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铜雀瓦砚歌
百金购一石,千金购一瓦。不知何代物,云在魏王宫阙下。当时歌舞充邺中,碧瓦朱甍铜雀铜。艳传百世成宝玩,至今不数高欢宫。或云晚出香姜井,六朝陶可三国等。北齐避暑离宫物,古香古色龙山冷。玲珑光衬宣德瓷,斑驳黝甚汾阴鼎。漳河之底不可搜,冰台阁畔人争领。两雄一例盗帝王,曹家风雅飞鸳鸯。求魏得齐亦安用,未似书家王与羊。今日甘泉传汉瓦,长生篆字兼未央。惜哉后人不磨琢,定州高庙无同光。分香卖履人安往,穗帷谁望西陵上。千载砚工采璞来,当年七十留伪冢。摩挲古物说奸雄,横槊赋诗亦可风。杭州网得江心砚,终胜真藏许敬宗。
南窗记谈
一卷。撰者不详。劳格 《读书杂识》卷十一考为“徐度撰”。余嘉锡《四库提要辨正》认为:“徐度所著之《南窗记谈》,原书已亡,后人从他说部中抄取二十条,伪题此名,托之徐度。”又考宋元间说部,如《墨客挥犀》、《东南纪闻》之类,皆杂抄诸书为之,是当时固有此种风气。”《南窗记谈》共二十三条,经考证,多数条目所记内容皆见于 《曲洧旧闻》一书,因此此书系采辑、转抄《曲洧见闻》、《石林燕语》等书而成。内容多记北宋盛时名臣言行,以及订正典故,颇为详明。其中有些条内容间涉语怪,尤近于诬,不脱小说之习。有《四库全书》本、《知不足斋丛书》本、《墨海金壶》本、《珠丛别录》本、《学海类编》本、《笔记小说大观》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尚书广听录
五卷。清毛奇龄撰。奇龄尝语其门人:“《尚书》事实乖错,如武王诰康叔、周公居洛邑、成王宁周公、周公留召公,皆并无此事。”奇龄有见于此,欲注《尚书》而未及,乃取旧时杂记编为此书,凡一百四十五条,大旨在于辨证虞、夏、商、周之史事。作者笃信伪古文《尚书》及伪孔传,说解未免多穿凿牵合之处。然于名物典故,则援据考证,其说颇有可采者。此书初作于禹州,继撰于嵩山,屡易其稿。迨《古文尚书冤词》成书,始删订为五卷,并取《汉书·艺文志》“书以广听”以为书名。现存版本有《西河合集》本,另有严修能手写本五册。
周易正义
易学著作。唐孔颖达撰。是一本诠释王弼《周易注》的著作。全书十卷。《序》称凡十有四卷,《旧唐书·经籍志》、《郡斋读书志》著录同;《新唐书·艺文志》称十六卷,乃讹“四”为“六”;《直斋书录题解》作十三卷,则略去卷首“八论”不计。原来只有单行本,宋人为阅读方便,乃合刻经、注、疏为一本,又依王注本合编为十卷。唐贞观年间,为统一南北学风以加强思想统治,诏儒官孔颖达等撰《五经义赞》,后来又诏改为《五经正义》。所谓“正义”,是就一家之经注作疏解,即六朝人所说的“义疏”或“疏”的著作,因其为国家颁行学校的讲义而称“正义”。南北朝时,王弼《周易注》与郑玄《周易注》并为世之显学:王注显于南朝,郑注显于北朝。孔颖达撰《周易正义》舍郑注而采王注为疏,在于唐初学风虽兼南北,而老、庄、《周易》则以南学为宗。《序》称南朝王注有《义疏》十余家,或“辞尚虚玄,义多浮诞”,或“义涉于释氏”,“背本”“违注”。《正义》便是就南朝十余家《义疏》整理删定写成,“事必以仲尼为宗,义理可诠,先以辅嗣(王弼)为本,去其华而取其实,欲使信而有征”(《序》)。主要版本有《四库全书》本、《十三经注疏》本。
大乘起信论广释
