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饮于乔谕德家与曰川联句
退直思乘半日閒,偶因高会误跻攀。苏家斗酒真需客,谢氏诸郎更解颜。一醉隔宵非有约,十年鸣玉幸联班。相逢莫便腾归骑,此意更深且未悭。西城邂逅一尊同,主客相忘有古风。春满户庭宫柳近,风清苑路市尘空。醉呼席上烧红烛,坐待墙头过碧筒。为语诗奚莫相笑,漏声初杀禁垣东。候客儿童预扫门,登堂忽已具盘飧。一时谈笑风生麈,竟日淹留月到轩。行止百年真有数,醉醒吾辈可无论。海天回首轻阴散,犹有高情在掖垣。
初伏日偕同人集舍弟九烟环碧庄午饮分得宿字
羲轮流驶入初伏。滂沛陡倾珠万斛。凉生小院净纤埃,黛抹远峰拭新沐。挥箑相将出门去,踏遍高原与幽谷。小桥流水涨初平,深林啼鴂呼相逐。亭亭隔陇几株松,袅袅绕篱数竿竹。款扉剥啄惊小尨,跣足科头客不速。主人笑道兼味无,脱粟盘飧唯苜蓿。薰风徐引碧筒杯,香气早传红玉曲。不将诗律缚老饕,细数酒筹难更仆。笑把闲题信手拈,分来险韵频眉蹙。相与冥搜刺史肠,畴能不负将军腹。击钵催成绮席开,温铛煎沸清醅熟。欢呼进酒大斗倾,头上片云疑欲覆。归去归去约重来,屋小于舟难托宿。
天山曲附香妃外传
玉门风雪拂云鬟,一曲刀环破虏还。上将功勋开朔漠,美人幽怨念家山。盛朝甲子贞元颂,八表澄清车书统。圣明天子太平年,瀚海乌梁修朝贡。独有天方向化迟,东来声教渡车师。白环诣阙留王母,文马来庭款月支。胡儿背德据西域,复拔汉旌寇边邑。当时妃子不知愁,一笑倾城再倾国。天马高歌翠辇陪,阆风本自接瑶台。却从青海呼鹰去,还向河源射虎来。于阗玉煖春烟腻,安息天香容光异。可汗衣佩惹芳菲,灵芸竟体吹兰气。可汗雄武复温存,举国春风笑语闻。雪里开关连骑出,玉人相并看昆崙。温柔终老宜行乐,扫穴犁庭孽自作。不闻鼓角动伊凉,岂有功名惊卫霍。武皇西顾眷诸羌,数纪承平斥堠荒。骤报姑师遮汉使,更传胡马渡前王。河西陇右匈奴臂,屠耆负固两兄弟。反侧难安叶护心,羁縻未就班超议。橐驼东下满胡沙,三十六城皆虏骑。燉煌烽火达甘泉,渠黎早备窥边计。明年骠骑取乌孙,西出河湟略边地。王师八月下连营,乌垒屯田旧制兵。天子诏增都尉戍,将军请筑受降城。黑水营边鼓声寂,贰师失道陷深敌。雪没人烟古战场,风摇刁斗大戈壁。绝域三更拜井泉,孤军百日悬沙碛。夜静天秋塞雁高,围城月白吹羌笛。为觅封侯不肯归,五千貂锦齐呜咽。积雪千山与万山,驱兵再度玉门关。交河总管筹边策,不斩楼兰誓不还。朔方健儿渡碛里,铁甲无声风沙起。黄昏万马饮金河,亭障悠悠九千里。蛾眉颦蹙侍毡裘,夜报天戈下火州。国破休教妻子累,大王西去莫淹留。阏氏雨泣单于舞,踯躅提刀不忍去。帐中红粉抵死催,马上枭雄频回顾。旌旗西指拂天狼,垓下歌声困项王。明日辕门传献馘,将军拜表破高昌。班师郊劳迎笳鼓,诏建安西都护府。酒泉从此靖胡尘,不是穷兵非好武。开疆拓土贺元戎,三箭天山早挂弓。岂似轮台哀痛诏,天王罪己将无功。当年助顺辟蒿莱,别有降王壁垒开。一骑香尘烽火熄,明驼轻载美人来。沙场风压貂裘重,阵云满地衣香冻。祁连山月远相随,恸哭爷娘走相送。琵琶凄绝一声声,大雪纷纷上马行。一拍哀笳双泪落,可怜胡语不分明。王头饮器献天子,妾心古井从今始。何难一死报君恩,欲报君恩不能死。忽到阳关古戍楼,明眸皓齿一回头。失声长恸无家别,关下行人尽泪流。