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道林寺诗
钲鼓远轰填,旌旗近凌乱。兰棹截波舣,肩舆傍山转。白羽映尘举,乌纱倚风岸。揆才非阿都,托乘陪中散。暝投萧寺迥,路入修林茜。清谈曾未既,长夜已踰半。周旋仰陂量,眄睐惭沟断。欲倚青云披,轻歌白石烂。高风生夜壑,长松响幽涧。秉烛访陈迹,辞墨叠壮观。缨蕤虽未濯,心目欣已浣。文奇楚招些,迹异元郎漫。初惊冰玉违,已见珠玑璨。临池名草圣,天台得才冠。兼资古所稀,荐遇世尤愿。琳琅鼓馀韵,蛟虬走芳翰。诣绝雅无伦,神变敏如幻。规为到古始,气槩起消懦。须知赵璧贵,祗借秦人玩。吟想情有馀,言终屡增叹。
次韵程愿二首
我家张许同生岁,果者尧时值圣明。丙子与君无贵者,甲辰惟我亦同庚。闲云万岭林泉兴,明月一溪丘壑情。同岁同心有如此,相期岁晚李歌行。二李歌行醉里歌,君溪两棹我烟蓑。凤凰台上我山墅,虹马轩高君月坡。晓径焰间追李杜,夜窗灰里拨阴何。长哦岁晚成二老,诗社往来君肯么。
老人星
静夜沈沈月色明,遥瞻南极老人星。祥光分映连牛斗,瑞彩生辉耀丙丁。永为君王符万岁,式同臣子际千龄。昌图肇运雍熙治,皎皎横河四海宁。
曲江拜张文献公祠
岭海号多士,开先始兴公。大名照宇宙,信史书勋庸。遂令曲江重,媲美中州崇。精诚日星贯,俎豆春秋隆。缅怀廊庙上,蹇蹇王臣躬。指兹逆竖首,碎此干将锋。天高听虽卑,竟莫回九重。蓟野鼙鼓动,蜀道埃尘蒙。范金肖遗像,褒赠劳渊衷。顾瞻祠堂间,尚识风度雄。白羽寓微意,金镜悬孤忠。先觉百世师,景仰无终穷。怀哉秉钧者,孰与公心同。
夜坐
夜寒蟋蟀语秋根,独客无眠忆故园。天作穹庐笼四野,月飞明镜照千门。胡笳相应时时发,戎马初生处处屯。秉烛封书寄兄弟,一身犹滞海西村。
秋夜步月至弥伽居士强恕斋话旧得十六韵限夜字
不寝忽抛枕,月色况投罅。呼儿手筇枝,召厮导镫杷。仰见河鼓明,云光净如砑。虫语方欲稀,市声犹未罢。踏月思访幽,过桥仍命驾。打门应苍头,主人出相迓。由来意外逢,熟识翻成乍。婢醒点茶来,妇起从楼下。数钱问邻酤,陈果当厨炙。忆子未二十,同业逻水舍。往复讨陈编,无冬亦无夏。谈谐每竟夕,似儿嗥不嗄。转瞬五十年,迅逝同一跨。古人云秉烛,此义不予诈。诗成且归去,病老正多暇。傥许数过从,街静何曾夜。
平山堂雅集用昌黎会合联句韵
朋交邂逅新,敦槃风雅重。秉烛兴腾骞,访旧情贾勇。沟荒樵月乾,楼圮冈云耸。城芜今古春,江递歌哭涌。独有平山孤,危厂豁滞壅。庐陵树文帜,峨嵋接芳踵。词苑得江山,隋宫失丘垄。沈吟不朽迹,倍切同腐恐。堂势尽千里,气象收万种。乌驭闪阴晴,鱼龙混杂冗。孤撑夏修竿,绵延叠疑冢。鸾音半岭啸,敝屣南面宠。大游鹏负息,齐物菌蒸拱。瞩遐胸为宽,坐旷神绝恟。芒忽受虚来,沆瀣饱清奉。峦光涤肺腑,翰墨振庳肿。昔贤吐高焰,兹境宽厚拥。吾侪及嬉娱,清尊徒迭捧。微争战蜗蛮,细响吊榛蛩。窥宎张籍盲,跂前支离尰。景迅过虻飞,形固匪阙巩。甲名。三立鲜峥嵘,七尺亦劣䢆。瞻礼俎豆肃,俯仰神骨悚。端赖干莫利,心蓬薙蒙茸。敢托玞䂥质,言玷砻圭珙。吟思卷绮霞,夕姿曳绣陇。棹舲香荷蒲,襟袖鉴清溶。尘缰乍脱羁,天械亦解蛩。情比叶埙篪,盟长宗介冢。谈味快沃焦,离绪旋抽蛹。竹林几闲逸,云逵或踔踊。孤怀驻景方,早计御寒氄。神龟宁曳涂,蒲牢讵栖甬。崦嵫薄日外,惊涛正呼汹。