佛典注疏。唐昙旷撰。原著五卷。是对《大乘起信论》的论释。敦煌遗书藏本。因卷一佚亡,故本疏科分不清,但全书逐一疏释《起信论》文句,委曲详尽,并常依唯识宗观点评论《起信》。澄漪在《大乘起信论略述序》中评论本书谓:“包含事理,网罗邪正。无执而不口改,有疑而不皆遣。”《广释》完成后,昙旷又撰有《大乘起信论略述》二卷。本书中国历代大藏经未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其中第五卷末有题记:“大历八年(773)六月十七日,齐奉道写。”证之大历九年六月一日昙旷自序《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决》,可知本书抄写于昙旷在世时,较为可贵。日本书道博物馆藏有卷五一件,题记谓:“大历八年六月十七日,马奉芝写。”或即中村不折藏本。
道院集要
三卷。旧本题为《道院集》。宋代晁迥 撰。因此书“ 乃王古选录,迥书,故名集要”。此书主要内容是采拮大家高僧名人之言而录之,大旨主佛教宏论与儒家论点相通相近之言。在体例上为语录之流,并非文集之体。故改隶释家类属,庶不失其旨。该书亦有许多别称,如曰道院别集,曰自择增修百法,曰随因纪述,曰耄智余书等。该书虽经收藏流传,但社会影响和学术价值并不大。见载的版本是清代两淮马裕家藏本,蒋梦频书写的旧写本。
过深州故城有怀韩昌黎解牛元翼围事
维唐有藩镇,连衡皆盗区。污孽互相济,殆似背胁疽。心腹讧蟊贼,膏血化虫蛆。厉阶安史乱,王泽不远敷。河朔有故事,誓作效逆徒。堂堂裴中令,夷蔡恢皇图。聊乘破竹势,一制三镇污。腐败就与决,大赫天王诛。彼相中妒梗,百裴竟无如。事机一堕地,涵溃终丧躯。所以贼凑辈,血人于牙须。既戕弘正忠,复抗新使符。靖安门昼锁,长围困貔貙。昌黎解一言,王略始得舒。信乎立大事,临机见真儒。东征过故城,往事秋风徂。得人国无弱,怀古重欷歔。文公岂多得,元翼何代无。
寄徐慱士二十二韵
有美云间士,才名洛下传。逢时不得意,谪宦转悠然。殊渥优文学,清阶谢纠缠。班行亦霄汉,官侣是神仙。楼阁星辰丽,宫墙日月连。院桃红烂日,阙桧碧参天。贾谊为王傅,阳城淑后贤。诸生攻诵法,六馆藉陶甄。玉序金镛列,虚廊石鼓悬。雅音凄古调,奇字索遗镌。刘向忧经术,杨雄困草玄。罗伤廷狱宅,座叹广文毡。鲁璧藏书日,齐门鼓瑟年。青衿时涕泪,学士尽奔迁。鹦鹉愁金络,麒麟耻玉鞭。客心千里雁,归兴五湖船。上国同倾盖,长宵更接筵。彩云停翠管,白雪绕朱弦。怅别燕台下,凄凉楚水边。海鸥终浩荡,天马自腾骞。朋旧稀相见,江湖益可怜。因风问消息,尺素几时旋。
汪生惟德工奕而温然长者行持卷乞言为赋
汪生歙都彦,家世本阀阅。总角游巴邛,邂逅四仙列。龙肝窃馀剩,随风堕天末。携书客武林,精心究图牒。休仁迨仲甫,遗谱恣翻阅。藏机玉局中,妙思鬼神协。一廛据湖山,所当帜必拔。九枰欲较王,半道祇输滑。纱帽挈隐囊,翘然布衣侠。高车长者聚,短巷俗流绝。半轩风雨声,广武战初合。奇谋骋六出,庙算穷七伐。斜照委绿苔,残星蔽黄叶。逡巡斧柯烂,惨淡烛花灭。谁云奕小道,先生早䟤跋。岁月赢二毛,悠悠茂弘业。当今号国手,方吕蔡颃颉。一匡方擅齐,偏霸汪表越。吕蔡季孟间,吾评匪僭躐。黄王及朱范,少俊互腾踏。猗哉盛一时,挽近谅难越。就中孰恂恂,生也最驯洽。澄清叔度侣,谨畏伯高埒。争先戒贪竞,殿后泯骄伐。遇我吴峰巅,屡结丈人袜。愿言丏只字,千秋耀眉睫。年来谢笔研,推敲废颊舌。参差宿习萌,把袂若中热。为汝聊嗫嚅,毫端纵涂抹。久矣忘成亏,谁云较优劣。枯棋三百六,廿载闭空箧。冉冉负局翁,骑云去阊阖。
明宇周丈留云洞次韵 其一
曾问留云洞里奇,由来天上使臣稀。龙垂钟乳悬犹接,鹊啄岩花落更飞。似入武陵迷旧径,欲乘槎木叩支机。蛮方思甫归王化,引领枢光卜太微。