牛羊万里望乡井,龙沙日远长安近。呼天不语山茫茫,天已尽头山未尽。零乱惊魂起暮笳,关山落日暗平沙。凭栏掩面登车去,从此明妃不见家。香轮缓缓朝天去,千乘万骑昏尘雾。肃州东下又甘州,从头重数幽州路。入关拂面起东风,百草千花泪眼中。想像翠华三万里,至今父老忆惊鸿。边城过尽中原好,风物伤心黯烟草。陇上春寒梳洗迟,骊山月落更衣早。桃花杨柳短长亭,乳燕流莺京洛道。紫陌鸡鸣见汉宫,蓟门烟树云中晓。蓟门烟树是皇州,阊阖天开拥冕旒。北极河山随彩仗,长杨车骑满瀛洲。玉阶扶定珠帘捲,天颜有喜催归苑。愁容瘦损况欢容,昭阳第一春光满。千门万户建章宫,翠辇风飘闻凤琯。三海恩波无限深,上林花鸟从今暖。瀛台小宴月笼沙,诏遣羊车拥丽华。夜叩金铺楼殿寂,独眠人睡闭梨花。青娥阿监争嗟恻,如此繁华无欢色。君王含笑侍人愁,露似珍珠花似泣。野孛频侵帝座分,史官夜奏星占急。沉香甲煎到天明,唾壶红泪终宵湿。洛女空令赋感甄,楚王有意怜绳息。官家为罢未央游,转惜倾城怒蔡侯。花自无言春自暖,亲裁手诏劝忘忧。清真赐洗华清浴,御沟水腻凝脂馥。拥入东风海上楼,宫莺啼遍三山绿。楼高不见故乡天,马邑龙城路万千。上国风华浓似锦,故宫归梦杳如年。朝朝暮暮愁城闭,自拨箜篌诉哀厉。风和日丽断肠天,月明花暗销魂地。空房深坐屏侍从,慢撚轻弹凄调纵。忽变流沙塞上声,游鱼栖鸟俱悽恸。部曲夷歌久不闻,家山入破哀谁共。此时一怒碎箜篌,剪断鲲弦不复弄。可堪愁苦忆欢娱,往事悠悠来入梦。夜梦天山猎雪回,龙堆火照夜光杯。大王欲看波斯舞,笑酌蒲萄拥膝催。三年日月但悽咽,太后哀怜召相见。中使催朝长信宫,六飞已上祈年殿。温语偏承任姒欢,淡妆不避尹邢面。我见犹怜狂至尊,雪肤画貌心冰霰。罗敷结发有狂夫,国破家亡白骨枯。臣罪当诛妾薄命,覆巢完卵古来无。肝肠慷慨词决绝,再拜从容完大节。含泪陈情含笑辞,六宫相顾俱悽咽。金阙西厢深闭门,慈云祸水两无痕。全生不感君王意,就死犹衔圣母恩。诏赐辒辌从藩俗,返骨故乡应瞑目。玉匣珠襦黄竹歌,哀琴细鼓苍梧曲。旧臣遗老半生存,白马素车争迎哭。河山无改故宫平,夜夜啼鹃觅金粟。剪纸招魂度玉关,步虚环佩五更寒。断无幽恨留青冢,月黑风高行路难。汉城西北回城畔,后人省识湘灵怨。终古冰山锁墓门,眉痕犹似青峰乱。吴宫花草葬西施,故主相逢地下知。雨湿冬青携麦饭,年年伏腊拜荒祠。返生无计采灵药,官家惋惜复嗟愕。当时诔笔命词臣,不赋哀蝉歌黄鹄。南内霜寒掩洞房,宫人垂泪扫空床。五更长乐疏钟尽,鹦鹉犹疑理晓妆。九重不豫多休暇,春色幽幽闲台榭。羊车重过殿西头,细雨无人落花下。碧云无际想衣裳,绣幄经年闻兰麝。塞上烟消寒食天,宫中火冷清明夜。边臣褒鄂尽酬庸,紫阁图形诏画工。一例承恩留玉貌,宝刀银甲气如虹。英姿飒爽惊绝代,物换星移今犹在。明珰翠羽照人间,细骨轻躯来绝塞。故教奇节付丹青,未必英雄非粉黛。圣德珠还古未闻,佳人玉碎今难在。乾隆往事似开元,西苑重游问内官。水殿云房都不是,玉人何处倚栏杆。五步一楼十步阁,太液秋哀凉风作。雨鬓烟鬟不可寻,白蘋无际红莲落。犹见金茎承露盘,汉时宫阙晋衣冠。马龙车水千门晚,凝碧池头一例看。省中吏散蓬壶靓,金屋啼痕觅香径。夕殿微凉锁洞天,沉沉云海烟花暝。此时月浸翠云裘,省识先皇照夜游。宝月楼南圆镜北,扁舟指点水天秋。天章惊拜星云丽,此地垂裳想遭际。圣代千秋文藻情,孤臣此日攀髯意。仙侣移舟旧迹空,繁华事散大明宫。少陵野老王摩诘,一代诗人涕泪中。兴亡到眼清哀动,石鲸无恙铜仙重。圣武他年纪裕陵,冰心万古埋香冢。苜蓿离宫信有之,羌笳哀乱怨龟兹。至今弱水悠悠恨,长向西流无尽时。