味辛以苏文忠所撰司马文正公神道碑见示属题其后
丰碑纪功日磨砻,谀墓之文苦充栋。谁欤日星照两间,其人其文交引重。涑水学术醇乎醇,古三不朽萃一身。宣仁临朝拜仆射,如旱而雨寒而春。惜哉公年未中寿,天不慭遗保元祐。臣轼秉笔无愧辞,道媲周程业韩富。憸人无何报复恣,发冢斲棺诞无忌。豚鱼可格独不孚,豺虎畀食此亦弃。党人碑立龟趺蹲,以公名冠端礼门。元符贵人糊面目,不及石工公道存。等片石耳镌刻异,一荣一辱分仇恩。呜呼公之精神在穹壤,是非颠倒凭群枉。当时魑魅空横行,千秋麟凤同瞻仰。仆碑磨文文不磨,皇统复立金山河。洛阳铜驼那可问,宫邻金虎终如何。此碑七百余年久,曾入虞山孟津手。附骥谁知已续貂,文采风流付刍狗。磨兮不磷涅不淄,芒寒色正典诰辞。淋漓元气自往复,可式浮诡抚衰疲。亦有生斋今守藏,示我遗碑遥怅望。二童一马万人环,天下安时注意相。
镇沅杂咏三十六韵
炎徼南荒外,瓜城绝塞边。九夷今部落,六诏古山川。土姓延窝泥,银生控濮铅。封疆馀壁垒,蛮触息戈鋋。环郭无完雉,梯山有画阡。涧虚溪涨雾,树老叶生烟。野栅环芦箐,山阴杂木棉。蜂房烟窦蜜,蜗户灶丁遍。南浦催耕早,西成报赛虔。风声寅亥市,米价丙丁年。云外溪舂碓,山根竹引泉。三秋无候雁,二月有鸣蝉。恩镇旋分合,刁刀任倒颠。衣冠齐气缓,巫觋楚风沿。艾叶呼成俗,茶盐礼不愆。花裙百幅叠,青布满头缠。饲蛊吁堪怪,埋魂习未悛。瘴气先比稻,炎汗臭如膻。野水荒山地,黄云赤日天。销魂戛洒渡,詟梦哀牢颠。马路千盘转,羊肠九折旋。登危筋力尽,入境衣履穿。黉序长榛莽,衙斋傍市廛。芷茎香寂寞,楚水月婵娟。人立扶桑影,家馀玉版禅。共春鸟异响,别树花同妍。太仆丛祠古,西林乐府传。清风销案蠹,时雨慕堂鳣。此日权司铎,前身愧谪仙。阮途穷未返,潘序拙宜然。问菊无来使,折梅谁递笺。春情云漠漠,乡思泪涓涓。手板裁霜竹,头衔问雪毡。但愁官冷落,例与郡移迁。对酒空怜鬓,吟诗剩有肩。輶轩久废职,会萃拟成篇。
儗陶社九老歌
千春万秋等日月,盘古以后皆陈迹。丙寅之岁上元前,无数梅花散芳泽。元亭载酒皆胜流,酩酊大醉蓬茆宅。十八人中半寿星,朱衣齐点寿阳额。吾江名宿许伯清,沧洲领袖称诗伯。大雅堂开刘尚书,骚人济济争浮白。巍然陈氏万卷楼,当年时照晚霞赤。吾家花萼负盛名,百五百十同振翮。匏村砚北两诗钞,钱氏骚坛有专席。竹林向秀古名贤,子孙大耐多得力。云礽繁衍章全城,镌珉寿梓多刊刻。漫园辟后更芜园,金昆玉友同风格。东山孝感格天心,仁者先难终后获。群贤门阀皆清华,而今都作郦泉客。芳春淑景长优游,遐龄定届期颐百。浮邱拍手洪崖笑,一切闲愁总消释。走也携酒步后尘,称觞乐与永朝夕。乔松古柏共长春,苍翠年年耸千尺。小园诗社有雏形,增高继长诸贤责。愿晋香山九老歌,敬祝勿以形为役。
蝶恋花 黄牡丹,倬盦和师曾韵,叠韵报之
