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堂集

十卷。宋毛滂 (1055左右—1120左右)撰。毛滂,字泽民,衢州江山 (今浙江江山县)人。官至祠部员外郎,知秀州。因其曾知武康县,县有东堂,因此以其为集名。元祐中,苏轼守杭州,滂为法曹,官期满,至富阳,苏轼闻有人歌其《惜分飞》词,大赏之,由此知名。奸相蔡京柄政,其上一词,甚伟丽,于是骤得进用,因此为人所轻。其《上苏内翰书》,文风萎靡,阿谀奏承之言,令人肉麻,于其人品可见一斑。陈振孙谓其诗文“视乐府而不逮,盖亦因其人而少之。然平情而论,其诗有风发泉涌之致,颇为豪放不羁。文亦大气磅礴、汪洋恣肆,与李廌足以对垒。”评价亦较公允。所著《东堂集》十卷乃清四库撰官从《永乐大典》搜采辑编而成,内有诗四卷、文六卷。所著《东堂词》由毛晋刊入《宋六十家词》中,世间多有其本,故未录此集中。《东堂集》十卷有《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珍本初集》等本行世。

先唐文

《先唐文》是清人严可均所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之一集,1卷,是一部先唐文章总集。其对于研究先唐一代的历史、文化、文学的重要价值,已为学界广泛肯定。

和春深二十首 其五

何处春深好,春深刺史家。阴繁棠布叶,岐秀麦分花。五疋鸣珂马,双轮画轼车。和风引行乐,叶叶隼旟斜。

镇越堂辞

气佳哉兮郁葱,文五色兮虎龙。江胥杵沙为驰道兮,海若敛潮其下风。前羲舒而后翳霳兮,轸猎来自东。孕泰和兮诸冯,煽炎晖兮沛丰。于乎秦望,禹会其宇内之镇兮讵伊越之雄。堂兮堂兮,宜其眇翠阆而羞丹蓬。

堂山高

堂山高,风木何萧骚。中有壮士骨,英英不能销。昔日陈太丘,于今见其曹。天台六邑地,淳风转漓浇。墓门多遗泪,过客思奠椒。越山南,趋势如万蛟。左蟠右结,汇为土膏。煌煌灵芝秀其苗,千古万古堂山高。

吕老兆棠先生古稀荣庆成七律二章敬祝千秋 其一

寿域今跻七十庚,飞花瑞雪自轻盈。丰年兆徵齐民乐,砂邑棠生香气迎。铁画银钩追北海,潘江谢月惊群英。欣看矍铄精神好,玩水游山任意行。

吕老兆棠先生古稀荣庆成七律二章敬祝千秋

寿域今跻七十庚,飞花瑞雪自轻盈。丰年兆徵齐民乐,砂邑棠生香气迎。铁画银钩追北海,潘江谢月惊群英。欣看矍铄精神好,玩水游山任意行。景运重开盛世天,喜登耄耋舞蹁跹。风流跌宕真高士,巽退谦和是隐贤。江水东流长浩浩,福缘汇至自年年。会当快饮三杯酒,大好河山色更妍。

襄阳耆旧记

五卷(习凿齿撰),是研究襄阳古代中国人文的重要历史文献。《襄阳耆旧记》又作《襄阳记》,《唐志》作《耆旧传》,《宋志》作《记》,《郡斋读书后志》曰“记五卷。前载襄阳人物,中载山川城邑,后载牧守。观其记录丛杂,非传体也,名当从《隋志》。”愚案《续汉·郡国志注》,蔡阳有松子亭,下有神陂,引《襄阳耆旧传》;《文选·南都赋注》同引之,则称《耆旧记》。