题康南海欧洲十一国游记
吁嗟乎,康君万死之身卒不死,当时咸谓留有俟。讵料天意茫茫中,终身遭际竟如此。光绪承统国运衰,强邻耽耽如虎视。君本草茅一介儒,感喟时艰奋袂起。旋由廷试擢曹郎,晋谒王公筹国是。两次呈上书万言,变法救时为宗旨。由来成宪率先朝,骤议更张徒逆耳。遭疑遭忌复遭谗,党祸株连杀数子。缇骑四出捕君身,君先奉诏已适彼。风传沪上始闻知,从旁救护来英使。为言中国非无人,有才如君终弃委。同舟载去往伦敦,举国欢迎争倒屣。戊戌至今十馀年,蒙罪逃亡谁谅只。昨持一编仔细观,知君在外游历纪。人才物产山川形,城邑街衢宫室址。政教风俗揽全欧,详参中外治乱史。就中论说列多端,得失昭昭持正理。天生君才已属奇,遍历奇观叹观止。世界从今将大同,此编先券同文轨。更有诗歌情见辞,忠爱拳拳系桑梓。李陵在虏家已亡,庄舄微吟泪常泚。事后心迹自昭然,堪叹时流妄訾毁。沧桑世境我生悲,海外孤臣犹未徙。吁嗟乎,中山孙氏志已酬,南海康君长已矣。
二小儿抬水歌八月三日为路、踊作于井上庐
我家有二儿,终日相嬉戏。其一九岁半,其一始八岁。有时好逗闹,有时好赌气。诵诗五十首,不催不肯背。放学归来早,不催不写字。昨遭我呵斥,灯下故回避。今日学抬水,井上笑声肆。买瓜待水冰,汲井姑一试。临出戒小心,慎勿使桶坠。凭窗娘儜望,耽心第一次。笑声喧未停,儿已至户砌。祖母出门迎,生恐两孙累。小儿前面走,身矮眼神媚。大儿后面行,体瘦耸左臂。我见弟兄来,心亦感奇异。拳母生锥子,阴阳一生二。二子如二蚁,共舁一米至。入室笑扶将,水已泼满地。生儿期有用,此景当一记。儿且勿嬉笑,是乃汝辈事。从兹晨夕间,老夫可安寐。井上汲水人,儿童添两位。两儿憨不答,烂熳殊可贵。驱儿齐上床,此时正午睡。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
肇自初创,二仪絪缊。粤有生民,伏羲始君。结绳阐化,八象成文。芒芒九有,区域以分。神农更王,轩辕承纪。画野离疆,爰封众子。夏殷既袭,宗周继祀。绵绵瓜瓞,六国互峙。强秦兼并,吞灭四隅。子婴面榇,汉祖膺图。灵献微弱,在涅则渝。三雄鼎足,孙启南吴。南吴伊何,僣号称王。大晋统天,仁风遐扬。伪孙衔璧,奉土归疆。婉婉长离,凌江而翔。长离云谁,咨尔陆生。鹤鸣九皋,犹载厥声。况乃海隅,播名上京。爰应旌招,抚翼宰庭。储皇之选,实简惟良。英英朱鸾,来自南冈。曜藻崇正,玄冕丹裳。如彼兰蕙,载采其芳。藩岳作镇,辅我京室。旋反桑梓,帝弟作弼。或云国宦,清涂攸失。吾子洗然,恬淡自逸。廊庙惟清,俊乂是延。擢应嘉举,自国而迁。齐辔群龙,光赞纳言。优游省闼,珥笔华轩。昔余与子,缱绻东朝。虽礼以宾,情通友僚。嬉娱丝竹,抚鞞舞韶。修日朗月,携手逍遥。自我离群,二周于今。虽简其面,分著情深。子其超矣,实慰我心。发言为诗,俟望好音。欲崇其高,必重其层。立德之柄,莫匪安恒。在南称柑,度北则橙。崇子锋颖,不颓不崩。
秋崖集
