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君自大官令出太仆辽左飘然挂冠今年五十矣而颜尚童其婿一龙余从子也乞诗为寿 其二

少日佳公子,中年贤大夫。自回司仆驭,祇忆步兵厨。入坐峰峰玉,挥毫字字珠。龟貂未全敝,时付酒家胡。

周君自大官令出太仆辽左飘然挂冠今年五十矣而颜尚童其婿一龙余从子也乞诗为寿

我爱周郎美,雅如王子猷。官閒骑曹马,兴尽剡溪舟。坐客中清圣,园租比素侯。白狼河畔雪,知不上君头。少日佳公子,中年贤大夫。自回司仆驭,祇忆步兵厨。入坐峰峰玉,挥毫字字珠。龟貂未全敝,时付酒家胡。

医士李兼善欧乡人持其祖嵩可所编运气书一卷乃元吴文正公澄为之序引以示余余嘉之因题五言四韵于其后

纷纷事医术,李氏独专门。学究内经秘,心知万化原。著书忘岁月,种杏满林园。抚卷怀先哲,题诗付后昆。

夜梦至何许岩壑深窈石上苔痕隐起如小篆有僧谓予曰杨诚斋范石湖题也明日续洪舜俞登玲珑诗有几人记曾来老苔蚀雕锼之句恍然如梦因次韵记之

大杨风日春,小范林壑秋。去予几何年,各已如云浮。谁歌黄金缕,共醉白玉舟。梦中到蓬莱,名字留岩幽。宁知地下郎,草记天上楼。老石翠岚湿,古篆苍藓稠。摩挲踞虎兕,郁屈蟠蛟虬。想当得意时,落笔不自休。江山有二老,文字照九州。神物俨护持,剥蚀吾奚忧。是间定何许,玲珑窈相绸。云根与僧憩,雪罅如神锼。欲呼古时月,为洗今人愁。梦耶其非欤,起坐搔白头。

夜酌赵侯家闻合流曹光道诣府遂访之一夕纵谈明日光道赴本任邀余诗送因叙其言以赠焉

方与旧将饮,谈兵灯烛前。闻有故交至,心喜辄轮边。跨马踏明月,往见竞留连。且共语出处,子怀予久然。男儿太平时,功业未可先。故当守诗书,道义跻古贤。苟复不得用,卷以放林泉。吾蕴诚若此,奈何贫所缠。仕宦偶同郡,文字可以传。行行志兹语,聊用乐永年。

与施仁夫、潘湛钧、吴载耀三位南菁老同学于施府茶叙即席感赋二首 其一

春风旧梦渺如烟,来去难逢故友贤。六载同窗承化雨,蒙恩菁校感心田。

与施仁夫、潘湛钧、吴载耀三位南菁老同学于施府茶叙即席感赋二首

春风旧梦渺如烟,来去难逢故友贤。六载同窗承化雨,蒙恩菁校感心田。旧雨分襟各一方,今朝欢叙又同堂。衰翁窃比退飞鹢,幸得追陪鹓鹭行。

惜馀春慢/选冠子

弄月馀花,团风轻絮,露湿池塘春草。莺莺恋友,燕燕将雏,惆怅睡残清晓。还似初相见时,携手旗亭,酒香梅小。向登临长是,伤春滋味,泪弹多少。因甚却、轻许风流,终非长久,又说分飞烦恼。罗衣瘦损,绣被香消,那更乱红如扫。门外无穷路岐,天若有情,和天须老。念高唐归梦,凄凉何处,水流云绕。

虞万州生日

春风吹我游锦官,客眸饱作沧江观。鹤飞自由白日静,山来不断平野宽。主人闻客倒屣迎,案头点易朱未乾。速呼朋俦俾接席,又遣儿女来拜前。馆中列鼎食客众,堂后鸣钟聚指千。客来辄留张坐饮,客醉复与开榻眠。主人投閒六年久,禄廪不继胡能然。问之主人笑不言,神情散朗心常閒。向来曾于我乎贷,至今尚质黄金盘。又闻吾兄市桥尉,假五十万青铜钱。橐中似尔空亦屡,门外车马纷阗阗。其间犹有不知者,误谓公子非儒酸。谁知出分本无几,况复奉赐随分班。知之不知吾何恤,日用饮食于其閒。西京相裔平通侯,轻财重义无敢先。三年田家未云久,便怀富贵讥南山。节侯有子韦少翁,亦以明经世其传。爵之附庸有何薄,径欲忍愧从夷蛮。人于居约视所守,又以久近察所安。近而不渝傥可勉,久而无怨良独难。不须远求汉诸公,姑复近考今时贤。虽云暂閒未尝约,一念长作膏火煎。戚然不能以一日,宁复如君之六年。泉无昼夜盖有本,潦有朝夕繄无源。归来试与友朋道,言之孔易行维艰。厥今人物眇然甚,天道岂不于君还。友朋请书为君寿,更祝养素勤加餐。

