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黄云一望断人肠,天岭东南是故乡。十六军州成大漠,石郎妻子亦辽阳。能为汉语亦多情,夫妇双吹木叶声。教上辞乡高岭望,云边尚见塔儿城。战败牛羊弃玉河,穹庐不见百头多。天寒草谷无寻处,冒雪方乘白橐驼。松林抛盏不曾迟,鬼向阴阳食有时。正是南朝寒食节,思归莫使汉儿知。蛾眉队队出龙沙,横帐前头哭落花。秋夜只须烦蔡女,为传哀怨与金笳。风急霜雕落羽多,茫茫沙草失凌河。群飞野马人争射,日暮催归有海螺。鱼皮种落在扶馀,妇女人人解射鱼。持取小鱼为綵缕,绣成方领似芙蕖。鱼皮新作羽林军,毳帐横开长白云。辽海多鱼持作饭,黄羊不用射千群。八月辽阳雪已飞,纷纷乳雁起南归。西风一夜催砧杵,木叶征人泪满衣。松杏相连紫翠开,峰峰亦解向南来。血花红作燕支草,汉女休持上镜台。万里城横内外边,筑愁知自祖龙年。何如引取黄河水,直绕辽东到朔天。

送王思龄归合肥

长安有客思山桂,挂席秋风潞河汭。边城一雁正高飞,爽气澄霞雨新霁。忆昨承恩衣绣衣,太仓充溢鼠雀稀。六军白粲满区釜,君王玉馔有光辉。左省高资重廷阙,特简清秩班卿月。入告我后尽嘉谋,退食委蛇无请谒。江上云山梦里来,知君肝胆几徘徊。金樽满酌不辞醉,茫然清兴使人哀。君不见八公仙去空山色,濡须之水流不息。功成方可拂衣去,莫到淮南忘蓟北。

春墅招游琅琊山馆作放歌行

春风骀宕景物妍,有客邀我访焦先。乘舟径到海门边,我欲从之俗虑牵。济胜无具徒迁延,琅琊山馆主人贤。招我同游淮山巅,两家昆季都随肩。山石荦确草芊芊,楼阁位置殊天然。花鸟相伴何新鲜,扶疏高树卓峰尖。主人劳瘁几多年,酒酣我欲枕流眠。惜哉兹山竟无川,我闻佩刀刺飞泉。卓锡亦能引涓涓,乃知人定能胜天。曷不凿石将池穿,导源而下成方圆。一朝雨注鸣潺潺,空明相映澹若烟。他日重游缔宿缘,淋漓濡墨拟张颠。联句何妨险韵拈,更诵《南华秋水》篇。

悔昔篇

屠龙破千金,巧技支离误。刻猴斋三月,无成触燕怒。洴澼安知摧越军,簉弄徒言答《韶》《音蒦》。君不见,制科习气古来耻,平生悲咤吾虚度。六年应举业时文,八载登瀛课律赋。日为小诗心不间,夜书细字身如锢。卢仝束置《春秋》经,李沆忘参《论语》句。俳优久习无文章,古义稀闻况时务。猝逢世变需人才,太息谁储济川具。士为名累鱼中钩,莫待名成方猛悟。

与客谈罗浮之乐,并言居山之利,因成长句

山原漠漠宜牛羊,山田泱泱宜秫粳。御园柑子垂垂黄,烟沈雾结香木香。更种千章万章木,斫运有溪筏可张。满山飞瀑穿云飞,到处皆可张轮机。山人小试作云碓,用水之力微乎微。山中沙亦黄金色,天予不取防人贼。万户侯何足道哉,是皆致富可敌国。但作神仙不富贵,赤手上天亦何味?天上金银作宫阙,岂特如来金布地?我愿金成方上天,金光普照蓬台莲。何事颜回忍饥面,冷豚一豆人称贤。何年来结山中屋?山中采金兼采木,且工且农且畜牧。青天回首罗浮云,祗恐山灵笑吾俗。