诗文别集。宋方岳著。四十卷。其集世有二本:一为《秋崖新稿》,三十一卷,据宋宝祐五年(1257)刻本景抄。一为《秋崖先生小稿》,凡文四十五卷,诗三十八卷,明嘉靖间其裔孙方谦所刊。后者所载较备,然宝祐本所有而嘉靖本所无者,诗文亦尚有数十首(篇)。又有别行本《秋崖小简》,较之二本,多书札六首。清修《四库全书》时,馆臣删除三本重复,以类合编为一集,勒为四十卷,统名《秋崖集》,即今所传之本。方岳诗集选本,有《秋崖小稿钞》一卷,见《宋诗钞初集》;《秋崖小稿集》一卷,见《宋代五十六家诗集》;《秋崖诗选》一卷,见《宋十五家诗选》;《秋崖集补钞》一卷,见《宋诗钞补》。
皇黎一统志
《皇黎一统志》(越:Hoàng Lê nhất thống chí/皇黎一统志),又名《安南一统志》,是一部成书于约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越南汉文历史小说。作者是吴氏三兄弟的吴时志、吴时悠、吴时任。小说描述了越南后黎朝的灭亡和西山朝的崛起这段时期的历史故事。《皇黎一统志》共十七回,约十二万字。小说反映了公元十八世纪末期黎郑王朝内部的斗争史。小说始于郑森宠邓妃,废嫡立少,致骄兵为变,卒招西山之兵,灭郑扶黎。因朝廷空虚郑氏诸王再次向皇帝要权,黎氏少主(即昭统帝黎维祁)重用权臣阮整,与南方军发生冲突,阮整被杀。昭统帝逃离京城,沿途招募义勇与西山党领袖阮光平对抗,屡为南方军所败,最后不得不向清政府求救,乾隆皇帝命两广总督孙士毅率清军南下以扶黎氏,孙士毅骄傲轻敌,为北平王阮光平所败,只得撤离升龙城。昭统帝亦逃到南宁、桂林,后与皇太后及皇妃被清政府召到燕京(今北京),由于清政府承认阮氏政权,昭统帝被软禁,于乾隆五十八年冬十月(1794年)郁郁而死,时年二十八岁。不久,越南最后一个王朝阮朝的帝王阮福映乘西山朝内部分裂之机回国,夺取嘉定(柴棍的另一名称),打败了阮光平之继任者阮光缵,建立阮朝,越南自此南北统一。小说最后以昭统帝归葬越南作为全书的结尾。
三教同原录
一名《历代神仙通鉴》。长篇小说。清初徐道撰。二十二卷,一百九十四节。道为明末清初人,“生而颠连”。原署“江夏明阳宣史徐道述,汝南清真觉姑李理赞”。卷十八至二十二署“新安融阳亦史程毓奇续,凤翔尚絅一贞王太素赞”。徐道晚年“悬壶于葑关之十里泉”,从顺治乙酉岁(1645)起,开始“籍龟鉴为本”,写此书,至康熙庚辰(1700),方由人损资剞劂,历时五十余年。据上海江东书局印行本末云:徐道系明初滇池侯徐英之子徐人瑞六世孙,程毓奇为明代理学家程翔之子程瑶的五世孙。此书为多人著述之大型宗教性小说,书名《三教同原录》,顾名是主张儒、道、佛三教同源合流说,而以道教思想为主导,融儒、释两家神话传说,按时代为序,统为一编,故亦名《历代神仙通鉴》。共分三集二十二卷一百九十四节。首集《仙真衍派》,从卷一至卷八,分七十二节(回目),叙“太极判化生五老,三才立发育烝民”经五老北沧浪水精子、南石唐赤精子,东尾闾木公、西昆仑金母、与中须弥黄老相会,赞助化育,得婴儿、姹女,自此生息渐蕃。盘古氏为三才之首,并有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相继而出,经炎帝、黄帝、老子、孔子诸人的诞生,事迹至汉东方朔诸神异故事。第二集《佛祖传灯》,从卷九至卷十六,共七十二节叙东汉明帝使郎中蔡愔等赴天竺问佛法,求得佛像,佛教流行,刘晨、阮肇天台上遇仙,张道陵遇河上公授《道德经》,康僧会于吴下建寺造塔,江左佛法大兴。葛洪拜见祖仙公及八仙故事。第三集《圣贤贯脉》,从卷十七到卷终共五十节,叙唐至明为政以德化民死而为神及善者羽化登仙,如裴航云英故事,吴彩鸾文箫故事及陈搏华山修道故事等。全书资料庞杂,时序或有颠倒、捏合者。然作为历代神仙资料,尚可参考。有康熙间原刻本(残卷),上海江东书局印行本(二十四册)。