寿李逊白初度

琼枝灿错绕华筵,寿酌逢翁兴独偏。野鹤顶成年自永,孤松苓就老踰坚。七贤才一谁堪续,四老馀三数可填。徙倚庄椿歌此曲,又从熙穆论篯铿。

耄余杂识

一卷。明陆树声撰。此书成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书首有陆树声于万历十八年(1590)所作的叙,当时陆树声已是八十二岁高龄的老人了,又因此书为其杂抒所见,所以取名为《耄余杂识》。陆树声在叙中说:“余性资寡僻,例简应缘,居尝燕闲,颇亲纪籍。今迫衰暮,两目昏眊,艰于披阅,第平生所接交知谈议,及紬绎旧闻,一知半解,注之臆想,提撕仅存。每旦栉沐之余,南荣就明,笔砚粗设,间录一二,以备遗忘。”据撰者自叙称,自己性好做笔记,直至年迈衰暮、双目昏眊,尝艰于披阅,此书是他“第平生所接交知谈议,及紬绎旧闻”而成。因此,所记均古人琐事。《四库全书总目》对它的评价是: “颇有足以警世厉俗者,而多杂二氏(佛道)之学。”观其所撰,各篇通过人物的遗闻琐事或言谈行动来叙写人物,往往形象生动。

三女令昭于归都门

在家为客莫言勤,此去方知是主人。百岁毁誉关阿母,一时贤否定诸亲。金萱昼永储甘旨,玉笋官清课米薪。傥辍馀閒吟谢絮,锦囊应寄济川滨。

词余丛话

近代戏曲论著。3卷。杨恩寿著。辑入光绪年间长沙杨氏家刻“坦园丛书”。又见《重订曲苑》、《增补曲苑》。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九)(1959年12月中国戏剧出版社第一版)选录。卷首有光绪三年(1877)九月越南贡部正使裴文禩(殷年)《<词余丛话>序》。该书分“原律”、“原文”、“原事”各1卷。“原律”谈律吕、宫调、曲谱、声韵。“原文”则专谈词藻、文章。“原事”以考证或记述戏曲故事为主。裴文禩评云:“一曰‘原律’,辩论宫商,审明清浊;一曰‘原文’,凡曲之高下优劣,经都转(指杨恩寿)论定者,悉著于篇;一曰‘原事’,诙谐杂出,耳目一新。制曲之道,思过半矣。较之《随园诗话》、《制艺丛谈》、《楹联丛话》,更足启发心思,昭示来学。不得以曲子相公为名臣累也。”并云:“付梓后愿以百本见寄。”(《<词余丛话>序》)。其影响已及于海外。该书以研究和评论清中叶以来的当世作家与作品为主,多为前代曲论所未能涉及者,对于研究近代戏曲史颇多参考价值。

补续高僧传

佛教史书。明河明撰。二十六卷。书首有范景文等序四篇,书末有毛晋跋等三篇。此书由河明弟子道开整理,毛晋佐助刊行。体例依《宋高僧传》,按僧人“德业”分为十科(其中“读诵”改为“赞诵”),即:(1)译经篇(卷一),正传十二人,附见三人;(2)义解篇(卷二至卷五),正传一百零二人,附见十三人;(3)习禅篇(卷六至卷一六),正传二百四十二人,附见二十七人;(4)明律篇(卷一七),正传十人,附见二人;(5)护法篇(卷一八),正传十五人,附见六人;(6)感通篇(卷一九),正传三十四人,附见四人;(7)遗身篇(卷二○),正传十三人,附四人;(8)赞诵篇(卷二一),正传六人;(9)兴福篇(卷二二),正传十三人;(10)杂科篇(卷二三至卷二六),正传九十九人,附见十三人。合计正传五百四十八人,附见七十三人。在“习禅篇”的一部分传后有“系曰”,为作者评论;其他篇中有些传后有“河明曰”按语;在某些传后尚有不署名的按语和引用的参考资料,似是道开所加。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

柳下渔次韵

瓦瓯一醉万事了,醒来然竹清溪晓。半蓑烟雨披春寒,堤上落红已如扫。荒矶白鸟无离愁,明月清风满幽抱。却怜灞水长亭西,几树柔条不得老。汉槎丙穴今已非,网罟相寻纵鳞少。何如卷钓两忘机,鱼向树根吹絮饱。

