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五十韵

乡里黄梅接,家居祖刹邻。常闻肉身佛,甘作硙坊人。坚有悬腰石,空无拂镜尘。已舂诸米熟,自识本心真。拄杖敲顽质,袈裟绕净身。衣传千古信,法待五年伸。拨棹烦师送,投林避众嗔。风幡俱不动,金瓦定非伦。汝听宜皆谛,吾言决可遵。由兹开顿教,为世作良因。叶坠虽归本,烟斜不向新。铃声鸣白塔,雾气走黄巾。塑手藏衣袭,闺姝败钵唇。全提诸佛印,开尽一花春。代代灯灯续,尘尘刹刹均。性天南北合,道德帝王亲。歌鼓昭陵日,梯航外国珍。庄严及山谷,赐予出金银。龙翥开飞帛,春温布演纶。镇安清净境,奔走护持神。楼阁三千界,香灯十二辰。苏铭模妙墨,柳记刻丰珉。自昔炎荒地,常容放逐臣。流人悲去越,从者病居陈。庚子何忧鵩,春秋谩感麟。足生行路茧,眉结念亲颦。卜吐千瓶水,官分十束薪。九韶先幸舜,五岭后通秦。气候今无瘴,人情古亦惇。何尝疏北客,剩喜预嘉宾。鼓角催归梦,江湖动钓缗。时花开有信,山果种生仁。武水长怀古,曹溪每问津。端居七里郭,相望一由旬。抱被来投宿,闻钟起及晨。自怜终北向,天遣试南询。竟日云垂地,通宵雨溅茵。桥横一滴上,雀见五方驯。飞锡泉香发,连山宝气振。杖寻桃竹把,佩采楚兰纫。大礼行郊次,洪恩浃海滨。稍宽三面网,归作再生民。甫里将收栗,松江细煮莼。橘怀工戏綵,萱背更栽椿。风急团云絮,霜清洗月轮。治行今数日,问信不嫌频。三宿真成恋,诸寮且遍巡。斗茶誇顾渚,羹芋说西岷。寺有坛经旧,谁知祖意谆。持归化岭北,大地免沉沦。

感事 其二

上变飞腾赤白囊,两端首鼠疾奔忙。刚闻赤板连名奏,便召长枪第六郎。驰骑锁门谋大索,屯桥阻水伺非常。珠襦武帐诸臣侍,亟诏明晨幸未央。

感事

授受元辰纪上仪,帝尧训政典留贻。谁知高后垂帘事,又见成王负扆时。九鼎齐鸣惊雉雊,千金悬格购龙医。白头父老纷传说,上溯乾嘉泪欲垂。上变飞腾赤白囊,两端首鼠疾奔忙。刚闻赤板连名奏,便召长枪第六郎。驰骑锁门谋大索,屯桥阻水伺非常。珠襦武帐诸臣侍,亟诏明晨幸未央。推车弄顶看文康,变态真如傀儡场。五百控弦谋劫制,一丸进药失先尝。传书信口诃西母,改制称尊托素王。九死一生仍脱走,头颅声价重天亡。金瓯亲卜比公卿,领取冰衔十日荣。东市朝衣真不测,南山铁案竟无名。芝焚蕙叹嗟僚友,李代桃僵泣弟兄。闻道诟天兼骂贼,好头谁斫未分明。父子相从泣狱扉,老翁七十荷征衣。一家草索看生缚,三寸桐棺待死归。凿空虚槎疑汉使,涉江奇服怨湘妃。可怜时后才无几,瓜蔓抄来摘更稀。下诏会宜母子离,初闻逐谏后苔儿。心肝谁奉藏衣诏?骨肉难徵对簿词。一网打馀高鸟尽,九泉曲处蛰龙知。恩牛怨李原无与,莫误忠奸读党碑。师未多鱼遂漏言,如何此事竟推袁?柏人谁白孱王罪?改子终伤慈母恩。金玦厖凉含隐痛,杯弓蛇影负奇冤。五洲变法都流血,先累维新案尽翻。太白星芒月色寒,五云缥缈望长安。忍言赤县神州祸,更觉黄人捧日难。压己真尤天梦梦,穷途并哭海漫漫。是非新旧纷无定,君看寒蝉噤众官。

斋宫夜雨明日大雪

郊祭严祠事,斋宫肃夜寒。鸾刀催宰急,庭燎及晨难。雨湿牛羊俎,烟埋币帛坛。南山忽清晓,万玉已巑岏。

送李侍郎安抚浙东

通明殿上紫芝仙,乞得闲身下九天。今日都门临祖处,几人惊叹著鞭先。夜来天阙望文昌,移在藩臣斗极旁。千尺涛江元不远,公当早晚对明光。

次韵毗陵吴寅夫见寄

季子江海居,胜友园池赏。临水咏新诗,轻飙送流响。丹花阳林吐,绮翼幽竹上。云澜阻尘躅,离思徒浩漭。杪秋辞京邑,寒郭舣吴榜。宗兄念行役,旨酒劳鞅掌。承子共清悰,论文发豪爽。我贫久侨栖,所至类乐广。愿得阳羡田,宁惭五湖长。夙昔诒约言,迟暮婴世网。众仙谅超遥,楼观满方丈。馀霞散文席,斜月生翠幌。芳夕令人思,思之不能往。晨兴即高冈,引睇写孤想。