阅古堂八咏 牡丹

极塞将何奉燕娱,牡丹池馆一株无。谁人会我栽培意,欲见吴宫小阵图。从来良守重农桑,何事栽花玷此堂。已爱昔贤形藻绘,更移嘉卉伴馨香。东君于此最多情,先与黄金撚画成。何似亚夫坚壁地,因人千古得嘉名。叠叠云根渍古苔,烟峦随指在庭阶。主人未有铭功处,日视崔嵬激壮怀。堂下开畦植药苗,更将灵种悉名标。吾心尽欲医民病,长得忧民病不销。遥派分流过近阶,潺潺终日泻琼瑰。谁知到此幽闲地,多少馀波润物来。小桧新移近曲栏,养成隆栋亦非难。当轩不是怜苍翠,只要人知耐岁寒。边俗稀曾识此科,南方地暖北寒多。孤芳莫念违天性,无奈深恩爱育何。

寿采堂为许克谦赋

舞斑衣,进春酒,载拜称觞介眉寿。许生心即老莱心,老莱不先生不后。进春酒,舞斑衣,愿亲高年过期颐。堂后萱花照华发,阶前亦有兰与芝。吴山可融吴水结,孝子娱亲心不歇。此堂宜与齐门高,寿采之名如日月。

唐诗三百首

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是五七言古今体诗的高峰。《全唐诗》收集了48 900余首诗,流传众口的名篇也不下千首。清代文学家孙洙从中选择了三百余首,分体编排,名为《唐诗三百首》,署名蘅塘退士印行。据考证,孙洙编选此书时,夫人徐兰英也参与其事,应是夫妇合编。孙洙编选《唐诗三百首》的动机在原序中说得很清楚,是“为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他认为“世俗儿童就学,即授《千家诗》取其易于成诵,故流传不废。但其诗随手掇拾,工拙莫辨……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录成一编”。《唐诗三百诗》收作者77位,从皇帝、和尚到歌女,题材包括抒发个人情怀、借物咏志、山水风光、名胜古迹、生活琐事等等方面,大体能反映当时社会生活、人们心态的复杂性,但反映当时社会矛盾的作品少。所选作品在艺术上力求上乘但又要浅近明白,能达到雅俗共赏的目的。书一问世,风行海内,不仅是蒙学教材,也是社会上十分流行的诗歌集。从唐人选唐诗的元结《箧中集》始,历来编选唐诗的版本有一百余种,但持久而广泛地流传的首推《唐诗三百首》。谚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孙洙当年编《唐诗三百首》以其验证此谚语,从该书深入人心的社会效果衡量,有一定效果。

唐宋八大家文钞

唐宋散文总集。共一百六十四卷。明代茅坤编。坤字顺甫,号鹿门。归安(今浙江吴兴)人。明嘉靖进士,官至大名兵备副使,后落职归隐至终。本书辑唐代韩愈文十六卷,柳宗元文十二卷,宋代欧阳修文三十二卷附《五代史抄》二十卷,王安石文十六卷,曾巩文十卷,苏洵文十卷,苏轼文二十八卷,苏辙文二十卷共八家文章编成,共计一千四百余篇。初刻于杭州。万历中其孙茅著订正重刻,最为通行。本书系有感于八家全集浩繁而编,旨在为初学者提供古文选本。前有总序,反对前后七子“文必秦汉”的主张,弘扬唐宋古文,认为其所选八人文章得“六经”之精髓,并提出“世之操觚者往往谓文章与时相高下,而唐以后且薄不足为。噫!抑不知文特以道相盛衰,时非所论也”的见解,对后世文论很有影响。在编排上,此书首列原序,次列论例,分述八家文体风格,各家文选前亦各有序,述其特色,所评精当,要言不烦,后列作者《本传》,选文题目下均有圈点批评,指示文章的要旨与特色。全书所选虽非精审,但篇幅繁简适中,既便于作文、论文家参考,又利于初学,因此,后世流传较广,“唐宋八大家”之称即由此而起。清桐城派选编《古文约选》、《古文辞类纂》皆以八大家古文为主,清魏源有《纂评唐宋八大家文读本》八卷亦由本书而成。有清代坊刻本,《四库全书》本。