续华严经略疏刊定记

亦称《华严经略疏刊定记》、《华严经刊定记》、《华严刊定记》等。佛典注疏。唐慧苑撰。原为二十卷(一作十六卷),现存十三卷。是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的注释书。法藏在《八十华严》译出后即着手注释,但仅完成《妙严》、《十定》两品,慧苑续其作而成此书。全书分十门:(1)教起所因;(2)藏部所摄;(3)显教差别;(4)简所被机;(5)能诠教体;(6)所诠宗趣;(7)显义分齐;(8)部类传译;(9)具释题目;(10)依文正释。从第二卷开始解释各品经文,一般分“辨名”、“来意”、“宗趋”、“释文”等四项。本书提出“四种教”、“两重十玄门”等,与法藏的一贯思想不符。后慧苑之论被视为背离师说,不为华严宗人所承认。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

无害弟之官梓林伯氏无亏序送之极兄诏之义予言赘矣姑以其意而申言之

吾家老仙一世师,挺特风槩老不衰。平生行己有本末,世人不知其天知。急流勇退人恨早,纤尘恐污白玉姿。精神强健腰脚轻,鬖鬖白发明鬓髭。盘谷亭前一幅巾,子掖孙携翁笑喜。无官一品钱满屋,汝辈持底逃寒饥。指心一点物非物,向来所贮惟不欺。慇勤宝此徵后福,如印券契火灼龟。我勤朴斲尔涂垩,障护风雨期勿隳。庭前百拜领翁语,有毫发愧非翁儿。季也才力百倍予,天之报翁或在兹。得其一体敏且强,遇事雹落雷电驰。莫嫌掾尉官职卑,正欲小试观异时。弟兄赠言出寸丹,岂但趣和同儿嬉。伯氏有德君子哉,发言不妄如发机。叙文千字炯星日,是病苦者之神医。愿子铭几铭盘盂,骅骝万里未易期。悲莫悲于生别离,雁序可忍霜风吹。丈夫远怀在门户,正使蚁聚终奚为。酒阑上马飞鸟疾,我亦安能空郁郁。

春秋四传纠正

一卷。清俞汝言撰。康熙十五年,俞汝言《春秋平义》始脱稿,复于此年夏续作此书,以综括《平义》之大旨。此书摘录《春秋》三传及胡安国之失,随事辨正,分为六类:一曰尊圣而忘其僭,计八条;二曰执理而近于迂,计十五条;三曰尚异而邻于凿,计二十三条;四曰臆测而近于诬,计四十三条;五曰称美而失情实,计八条;六曰摘瑕而伤锲刻,计十六条。末附《春王正月辨》一篇,申《左氏》、《公羊》、孔安国、郑玄之说,明周王改时改月,《春秋》正朔皆从周。此书虽名为“四传纠正”,但纠而不正者有之,如隐元年春王正月,胡安国认为“仲尼以夏时冠周月,垂法后世”,固然荒谬,而俞氏纠之曰:“按,春王正月,周制则然,非仲尼始作。匹夫无位而可改正朔乎?欲以正天下而自干僭上之罪乎?”同是臆说。再如僖四年“蔡溃,遂伐楚”。胡氏以为是讥齐桓之专,固是穿凿,而俞氏则以为非讥齐桓,而是“当时诸侯知有霸主,而不知有天子,特借书法以明大义”,亦属附会。正而纠之者亦有,如《左传》载华督夺孔父之妻,齐桓因蔡姬而侵蔡,俞氏皆以为臆测近诬。然臆测者非《左氏》,实俞氏本人耳。《四库》系从俞氏手稿传抄、现存《昭代丛书》本。

菩萨戒本笺要

亦称《菩萨戒本经笺要》。律学著述。清顺治八年(1651)智旭撰。一卷。系北凉昙无谶译《菩萨戒本经》的注释书。作者在书首科文中说:本书“大文为三:初归敬述意、二正列戒相、三结示宗趣。初及第三,皆结集家所安,二正列戒相,出《瑜伽师地论·菩萨地·戒品》中”。在“正列戒相”中,先明四重戒,后明四十八轻戒。作者在《跋语》中称:已在自著《梵网经合注》中将本书所有“开遮持犯,尽会入于十重四十八轻中”,由于初学者仍未能解其文义,故撰成本书,以释其最切要处。本书见载于明《嘉兴藏·续藏》及日本《续藏经》。

1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