春秋復始
崔适(1852—1924),字怀瑾,一字觯甫,浙江吴兴人。近代著名今文经学家、史学家。著有《史记探源》《春秋复始》《论语足征记》《庐觯经说》《四禘通释》《五经释要》等。 公羊傳當正其名曰春秋傳 四漢之初。所謂春秋者合經與傳而名焉者傳者後世所謂公羊傳也。其始不但無公羊傳之名亦無傳之名統謂之春秋而己。史記十二諸侯年表曰。荀卿孟子公孫固韓非之徒。各往往捃摭春秋之文以著書。今惟公孫固之書不傳。無攷。孟子告子篇下此四句左氏無之可見年見僖公三年傳荀子大略無易樹子。無以妾為妻。無曲防。無遏繩。表所謂春秋不指左氏篇春秋賢繆公。以爲能變也。見文公十二年傳。韓非子難三。死君復生。生臣不愧而後為貞見僖公十年傳。太史公皆謂之春秋梁孝王世家褚先生補。故春秋曰君子大居正。宋之禍。宣公為之。漢書鄒陽傅。季子緩追免賊。春秋以爲親親之道也又曰。祭仲許宋人立公子突。以活其君。春秋記之。為其以生易死。以存易亡也。嚴助傳。上書謝。稱春秋。天王出居於鄭。不能事母。故絕之。終軍傳。春秋之義。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萬民。顓之可也。此皆引傳文。亦但謂之春秋。惟董仲舒春秋繁露玉英篇。有經曰傳日之……
日本书纪
亦称《日本纪》。是现存日本最早的官修国史,为日本神道教重要经典之一,元正天皇(715-724年在位)舍人亲王太安麻吕(安厅侣)等人编撰,成书于公元720年(养老4年)。以历代官修史书为基础,参照中国典籍和朝鲜史籍,效仿中国史书体例编纂而成,正规汉文编年体记述。全书共30卷,另有“图系”一卷,已佚。1卷和2卷为神代卷,以日本古代神话传说为蓝本,虚构出世界创成,国土神生,天孙(天皇——作者注)降临的神代史,伪造出神皇谱系,借以确立天皇统治的神威。第3卷到第30卷记叙了从神武天皇到持统天皇(645-702年)的历史,其中大化革新以后到持统天皇的历史基本上以史实为据,可算正史,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该书的哲学思想主要见于“神代卷”中有关世界创生的神话之中。其哲学自然观受中国古代文献《淮南子》、《三王历纪》、《礼记》等影响颇大,认为“古天地未剖,阴阳不分,混沌如鸡子,溟滓而含芽,及其清阳薄靡而为天,重浊者淹滞而为地”。其中包含了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和“宇宙有限论”的观点。17世纪后,日本兴起的国学学者把考据和研究该书作为论证复古神道的重要方面,尤其“神代卷”是日本神道教重要的理论依据。
伤寒论
