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

篱花焕异彩,畹兰吐幽香。鶗鴂尔何物,啼之使不芳。好生本天德,汝何反其常。凤凰不尔顾,罻罗不尔张。我欲避之去,怨彼何无梁。不忍闻其声,掩耳以心伤。丹桂气辛香,其下无蕃草。至美伏杀机,造物非颠倒。羽士服黄精,颜色常美好。不弃小草用,遂使永寿考。昔圣讯刍荛,侧陋多遗老。洋洋万顷波,扰之不能浑。游泳涵众有,安辨介与鳞。湛湛九霄露,为泽一何均。荟蔚茂万木,安识松与榛。明察非令德,至人灭见闻。所以古圣哲,无为风自醇。富贵移本性,贫贱何励身。世人多所欲,徇之失天真。五月有披裘,季子称其人。华歆渝素守,管、邴耻为群。苟去与苟得,其重若千钧。

咏史

要害年来略丧亡,金缯倾国苦相偿。谋曹鬼自争新故,救赵人方议短长。空向市驴呼令仆,坐看屠狗化侯王。汉廷亦有河南守,未肯腾章荐洛阳。民力中原已不支,诛求入骨恐非宜。西园自议葡萄价,南内方催芍药词。李广一钱应未值,陈平六策本无奇。山东大贾真痴绝,心计区区到鹿皮。江左长城祗自摧,咸阳一炬总成灰。噬脐事业无生气,尝胆君臣愧霸才。西极未闻天马至,故宫先唱野鹰来。边愁不到芙蓉苑,过锦新闻寿宴开。著论曾经准过秦,素书尘暗向谁陈。有人泣地思乘鹤,何处占天见斗麟。海上浮查通大夏,宫中别院起临春。庙堂不用平吴策,已换才名赋感甄。

台湾近咏十首呈巡使黄玉圃先生

东宁大海荒,从古无人至。明末群盗窠,岛夷互窃踞。郑氏奄而有,蔓延为边忌。我皇挞伐张,天威及魑魅。遂使瘴疠乡,文物渐昌炽。川原灵秀开,郁勃不可闭。式廓惟日增,蹙缩非长计。所当顺自然,疆理以时议。勿因去岁乱,畏噎却饭喜。去岁群丑张,揭竿三十万。我旅一东征,倒戈云见晛。七日复全台,壶箪匝地献。可知帝德深,望云争革面。馀孽虽时有,死灰谋欲煽。旋起即扑除,夫谁与为叛。当兹振遒铎,教化不容缓。民心原犹水,东西流乍变。弃之铤而走,理之忠以劝。台俗敝豪奢,乱后风犹昨。宴会中人产,衣裘贵戚愕。农惰士弗勤,逐末趋骄恶。嚣陵多健讼,空际见楼阁。无贱复无贵,相将事摴博。所当禁制严,威信同锋锷。勿谓我言迂,中心细忖度。为火莫为水,救时之良药。闽学追鲁邹,东宁昧如障。当为延名儒,来兹开绛帐。俾知道在迩,尊君与亲上。子孝及父慈,友恭更廉让。从兹果力行,诱掖端趋向。其次论文章,经史为酝酿。古作秦汉前,八家当醯酱。制义本儒先,理明气欲王。洗伐去皮毛,大雅是宗匠。此地文风靡,起衰亦所望。台地一年耕,可馀七年食。寇乱继风灾,民间更萧索。今岁大有秋,仓储补云亟。谷贵虑民饥,谷贱农亦恻。厉禁久不弛,乃利于奸墨。徒有遏籴名,其实竟何益。估客既空归,裹足此寥寂。何如撙节之,一艘一百石。穷年移不尽,农商惠我德。幸与诸当途,从长一筹画。累累何为者,西来偷渡人。锒铛杂贯索,一队一酸辛。嗟汝为饥驱,谓兹原隰畇。舟子任无咎,拮据买要津。宁知是偷渡,登岸祸及身。可恨在舟子,殛死不足云。汝道经鹭岛,稽察司马门。司马有印照,一纸为良民。汝愚乃至斯,我欲泪沾巾。哀哉此厉禁,犯者仍频频。奸徒畏盘诘,持照竟莫嗔。兹法果息奸,虽冤亦宜勤。如其或未必,宁施法外仁。台邑最褊小,徵粮视凤诸。土狭赋独重,民困曷以纾。台湾田一甲,内地十亩馀。甲租八九石,亩银一钱输。将银来比粟,相去竟何如。纳粟弊多端,斗斛交相瘉。折色比时价,加倍复何居。凤诸虽厚敛,什百台版图。垦多或报少,以羡补不敷。台土瘠无旷,冲压且偏枯。安得相均匀,丈轻三邑俱。徵收同内地,含哺乐只且。郡东万山里,形胜罗汉门。其内开平旷,可容数十村。雄踞通南北,奸宄往来频。近以逋逃薮,议弃为荆蓁。此地田土饶,山木利斧斤。移民迁产宅,兵之亦龂龂。何如设屯戍,守备为游巡。左拊冈山背,右塞大武臀。既清逸贼窟,亦靖野番氛。府治得屏障,相需若齿唇。诸罗千里县,内地一省同。万山倚天险,诸港大海通。广野浑无际,民番各喁喁。上呼下则应,往返弥月终。不为分县理,其患将无穷。南划虎尾溪,北踞大鸡笼。设令居半线,更添游守戎。健卒足一千,分汛扼要冲。台北不空虚,全郡势自雄。晏海此上策,犹豫误乃公。台湾虽绝岛,半壁为籓篱。沿海六七省,口岸密相依。台安一方乐,台动天下疑。未雨不绸缪,侮予适噬脐。或云海外地,无令人民滋。有土此有人,气运不可羁。民弱盗将据,盗起番亦悲。荷兰与日本,眈眈共朵颐。王者大无外,何畏此繁蚩。政教消颇僻,千年拱京师。