不信参差真象凤。巷陌华镫,照彻寒梅冻。一度寻春成断梦。无双有二催归鞚。洛谱呈身春藉重。绢妇辞多,叠韵花间送。春去未忘人影共。罗衫尘壅金泥缝。五色江花文笔凤。一病豪枯,尘渍驼酥冻。乍起维摩仍午梦。文殊忽降青猊鞚。瑞霭无分金界重。佛讯来时,先遣名姝送。绘影未须双靥共。青睛偷觑猫儿缝。并世尧夫星与凤。冒雨曾看,不惜因花冻。布算且酣今夜梦。明朝莫纵游群鞚。语报端明诗简重。何处奇葩,开得应分送。道是孤芳容我共。吟笺草遍元刊缝。老去姚风名可凤。病里涂黄,光湛流离冻。更把残樽温旧梦。心如奔骥难羁鞚。九陌尘多乌帽重。花面迎人,禅面教相送。白俭绿沉难与共。良工写得金无缝。清韵连翩如集凤。笺称金华,似带琼楼冻。睡里呼婆春是梦。青芜又促东皇鞚。仙蝶何堪词意重。洒翰亲书,信使更番送。秉烛须游良夜共。晓钟渐裂群山缝。一曲栖梧人叹凤。感逝伤春,坠墨凄烟冻。明日黄花成蝶梦。遐心不絷逍遥鞚。回首丘山前案重。语业难消,担把藏钩送。窈窕风怀邀月共。闲情谁觅渊明缝。并萼骈枝双彩凤。同醉仙杯,琮栗光如冻谈旧撚花看似梦。黄云承袜遮尘鞚。自贡幽芳邀贵重赋海遗盐,轻被元舆送。姚左雌雄聊且共。果国香争裂兰阶缝。记得华年声起凤。道是金浑,玉暖花房冻。百事抛人随去梦。驹光过隙曾谁鞚。赢得吴霜欺鬓重。艳帜标花,两字甘拈送。白傅白花诗思共。芳名道出千人缝。疑值川妃来翳凤。云幕残寒,袜底波尘冻。彩笔欲书传绮梦。水边竹际飞轻鞚。衮绣临轩春典重。宠极花王,进御谁先送。蘸杀接头无分共。秋丛珍重初黏缝(旧时宫衣梭似凤。剪上花枝,夜永并刀冻。更屑沉檀香到梦。朝来催动看花鞚。贵色不因多叶重。肯似杨花,轻与邻翁送。翰墨传芳闺阁共。题名待补湖山缝。满院蘼芜春且去。婪尾杯前,挽得春光住。一朵欲簪春似妒。窑瓶寻得安花处。旧识丰台花可谱。十里风光,不异扬州路。闻道税花花减户。春虽未去春非故。
为夏亮功题龙泉起义图
腰悬龙泉剑,足踏龙泉山。雄心若宝刀,寒光照人寰。征夫苦行役,日暮相追攀。谁知鸿鹄志,已在霄汉间。当时初发难,振起病夫孱。志在除秦法,破觚以为圜。讴料二十载,榛莽未能删。秉钧规自利,畴则悯痌瘝。壮士海外归,善刀复投闲。
屡过纯渊堂赋赠黄慈溪用鹅湖韵
五百传经薄海钦,不孤穷老授徒心。残年秉烛观青史,馀事寻碑向碧岑。远梦觚棱飘泪尽,坐谈楹殿待宵沉。泰泉旧宅龛灯在,夜吐光芒照古今。
临江仙八首
望断小屏山上路,重逢依旧飘飖。相看秉烛夜迢迢。覆巢空有燕,换酒更无貂。风雨吟魂摇落处,挑灯起读离骚。桃花春水住江皋。旧愁流不尽,门外去来潮。经乱关河生死别,悲笳吹断离情。朱楼从此隔重城。衫痕新旧泪,柳色短长亭。明日征程君莫问,丁宁双燕无凭。飘零水驿一星灯。江空菰叶怨,舷外雨冥冥。一棹蒹葭初舣处,依前灯火高城。水风吹袂酒初醒。镜中残黛绿,梦外故山青。月堕汉皋留不得,更愁明日阴晴。涉江兰芷亦飘零。凄凉湘瑟怨,掩泪独来听。百草千花零落尽,芙蓉小苑成秋。云闲迢递起高楼。笙歌随酒暖,灯火与星稠。霏雾冥冥闾阖远,凭谁诉与离忧。吟边重见旧沙鸥。巴山今夜雨,短烛费新愁。寂寂珠帘春去也,燕梁落尽香泥。经年归梦总迷离。抛残锼玉枕,空惜缕金衣。乔木荒凉烟水隔,杜鹃何苦频啼。凤城几度误心期。凭阑无限意,肠断日西时。昨夜西风波乍急,故园霜叶辞枝。琼楼消息至今疑。不逢云外信,空绝月中梯。转尽轻雷车辙远,天涯独自行迟。临歧心事转凄迷。千山愁日暮,时有鹧鸪啼。
燕市货声