《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汉医经典著作,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2卷。现今遗存10卷22篇。伤寒是中国古人对外感病的通称,并不是某一疾病的专门病名。古人常把疾病的诱因当作病原,寒不仅仅是现代所说的受寒,而是所有外邪引起疾病的统称。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论》。《伤寒论》原书曾经西晋王叔和整理编次,在五代十国时期已经处于一线单传、存亡继绝的危机状态。此书在北宋国家书府秘藏八九十年,嘉佑年间(1056-1063),北宋校正医书局成立,选高继冲进献本为底本,由孙奇、林亿等校定,于1065年由朝廷诏命国子监雕版刊行,名为定本《伤寒论》,结束了从汉末至宋凡八百余年传本歧出、条文错乱的局面。
炎徼纪闻
西南民族史志。明田汝成撰。四卷。成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记当时西南苗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事。炎徼,即泛指以炎热为特征的西南边境地区。卷一记广西田州府土官岑猛、归顺州土官岑璋、广西龙州土官族子赵楷、广西凭祥州土官庶子李寰、思明府土酋黄氏等五人事迹。卷二记明统治者同断藤峡少数民族的关系,并提出安抚的各种措施。卷三记贵州宣慰使霭翠之妻奢香、霭翠之孙安贵荣、思州宣慰使田琛、播州宣慰使杨辉、贵州清平卫部苗阿溪、都匀府部苗阿向等六人事迹。卷四除记云南简史、木邦宣慰司部落猛密和宣慰使孟养之外,还介绍了苗、罗罗、仡佬、龙家、冉家、瑶人、僮人、黎人等各少数民族的渊源及风俗习惯。每人每事之后附有议论。由于作者长期任职贵州、广西等地,对其时形势和土司实况,了解较深,故所记史事较为翔实。
平定三逆方略
专题性史书。六十卷。勒德洪,康熙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清初,明朝降将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因在清朝一统天下的过程中立有功勋,被分别封藩云南、广东、福建,称为三藩。他们各拥重兵,占据数省,飞扬跋扈,形成三股强大的地方割据势力,对清朝统治构成了严重威胁。康熙十二年 (1673年),三藩先后举兵反清,经过长达八年的战争,至二十年十月清军数路围困云南省城,吴三桂(五年前死)孙世旸走头无路,被迫自杀。三藩叛乱终于被平定。次年,勒德洪等奉圣祖诏令,纂修《平定三逆方略》六十卷,二十五年书成。本书自康熙十二年三月平南王尚可喜疏请撤兵始,至二十年十二月圣祖以“逆寇荡平,诏赦天下”止,详细而具体地记述了清廷平定吴三桂、尚之信(尚可喜子)、耿精忠叛乱始末。乾隆时本书收入《四库全书》中。北京故宫博物院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有精写本。可资康熙朝研究之参考。
韬奋漫笔