安雅堂集

元代诗文别集。13卷。陈旅撰。《四库全书》曾据两淮马裕家藏本编入别集类。本集别题《陈众仲文集》。《安雅堂集》的主要版本有明祁氏澹生堂抄本及数种清抄本,传本比较少见。本集卷首有元至正九年(1349)张翥序,至正十一年林泉生序。卷1为赋、辞等及五七言绝句,卷2为五七言律诗,卷3为五七言古诗,卷4—6为序,卷7—9为记,卷10为碑,卷11为碣、墓铭,卷12为墓志铭,卷13为杂文。卷末有明人杨士奇跋等文字。据《元史》本传,陈旅有集14卷。但本集及明入焦竑的《国史经籍志》都作13卷。今存《安雅堂集》13卷系陈旅之子所编,首刊于元末,是流传有绪的善本。陈旅的诗文颇得虞集赏识,《元史》本传说:虞集见到陈旅的文章,“慨然叹曰:‘此所谓我老将休,付子斯文者矣。’即延至馆中,朝夕以道义学问相讲习,自谓得旅之助为多。”这一点,也为张翥的《安雅堂集序》所证实。从实际的文学成就与影响而言,陈旅是无法与虞集比肩的。

唐叶真人传

宋张道统撰。道教传记。一卷。前有宋理宗淳祐时(1241-1252)马光祖序。本书为唐代道士叶法善传记。叶法善为唐玄宗时著名道士 以道术高闻名于世,《旧唐书》有传,《太平广记》卷二十六也载其事迹。唐玄宗曾拜其为鸿胪卿,封越国公,卒后赠越州都督。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封致虚见素法师,宣和二年(1120)加封灵虚见素真人。书中既有关于叶法善的神话传说,也有史实,为研究道士叶法善的参考文献。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谱录类。

唐大诏令集

北宋宋敏求编。共130卷,为唐代各朝诏令的总集,系作者根据其父宋绶所纂辑之稿整理而成。体例上共分为帝王、妃嫔、追谥、册谥文、哀册文、皇太子、诸王、公主、郡县主、大臣、典礼、政事、蕃夷等13门类。每一门类下又分有细目。诏令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官文书,它和《起居注》、《实录》一样,同为记述当时政治大事的直接史料,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尤其是唐代的《实录》除《顺宗实录》5卷外,都已佚失,更显出其珍贵,可以纠正两《唐书》记载上的错误和弥补其空白。如根据该书第99卷所载咸通三年十月《分岭南为东西道敕》,可以纠正《新唐书·方镇年表》中以象州为蒙州之误,并弥补其龚州、藤州、岩州三州之缺。根据该书第81卷《修晋书诏》,可以纠正《旧唐书·房玄龄传》及《令狐德棻传》中将贞观二十年始修《晋书》为贞观十八年之误。又如唐敬宗本为宦官所杀,两《唐书》均隐晦其事,而在该书第114卷《江王下教》中则具载其详。杨太真本是寿王妃以及她后来度为女道士的经过,《旧唐书》亦颇隐晦,而在该书第40卷《册寿王杨妃文》和《度寿王妃为女道士敕》中,则明证其事。特别是该书第83卷以后政事、蕃夷二大类中所收诏令,直接关涉到唐代的政治、经济、法律、选举、职官、婚姻制度,以及与周边各族关系的丰富资料,是研究唐史的人所不可忽略的。宋敏求,字次道,曾任馆阁校勘并预修《唐书》。治平中,召为《仁宗实录》检讨官,同修《起居注》。后升为龙图阁直学士,修两朝正史,曾补撰唐宣宗、懿宗、僖宗、昭宗、哀帝5朝《实录》。谙熟唐代史事,因而所录较为完备。

