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钱性方六十自寿韵二首 其一

家在芙蓉第几峰,于今赘世漫称翁。欧公游戏文三上,徐邈生平酒一中。药鼎妙逾寒谷律,苏台回忆夜航钟。赏诗自有麒麟阁,不羡侯门粟万钟。

次钱性方六十自寿韵二首

家在芙蓉第几峰,于今赘世漫称翁。欧公游戏文三上,徐邈生平酒一中。药鼎妙逾寒谷律,苏台回忆夜航钟。赏诗自有麒麟阁,不羡侯门粟万钟。乱来无定等奇峰,劫烬灰销见此翁。万里烽烟腾海表,十年车驾返秦中。少惊邺下鸣山鼓,老觏元康出涕钟。统计朝元身历四,羡君垂暮不龙钟。

东风齐著力

残雪初消,和风徐转,㬉意朝回。游人屐齿,迤逦印苍苔。是处园林组绣,流莺劝、且酌深杯。从今始、桃红李白,相趁花开。宛宛小阑隈。曾记得故人,执手徘徊。物华似旧,此乐竟难追。幸使春江作酒,凝情盼、缓引尊罍。争知道、浮踪浪迹,不肯归来。

好事近 代阳春白雪宋祁

梦远枕屏空,舒腕宝钗徐落。惆怅赚人欢意,比吴棉尤薄。春云微敛锁眉峰,春纤捻衾角。陡顿憎寒思暖,向阿谁偎索。

上行杯 其二

鞭丝徐拂香风动。换马轻盈骄紫鞚。翠羽明玕,油壁匆匆再见难。雨花弹指惊尘快。杜宇催春春事改。坠梦今宵,轻逐云罗雁影高。

卧庐词话

周曾锦撰。一卷。共二十则,记述词人轶事、交游酬唱等,所录以近代词人为主,兼及宋词人,有柳永、张先、吴文英等,但不以时代先后排列,如首录杜文澜词,后录张子野词。书中间有评论,如云:“勒少仲(方锜)《榑洲词》二卷,清丽有馀,新警不足。”又云:徐贯恂(澹庵)《碧春词》“清新可传。归安朱古微侍郎称其词自壬子(1912)后,一洗粉泽之态,与东坡、后村二家为近,可谓善变”。有家刻《周曾锦遗书》本。《词话丛编》本据以辑入。

柯亭词论

蔡嵩云撰。共四十八则,多论词之作法,见解通达。如云词在宋代,早分为音律家之词和文学家之词,“音律家声文并茂之作,固可传世;文学家专重辞章之作,又何尝不可传世”。因此,“初学不必守四声”。又云“意贵清新,境贵曲折”。复论词人词作云:东坡词“其阔大处,不在能作豪放语,而在其襟怀有涵盖一切气象”,其小令,“清丽纡徐,雅人深致,另辟一境”,皆为有得之论。是书附录于作者所著《柯亭词》后,《词话丛编》据以辑入。

词说

蒋兆兰撰。一卷。兆兰曾于苏州任教职,精研词学,引朱孝臧、况周颐为同道。《自序》云,乃应诸生“从问词法,兼求词话”而作此书,其宗旨为:“推本屈、宋、徐、庾之旨,甄别家数选本之精,阐述前贤时彦相承之统绪”,“要使本末兼修,古今同化”。全书三十二则。首倡“学有本原”之说,“初学作词,当从诗入手”。因为“诗词实同源异派,皆风雅之流别”。“词以沉着浑厚为贵,非积学不能至”,学词者应“上探骚辨,下究徐庾,精思熟虑,一以贯之”。本风骚,重学养,贵沉着浑厚,与陈廷焯、况周颐主张相同。他反对诗馀之名,认为词也是立言之道,本于兴观群怨之旨,不能“以词为秽墟,寄其馀兴”,谓之“诗馀”。提倡婉约为词家正轨,以周清真、姜白石为宗,盛赞清真为“词中之圣”,白石为“别树一帜”。至于选本,则谓张惠言《词选》“导源风雅,屏去杂流,途轨最正”;周济《宋四家词选》“议论透辟,步骤井然,洵乎暗室之明灯,迷津之宝筏也”。宋人选本则以周密《绝妙好词》最为精粹。填词之法,首重炼意,次曰布局,三曰炼句,四曰炼字。此书所论,言皆入理,义多精当。有甲戌丛编本,民国十五年铅印本,收入《词话丛编》。

