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徐翰林
远闻仙伯上神山,始觉升平气象还。一梦休论玉堂事,两行曾缀紫宸班。想烧椽烛书天诏,看剪花騣出帝闲。尚忆平生故人否,夜驱黄犊在田间。
送徐少卿册封鲁诸王便道归寿大父太师公八十还朝兼简其弟元普中翰
即从东兖下东杨,羔雁纷纷簇锦堂。家庆百觞师尚父,公余一赋鲁灵光。孙枝玉树堪谁并,仙掌金茎待尔尝。欲识先朝真肺腑,阖门符玺侍君王。云门乔木郁相望,谁似徐卿庆泽长。两世四为符节令,三朝五锡太师章。朱颜绿鬓明邮传,玉册金书出尚方。寄与凤池难弟道,好裁新赋献长杨。
送徐仓用后村韵 其二
鲲横学海孰知修,万卷胸中古索丘。滂喜澄清真有志,籍违礼法亦如雠。发棠事亟聊行锦,活国忠存待借筹。圣要直臣流俗惮,会须览镜说韩休。
姚絅庵示读近报及和叶竹窗二首次韵奉答并寄竹窗
十载京尘扑面红,角巾常恐后诸公。陶潜此日方知是,徐邈当年也号通。近海溪塘鱼并美,中天楼阁栋俱隆。相期甚愧先生厚,无复郊亭七日龙。隋珠赵璧鲁堂玙,本自遐生又僻居。搜剔果能无逸坠,明扬应不载诗书。梅边彩笔流清咏,竹里幽窗想旧庐。襕褐并游今几在,白头相望渺愁予。
代叶事周挽某寿母二首 其二
大命倏告至,山崖暮萧瑟。光景垂翳翳,瞻望惮林密。谁将塞石罅,阻此还山日。愿托徐南州,生刍荐堂室。
大唐开元礼
典制文献。原名《开元礼》。唐开元中敕撰。150卷。署名为唐玄宗时宰相萧嵩奉敕修撰,而实际参加工作的主要是徐坚、李锐、施敬本、王仲邱等人。以唐太宗贞观年间和唐高宗显庆年间的礼书为基础,加以折衷同异编次而成。唐初礼司无定制,遇事临时议定礼仪,张说提出折衷《贞观礼》、《显庆礼》等书,以定礼制,因有此编。诏徐坚等初修未成,萧嵩等再修,于玄宗开元二十年(732)成书。分吉、宾、军、嘉、凶五礼,系226目,为唐科举考试必读之书。
姚絅庵示读近报及和叶竹窗二首次韵奉答并寄竹窗 其一
十载京尘扑面红,角巾常恐后诸公。陶潜此日方知是,徐邈当年也号通。近海溪塘鱼并美,中天楼阁栋俱隆。相期甚愧先生厚,无复郊亭七日龙。
淮上遇景陵徐丈以参知督开新渠余目击其胼胝之苦兹工将告成先赋二律柬之 其二
海岸清秋奠六鳌,空濛元气护临濠。平成载睹唐尧世,疏凿宁知夏后劳。大野寒风回浊浪,长淮晴雪下飞涛。他年太史河渠传,错落金泥映彩毫。
送徐仓用后村韵
君王玉节选非轻,远部何如乡部荣。得志可酬公学问,用人如此世清明。名犹高似南州士,性本刚于东海生。振廪岂应烦此老,论思便合向西清。鲲横学海孰知修,万卷胸中古索丘。滂喜澄清真有志,籍违礼法亦如雠。发棠事亟聊行锦,活国忠存待借筹。圣要直臣流俗惮,会须览镜说韩休。
得塘字
夜雨不湿泥,晓云低度墙。嘤嘤鸟求友,我情曷能忘。蔡氏雅敬客,群士集中堂。及兹春节宴,所忻在余芳。长吟何纡徐,短歌或慨慷。从来文学交,岂徒弄杯觞。华风荡碧草,绿水沈回塘。嗟我咏归乐,孰与曾点狂。
尧山堂外纪
明代笔记。100卷。蒋一葵撰。蒋一葵字仲舒,常州(江苏武进)人,“尧山堂”是他书斋的名字。本书杂采各书中所记载的轶闻琐事,一般来说,尽量辑入不太常见到的内容,其事涉及至明为止的各代,均以人名来标作细目。本书论曲家部分,历来受到重视,近人任讷还将这部分内容辑为《尧山堂曲纪》,作为《新曲苑》的第九种。仅以论曲家部分而言,其中关于元代以贯云石(酸斋)与徐再思(甜斋)并称的记载,不见于他书,而且对于论列元曲流派也颇有启示性;但也有称张可久名为张伯远这类有张冠李戴之嫌的提法,很令人生疑。正因为它的内容庞杂,《四库全书》编者对它评价不高,认为“雅俗并陈,真伪并列,殊乏简汰之功。至以明诸帝分编入各卷之中,尤非体例矣”(《四库全书总目》),仅将其列名于“子部杂家类存目”。本书传本较少,有明代原刻本传世。
劝学次徐师川韵
