其年月,为研究朱熹学术思想的重要参考资料。本书最早的版本为乾隆十七年(1752)白田草堂刊本,其后有《四库全书》本、《粤雅堂丛书》(二编第十集)本、《丛书集成初编》 (史地类)本、《国学基本丛书》本等。
花影集
明代文言传奇小说集。四卷二十篇。陶辅作于弘治初年,初刻于嘉靖初年,今存万历丙戌崔岂立重刊本。写刻,无图。卷首有张孟敬《花影集序》及作者《花影集引》,对本书各篇旨趣,以及作者情况、创作精神介绍甚详。据云,作者壮年时曾得《剪灯新话》、 《剪灯余话》、《效颦集》三书而读之, 感到“虽三家造理之不同,而各有所见,然皆吐心葩结精蕴,香色混眩,鬼幻百出,非浅学者所能至也。予不自揣,遂较三家得失之端,约繁补略,共为二十篇
黄帝阴符经集解
三卷。宋袁淑真撰。原书题“朝散郎行潭州长沙县主簿袁淑真解”。《黄帝阴符经集解》,简称《阴符经集解》,又称《阴符经疏》。唐代有两种《阴符经》注本为历代承传。即唐李筌三百字本和张果四百余字本。袁淑真取李筌三百字本,分为三章,其体例有注有疏。注文着重阐述“机”字,认为圣人须体察天道运行、阴阳变化之机,使自己行为与之符合,就会有利于治国安民之法,固躬养生之术。引文多用太公等家言与骊山老母百言演道、百言演法、百言演术之说。卷末“自然之道静”以后有经文五十八字,与他本不同,而这五十八字也未加疏释。后世史书对《阴符经集解》都有著录。此书流传至元代,形成两种版本,一称《阴符经疏》三卷,一称《阴符经集解》。明《道藏》本注疏合一。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录入道家类存目。《道藏》中另有《阴符经疏》三卷,题李筌疏,除序文以外,内容与此本基本相同,近代学者疑其为袁氏之作而误题李筌。因二者版本略有出入,可与之相互校阅。现存明《道藏》本,标名 《黄帝阴符经集解》。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 其二三六 李讷
先人敝庐在,触目百悲辛。忍作优笑地,图娱权贵人。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 其二○二 李迥秀
生我者为母,无缘贵贱分。不思骂婢语,何可使亲闻。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 其二一四 李勉
不诛人厌已,而恕子祈亲。贤矣李观察,今无复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