清平乐

镫唇碎语。酒醒人偏去。络纬桐阑声似雨。不解诉侬情绪。蝉云暗织华丝。玉钗敲断谁知。金缕叠成方胜,中央四角寻思。

夏重谈金陵旧事

金陵昔丧乱,炎运值摽季。忽从大梁城,仓皇走一骑。偶窍藩邸璋,自言某王嗣。贵阳一奸人,乘时思射利。奇货此可居,何暇论真伪。卜者本王郎,矫诬据神器。遂修代来功,超逾登相位。权门辇金帛,掖庭陈秘戏。江表张黄旗,王气销赤帜。偷息仅一年,传闻有二异。北来黄犊车,天表自英粹。杂问聚朝官,瞠目各相视。遥识讲臣面,备言宫壶事。诸臣媚新君,谁肯辨储贰。争效隽不疑,竞指成方遂。泉鸠无主人,束缚乃就吏。复有故宫妃,飞蓬乱双髲。自云丧乱时,仳离中道弃。生子已胜衣,壮发犹可数。不望昭阳恩,不望金屋置。愿一见大家,瞑目甘入地。上书欲自通,沉沉力阍閟。诏付掖庭狱,见者为垂泪。不如厉王母,衔愤早自刺。只缘当璧假,翻招故剑忌。诚恐相见非,泄此踪迹秘。灭口计未忍,对面谅馀愧。鸟兽有伉俪,豺虎知乳孳。岂独非人情,捐弃恩与义。嬴吕及马牛,秦晋潜改置。皆从胎孕中,长养崇非类。未闻妄男子,僣盗出不意。龙种乞为奴,狐假得暂恣。兹实众口传,曾见遗老记。疑事终阙如,庶听来者议。

塞垣春 和清真

乱碧铺新野。渐暖润、轻貂卸。风帘欲启,麝煤先烬,心绪难画。为忆人、变尽头丝也。更血泪、频挥洒。系兰情、红笺在,叠成方胜谁写。长记绮窗前,清才斗、词韵骚雅。送别已经秋,但悬望朝夜。怕题将锦字,封寄厌厌,坐石栏桐阴下。竹叶正堪饮,闷来还独把。

四元玉鉴

现存的最早介绍四元术的著作。元朱世杰仅传的两部杰作之一。1303年成书。3卷,24门,288问。该书系统阐述朱世杰的数学成就:四元术、垛积术、招差术。卷首“古法七乘方图”列出由(a+b)到(a+b)展式的全部系数,是北宋贾宪“开方作法本源图”的推广。“四象细草假令之图”举例说明一元到四元高次联立方程组的布算方法。在“假令四草”等6门中,共收多元高次方程组56题,详论其消元方法。朱世杰的消元法是当时的世界性成就,早于西方同类成果近500年。有的方程,其项数之多、系数之大、次数之高(15次)为前所未有。足见其布算和消元技巧已达炉火纯青之境地。对高阶等差级数求和,书中给出了三角垛公式、岚峰形垛公式等一系列重要公式,并用于解决具体问题。中卷“如象招数”门主要讲招差术,并将其运用于高阶等差级数求和,给出了包括四次差在内的招差公式。可以认为朱世杰实际上已掌握了任意高次招差法。比欧洲同类成果早近400年。美国已故著名科学史家萨顿(G.Sarton)赞誉《四元玉鉴》为“中国数学中最重要的一部,同时也是中世纪最杰出的数学著作之一。”