揭阳滨瘴海,苦雾搏蛮烟。自古无衣冠,安得礼义传。韩子见而叹,岂是终弃捐。选士得赵德,讲学与周旋。遂为乡里荣,士慕旧而先。却后三十载,才者森排肩。东瓯赘华夏,西汉为边沿。民俗号殷富,亦有佳林泉。黠者事商贩,朴者工力田。自隋迄于唐,稍知慕华轩。乃有欧阳生,粹然而出焉。古文有师法,学问知渊源。其后贤者至,杂遝盛中原。至今号多士,富贵争熏天。江南佳丽地,南昌富山川。幽谷抱欧峰,西山秀气连。地灵秘奇运,当有命世贤。山辉玉韬石,水媚珠怀渊。君看乌衣里,俊雅争清妍。治朝开三舍,精拣无遗篇。幸当勤灯火,无忘临简编。会看起白屋,宁遭犯青钱。大当到三事,小当步八砖。赵德欧阳生,岂独令居前。努力各自励,请视徐子言。穷耕有恶岁,惰农无丰年。言小可喻大,岁晏宜勉旃。
小年夜对酒忆吕徐二佥宪
陌头飞雪浥轻尘,江上寒云限去津。对酒远怀同舍客,维舟犹作异乡人。谁家村鼓驱傩鬼,何处香饧事灶神。明日东风京国道,满头华发为谁新。
代叶事周挽某寿母二首
萧晨木叶下,朔风秋草短。令德念共懿,所慕在彤管。嗣世负材杰,清门设宾馆。向以下里才,猥蒙截发款。爰是区区意,扬徽及湔盥。大命倏告至,山崖暮萧瑟。光景垂翳翳,瞻望惮林密。谁将塞石罅,阻此还山日。愿托徐南州,生刍荐堂室。
题唐人闺秀慰帛图
碧梧叶落红闺晚,玫砧敲月催金剪。重重海帘银蒜垂,曲曲山屏皂罗展。广储悬月月初临,缇幕染霜霜已深。禁㾕铢衣围夜玉,嵯峨宝髻辟寒金。云毋箱开同心锁,钴鉧香浮九微火。秦篝齐缕斗纷华,蜀锦吴绫分婀娜。熨帛由缯忆远行,遥遥夜夜不胜情。百层妾住垂花坞,万里君居碎叶城。垂花碎叶音尘隔,春去秋耒感行迹。深闺心断结蚕书,绝塞眼穿无雁帛。明烛兰膏照独眠,蛾眉曼㫽为谁妍。试看裴羽相思夕,何似徐吾共绩年。
徐孝穆集笺注
六卷。南朝陈徐陵 (507—583)撰。清吴兆宜 (约1672前后在世)笺注。徐陵字孝穆,东海郯 (今山东郯城)人,徐摛子。八岁能文,十三岁通老庄,其诗文与庾信齐名,号 “徐庾体”。入陈,历任尚书左仆射、丹阳尹、中书监。据《陈书·徐陵传》:“其文颇变旧体,缉裁巧密,多有新意。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传写成诵,遂被之华夷(指广泛流传于南、北朝),家藏其本。后逢丧乱多散失,存者三十卷。”新旧 《唐书》著录有《徐陵集》三十卷,但唐代已散佚不存。北宋《崇文总目》著录《徐陵文集》二卷。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徐孝穆集》一卷,并注:“本传称其文丧乱散失,存者三十卷,今唯诗五十余篇。”《宋史·艺文志》著录《徐陵诗》一卷。此本系后人据《艺文类聚》、《文苑英华》等书所辑,有明人屠隆评点本 《徐孝穆集》十卷 (与 《庾子山集》十六卷合刊),共赋、诗一卷,文九卷。又有明人张溥 《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 《徐仆射集》二卷,卷一赋、招、策文、玺书、表、移文、檄,卷二启、书、序、碑、颂、铭、哀策文、墓志、文、乐府、诗。清人吴兆宜笺注本即用屠隆本为底本,卷次略加合并。吴兆宜曾注《玉台新咏》、《才调集》,又注 《徐孝穆集》等。唯有徐、庚二集刊版行世,其余仅抄本流传。徐集六卷中吴兆宜只完成了前五卷,后徐文炳续笺第六卷,名曰《备考》,附载吴注本六卷之末。吴注是徐集迄今惟一的注本,虽捃拾字句,不甚考订史传。然笺释词藻、亦颇足备稽考,故至今与所笺庚集并传。有《四库全书》本、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排印本 (据吴注原刻本校刊)。
新昌新居书事四十韵因寄元郎中张博士