金缕曲

芳事阑珊极。更何堪、几番风雨,几番摧抑。似绣园林谁管领,祗恨长幡无力。但一任、封姨狼藉。零落国香无人问,剩浮花、浪蕊争春色。鹃啼苦,落英积。玉箫声里流年掷。遍天涯、濛濛飞絮,绿愁红恻。沧海沈沈碧云暮,梦里难忘故国。问谁侍、东皇案侧。陶令门前垂垂柳,折腰支、移傍章台植。阑干外,月华白。

江云卿画梅歌

盘空势与蛟螭竞,落落疏柯力逾横。能以气胜无妍姿,风骨依然强项令。江侯画梅如画松,形貌虽异精神同。当其四顾屏凡想,忽若遥情远势来自罗浮烟雨中。我与江侯早携手,愁闻玉笛思亡友。昔在筠州颇结文字缘,为我挥笔心拳拳。移宰南昌政声起,怒潮乍沸章门水。衔愤捐躯天下惊,凄凉纸帐西风里。常山舌,睢阳齿,寥寥数人炳青史。造物惜名尔爱名,呜呼尔竟以名死。荒山回首哀复哀,一枝莫寄空徘徊。扬州何逊久尘土,东阁官梅安在哉。重展此幅识尔心如铁,尔形已化,尔迹不灭。云月之夜或疑逋仙魂,谁知惨澹模糊乃是苌宏血。

赠长沙公

同源分流,人易世疏。慨然寤叹,念兹厥初。礼服遂悠,岁月眇徂。感彼行路,眷然踌躇。于穆令族,允构斯堂。谐气冬暄,映怀圭璋。爰采春花,载警秋霜。我曰钦哉,实宗之光。伊余云遘,在长忘同。笑言未久,逝焉西东。遥遥三湘,滔滔九江。山川阻远,行李时通。何以写心,贻此话言。进篑虽微,终焉为山。敬哉离人,临路凄然。款襟或辽,音问其先。

