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
参到真空妄始删,此心犹未尽缘攀。潺湲涧底仍知水,层叠云中尚见山。世有万般趋热恼,我惟一味向清閒。两头坐断中何立,方契宗乘最上关。
夏小正
相传为夏代的历法。它根据天象、物候来定季节与月份。记有各月昏旦伏见和南中天的星象,并指明初昏斗柄方向和时令的关系 (可能即后世每月斗建的起源),为我们提供了从以观测物候定农时的自然历,向以观测天象确定农时的观象授时的过渡阶段的情况。一般认为成书于西周至春秋末叶之间(也可能为春秋前期杞国人或春秋时居夏代领域沿用夏时者所作),其中所记各月的星象,只可能是公元前2000年以前观测的,证明本书的一部分内容确实是夏代流传下来的。至汉代,《夏小正》成为《大戴礼记》 的一篇,《隋书·经籍志》始别为一卷。宋傅崧卿撰《夏小正戴氏传》四卷,加以整理和注释,以正文居前,每月各为一篇。后人研究《夏小正》的著述很多,如任兆麟《夏小正注》,程鸿诒《夏小正集说》,黄模 《夏小正分笺》,而以洪震煊《夏小正疏义》最便阅读。
经学历史
清皮锡瑞撰。不分卷。书今传世。这是一本经学入门书籍,是“经学的导言”。皮氏在书中将上下二千余年的经学史划分为十个阶段:经学开辟时代;经学流传时代;经学昌明时代;经学极盛时代;经学中衰时代;经学分立时代;经学统一时代;经学变古时代;经学积衰时代;经学复盛时代。论说经学源流,学派兴替,诸家长短,各书得失。因为皮氏是今文学者,立场于今文学,所以他对宋学不满,对古文学也不绝对崇信;他是经学家而非史学家,所以史料搜集不完备,排比不妥善,每不能客观记述事实,而好主观议论。有中华书局排印本。
夏树
夏树始繁密,条缕方且柔。左右覆吾庐,合如张碧油。新蝉噪晴午,馀响藏深幽。轩窗转炎日,清影为我留。蚊蚋亦取庇,闹若春雨稠。拂挥不停手,咀嚼胡尔雠。何当薰风来,一与扫荡收。吾将就高荫,濯足临寒流。
遂宁县道中路平日炽
赤日射平地,青天卷片云。汗流疑是浴,气烈正如焚。食鼎荷汤镬,舆衣蒙火裙。幸哉无内热,不使躁为君。
天仙子
走马探花花发未。人与化工俱不易。千回来绕百回看,蜂作婢。莺为使。谷雨清明空屈指。白发卢郎情未已。一夜剪刀收玉蕊。尊前还对断肠红,人有泪。花无意。明日酒醒应满地。
侍御东君来言大司马洪洞韩公问讯志感二首
柱史传来洪洞语,病夫心事有公知。东曹疏笔还谁执,西野吟筇也自支。千里寒暄音似玉,百年忧乐鬓如丝。风吹凉雨清茶罢,正是怀人欲渴时。太行云远独怀人,近古风流大耋身。一代典刑千百世,两朝平格二三臣。梦回曹省灯无影,诗到山林笔有神。更喜清廉卫参政,白头情话正相邻。
手镜录
清初新城(今桓台)王士祯(1634—1711)撰。作者次子王启汸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任唐山知县。以唐山为小县,土瘠民贫,为使其洁己爱民,遂书《手镜录》一册付之。前有自序,凡五十条。原为手写本,至道光十九年(1839年),钱塘金守楷始正式刻印成书。旧列史书职官类。
民瞻再作诗复以前韵酬之
报我新诗疾转舠,论文始信赖薰陶。追风定见骥千里,鸣野今闻鹤九皋。看剑为君倾薄酒,张弓何日畏春醪。不烦更问珊瑚树,旧绣年来拆海涛。
和懋贤闻道矩小园置酒助以酒果副之以诗
芙蓉幕下惜馀闲,不使芳华取次残。珍果醇醪与新句,并将佳味助清欢。
送王璋长官赴真定孙和甫辟书
昔年旅南服,始识王荆州。威动千里肃,恩宽行客留。从容见少子,风采倾凡俦。温然吐词气,已觉清且修。不见十五年,相逢话百忧。青衫走尘土,白发各满头。新弃东海邑,愿从北诸侯。北鄙事方夥,饥馑连戈矛。盟好未可轻,念当事怀柔。主将今老成,勉尽良计筹。
送杨孟容朝奉西归
三十始去家,四十初南迁。五十复还朝,白发正纷然。故人从西来,鞍马何联翩。握手得一笑,喜我犹生全。别离多忧患,梦觉非因缘。惟馀归耕计,粗有山下田。久糜太仓粟,空愧乡党贤。老兄富治行,令德齐高年。幸此民事清,未厌军垒偏。父老携壶浆,稚子迎道边。应有故相识,问我何当旋。君恩闵衰病,归驾行将鞭。