优古堂诗话

诗论,一卷,南宋吴幵撰。全书共一百五十四条,多论北宋人诗,兼及唐人。论诗主旨在于说明诗家用字炼句相承变化之由。有些条目没有什么意义,如“小雨斑斑”条言:“文忠工诗:‘小雨斑斑作燕泥’,东坡诗:‘小雨斑斑未作泥’,山谷诗:‘润花小雨斑斑。’”诗句偶然暗合,不必皆有意相师。这种排比先后(由欧阳修、苏轼,排到黄庭坚)相承之诗句,毫无助于论诗。这类条目,书中颇多。有时亦有通达之论。如“前辈读诗与作诗既多,则遗词措意,皆相缘以起,有不自知其然者”。书中亦有少量考订之语,如苏轼《次韵徐积》诗有句“裹饭应须问子来”,吴氏指出东坡用典之错误,并言此错误来自于韩愈。此书最末一条为《诚斋论山谷诗》,文中并未言及杨万里,吴氏又与杨氏不相及,小题可能为后人所题。有中华书局1983年排印《历代诗话续编》本。

徐文长集

三十卷。明徐渭(1521—1593)撰。徐谓著有《笔元要旨》等。据陶望龄所作徐渭小传载,渭尝自称:“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其书画流传,时称一绝,其诗亦受人推崇。徐渭所著有《文长集》、《阙篇》、《樱桃馆集》三种,钟瑞先合刻,以成此集。又有商浚所刻,题曰《徐文长三集》,亦即此本。集前有陶望龄、袁宏道所作二传。宏道以为徐渭一扫近代芜秽之习。望龄称“文长负才性,惟不能谨防节目。”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则说“文长讥评王、李,其执论迥绝时流,”其文类宋唐,诗杂入于唐中、晚。”是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刘彦昺集

九卷 明刘炳撰。刘炳字彦昺,以字行,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生卒年不详,刘炳事迹略见《明史·文苑传》。洪武初,献书言事,授中书典签。出为大都督府掌记,考其《吊余阙墓》结衔称《大都府掌记》,及《哀曹国公》“三年忝记府,龙钟侍文墨”和《沐西平挽诗》“十年参幕府,惭愧簪缨客”等诗句中,可略知其这段经历。后为山东东阿知县。越两考,引疾归。所著诗文本名《春雨轩集》,乃其门人刘子升所编,杨维桢尝为其评定。其评语亦附载集中,杨维桢及危素、宋濂、徐矩皆为之作序,王祎、俞贞木、周象初皆为之作跋。此本题为《刘彦昺集》,不知何人所改。刘炳乃才识之士。其诗作诸体并工,诗格伉爽挺拔,类其为人。颇为杨维祯等人的推重,如《燕城怀古》中“广寒宫殿玉为楼,万岁鳌峰压九州。番国胡僧青鼠帽,天魔宫女彩龙舟”等句,时人称可与宋讷的 《壬子过故宫》、刘嵩的 《早春城怀古》相媲美。惟末附杂文一卷,气象纤弱,殊逊其诗。是集被收入《四库全书》。

读书后

明王世贞(1526—1590)撰。八卷。世贞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已著录。是书原为四卷,乃其侄王士騄校订。《四部稿》及《续稿》中均未载。后吴江许恭又采录《四部稿》中题跋之文为一卷,《续稿》中读佛经之文为一卷,读道经之文为二卷,遂并为八卷。卷首有陈继儒序,卷末有徐亮、王士騄跋。陈序比之为吕氏《读书记》,晁氏《读书志》有明启祯间刻本,《四库全书》本。