阳春集

一卷。冯延巳撰。马令《南唐书·冯延巳传》谓延巳“著乐章百馀阕”。宋嘉祐三年(1058)陈世修编为《阳春集》,其《阳春集序》称冯延巳为其“外舍祖”,“公薨之后,吴王(李煜)纳土,旧帙散失,十无一二。今采获所存,勒为一帙,藏之于家。”案张侃《拙轩集》卷五《侃词》:“《香奁集》,唐韩偓用此名所编诗。南唐冯延巳亦用此名所制词,又名《阳春》。”似《阳春集》乃冯延巳自定集名。尤袤《遂初堂书目·乐曲类》载有“冯延巳《阳春集》”。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则称为《阳春录》,注引崔公度跋,称其家所藏最详确,并谓崔跋本无《谒金门》(风乍起)词,异于长沙《百家词》本。盖冯延巳词在宋时至少已有二本,一为崔跋本,一为长沙本。今传抄本,有明正统间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本,清康熙间萧江声抄本(出自明嘉靖间钱榖悬磬室抄本)及赵辑宁星凤阁抄本。刻本有:康熙二十八年(1689)侯文灿《十名家词集》本,出于顾贞观所藏;光绪十五年(1889)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本,从彭元瑞传抄汲古阁未刻词录出。前有陈世修序,凡词一百二十首。王鹏运跋因其中有《谒金门》(风乍起)词,谓“殆即长沙本也”。王本夹行有况周仪校记,并有王鹏运所辑补遗七首附后。今人校笺本,有陈秋帆《阳春集笺》(1933),孙人和《阳春集校证》(藏湖北省图书馆),曾昭岷《温韦冯词新校·阳春集》(1988)。曾本并附录考定伪词十八首。

始丰稿

十四卷。明徐一夔撰。徐一夔,字大章,天台 (今属浙江)人。元末曾为建宁路教授,洪武二年 (1369) 征修 《礼书》,书成,授杭州教授,洪武六年(1373)与修 《日历》书成,将授翰林院官,以疾辞之,归乡。著有《始丰类稿》十四卷、《艺圃搜奇》十八卷。其文稿传世极少。今行世有两种二本。其一本六卷,即朱彝尊家所藏。此本自一卷至 三卷为前稿,自四卷至十四卷为后稿,皆杂文无诗,另一本为王士禛家所藏。据《千顷堂书目》载徐一夔《始丰类稿》十五卷,此本所佚不过诗一卷。其文皆谨严有法度,无元季冗沓之习。其与王祎论修史书,《明史》载之于本传。陈继儒尝称其《宋行宫考》、《吴越国考》研核精确。 王士禛又称其 《钱塘铁箭辨》精于考核。 其《欧史十国年谱备证》一篇,谓欧阳氏于吴越改元,止据宝石山制称宝正六年 (931)为证。徐一夔复得钱镠将许俊墓砖有宝正三年字,以证欧史之不诬。又谓元瓘袭位后,不复改元。立说皆有根据。观其所辨,始知明嘉靖间钱德洪所撰《吴越世家疑辨》,谓改元之事别无证据者,特为先世讳。此集所作只是多资考证,不求其文之工。四库已存目。