一作《一岁货声》。 清·闲园鞠农(蔡省吾)编,凡一卷,载张江裁编《京津风土丛书》,双肇楼1938年出版。本书辑录清末北京市井的各种招徕市声。卷首有光绪丙午(1906年)的“自序”;全书依元旦、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冬日、腊月、除夕、通年、不时等岁时,及商贩、工艺、铺肆等共为18辑,将各种招徕市声分别辑录,既录招徕器乐,亦录吆喝说唱叫卖之辞,并间及招幌。本篇比较详细地记述了清末民初北京地区市井招徕市声,是考察研究本地当时市井风情的珍贵写实文献。周作人《夜读抄·一岁货声》评论道:“我读这本小书,深深的感到北京生活的风趣,因为这是平民生活所以当然没有什么富丽,但是却也不寒伧,自有其一种丰厚温润的空气,只可怕现在的北平民穷财尽,即使不变成边塞也已经不能保存这书中的盛况了。”“此书因系传抄本,故颇多错误,下半注解亦似稍略,且时代变迁虑其间更不少异同,倘得有熟悉北京社会今昔情形如于君闲人者为之订补,刊印行世,不特存录一方风物可以作志乘之一部分,抑亦间接有益于艺文,当不在刘同人之《景物略》下也。”
平胡录
呜呼元政不纲久矣其乱亡之成实自顺帝帝之至元二年丙子广东朱光卿河南捧胡首难光卿增城人与其党石昆山锺大明聚众作乱国号大金改元赤符时惠州民聂秀卿亦称兵与光卿合捧胡陈州人以烧香惑众作乱于信阳州破归德鹿邑焚陈州屯于杏冈时四川合州人韩法师亦拥众作乱称南朝赵王寻皆讨平之
儒門事親 一
《儒门事亲》是金代张从正编撰中医著作,共十五卷,成书于1228年。秉承张氏“唯儒者能明其理,而事亲者当知医”之思想,故命名为《儒门事亲》。书中前三卷为张从正亲撰,其余各卷由张氏口述,经麻知几、常仲明记录、整理而为完书。 《四庫提要》记载,金朝的金張從正是从正字子和,号戴人,出生在睢州考城。他在兴定中被召为太医,后来辞去职务。他的事迹详细记录在《金史方技传》中。金張從正与麻知幾(即子和)是同一时代的医学家,他们都非常注重医理,为此编写了这本书。 这本书称为《潜志》,也称为《麻知幾九疇》。子和在书中论述了自己的医术,并结合文献进行了解释。书中包括了解说、辨析、记载、解释、规劝、注释、解释和方法。书中还介绍了十种形态的三种治疗方法,命名繁琐而碎片化,但其大旨主要在于应用攻击。书中说,儒家门下的事亲者认为只有儒者才能明白其理论,事亲者才能理解医学。金張從正属于河間宗派,他使用的药物多是寒凉性质,具有出汗和泄下的效果。 当时对于这三种治疗方法存在着许多不同的争议,因此书中有很多辨驳的地方。丹溪朱震亨也对书中的偏见进行了嘲笑,后来人们将这本书束之高阁。然而,疾病的情况各不相同,针对不同情况需有相应的治疗方法,不攻不补皆有其弊端。过分偏执于某种方法显然是不可取的,但也不能完全排斥其中的价值。中间立场的人往往急于求胜,避不开过激和矫枉过正的情况,医生们过于依赖补益而忽略了观察脉象、判断病情长短的论述,过于激烈地施行治疗,最终被世人拿来说事。实际上,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从正的初衷。
儒門事親 二