和元之述梦见寄
高秋枕席凉,昼寝还清旷。不嘲君腹便,独梦予尔访。岂忘相规言,仍记群小谤。始知端正心,寐语尚不诳。?恍何谗人,告子亦孟浪。吾闻有尸虫,伺恶多相尚。耽睡受其惑,子心恐成恙。勉子守庾曹,勿使兹物王。魂交昧聪明,寤后成清唱。诵玩自省循,徒尔增怊怅。不能检细微,遂使言屡贶。虽然甚顽鄙,内顾无过当。仲尼称天厌,季路犹行行。何当谢勤诚,为子倾嘉酿。
投江西曾宪二首 其一
枢星居紫极,遥映使星明。天下推名德,君家好弟兄。一台振纲纪,列郡想风声。不试褰帷手,官曹未易清。
送范子镇
东南有人不可攀,生轻义重人所难。此风彫落不复见,得公今日如芝兰。千人忽堕风涛间,义气有感心生寒。以情论法不可枉,使法可枉吾宁閒。兼遗物己为虚舟,遂授此属还平流。相逢鹰犬颜何厚,剑水闽山公不朽。有恩流到墓中魂,无累乞寻林下友。得官西去心胆雄,帐下将军望公久。此生义在公无惭,未到青云空白首。男子屈伸当有时,行置长缨远夷脰。浩歌一阕公临政,马上东风曲堤柳。卯酒醺醺吹复醒,纤毫谩引无中有。洒然得句谁其酬,寄我须烦置邮走。
寄焦公泽
身世旋蓬转,年华激矢忙。漂流轻楚越,契阔易参商。窃预三千日,行几二十霜。金声留逸响,玉润有馀光。仕路虽叨践,心蹊未敢荒。轩昂遗俗物,感激企前芳。燕雀惊鸿鹄,鸱鸢嚇凤凰。倾都无孟子,通国毁匡章。曾席虽云远,韩门未见忘。铄金频减价,投杼几循墙。素履微难任,流言众觉强。箴言曾展转,攻鼓或相将。眷想周宾裔,来居禹计乡。一门如旅燕,三世寄飞梁。何地逢遗秉,谁垣有树桑。釜鱼时肖范,储石每矜扬。儒术资斑见,乡评假寸长。芹藜经伏腊,蘋藻备烝尝。纻絮亏冬褐,丹铅薄晓妆。晚蝉无重翼,瀌雪有骄阳。唐彀虚曾入,齐飞宛未翔。十年劳俛仰,三釜足凄凉。怀刺终思重,车尘旧耻望。有惭猗顿富,徒效老莱装。曲表求端影,奔车倚怒螳。力微甘黾勉,道拙分摧藏。好恶乡人僻,风波世路常。棘薪今合重,瓜蔓昔还伤。颊舌知无补,丝桐或可量。未教轻割席,庶复许升堂。
钱塘江三首
江头风雨弄轻寒,小艇轻蓑把钓竿。日暮沧浪歌渐远,延缘应自避尘冠。扁舟东下白云乡,一水牵愁万里长。多谢白鸥閒不去,知余机事近来忘。秋光漠漠草青青,日落江流雁下汀。世路风波今始半,为余遥谢草堂灵。
叙旧感怀呈提刑毅父并再和六首
儿童豪气自堪惊,未入乡人月旦评。叔向亦闻呼使上,子将一见便知名。平生兰省追高步,老去秦川共此行。赖有蒲城桑落酒,高楼条华慰人情。赋成庚子尚魂惊,往事如风未暇评。长乐钟前偶相对,凌烟图上等浮名。登车岂是君无意,襆被何妨我自行。更许心亲遗貌敬,老来尤见旧交情。二人射策几人惊,要与三苏共入评。先圣子孙多异禀,累朝图牒有高名。书传科斗犹须定,钓拂珊瑚未可行。子墨文章豪气在,登临怀古一含情。须弥纳芥事堪惊,千岁聊堪一日评。世上相逢俱梦寐,古来何处是功名。簿书听我依稀了,云水陪君浩荡行。便与此山同不朽,不应惆怅复牵情。郎潜如我未宜惊,户部须推宰相评。他日碧山思却走,当年紫府已收名。共知白发生青鬓,未废长歌续短行。樽酒不空多坐客,君家馀事足陶情。亲见扬雄自不惊,吾人要使后人评。白圭未可轻三复,小草须防得二名。太华耸天如剑立,黄河蹙野似军行。栖迟自忆衡门后,可是登楼不称情。
松风亭四首
长卿壁四立,杜老茅三重。茶山穷次骨,憩寂以长松。直干以栋宇,清阴自帡幪。山泉落高处,审听是松风。客至引幽步,步及松风亭。问亭何当作,笑视何足听。俗论鬨蛙黾,市声殷雷霆。时来一洗耳,两眼为君青。有客过茅宇,煮茶坐松风。问亭果安在,笑指十八公。君看梁与栋,岂不深且雄。何必用斤斧,然后成帡幪。回环数株松,老干极落落。清风一披拂,竽籁自然作。喧嚣世俗事,秖使人意恶。谁能洗耳来,相与憩寂寞。
投江西曾宪二首
枢星居紫极,遥映使星明。天下推名德,君家好弟兄。一台振纲纪,列郡想风声。不试褰帷手,官曹未易清。诸贤皆在位,治效尚迟迟。污吏未能去,明君若可欺。外台天耳目,正士国根基。既揽澄清辔,那无按察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