一峰集

十四卷。明罗伦(1431—1478)撰。罗伦字应魁,改字彝正,号一峰,江西永丰人。家贫好学,樵牧携书,讽诵不辍。成化二年 (1466)廷试对策万余言,直斥时弊,擢进士第一,授修撰,因疏劾大学士李贤,谪福建市舶司提举,李贤卒复官,改南京供职,不久引疾归,以授徒讲学终。著有 《一峰集》。罗伦的诗文集于弘治初年由王昂开始刊刻,其版毁于火。正德年间,罗伦之子罗干任江阴教官,又重新刊刻,不久又毁。是集为嘉靖二十八年 (1549)刻本,张吉任永丰知县,嘱教谕林应芳搜集罗伦诗文稿,校刊而成。共十四卷。集前有罗洪先、聂豹二人序及罗伦遗像,并正德十六年(1521)制诰、陈宪章所撰传。《一峰集》另有万历十八年 (1590)刻本,吴期炤任永丰知县,此时嘉靖二十八年 (1549)刻本又已蚀败,吴期炤又请邹元标重校,并且还购得罗伦手录《梦稿》,计诗三百余首,合策奏序记诗文编为十卷,刊刻行世;集前有吴期炤邹元标序。罗伦为人刚正,严于律已,要求自己“见善则迁,有过则改,风烈而雷迅,迁善犹风,改过犹雷”。其文章自具清刚之气。黄宗羲认为其文 “刚毅之气,形于笔端,芒寒色正”。其诗虽非所长,但抒情写景之作,尚有几分艺术魅力。还应指出,其集中的纪梦诗甚多,但构思雷同,缺乏创造性。有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升庵集

《升庵集》是明代学者、文学家杨慎的诗文及一部分学术著作的合集。又称《升庵全集》《太史升庵全集》,明万历间四川巡抚张士佩编订并主持刻印。包括赋、杂文11卷,诗29卷,杂著41卷,凡81卷。杂著是张士佩取《丹铅录》、《谭苑醍醐》等书删除重复,分类编次,附于诗文之后,亦较《丹铅总录》为有绪。有明万历十年(1582)成都刻本。又有万历间所刻“外集”一百卷,“遗集”二十六卷。另有清乾隆六十年(1795)所刻全、外、遗各集。明简绍芳编《杨文宪公年谱》一卷,清李调元编《升庵先生年谱》一卷,可资参考。

黄书

明清之际王夫之著。一卷,收入《原极》、《古仪》、《宰制》、《慎选》、《任官》、《大臣》、《离合》等七篇论文,并附《后序》。作于1656年,是作者早年的政论著作。通过评述历史阐发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提出了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解释仁义为“以仁爱人,不授以制而尽其私。以义制我,不私所爱而厚其疑”。(《任官》)仁义的最高意义便是维护民族利益,“仁以自爱其类,义以自制其伦。”若不能保护民族的利益,便失去了仁义的真髓。“今族类之不能自固,而何他仁义之云云也哉!”(《后序》)指出“天下之势,有合者,有分者,有张者,有翕者”(《古仪》),而没有万世一系的天下。强调天下不是一姓的私产,指责“秦私天下而力克举,宋私天下而力自诎”,是孤秦陋宋,导致了天下的祸乱。认为改朝换代是自然的事情,但不能容许他族入主华夏,“可禅,可继,可革,而不可使夷类间之”(《原极》),高度重视“夷夏之防”。指出要永保民族的利益,就必须公天下,“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宰制》)。收入《船山遗书》。1956年北京古籍出版社将此书与作者另一著作《噩梦》合编刊行。

灵宝领教济度金书

题为宁全真授,林灵真编。三百二十卷。据林天任所著灵真行状,谓灵真曾为温州路道录,退居琳宇,“为济度之书一十卷,符章奥旨二卷”。与实际三百二十卷不符,元明时道流续有增订,成此巨帙。凡开度,祈禳,设坛,醮仪,炼度,消灾及旛盖陈设,各种仪式科范皆载录详列。另有《济度金书目录》一卷,收入《道藏》第208至263册。