1933年11月上海生活书店初版,收文52篇。1936年3月重印,改名《漫笔》。著者于1928年11月至1933年7月间发表于《生活周刊》上的随笔、杂感编集。收《生活周刊究竟是谁?》、《一个小巧妙》、《可敬的老司务》、《硬性读物与软性读物》、《挨骂》、《劳而无功》、《“生活”的洋房汽车》、《谈孙桂云女士》、《硬吞香蕉皮》、《肖伯纳的幽默》、《〈两地书〉》、《统治者的笨拙》等51篇
反三国演义
《反三国演义》又名《反三国志》,为民国文人周大荒所撰写的白话文章回体小说。该书据信始作于1919年,1924年起在《民德报》上连载,1930年结集,由上海卿云书局出版。该书从徐庶进曹营一节开始改写了《三国演义》的剧情,褒刘,抑孙,贬曹。并且加大了赵云与马超的戏分,让此二人成为刘备的顶梁柱,并最终攻陷魏国首都许昌,助蜀汉统一全国。
海外扶余
清代白话长篇英雄传奇小说。四卷十六回。不题撰人。据藏抄卡片著录知作者为陈墨峰。约作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至三十三年(1907)。原书为抄本,线装2册,卷首有《序》1篇。1985年经孙菊园、孙逊校注,描写郑成功辉煌人生的传记小说。本书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写,展示了郑成功在国难当头、民族濒危之际,奋起领导东南沿海人民进行抗清复明斗争的同时,又义不容辞地与当时拥有世界最先进武器、最蛮悍的荷兰侵略者进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以落后的原始武器“弓箭长矛”痛歼了以“坚船利炮”武装起来的荷兰王牌军,并一举光复台湾,为国家统一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我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辉的篇章。
康宗武和廉介
鳌极分群类,鸿灵奠八区。人文疏地秘,吾道斡天枢。羲画龙图衍,苍书鸟迹纡。力田初识耒,伐叛肇弯弧。穆穆隆皇治,雍雍阐帝符。比封侯稷契,执艺总斨殳。熙洽均黎庶,光华薄海隅。百王宗令德,一视效宏模。河洛滔滔水,邦畿坦坦途。征苗开誓命,载亳徯来苏。垂统将千祀,偕行慨独夫。鸣岐争睹凤,流屋喜瞻乌。文德重华并,声名二代踰。耄荒寻遇满,板荡适遭胡。地启耄王裔,天开素主徒。象尼神已降,铭鼎口先糊。礼乐昭云汉,春秋凛钺鈇。迟回思徇铎,浩荡欲浮桴。窈窈诗书囿,巍巍道德陬。奠楹双涕泪,锡诔一于戏。鲁道沦衰薄,秦坑肆毒痡。叔孙仪卤莽,伏氏语含糊。六艺多狼籍,群言竟嗫嚅。隋儒轻儗议,晋帖巧临摹。湘水迷荃芷,梧台杂瑾瑜。书林秋淅沥,义圃晚荒芜。京洛乾坤辟,周程剑佩俱。道存康节邵,学衍紫阳朱。地望崇邹鲁,渊源接泗洙。耕莘伊尹聘,出昼孟轲迂。寂寞遗经笥,凄凉大冶炉。辉辉山蕴玉,蔼蔼泽藏珠。一统真元会,群生德泽濡。梯航千里贡,玉帛万邦趋。绣绘衣裳被,章程典册敷。席重丹扆座,土列白茅蒩。盛德跻平世,频年赐大酺。倦扶筇竹杖,寒拥罽宾毹。
赠臧鲁山廉访