治河奏绩书

清朝靳辅撰。辅有《奏疏》,已著录。是书卷一为《川泽考》、《漕运考》、《河决考》、《河道考》。卷二为《职官考》、《堤河考》及《修防汛地埽规》,河夫额数、闸坝修规、船料工值皆附焉。卷三为辅所上章疏及部议。卷四为各河疏浚事宜及施工缓急先后之处。其《川泽考》所载,於黄河自龙门以下,至淮、徐注海,凡分汇各流,悉考古证今,颇为详尽。

损斋备忘录

明梅纯撰。此书分上下二卷,上卷分纪事、纂言、知人、格物四类,下卷分说诗、论文、补缺、拾遗、辨疑、刊误六类。其纪事条颇有参考价值。如详记明初随太祖朱元璋渡江者徐达、冯国用等十人之终始、记洪武三年大封功臣之始末等条,对了解明初封赏功臣的情况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其说诗、论文诸条,也颇为中理,但时有迂阔之见。如谓韩退之 《画记》,先儒谓其体似顾命,观之信然。但顾命所言,皆经世远图,其所叙载,亦皆一时声容礼乐之盛。而退之所纪,不过游玩禽荒,是不可相提并论的。韩之不以其道得之,又玩而弗置,不几于丧志乎?此甚为谬固。顾命不曾有乐,此是作者不核事实所造成的。在纪事类中,述梅殷之归京师,乃以母老之故,其挤死笪桥下,出于赵深谭曦之窃害,非成祖之意……,与史所载迥异不同,为亲者曲笔也。此书有《古今说海》(嘉靖本、道光本、宣统排印本、民国石印本》本、《历代小史》(为节选本)本、《学海类编》本、《今献汇言》(为节选本)本、《丛书集成初编》单行本、《影印元明善本丛书十种》本等。

书林清话

叶德辉(1864—1927)撰。叶氏毕生致力于古书的收藏和整理研究。该书从大量古书文献中收集有关图书版本知识与历代图书版本的源流、掌故资料,按照其性质分门别类,组织成篇。全书共126篇,每篇皆有篇题,每篇之首,先载明作者自己的见解、观点,然后排列资料作为论据,文中亦时时附以己见,表面看去,似乎类同古代笔记之信手拈来,实际上主题纷繁、观点众多、触角遍及、史料丰富,是一篇篇精巧的有价值的学术札记。著者“通过对古典目录价值的新开发、近代科学方法的应用和中国书史体系的奠定三个方面的努力,建立起了自己的方法论”(徐雁《叶德辉的〈书林清话〉》)。全书之组织亦系匠心独运,表现出较强的系统性。这种内容体例和研究方法,在文献学史上尚属首创,对于后来中国书史和古书版本学的研究乃至现代书话体作品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该书现通行有1957年古籍出版社铅印本和中华书局1987年影印本,均与《书林余话》2话》刻成之后,将所遗漏及新得之资料整理排比而成。书后附录有《书林清话校补》一文。

洪恩灵济真君灵签

洪恩灵济真君灵签,撰人不详。「洪恩灵济真君」即五代南唐道士徐知证、徐知谔兄弟,明永乐中受封真君之号,故是书当出于明代。原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书中载签诗五十三首,皆为七言绝句。如第一签云:「上吉。龙韬豹略韫奇谋,若遇明时即献筹。世道风波多勇猛,好从静处细沉浮。」

南华真经章句余事

宋陈景元撰。本书现存诸本中,以《道藏》本早出。本书是 《南华真经章句音义》的副产品。景元以江南古藏本,徐铉、葛湍 校天台山方瀛宫藏本,徐灵府校成玄英《解疏》中太一宫本,张 君房校文如海《正义》中太一宫本,张君房校郭象《注》中太一 宫本,张君房校散人刘得一《注》,江南李氏书库本和张潜夫《补 注》,校勘国子监景德四年印本,得349异字。九家今皆不存,本 书是宝贵的校勘资料。