游翠峰寺
白发年来老更狂,爱寻幽僻到僧房。精磨古石见山影,浸抱尼珠弄月光。早为炎蒸休战马,那知秋色动清商。翠微若有徘徊分,早谢丹书礼法王。
为宁县令萧光甫题墨梅
老干弯埼新干直,总是昆吾镔铁色。枝头忽被北风吹,并出疏花成戏剧。薄如蝉翼细蝶须,敢与腊雪偏相敌。雪也无香复易消,阻山背水俱无策。花神冷笑不言功,月下翛翛倚苍壁。狂游不到绮陌间,小隐时当野桥侧。平生高韵有谁知,此种奇姿何处得。补之已逝叔雅亡,人间久矣无清迹。诗人未补白华诗,画家重倒金壶墨。悠悠此意我所谙,欲向萧侯聊比德。试看宁县九年官,箧里只馀花的的。士林传玩等甘棠,黄鹤楼中莫吹笛。
金陵篇用李空同汉京篇韵
六代丛金粉,千门艳绮罗。笙歌横玉阙,楼阁傍银河。银河玉阙伤心丽,垂柳曾笼王谢第。朱门双燕自翩跹,琼树三山空掩蔽。杜鹃春望隔天津,璧月临春更有人。羽书禁闼床皆满,祠庙青溪祷不神。相府衙兵森子弟,戟门夜识金银气。秦宫貂珥逼将军,李广戈矛偿醉尉。夕烽飞过广陵城,小队传呼宫辇行。官里别驱黄幄去,六军亲倒翠旗迎。帘前墨敕夸行在,河上楼船陨将星。幡出石头王迹地,表书铁券世家名。繁华久触高明忌,满目新亭人似寐。长堑偏容鼓角过,斜阳最耐兴亡事。台城白日乱鸦号,复道香尘长野蒿。宝钿妆成云易散,珠扉花冷月空高。世事从来多反覆,沧桑眼底翻陵谷。当年刀笔太纵横,此日风云纷角逐。金陵萧瑟剧堪怜,旧内钟山本接连。不见五陵裘马外,麒麟还对玉衣眠。
酬费屺怀
君家东莱有长翁,十篇易学文言通。我家兰陵有内史,岳岳申公诗弟子。千载坠绪谁为传,授受要及西京贤。高相法据卦筮说,大戴书载骊驹篇。罔罗搜讨贵无博,博综始自隋唐日。昔者问故临川门,教以师公专家尊。导源许郑迨贾孔,近儒论纂乾嘉存。乃如河伯观海若,百岁一经恐犹略。邢劭已自惩书多,王通还虞讥僭作。笃契数子真无俦,孙氏周礼刘春秋。蜀冈今过絮酒洌,永嘉昔别沧波愁。比岁席帽寄京国,人海茫茫畴孔墨。鍮石乃令冒南金,荆山遂见连城泣。忆从灵运识长瑜,涵秋阁上腾丰觚。半面俄别剧惆怅,盍戠喜复同姑胥。翕华擢姿展清宴,尊前更萃吴中彦。酒律严如两甄军,谈旨妙侪三语掾。叹我弹铗羞冯生,客窗对烛寒蛩鸣。经月不向城西去,启明出没违长庚。一篇新诗初入手,冲戛琼瑶沫流口。交游海内多瑰奇,朴学期余意良厚。羡君才如截玉刀,况君坐拥百城豪。曲台后苍大官庖,笺疏典奥抉纷呶。鲰生识业那足省,公羊小家等卖饼。
韩国公李善长
韩国公,萧何主守高于血汗功,谁连染之胡惟庸。惟庸弟之亲,可以赎其兄之身。何至杀及七十人,狱辞传著真不真。呜呼王虞部疏抗声读,一字一痛哭。开国元勋传,变为奸党录。人言汉高心肠薄,不闻并赤萧何族。
丹阳集
诗文别集。二十四卷,其中诗七卷。宋葛胜仲撰。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丹阳集》四十二卷,《后集》四十二卷。根据南北宋之交文人惯例,正集(或称前集)一般收录北宋时期诗文,后集收录“中兴以后”(即南宋时期)诗文。葛氏之正集与后集,大约亦如此区分。《宋史·艺文志》著录《葛胜仲集》八十卷,可能是通计其数。据胜仲之婿章倧所作行状称,“有文集八十卷,外集二十卷。初刊版于真州,兵燹残阙,隆兴甲寅(疑为甲申,即1164年),知州事宋晓修补之,自跋其后”,“淳熙丙午(1186年)知州事姚恪又为重锓,中书舍人王信为之跋”。可知葛集在宋时有数种不同之版本。因此,关于葛集记载多歧异。宋以后胜仲之集遂无见于书录记载。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其诗文,分类编辑,厘为二十四卷,包括文十五卷、诗七卷、词一卷、所附行状、谥议等为一卷。然宋刻并未完全沉灭。近人傅增湘曾在北京书肆访得《丹阳后集》残页二张,据其考订,当为南宋高宗绍兴(1131—1162)间浙江刻本。二十四卷本,除《四库全书》本外,还有清德宗光绪二十二年(1896)盛宣怀所刻《常州先哲遗书》本。
