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笺
明代茶书,1卷,明闻龙撰。龙字隐鳞,一字仲连,晚号飞遁翁,四明(治今浙江宁波)人。工诗博学,崇祯时举贤良方正,坚辞不受,年八十一卒。事具《鄞县志》及《宁波府志》。此书凡千余字、无序跋,有《续说郛》本(卷三七)、《古今图书集成》本,当为未完节录之本,别无传本。书共有十则,大致论茶的采制,四明泉品及茶具、烹饮法等。有些切身体验。其书成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前。因为徐《茗谭》第十一条有云:“钱唐许然明著《茶疏》、四民屠豳叟著《茗笈》、闻隐鳞著《茶笺》、罗高君著《茶解》、南昌喻正之著《茶书[全集]》,数君子皆与余善,真臭味也。”徐书成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故可推知。但万国鼎先生《茶书总目提要》及陈椽先生《茶业通史》(第150页)俱称闻龙《茶笺》编成于明崇祯三年(1630),似误。
茶解
明代茶书,1卷,罗廪撰。廪字高君,浙江慈溪人,生平待考。卷首有屠本畯万历己酉(三十七年,1609)序,介绍其书内容为:“凡十目:一之原其茶所自出,二之品其茶色味香,三之程其艺植高低,四之定其采摘时候,五之摭其法制焙炒,六之辨其收藏凉燥,七之评其点瀹缓急。八之明其水泉甘冽,九之禁其酒果腥秽,十之约其器皿精粗。”序又称其书: “其论,审而确也;其词,简而考也。”核之全书,确有独到见解。正如《茶解·茶论》所述,作者少年时就喜茶,亲自从事茶之栽培、采制、烹饮,这是他自己的经验之谈,因而多有创见,非明代杂抄前人论述拼凑成篇的茶书可比。但书中也偶有疏失。如《茶经·禁》载:作者认为茶有真香,不应掺以花果杂物。而误驳蔡襄主张以茉莉等花入茶之论,实际蔡襄力主茶有真香,切不可入龙脑之类,见其《茶录》。以花入香始见于明人,实作者误以钱椿年、顾元庆《茶谱》之说误系于蔡襄,乃张冠李戴,偶误记而已。此书又有龙膺万历壬子(四十年,1612)跋。此书当成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屠本畯序可证。仅有《茶书全集》本,《续说郛》及《古今图书集成》均仅节录数条,且编次错乱。
张伯渊茶录
明代茶书,张源撰,1卷。源字伯渊,号樵海山人。江苏吴县西山人。此地乃名茶碧螺春产地。据顾大典《茶录·序》称:其人“志甘恬淡,性合幽栖,号称隐君子。其隐于山谷间,无所事事,日习诵诸子百家言。每博览之暇,汲泉煮茗,以自愉快,无间寒暑,历三十年。疲精殚思,不究茶之指归不已,故所著《茶录》得茶中三昧。余乞归十载,夙有茶癖,得君百千言,可谓纤悉具备。”此书仅见《茶书全集》乙集本(刊于1613年),但屠本 畯1610年成书的《茗笈》中已引用此书内容。今见明代姚可成辑《食物本草》卷一六辑入此书,改题中郎先生《茶谱》。考袁宏道(字中郎)万历二十三年至二十五年(1595~1597)间曾任吴县知县,则此书成书当在此几年之间或稍前,约在16世纪末。此书共1500字左右,分为23则,多为自己的心得体会,是明代茶书中极为罕见的精审之作。如其言“选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的精、燥、洁三字经茶道,堪称言简意赅。又如品泉、投茶诸条,多不乏独创之见。与转相抄袭、人云亦云的明代茶书相比,实乃迥出流品,不同凡响。作序者,顾大典,字道行,江苏吴江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为绍兴府教授,历南京吏部郎中,迁山东副使,改福建提学副使,请托不行,忌者追论,坐谪禹州知州,遂自请免归。大典工诗善画,长于音律。博学多才。有《青衫记传奇》、《清音阁集》、《海岱吟》、《入闽游草》、《园居稿》、《北行集》等。
大明会典