冒宠已三迁,归期始二年。囊中贮馀俸,园外买闲田。狐兔同三径,蒿莱共一廛。新园聊刬秽,旧屋且扶颠。檐漏移倾瓦,梁欹换蠹椽。平治绕台路,整顿近阶砖。巷狭开容驾,墙低垒过肩。门闾堪驻盖,堂室可铺筵。丹凤楼当后,青龙寺在前。市街尘不到,宫树影相连。省史嫌坊远,豪家笑地偏。敢劳宾客访,或望子孙传。不觅他人爱,唯将自性便。等闲栽树木,随分占风烟。逸致因心得,幽期遇境牵。松声疑涧底,草色胜河边。虚润冰销地,晴和日出天。苔行滑如簟,莎坐软于绵。帘每当山卷,帷多带月褰。篱东花掩映,窗北竹婵娟。迹慕青门隐,名惭紫禁仙。假归思晚沐,朝去恋春眠。拙薄才无取,疏慵职不专。题墙书命笔,沽酒率分钱。柏杵舂灵药,铜瓶漱暖泉。炉香穿盖散,笼烛隔纱然。陈室何曾扫,陶琴不要弦。屏除俗事尽,养活道情全。尚有妻孥累,犹为组绶缠。终须抛爵禄,渐拟断腥膻。大抵宗庄叟,私心事竺乾。浮荣水划字,真谛火生莲。梵部经十二,玄书字五千。是非都付梦,语默不妨禅。博士官犹冷,郎中病已痊。多同僻处住,久结静中缘。缓步携筇杖,徐吟展蜀笺。老宜闲语话,闷忆好诗篇。蛮榼来方泻,蒙茶到始煎。无辞数相见,鬓发各苍然。
淮上遇景陵徐丈以参知督开新渠余目击其胼胝之苦兹工将告成先赋二律柬之
四载功成翊帝尧,驱山鞭石梦魂摇。葱茏紫气腾天阙,灿烂玄圭锡圣朝。白浪南排千谷回,黄流东注万川遥。当年璧马俱陈迹,何藉宣房汉殿谣。海岸清秋奠六鳌,空濛元气护临濠。平成载睹唐尧世,疏凿宁知夏后劳。大野寒风回浊浪,长淮晴雪下飞涛。他年太史河渠传,错落金泥映彩毫。
管城硕记
三十卷。清徐文靖 (1667—1756)撰。徐文靖字位山,又字禺尊,安徽当涂人,雍正举人,官至翰林院检讨。晚年一直在故里“翠螺书院”主讲。一生务古学,讲求实学,考据经史,著述甚富。《管城硕记》是徐文靖读经、史、子、集各类著作的札记,自经史以至诗文辨析考证,每条以引原书为纲,各条参以论辨,略似《学林就正》之体,而且考订比较详细,大致与《笺疏》相近。此书辑有刘定之的《十科策略》,蔡方炳的《广治平略》,廖文英的《正字通》,阴时夫的《韵府群玉》。推崇原诗礼诸经之论,涉及子史说部,语言准确,内容广博。有清雍正乾隆间志宁堂刊本,清光绪二年 (1876)刊本,《四库全书》本。
古今医统大全
一百卷。明徐春甫撰。徐春甫,字汝元,号思鹤,祁门(今属安徽省)人。曾从名医汪宦学医,博通内、妇、儿各科医术。不计名利,以救人为己任,后授太医院官职。以《内经》为本,推崇李杲,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著述颇多,另有《内经要旨》、《医学捷径》、《妇科心镜》、《幼幼汇集》、《痘疹泄秘》、《螽斯广育》等书。此书成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又称《古今医统》,书中广辑明代以前历代医籍史料二百余种。书前有作者自序,称:“以平素按《内经》治验,诸子折中,及收求历史圣贤之旨,合群书而不遗,析诸方而不紊,舍非取是,类聚条分,共厘存卷。”书中前七卷首列历代圣贤名医姓氏,多有小传。然后依次为:内经要旨、翼医通考、内经脉候、运气易览、经穴发明、针灸直指。卷八以下按病证分门,各门先论病机,次治法,后药方。最后部分为本草、制药及养生等内容,此书内容丰富,卷秩浩繁,仅次于王肯堂《证治准绳》。书中虽辑诸家史料,却贯穿作者统一理论。既有系统理论阐述,又有丰富临证实践经验,对于研究中医理论发展及临床实践均有重要参考价值。由于此书篇幅浩大,故后世又有将其中部分内容单刊者,如《历代圣贤名医姓氏》、《内经要旨》等均是出于此书。有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陈氏刊本,隆庆四年(1750)刊本,日本明历三年(1657)翻刻金陵唐氏本。1991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校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