古文参同契集解

三卷。明蒋一彪撰。蒋一彪,自号复阳子,余姚人。《周易参同契》的各家注本,有的分章,有的不分章。但无论分章与否,都按上中下三篇而注解,并且都述其传承由来。明代杨慎,则另出一本,称南方掘地得石函中,有《古文参同契》上中下三篇,《叙》一篇,徐景休笺注本也是三篇,《后序》一篇,淳于叔通补遗《三相类》上下二篇,《后序》一篇,合为十一篇,自称得自朱子所未见。蒋一彪依杨慎本作此书,所以称“古文”。他割裂彭晓、陈显微、陈致虚、俞琰四家注文,缀于各段之下,所以称为“集解”。其书与世传本多有颠倒,将原文所载《赞序》指为徐景休《后序》,将原本《补塞遗脱》一章析出作为淳于叔通《后序》。清代学者对此书进行过认真的考证,认为各家注本都依彭晓注本序文所述,魏伯阳作《参同契》后,密示青州徐从事,徐从事隐名而注,垣帝时又授给淳于叔通,《参同契》才流传于世;历代研究《参同契》的学者都称徐从事而不称其名,而经千年以后,徐从事为景休之名而忽然显现,不合情理,文中篇章归属,又多附会朱熹等人注语及俞琰关于《参同契》为魏伯阳、徐从事、淳于叔通三人撰注之说,因此清代学者认为蒋一彪据杨慎所谓“古本”之说不确。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对此书辨之更详,余嘉锡引《真诰》之言,辨彭晓之误,否定徐从事作注之说,进而考证杨慎所谓古本,是明代道士杜一成据俞琰欲分四言五言各自为类之意而作,书未出便被人窃出付印,并托名为石函古本。据此知杨慎以后诸家所谓古本皆不足信,然而杜一诚因篡改古籍而失信及杨慎因轻信其古而误人之教训,实为后世学者的前车之鉴。现存清《四库全书》本、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周易参同契古注集成》本。

江南闻见录

一卷。(明末清初)不著撰人。此书逐日记顺治二年 (1645)南京迎降前后二十日间事。首记弘光帝潜行出城,不知所往,城中混乱,马士英出逃,赵城忻迎降,献太子于豫王多铎,又记寻到弘光,豫王设宴,嘲笑之语。书中录有当时明太子硃笔告示,摄政王多尔衮令旨,豫王多铎令旨等文书,均为原始资料。《江南闻见录》大略与《圣安本纪·南略》所载相同,别无异闻,惟列张有誉殉难,未免传闻之讹。《南疆逸史》记有张有誉时奔武康,后归江阴,久乃卒。《江南闻见录》用日记体,后有附跋,署名 “剑心”。《附跋》称《江南闻见录》旧抄本与刊本颇有异同,“疑旧抄本系当时舆论,而刊本乃后人改定者。兹悉校从抄本,而附论其抵牾于后”(《江南闻见录》附跋)。附跋者认为弘光奉太后同出,目击为真,不赞同《小腆纪年附考》谓太后乃马士英挟之出奔。又云钱谦益降清,纳以珍宝古玩,并非如《柳南随笔》所载牧斋所献最薄。《江南闻见录》有北京大学图书馆藏传抄《定鼎江南纪略》本,题七峰樵道人辑,又有《明季稗史汇编》本,《中国内乱外祸历史丛书》本,《中国历史研究资料丛书》本。

盂兰盆经赞述

又名《盂兰盆经疏》。佛典注疏。作者不详。一卷。《注进法相宗章疏》、《东域传灯目录》等谓唐慧沼、慧净曾各撰《盂兰盆经赞述》一卷,故疑此《赞述》即其中一人所作。此推断如成立,则此卷是现存关于《盂兰盆经》的最早注疏。首略残,全文基本完整,尾题:“盆经赞述卷一”。另上海图书馆亦收有一号。此卷将《盂兰盆经》分作教起因缘分、圣教所说分及依教奉行分等三分,亦即传统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逐句引用经文,加以简略解说。强调必须对父母行孝,谓“养育之恩,昊天罔极。纵令从地积聚珍宝上至二十八天,悉以施人。所得功德不如供养父母一分功德”。“宁于一日受三百钻以钻其身,不应起一念恶心向于父母”。本文把“盂兰盆”解释为“成(盛)食之器”。谓:“名餐悉俎,在于盆内,奉佛施僧,以救倒悬之苦,故曰‘盆’也。”则对于“盂兰盆”一词的错误解释,由来已久。历代大藏经均未收。日本《大正藏》据P.2269录文收入第八十五卷。