玉烛宝典
十二卷。杜台卿撰。杜台卿,字少山,博陵曲阳(今属河北省)人。少好学,北齐时官至中书黄门侍郎。北周代齐后,归于乡里。隋初被征入朝,官著作郎。开皇十四年(594年)致仕。该书约在北周代齐之后所撰,史称“尝采《月令》,触类而广之,为书名 《玉烛宝典》十二卷。至是奏之,赐绢二百匹。”(《隋书·杜台卿传》)其书于《直斋书录解题》中尚著录为十二卷,之后渐渐亡佚。此书乃黎庶昌于光绪十年(1884年)由日本旧抄卷子本影刻,实为五卷。每月为一卷,此本止于五月孟秋。卷首有序一篇,不言作者。序称《尔雅》四气和为玉烛,《周书》武王说周公推道德以为宝典,将令此作,义兼众美,以玉烛宝典为其书名。书中首载《小戴礼月令》,博引蔡邕章句释之,间采《夏小正》及《淮南时则》等,详加集证。史传、百家之言、词赋,乃至佛道经典,无不兼采。其载土风以体民生,记积习以论时俗。雷电霜雪、鸟兽鱼虫、草木荣枯,或叙其发初,或寻其大盛。若事涉疑殆,则别起正说以释之。《说郛》(宛委山堂本)存其一卷,黎庶昌所刊《古逸丛书》本,即影刊日本所藏旧抄卷子本。该书国内久佚,幸而唐时被日本遣唐使带回国内,这才得以保存下来。清末杨守敬在日本发现《玉烛宝典》(缺卷九),并将其影印归国,国内一时惊为稀世之宝。
拾遗录
一卷。 明胡爌撰。此为杂考训诂之书。共分六类,一论语,二孝经,三孟子,四小学,五经说,六俪考。援引采辑,颇有根据。如其小学类中,据参同契证急就篇之老复丁。据诅楚文在秦惠文王二十六年,知小篆非韧自李斯。……其俪考类中,论文考古,亦多可采。原书刻于明季,分为十卷,后版毁于火,其书遂亡。其裔孙得残缺旧本,加以考订复印,只为一卷。
纬略
笔记。宋高似孙撰。十二卷。似孙字续古,号疏寮,浙江余姚人。淳熙进士。历官校书郎、处州太守等。有《史略》、《骚略》诸书传世。自称“既辑《经略》、《史略》、《集略》,事有佚者、琐者为《纬略》。盖与诸《略》相为经纬”。记佚闻琐事为本书一大特点。此书考证旧文,疏通疑义,采摭颇富。引录原书,亦翔实可信。据自记称,“事有逸者、琐者为纬略” ,可知是书系似孙考证疑义之文,而非解释纬书之作,援据赅洽,叙述简洁,其有原书已亡,散见类书者,亦多征引。
题钱君辅紫芝图
我闻钱子古丈夫,早岁丧亲伏墓庐。血泪迸空百草枯,神芝挺发黄土垆。一茎三秀烨以敷,圆钉宝盖屹相扶。醴泉灌注含膏腴,紫云覆护连根株。山灵地媪侈厥符,鸟啁兽躅助号呼。削杖苴绖麻布襦,毁容恶服绝复苏。孝悌有王贯斗枢,卉木荣华孝之馀。里闾耇长起叹吁,痛心疾首矧可摹。夫孰非亲堂上居,日严祇敬本一躯。夫孰非子膝下娱,风树悲挠弗待予。爱生戚死自古初,德锄谇帚俗易趋。刳分宦奥类向隅,较计丝粟遽异储。被薪委壑喂鸢乌,酣酒嗜炙酗杯杅。衰虽在身,孝已渝天。荐厥祉天,亦诬信哉。纯孝与世殊,史笔值此合特书。素冠所刺今不无,朱草有神钖尔孤。琅玕玉树岂得如,岱衡恒华五岳都。玄黄赤白拥趾颅,列仙山泽或疗臞。瑞不为孝徒区区,天寒岁晚霜霰疏。慎终追远在我儒,匪丹伊青绘此图。后有过者尚式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