明代中叶修的法规汇编。明孝宗弘治十年(1497年)始令儒臣分馆编辑,弘治十五年(1502年)书成,共一百八十卷。明正德年间(1506—1521)重校刊行,是为正德本《大明会典》。明嘉靖八年(1529年)令续纂,但没有颁行。明万历四年(1576年)省司重修,至万历十五年二月颁行,题为李东阳等奉敕撰,申时行等奉敕重修,共二百二十八卷,称为重修《大明会典》。现今流传较广的即为万历本,日本于1988年影印出版了正德本《大明会典》。大明会典汇集了明初至万历年间的主要法律、法规、条例、诰令、诏旨,如《诸司职掌》、《皇明祖训》、《洪武礼制》、《大诰》、《大明律》、《礼仪定式》、《稽古定制》、《大明集礼》、《大明令》、《军法定律》、《宪纲》、《教民榜文》等。该书记载典章制度完备周详。万历本《大明会典》以六部官制及都察院、六科、寺、府、监、司为序,首卷为宗人府,以下为吏部十二卷,户部二十九卷,礼部七十五卷,兵部四十一卷,刑二十二卷,工部二十八卷,都察院三卷,通政使司、六科、大理寺、太常寺、詹事府、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国子监、翰林院、尚宝司、钦天监、太医院、上林苑监、僧禄司各一卷,武职衙门二卷。在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各卷中详尽地记载了明代的典章和法律制度,是研究明代法制史的重要史料。
备倭记
明代卜大同撰。全书共2卷。上卷分制置、方画、将领、士卒、烽堠、险要、战舸、边储8篇;下卷分奏牍、策议2篇。作者卜大同,字吉夫,秀水(今嘉兴)人。嘉靖十七年(1538年)进士,曾任湖广按察司佥事、布政司参议、福建巡海副使。此书即其在福建任事讲求备倭之术而作。
诗解颐
明人朱善撰。全书四卷,其体例:“不载经文,但以诗之篇题标目,大抵推衍朱子《集传》为说;亦有锲而不说者,则并其篇目略之”,其论诗先分章而论,后乃以“总论”阐明诗旨、发挥题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有说云:“其说不甚训诂字句,惟意主借诗以立训,故反复发明,务在阐兴观群怨之旨,温柔敦厚之意,而于兴衰治乱尤推求源本,剀切著明”,其论大致不差。作者选取能阐发题旨、又有微言大意的诗篇,详为设论,强为比附,务求“较诸儒之争竟异同者为有裨于人事”,虽多含勉强,率而疏解,且多含理学家气,然毕竟以其独特“别体”而独树一帜。
草木子
明代笔记。4卷。叶子奇撰。该书大约写成在洪武十一年(1378)之后,但最早刊刻却是在正德十一年(1516),系由其七代宗子叶溥付梓刊行。此外,还有明万历,清乾隆,同治年间的重刻本。中华书局1959年出版了校点本。北京图书馆善本室所藏正德初刻本,系清人王韬旧藏。书中有王韬7则题记。王韬题记介绍其书说:“洪武十一年春,有司祭城隍神,群吏窃饮猪脑酒,县学生发其事,子奇适至,以株连就逮狱中。用瓦磨墨,有得辄书,事释家居,续成之,号《草木子》。其书稽上下之仪,星躔之轨,律历推步之验,阴阳五行生克之运,海岳浸渎戎貊希有之物,神鬼伸屈之理,土石之变,鱼龙之怪,旁及释老之书,而归之于籍,兼记时事失得,兵荒灾异。曰《草木子》者,以草计时,以木记岁,以自况其生也。”其自序也说明是发愤著述:“幽忧于狱,恐一旦身先朝露,与草木同腐,实切悲之。”全书原为22篇,后由叶溥改并为4卷,共8篇:管窥篇、观物篇、原道篇、钩玄篇、克谨篇、杂制篇、谈薮篇、杂俎篇,内容涉及较为广泛。书中对元末起义军的记述,是珍贵的资料。该书文笔清峻,文字简洁。
养生肤语
明代陈继儒撰,一卷。本书杂录历代养生家轶闻趣事,并加以自己的议论。主张:咸多伤生,淡食延龄; 药可延年,亦可折寿; 绝欲延寿,劳神伤命。提出练功要辨别虚、实、寒、热来加以运用,认为“虚病宜存想收,固秘心志,内守之功夫以补之;实病宜按摩导引,吸努掐摄,外发之功夫以散之;凡热病宜吐故纳新,口出鼻入以凉之;冷病宜存气闭息,用意生火以温之。”
养生类要