胡古愚南归

胡君有佳儿,纯悫而静者。自君留词掖,思君不暂舍。亲老当悬车,迎之辇毂下。喜亲出都门,徒跣控亲马。祖道宾迭至,别杯酒更把。官秩司旗常,饯章宣风雅。击节想已屡,知音谁云寡?归途春冰泮,烧痕灵雨洒。喜见江南山,螺黛秀而野。挂帆胥江潮,卧听滩声泻。儿搆远碧楼,楼成君归也。旦旦候鹊喜,夜夜卜灯灺。出迎空里闾,驩声振屋瓦。妇增姑馔供,孙将儿衣扯。整蠹理篇帙,割鲜作脯鲊。君归乐如此,令我空蹊踝。行乐须及时,岁冲难久假。

送御史椽王德润迁中台

二月东风来,江南花正开。行人发建业,远赴黄金台。金台到时已三月,燕山青青罢飞雪。看花正似江南春,黄鹂迎人语音悦。绣衣郎官文采奇,海霞照耀珊瑚枝。天街柳绿骢马嘶,朝随御史趋彤墀。彤墀花暖风日美,御史俯伏天颜喜。千言万言气凛然,能令奸邪愧欲死。郎官家本东鲁人,十年读书泗水滨。当陪东马严徐贵,不假金张许史亲。上林年年春自好,拜官却忆江南道。江南望君骢马来,方信文章致身早。

早梅有感

新阳来复未十日,窗外梅花已狼籍。晴光烘过冰雪融,微风不动暗香密。急呼清樽相尉藉,无数落英坠巾帙。儿童但喜花开早,太早翻令我心慄。今年寒色苦未老,户穴不固泄万蛰。造化不翕何以张,不然生道几于息。明言岁事未足言,深忧南气日驰北。谁道东君庾岭来,煮酒银瓶荐嘉实。

次士特韵寄德久牧之

家山凿龙似修眉,中有伊川寒更绿。吾庐亦复远城市,舍下清流环几曲。四时幽人共吟醉,饮若长鲸杯要覆。三年芳草怨王孙,定有金钱无处卜。南征际会竹林阮,兵厨况有酒百斛。夫君笔力抵万钧,所当穿彻如强镞。义形抗论及朝政,正容凛若冰霜肃。因君远忆邹与张,畴昔之言皆可复。二士揭揭庙堂器,用之艰难一夔足。空令两行壮夫泪,回首尽向燕云哭。我心之忧正谓是,夜中兴叹仰看屋。相思岁尽书不来,念我衣单体生粟。

作塞上射猎行

塞云委地如泼墨,恶风吹沙变黄黑。紫髯将军柳叶甲,银騣护阑白玉勒。铁林子弟八九千,饮马渡桥过河北。沙漠黓地古战场,寸草不生地皮赤。将军指呼令鼓鼙,旌旆悠悠动坚壁。壮夫露股挟纩温,蕃马鞘脚寒有力。龟手荷戈指欲坠,气结冰凌满须历。前驱萧萧近林翳,军声业业震金革。怪狐跳梁罔两避,虎豹惊骇丧胆魄。山根浅草枯槎枒,隐隐叶下见兔迹。武夫张罝四散逐,双兔雌雄中金镝。自云舍矢不失驰,手持双兔有德色。凯旋如殪大兕归,喜非诡遇无所获。常闻武功贵时习,忘战必危欲定国。蒐田以时选车徒,士卒素练务严翼。季冬物成农事休,民閒庶类亦蕃殖。泮上虎臣献俘馘,淮夷攸服远人格。悲夫王泽寖熄多鬼蜮,蒙恬白起为民贼。君不见长平鬼哭万人冢,击破秦坑髑髅白。

1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