大明一统志

简称《明一统志》,又称《天下一统志》。全国总志。明李贤(1408—1466)等撰。九十卷。贤字原德,邓 (今河南郾城东南)人。宣德进士,累官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土木之变后,英宗失陷也先,其弟郕王监国,是为代宗。也先输诚后,英宗南返。因争夺皇位,兄弟失和。英宗复位后,政事颇多改易。时《寰宇通志》修成方二年,府州县变更有限,但英宗不愿让代宗专美于前,遂以《寰宇通志》“繁简失宜,去取未当”为由,下令 “重加编辑”,“以传后世”。李贤、彭时等于天顺二年(1458)开始编纂,三阅寒暑,于五年(1461)四月编成是书。卷首英宗制序,总图及直省地图十五幅。正文按天顺时两京、十三布政司分为京师、南京、山西、山东、河南、陕西、 浙江、江西、湖广、四川、福建、广东、广西、 云南、 贵州、外国十六门。

医碥

综合性医书。七卷。清·何梦瑶撰。刊于1751年。碥,是上马上车的踏脚石。何氏借碥石喻为习医之阶梯,故以《医碥》为书名。本书是一部基础临床结合的医学门径书。卷一为基础理论部分,略述脏腑、经络、阴阳、水火、寒热、补泻等概说;卷二~四分述内科杂病证治,其主论能综合张仲景、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诸家学说,对病证的分析,说理明白晓畅,颇多个人见解;卷五为四诊;卷六~七成方辑录。所选方剂切合临床实用。现存初刻本等清刻本石印本及《医方全书》本。

许氏医案

医案。清许恩普撰。一卷。成书于光绪二十年(1894) 。载伤寒、温病、痢疾、淋症、霍乱、咳喘呃逆、胸腹绞痛、血晕等验案三十余则,约近万言。所载多为内科杂病及妇产科常见病证治。案例不多,但较为典型。审证细致,论治灵活,叙案简捷明了,辨证精当,尤长于脉诊。善于化裁成方,但不拘于内服方药。如治难产血晕用蒸薰疗法取效案; 治虚热牙痛,内服玉女煎加减,外以烧酒滴耳并敷药消肿止痛取效案等,获效迅速,简便易行。末附在京十年中来往诊视名公巨卿人名录,多达数百人。许氏临证经验丰富,可资临证参考。有一九二三年裘庆元刊 《三三医书》 本。

外科传薪集

外科著作。清马培之撰。一卷。培之有《纪恩录》已著录。是书载方二百一十余首。皆述其主治、药物组成、剂量、药物炮制和用法。所载方剂,除马氏自拟方外,兼采成方及民间秘方、验方。末附“许恒君传用法”。培之医学造诣颇深,内外俱精。所载方剂,疗效颇佳,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有一九三六年世界医书局印《珍本医书集成》本。

石山医案

医案。明汪机 (1463—1539)撰。三卷,附录一卷。机另有《运气易览》已著录。此书乃汪氏弟子陈桷于正德十四年(1519) 编辑而成。上卷论述营卫气血、内科杂病医案,中卷为外、妇、儿病案,下卷为答银宋公书。汪氏持论多宗丹溪。认为丹溪的 “阳有余”、“阴不足”的理论说明“日明于月”的自然现象,结合到人体则为“气常有余,血常不足”。在临床上,强调辨证论治。“遇有病气虚则补气,血虚则补血”,不拘泥于成方,善用参芪益气补血,治疗多种疾病,疗效颇著。纠正宋金以来 《局方》 用药偏于温燥,刘河间用药偏于寒凉之弊。汪氏重视四诊合参,尤长于脉诊与望诊,故案中多记述患者形体、色泽,或以形治,或从脉症入手,施治灵活,对临床有一定参考意义。附录载汪氏门人陈钥论参芪用法二则和李汛所撰汪机小传一篇。有《四库全书》本,上海食竹山房石印《汪氏医学丛书》本。