星阁史论

一卷,清赵青藜撰。 “星阁”是赵青藜的号。是书是作者的史论著作。共由14篇论文组成,涉及上至秦汉,下迄明代的政治、人物等。“项羽本纪书法论”论述《史记·项羽本纪》的写作意图,不在于“伸项以绌刘(邦)”,而在于“援楚以利秦”;“治不复三代论”认为封建井田之不复,不应该归咎于汉文帝、汉高祖,实际上是势使之然;“武侯论”认为诸葛亮为政体恤民力,卒得成功; “费祎论”认为蜀汉之亡,亡于费祎,黄皓等人不足责;“唐论”说明唐亡不在于建立藩镇,而在于宦官; “宋论”论述宋代诸小人的亡国; “于谦论”认为于谦在“夺门之变”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此外还有“徐勣论”、“汉王允唐五王合论”, “蜀汉后帝论”、 “先帝不取荆州论”, “灌婴论”等。全书议论,观点新颖,有理有据,对历史发展的某些线索作了一定的探讨。

拳变馀闻

罗惇曧撰。是罗氏《庚子国变记》的拾补。是书系杂记,记事不按时间顺序,随闻随录,记叙义和团各派源流,宗教仪式,在京、津活动情况和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等事。侧重记叙清廷上层各派之间矛盾,对毓贤、徐桐、赵舒翘、袁昶和许景澄等人有关活动皆一一叙其始末。首见天津庸报馆编印的《庸言》第1卷第3、4号,又见胡寄尘辑《清季野史》。是篇录有义和团揭帖、义和拳源流、义和团首要人物如张德成、曹福田和黄莲圣母的事迹,以及红灯照活动,均为重要的史料。作者序言中提及的《庚子国变记》,全篇约7000余言,叙述义和团兴起至那拉氏母子由西安启程回京止,材料系从李希圣撰《庚子国变记》中录出。

送江宁彭给事赴阙

西江望士众长兼,卓荦传家在一男。壮志异时开史牒,妙龄终日对书龛。桂堂发策收科选,樱苑颁诗豫宴酣。大邑援琴聊试可,小州怀绂果才堪。分台拜职荣先入,抗疏辞恩耻横覃。劲操比松寒不挠,忠言如药苦非甘。龙鳞直为当官触,虎穴宁关射利探。朱毂兽头终协梦,粉闱鸡舌更须含。均输北转荆门鹢,劝课西临蜀市蚕。期信有儿迎郭伋,食贫无地乞羊昙。櫜垂铃栈驼鸣?,节拥棠郊虎视眈。归见广墀瞻斧藻,对扬初服改朱蓝。进班华省财方阜,出按穷边虏稍戡。帝命贾琮当冀北,民歌姬奭次周南。投壶飨客鱼无乙,伐鼓蒐兵马有驔。鲸鬣掀红旗杳杳,虬髯吒黑纛鬖鬖。威加诸部风霜肃,惠浸连营雨露涵。大斗时时能剧饮,轻裘往往祇清谈。乾龙已应天飞五,晋马徐观昼接三。道在君臣方自合,德侔卿长亦谁惭。便蕃肯较平生宠,放旷皆知雅性媅。委佩去辞廷殖殖,扬舲来得府潭潭。一尊客语从容尽,千里人情委曲谙。岂但搢绅称召杜,故多扶杖祝彭聃。幕中俊乂闲刀笔,帐下骁雄冷剑镡。楚地怪须留汲黯,萧规疑欲付曹参。从来贵势公何慕,自是贤名上所贪。未信逸身今以老,且当忧国每如惔。论心邂逅胶投漆,搔首低徊雪满簪。镇抚未惊移岁月,追攀曾许赏烟岚。馀欢遽隔新亭饯,宿惠难忘旧馆骖。卷曲尚谁知散栎,峥嵘空此咏枯楠。

1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