明代吴正伦辑,吴敖校正。初刊于明嘉靖四十三年甲子(1564年)。书分前、后二集。前集以养生预防为主,包括逍遥子导引诀、孙真人卫生歌、陶真人卫生歌、邹朴庵玉轴六字气诀、阴阳烹炼秋石服饵决法四则、三丰张真人进红铅方五则、制玄明粉方二则、养生叙略二则,解饮食诸毒并补益等方四十七则。后集以养生保健方药为主,包括春、夏、秋、冬四时诸症宜忌并合用方药一百七十九则,济阴类方药二十九则,慈幼类方药三十则,养老类方药十六则,均可有选择地应用。惟其中秋石、红铅系童便及室女月经制剂,辑者袭用传说,认为“红铅真阳”,“秋石真阴”,“以阴阳真一之气滋补元气”,“元气凝,寿命延长立可必矣”,其说尚待研究。今存明万历十六年戊子(1588年) 吴氏木石山房家刻重刊本。
孙子注解
明代《十家注》重要传本。13卷。明本藏北京白云观。明正统年间邵以正奉诏督校刻印正统《道藏》,即世传《十一家注孙子》或《孙子十家注)。十一家为魏曹操、梁孟氏、唐李筌、杜佑、杜牧、陈峰、贾林、宋梅尧臣、王哲、何延锡、张预。杜佑未注《孙子》,乃其编《通典》时引《孙子》而训释之,不算杜佑,则为十家。孙子名武,春秋齐人,军事家。《孙子》是中国 最早的一部军事著作,曹操诸人对其作了解释和发挥。此书各卷均有解题,文中有十一家注释文字。书后附刻魏武帝《孙子序》、《孙子本传》。此本在文字上与《(华阴)道藏·孙子集注》有一些差异,与《宋本十一家注》差异更大;但有些错乱则相同,如将孟氏置唐人之后,将杜牧置杜佑之前等。说明宋刊本原本如此。
道门十规
明代张宇初撰。一卷。认为清静为立教之本,性命神气为内修之要。学道修道就在解决“性命”的问题,道学即性命之学,并抨击扶鸾、附体、照水、圆光诸邪说。全书十章,对道教的渊源和流派,立教本旨及应遵循的规范, 都有简明扼要的叙述。收入《道藏》第988册。
老子翼[四库本]
明代评注老子的著作。三卷。明焦竑著。焦竑(1540—1620),字漪园。死后谥文端。江苏南京人,原籍山东日照县。二十三岁师耿定向,开始研习王学。二十五岁中乡试举人。二十七岁主教正书院。三十三岁与李贽交好。四十七岁问学于罗汝芳,以后逐渐偏离耿定向的正统说教。五十岁进士,官翰林院修撰,五十八岁被劾。《老子翼》是焦竑的精心用力之作,辑录韩非以下解《老子》者六十四家,附以自己的评注。仿李鼎祚《周易集解》,荟萃众家精语;其音义训诂则仿裴駰《史记集解》。全书是“博赡而有理致”(《四库全书提要》)。此书旨在根据三教本出一源的观点,力图调和孔、老二学。不赞成孔、老相互攻击,而认为二学可互补,指出《老子》乃“明道之书”,它“有以证无”,“则为无为,事无事,而为与事举不足以碍之”(《老子翼序》),《老子》并非弃绝人事,实际上是除心不除事,“所谓无为,不是郁闭,而是天门开阖而能为雌;所谓涤除玄览,不是晦昧,而是明白四达而能无知;主空虚,不毁万物为实,绝非独任虚无”(《老子翼》上篇)。一般认为,《老子翼》对于《老子》的清静自然之理的阐述和以往解老者有所不同。有清刻本和排印本。
证治准绳
明代王肯堂编撰的大型临床医学丛书。又名《六科证治准绳》或《六科准绳》。共44卷。成书于万历三十年(1602年)。作者精究医学,博极群书,历时11年编成此书。作者取为临症医生提供赖以参酌的“准绳”之意,题为书名。 全书包括《证治准绳·杂病》八卷,《证治准绳·类方》八卷,《证治准绳·伤寒》八卷,《证治准绳·疡医》六卷,《证治准绳·幼科》九卷,《证治准绳·女科》五卷。书中论述内、外、幼、妇、疡诸科,病证相当广泛,每一病证先综述明代以前名医的观点和治疗经验,然后阐述作者个人见解,并辨析诸证和脉象的异同。全书的体例是随证论治,内容以辨证论治为主。《证治准绳》收罗广博,整理严谨,议论持平,《四库全书总目》评价它具有“博而不杂,详而有要,于寒温攻补,无所偏主”的特点。《证治准绳》与《本草纲目》、《景岳全书》一起,被称为明代三大医学杰作,也是17世纪流传最广的中医著作之一,并为后世历代医家所推崇。
针灸问对