御选唐诗

唐诗选集。清康熙皇帝玄烨御选。共32卷。内题“总阅陈廷敬,校勘官励廷仪、蒋廷锡、张廷玉、赵熊诏”,并有缮写、纂注、校录、监造等45人。《四库全书总目》并记载有“附录3卷”。编成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此书是在康熙诏令编纂的《全唐诗》成书后编选的,卷前有玄烨所撰《御选唐诗序》。《序》中说:“盖讨索贵于详备,而用以吟咏性情,则当挹其精华而漱其芳润”。因之,就往昔披览过的唐诗中“取其尤者汇为一编,古风近体,各以类相从”,而成此书。入选之诗虽风格不一,却“以温柔敦厚为宗。其忧思感愤、倩丽纤巧之作,虽工不录”。《序》中又说:“命儒臣依次编注,朕亲加考订,一字一句,必溯其源流,条分缕析;其有征引讹误及脱漏者,随谕改定。”由此可知,此书称“御选”,并非虚美,玄烨确曾参预其事。书中卷1至卷6为五言古诗;卷7至卷9为七言古诗;卷10至卷16为五言律诗,附六言律诗3首,并有五言律诗补编;卷17至卷23为七言律诗;卷24至卷25为五言排律,附七言排律1首,并有五言排律补编;卷26至卷27为五言绝句;卷28至卷32为七言绝句。入选作家有小传。

和宗秀才惠诗七首 其五

平生南岳望重湖,烟霭苍茫认有无。可是能来访苗俗,祇今风化已唐虞。

海上三山行为唐仁卿父母双寿赋

君不见南北涨渤一水通,扶桑万里初日红。蓬莱瀛洲与方丈,黄金宫阙云气中。三神之山可望不可至,船行往往引以风。澄海东近扶桑东,霞冠星佩唐仙翁。陈姥秀笄六珈贵,重封偕老颜如童。华堂结构开耆寿,烟波绾带沧津口。鸾歌凤舞轩辕丘,包匦菁茅云梦薮。错衡文毂拥路衢,峨弁振缨向庭牖。雕盘缤纷翠釜驰,金支闪烁珠旗走。翁姥齐欢此日觞,象筵岁酌长生酒。仙郎计部莱衣斑,兰满阶墀玉树环。安期巨枣纷将献,王母蟠桃近可攀。君不见阜乡亭下赤舄还,千岁求我蓬莱间。且向天中觐双阙,还来海上访三山。

仙佛奇踪

明洪应明(约1596年前后在世)撰。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著有《仙佛奇踪》四卷。《仙佛奇踪》是记佛老二家故事的书。前二卷记仙事,后二卷记佛事。首卷载老子至张三丰六十三人,名曰消遥墟。二卷附长生诠一卷。三卷载西竺佛祖自释迦牟尼至般若多罗十九人;中华佛祖自菩提达摩至船子和尚四十二人,名曰寂光境。四卷附无生诀一卷。仙与佛都配以画像。考知释家、道家自古分门,他们的著述著录也各自分部。《仙佛奇踪》兼采二氏,不偏属,也多荒怪之谈,所以归入小说家。有《喜咏轩丛书》本八卷,题《月旦堂仙佛奇踪》。

定州阅古堂

朔方之兵,劲于九土。尤劲而要,粤惟定武。兵劲在驭,用则罴虎。失驭而劲,骄不可举。曰保曰贝,闭壁连阻。武爵新守,束手就虏。皇帝曰噫,汝武曷取。有敝必革,以儒于抚。公来帅定,始以威怒。有兵悍横,一用于斧。连营怛之,胆栗腰伛。既惧而教,如餔如乳。以刺以射,以钲以鼓。无一不若,师师旅旅。列城自刺,靡不和附。阴沴为梗,降此大雨。大河破泄,在河之浒。民被黜垫,田入莽污。流离荡析,不得其所。公戚曰吁,予敢宁处。乃大招来,乃大保聚。乃营帛粟,寒衣饥茹。民归而安,水下孰禦。强弱死生,由公复虑。曰义曰仁,震肃春煦。合和蒸天,天顺以序。公境独稔,爰麦爰黍。公俗独乐,夫耕妇杼。人虽曰康,公亦奚豫。谓此一方,民与兵具。务剧任重,稽古其裕。人皆谓公,与古为伍。公文化民,公武禦侮。何思古人,公不自许。遂择奇匠,绘于堂宇。列其行事,指掌可数。前有古人,在我门户。后有来者,依我墙堵。斯堂勿坏,有堂有故。堂之不存,来者曷睹。宏乎焕乎,千载是矩。

1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