时病论

《时病论》系外感病著作。8卷。清·雷丰撰于1882年。因专论春夏秋冬不同时令所见外感病,故名书为《时病论》。雷氏认为古来论时病的医书很少,而一年之中,杂病少而时病多,若不精研时病,临症未免茫然无据。主张“为时医必识时令,因时令而知时病,治时病而用时方,且防何时而变,决何时而解,随时斟酌”,故撰此书。全书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为纲领,集四时六气之病为目,分述时病的病因、病机、辨证、立法,并备有常用成方,末附雷氏治验案。卷1首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阐发了伏气致温的见解; 卷2论“春伤于风”,分述伤风、冒风、中风、风寒、风热、风湿、寒疫7种时病。认为“此七者皆春令所伤之新邪”,不同于伏气为病;卷3~8分别论述夏季伏气之病16种,新感之病13种;秋季伏气之病18种,新感之病7种;冬季伏气之病2种,新感之病4种。全书论病总计72种,拟“诸法”60余则,列方106首,选医案87例。由于该书有观点,有临床经验,理法方药齐备,因而备受后世医家崇信,是近现代常用的临床参考之书。然因历史条件所限,也有某些观点和提法上欠妥。自初刊(1884年)以来,有清刊本近10种,建国后也多次翻印。

评琴书屋医略

医话。清潘名熊撰。三卷。名熊字兰坪,广东番禺人。少时曾在广州读书,喜涉猎医书,后矢志医学。推崇叶桂《临证指南医案》。以医名于时。另著有《评琴书屋叶案括要》。兰坪好弹琴及论禅理,自题居室为“评琴书屋”,故以名书。成于同治四年(1865),约二万七千余言。分载外感、春温、痢、疟、诸痛、血症、咳嗽等,凡三十三症,间附医案。均为常见疾病证治。辨证论治颇详,用药多用成方,尤重方药加减。所附医案,均有详细按语。末附寄冯蕙庭君调养脾胃论,并将此书所用方剂七十七首开列于后。所论多附以个人经验心得。有同治七年广州刻本,一九八四年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奇症汇

医案。清沈江辑。八卷。江字岷源,号抱元子,秀水(浙江嘉兴)人。居职太医院,因母疾辞归,以医术救疾济贫,喜钻研疑难证治。此书成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按人体部位分为耳、鼻、舌、面、项、喉、心神、胸腹、身背、手足等门,每门附成方数种。汇集《圣惠方》、《更子益奇疾方》、《杨起简便方》、《李楼怪疾方》、《酉阳杂俎》、《泊宅编》等二十余种医书及笔记小说,和李时珍、葛洪、朱丹溪、徐之才等医家著名医案中疑难病证,或奇疾怪症案,共三百四十九条。所载病案多不常见,如通身生块、身痛欲人击打、脚跟骨脱落、二年不寐、眼合即麻痹、跌扑失明、目中常见一小镜、舌衄、舌痹等。每案详叙病症、病因、辨证、治法、方药、预后。记录完整,间有按语,阐明医理。但取材兼及笔记小说,故杂有少数奇异医案,难以尽信。有乾隆五十一年刻本。

济世神验良方

济世神验良方,撰人未详。全书分为32门,约9万字,内容丰富,诸科皆备。各门之前列有总论。首论病因、病机及症状;次论诊法、法则与适应症。每门结尾附余论。作者善于将内经、千金、金匮、河间等历代医家的主要学术思想,融汇其主治原则之中,并畅其文义。 全书博采众家之长,自制成方或兼搜古代名方及民间经验良方。常在主要方剂之后,随症之变化而加减用药,每证之方下,详录炮炙修治;又于若千方中,阐述其临床体会。医论多用歌赋形式,叙理至明,通俗易懂。故一册在手,医者可辨证施治,病者可依方自救,甚至在缺少药少药之地,亦可救危急于俄顷。

是斋百一选方

医方著作。二十卷。宋·王璆撰。原刊于1196年。日本·宽政11年时,日人千田恭(子敬)以其所藏钞本与荻子元所藏元刻本互校,并补入《医方类聚》中王选方编成。全书共三十一门,重点介绍各科病证的治疗方剂。选方1000余首。包括男、妇、小儿各科病证的成方、单方。初刊于庆元二年 (1196)。是斋为其号,百一者,言其选择之精也,故名。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今浙江绍兴)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1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