明代汪机著,成书于1530年。汪氏取《黄帝内经》、《难经》、《针灸甲乙经》及诸家针灸之书,条析其说,设为问答,以阐发其义。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从内容可以看出,本书推崇《内经》、《难经》,在84对问答中,完全引录《黄帝内经》、《难经》及其注者的就有46问。正是由于推崇经典,因而对后世医家所提出的一些问题有不同看法。如对《子午流注针经》,他认为“素难不载,不唯悖其经旨,而所说亦自相矛盾多矣”。对《金针赋》的手法,也持不同态度,如对“男子左泻右补,女子左补右泻”的针法,他认为“知补泻转针,左右皆可,但当识其内则补,伸则泻耳;后人好奇,广立诸法,徒劳无益”。对《金针赋》十四针法,他认为“考其针法,合理者少,悖理者多,错杂紊乱,繁见重复”。总之,汪机的学术特点,是以古典针灸医籍为本源,治学严谨,力求实效。原书收入作者自著的《汪氏医学丛书》,近代有单独刊行的石刻本和排印本。
三湘从事录
明代崇阳人蒙正发圣功撰。蒙 正发于南明隆武元年 (1645) 十月在蒙阳起兵复城, 遂至湖南,依于督师何腾蛟、巡抚章旷题为参军,身历 行间,据其见闻,撰成此书。乙酉十月大顺农民刘体 纯、王进才等联明抗清之战,克复岳阳,直抵汉水,俨 然有中兴气象,至永历三年 (1649) 正月以何腾蛟抚 御失宜,章旷不能调辑主客之兵,团结一致,使明军张 先璧等横行掳掠,失去民望,以致偾事,清军攻破湘 潭,何腾蛟以身殉国。所记隆武、永历两朝时事,与清 军抗击事迹,由湖湘而涉及全局,故曰“三湘从事录”。 此书“屑玉丛书本”前有王夫之序,章旷之子章有谟识, 后附无名氏跋。清光绪年间金永森刻之于《崇阳蒙先生 遗集》中,重为校雠,并加注释,前有全序及凡例。民 国年间收入《中国内乱外祸历史丛书》。
先进遗风
明代文言轶事小说集。 二卷。明耿定向撰, 毛在增补。《四库全书总目》称: “是书略仿宋人典型录之体,载明代名臣遗闻琐事,大抵严操守、 砺品行、存忠厚者为多。”明代自嘉靖后, “士大夫怙权营贿,风尚日偷”,而素以“孔圣正脉”自负的耿定向编此集,是为了“陈先进懿行以救时弊”,所以记录的“多居家行己之细事,而朝政罕及焉”。此书《钦定续通考》、《四库全书总目》均入小说家类,而《明志》入史部传记类。
先拨志始
明文秉撰。《江南通志》作六卷,《四库全书》作二卷。二卷本首尾无缺,或因卷数有分合之别。记明末遗事,上卷起万历,终天启四年(1624);下卷起天启五年,终崇祯二年(1629)。对妖书和梃击、红丸、移宫三案,以及魏忠贤乱政、崇祯帝钦定逆案之类,无不详载。全文载录《忧危竑议》、《续忧危竑议》、《东林点将录》及《钦定逆案》等。书名取自《诗经》“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之意,即推究明代灭亡,萌于惨戮群贤之故。
寓圃杂记
明代笔记。10卷。王锜撰。《四库全书总目》说:“是书载明洪武迄正统间朝廷事迹,于吴中故实尤详。”书前有祝允明序。其中不少记述,对研究明代文学史颇有助益。如“沈通理绣鞋诗”条记载的沈愚情况:“其诗皆清丽微婉,乐府尤高,有《吴宫词》诸篇,往往脍炙人口。又有《续香奁》四卷,盖仿韩致光之作。留于余者,数年后,被其累索,遂还之,今皆亡矣。止记《绣鞋》一首。”“通理乃宣德间金陵十才子中一人也。”它对全面认识宣德至景泰期间文坛的情况很有帮助。“周伯器”条、“施先生”条、“元敬乞米诗”条、“邢丽文见访”条、“刘廷美以诗取怨”条涉及的,皆是他处很少介绍的明代诗文作家。“祝希哲作文”条所记对祝氏文章评价也颇有见地:“文出丰缛精洁,隐显抑扬,变化枢机,神鬼莫测,而卒皆归于正道,真高出古人者也。”此外,书中提出《剪灯新话》非瞿佑作,可备一说。该书有《玄览堂丛书》本、《纪录汇编》本(节本,上、下两卷)、《金声玉振集》本、《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4年6月出版了张德信的校点本,与《穀山笔麈》合订为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