肃政光华远,清台启拟公。节移梅岭北,轺发桂江东。楮帐筛寒月,椰杯鼓朔风。瘦童空挟杖,贫病不装狨。徼俗三年问,威名百郡雄。星芒垂浒洛,雪色照宾融。敷教有虞庙,讲经夫子宫。端严锄犷戾,易直牖倥侗。吏滑加笞竹,官贪解印铜。冤销千褐父,恩洽万黄童。花缦戏冬暖,瓠笙吹岁丰。仁频苞嫩绿,古辣酿轻红。象迹烟中堞,鲸波雨外篷。夷珠人有斛,粤布我无筒。剖决心如水,驱驰鬓已蓬。六条方奏最,四牡欲歌功。为有澄清志,迟输献纳忠。织云添衣绣,鞭霆亦乘骢。楚尾吴头会,三湘七泽通。天文恢翼轸,地盖接潭洪。牙纛联分政,旌旗列总戎。鹜争肥似雁,罴搏猛于熊。怀璧枉无罪,见金忘有躬。化源安溷溷,狱市积匆匆。大器能绳物,先声已击蒙。道傍豺果避,窟底兔几空。勿珥终凶笔,毋关报怨弓。左饘并右粥,后稑更先穜。采菊赋归老,爱莲无极翁。理明轻势利,语妙入盲聋。文祖欧阳古,诗宗鲁直工。挽回铅椠习,超出簿书丛。顾眄山须动,揄扬石可砻。羽仪倾振鹭,啄抱遍哀鸿。念昔初腾踏,时方息战攻。考工崖黯黯,试累海昽昽。赤芾彼三百,素丝兹五总。稳行卑剑阁,善纳小云梦。甲子从头数,冠绅进秩穹。阶兰香浣露,田玉气嘘虹。世或探斯鷇,吾宁牿尔犝。察鱼应小慧,听蚁岂真聪。静躁聆徽外,刚柔省彀中。江湖归独步,宇宙涉丹衷。德骥曾思附,仙舟偶未同。耐寒衣故白,好古佩仍葱。梦枕频鲜荔,羁帆几落枫。泥涂龟各曳,霄汉凤稀冲。励操期霜柏,吞声等爨桐。渐忘身显晦,得究学初终。韩子哦双鸟,庄生感二虫。乐莘晞衎衎,忧杞笑忡忡。选举翳唐盛,方闻及汉崇。贡琛凌渤澥,怀组际穹窿。谷欠防饥敛,盐因析利笼。骇民牛觳觫,虚士鹤氋氃。黼黻需耆俊,饔飧给老癃。会看杨绾贵,不计孟郊穷。温井觇阳长,明奎卜道隆。斲辞规爱助,华发尚狂侗。
咏怀旧隐十五首
旧宅今何在,云山昔更清。樵歌秋树谷,渔网夕阳汀。门巷来车盖,书声接户庭。遗墟悲蔓草,浪迹信浮萍。江雾仍为雨,山花故作容。秋风馀鼠雀,寒水落鱼龙。慷慨心犹壮,羁栖力巳慵。白云华盖表,怅望最高峰。忆昔升堂日,诸生授简时。遗经周礼乐,野服汉威仪。一自趋丹凤,微班侍玉螭。风尘惊岁阔,猿鹤怨归迟。高堂存古制,粹德俨先容。道脉千年统,人心百世宗。夜台悲化鹤,云气想犹龙。松柏宁无恙,青山一万重。西斋风月好,庭草到阶前。春服趋童冠,秋声杂诵弦。题诗黄叶上,拄竹白云边。俛仰成今古,销魂为黯然。乔木依深谷,居人尚几家。衣冠迷宿草,舟楫失桃花。转斗宁无已,劳生已有涯。毋烦问松菊,何计事桑麻。契阔风云会,栖迟道路长。老来犹作客,春至好还乡。酒醒天连屋,诗成草满塘。家声尚清白,世态任炎凉。党里乌巾集,邻翁古意淳。瓶罂随野俗,耕稼及清辰。世业诸孙在,寒山白屋贫。为传宗谱旧,长使旅情亲。幽居临水竹,老桂出林阿。荫接青云武,花开碧玉柯。百年秋露重,十里夜香多。荣悴知何意,炎尘起海波。故园谁识主,曝背已忘君。雾雨鸡豚社,寒山鹿豕群。池分涧底水,圃斸垄头云。茅屋知堪赋,长歌对夕曛。昔人营寺日,野老在朝时。栋宇山林净,松杉土壤宜。海尘留法雨,檀施寄禅枝。接地多先垄,春秋拟合祠。茅屋云犹在,桃源世已非。渔樵能有待,鸿燕尚知归。霜露春秋感,风尘造化机。松楸千里日,夜夜梦魂飞。世事嗟何及,天伦恨已深。乾坤一抔土,霜露百年心。去住青山隔,艰危白发侵。丈夫无别泪,此际倍沾襟。山黑天仍雪,江寒梅未花。昔年宾国日,几醉上林霞。勇退寻归棹,甘心理钓槎。如何青布袜,未得踏溪沙。白社千头橘,成都八百桑。每思亲棣萼,不为问山庄。太史瞻凫影,家人识雁行。茅茨容易葺,春水棹相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