《儒门事亲》是金代张从正编撰中医著作,共十五卷,成书于1228年。秉承张氏“唯儒者能明其理,而事亲者当知医”之思想,故命名为《儒门事亲》。书中前三卷为张从正亲撰,其余各卷由张氏口述,经麻知几、常仲明记录、整理而为完书。 《四庫提要》记载,金朝的金張從正是从正字子和,号戴人,出生在睢州考城。他在兴定中被召为太医,后来辞去职务。他的事迹详细记录在《金史方技传》中。金張從正与麻知幾(即子和)是同一时代的医学家,他们都非常注重医理,为此编写了这本书。 这本书称为《潜志》,也称为《麻知幾九疇》。子和在书中论述了自己的医术,并结合文献进行了解释。书中包括了解说、辨析、记载、解释、规劝、注释、解释和方法。书中还介绍了十种形态的三种治疗方法,命名繁琐而碎片化,但其大旨主要在于应用攻击。书中说,儒家门下的事亲者认为只有儒者才能明白其理论,事亲者才能理解医学。金張從正属于河間宗派,他使用的药物多是寒凉性质,具有出汗和泄下的效果。 当时对于这三种治疗方法存在着许多不同的争议,因此书中有很多辨驳的地方。丹溪朱震亨也对书中的偏见进行了嘲笑,后来人们将这本书束之高阁。然而,疾病的情况各不相同,针对不同情况需有相应的治疗方法,不攻不补皆有其弊端。过分偏执于某种方法显然是不可取的,但也不能完全排斥其中的价值。中间立场的人往往急于求胜,避不开过激和矫枉过正的情况,医生们过于依赖补益而忽略了观察脉象、判断病情长短的论述,过于激烈地施行治疗,最终被世人拿来说事。实际上,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从正的初衷。
儒門事親 三
《儒门事亲》是金代张从正编撰中医著作,共十五卷,成书于1228年。秉承张氏“唯儒者能明其理,而事亲者当知医”之思想,故命名为《儒门事亲》。书中前三卷为张从正亲撰,其余各卷由张氏口述,经麻知几、常仲明记录、整理而为完书。 《四庫提要》记载,金朝的金張從正是从正字子和,号戴人,出生在睢州考城。他在兴定中被召为太医,后来辞去职务。他的事迹详细记录在《金史方技传》中。金張從正与麻知幾(即子和)是同一时代的医学家,他们都非常注重医理,为此编写了这本书。 这本书称为《潜志》,也称为《麻知幾九疇》。子和在书中论述了自己的医术,并结合文献进行了解释。书中包括了解说、辨析、记载、解释、规劝、注释、解释和方法。书中还介绍了十种形态的三种治疗方法,命名繁琐而碎片化,但其大旨主要在于应用攻击。书中说,儒家门下的事亲者认为只有儒者才能明白其理论,事亲者才能理解医学。金張從正属于河間宗派,他使用的药物多是寒凉性质,具有出汗和泄下的效果。 当时对于这三种治疗方法存在着许多不同的争议,因此书中有很多辨驳的地方。丹溪朱震亨也对书中的偏见进行了嘲笑,后来人们将这本书束之高阁。然而,疾病的情况各不相同,针对不同情况需有相应的治疗方法,不攻不补皆有其弊端。过分偏执于某种方法显然是不可取的,但也不能完全排斥其中的价值。中间立场的人往往急于求胜,避不开过激和矫枉过正的情况,医生们过于依赖补益而忽略了观察脉象、判断病情长短的论述,过于激烈地施行治疗,最终被世人拿来说事。实际上,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从正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