送令狐绹相公

梁园趋戟节,海草几枯春。风水难遭便,差池未振鳞。姓名犹语及,门馆阻何因。苦拟修文卷,重擎献匠人。吟看青岛处,朝退赤墀晨。根爱杉栽活,枝怜雪霰新。缀篇嗟调逸,不知揣才贫。早晚还霖雨,滂沱洗月轮。揠苗方灭裂,成器待陶钧。困坂思回顾,迷邦辄问津。数行望外札,绝句握中珍。是日荣游汴,当时怯往陈。鸿舂乖汉爵,桢病卧漳滨。岳整五千仞,云惟一片身。故山离未死,秋水宿经旬。下第能无恧,高科恐有神。罢耕田料废,省钓岸应榛。慷慨知音在,谁能泪堕巾。

中秋对月有怀滁阳诸公

天上秋已半,人间夜气澄。六合静无氛,银河寒欲冰。皓月流金波,疏星低玉绳。虚堂集尊俎,转觉忧思增。光摇莲炬粲,香爇篆烟腾。嘉会固云乐,念念在亲朋。佳期久乖阔,何时还合并。沉思不成寐,兀坐候晨兴。

洞霄宫 其二

维宋设宫观,有使有提举。其制虽戾经,养贤丰禄糈。所以殿阁臣,引疾自华膴。南渡建炎中,内祠比京府。洞霄典物隆,主者皆宰辅。牧心作志书,惜未偻指数。后遂弗深考,漫列《朱子》主。校官祀《春秋》,徒然荐笾俎。遗献竟久湮,靡文此进俯。往者竹垞翁,翻史详为谱。姓名及爵里,因年分次序。百一十四人,历历可披簿。其中多名流,遗徽映岩户。应据曝书亭,作为邓志补。否且锓诸木,悬诸两庭庑。庶几垂不刊,来者目共睹。毋虚道院游,于是可道古。

宋文纪

十八卷。明梅鼎祚编。梅鼎祚仿冯惟讷《古诗纪》之意,辑陈、隋以前之文为《文纪》,此为其一。此编上承魏、晋,下启齐、梁,其间清俊之体犹存,纂组之风渐盛,居文质升降之关;虽涉雕华,未全绮靡。观此编所录,可见风气转移,日趋日变之端倪,缘故。其编纂之体,略同汉、晋文纪。中间如庐山公九锡文和香方之类,巨细兼收,意取全备。犹之䱇表、头责子羽文诸作,咸登前牒,不能以芜累为讥;唯宋公册封九锡禅代诸文,既为晋人所撰,自当附之于晋纪,而移入此编,乃体例乖误。又如司马越女铭词,虽发自宋年,而撰自晋代,亦不应附入此编。另者,梅鼎祚所辑《文纪》十余种,其版行者,自 《皇霸文纪》至《西晋文纪》而止。梅鼎祚殁后,应天巡按御史张煊、宁国府知府周维新始为次第开雕。而此集先成,故卷首独有其二人之序。此书有 《四库全书》本。

西晋文纪

二十卷。明梅鼎祚(1549—1615)编。梅鼎祚仿冯惟讷《古诗纪》之意,辑陈、隋以前之文为《文纪》,此为其一。西晋相传四叶,为时不多。何晏、王弼等人主张 “援老入儒”,君主无为而治,遂至于南渡偏安。然观此编一代之文,则讨论典故,崇励风俗者,犹居其半。东汉以来,老师宿儒之遗训越三国而尚存,此编则进而伸张了礼教之本。书中多采辑诗赋之序,以足篇帙,特较梅鼎祚所辑他代《文纪》为繁,殊嫌割裂。而司马懿以及师、昭,虽 《晋书》本纪三祖并登,而揆以史法,终成断限;梅鼎祚既统编陈、隋以前之文,自宜附之魏末,使名号不舛,时代靡差。此乃因仍 《晋书》之失。此书有 《四库全书》本。

北齐文纪

三卷。明梅鼎祚编。梅鼎祚仿冯惟讷《古诗纪》之意,辑陈、隋以前之文为 《文纪》,此为其一。北齐著作,刑劭、魏收居首,其余零篇短札,取备卷帙而已。书中所采自正史以来,不过 《文苑英华》、《艺文类聚》诸书。缘在流传本少,搜集为难,非其网罗未备。其首列高欢、高澄,亦同《西晋文纪》而滥登三祖。他如侯景报高澄书,史明言王伟撰;文宣即位告天文,史明言魏收撰;天宝元年大赦诏,《艺文类聚》明言邢劭撰,而不归操笔之人,竟冒署其所代,有违史家惯例。而 《颜氏家训》各自为书,史志相沿著录,即使全文裁入已有伤体例,何况仅录其叙致篇首四、五行。是为疏漏甚多。据崇祯戊寅周镳序梅鼎祚所辑《文纪》称,自东晋以下,皆梅鼎祚殁后所刻;其中多草创之稿,其后人又未尽是正而刊之,遂至于此。此书有 《四库全书》本。

论气

明宋应星撰。1637年于江西分宜学署编 写。全书分《形气》(五章)、《气声》(九章)、《水火》(四 章)、《水尘》(三章)及《水风归藏》、《寒热》(各一章),计 六篇二十三章。取对话体裁。为有关自然哲学的著作。 试图对日常生活、生产过程中的自然现象,例如燃烧、 腐烂、蒸发、凝结、生物的新陈代谢、金属的冶炼等,作 出哲学上的概括,找出关于物质组成和变化的一般性 解释。认为“盈天地皆气也”,宇宙间的各种事物从生长 到死亡都是“由气而形,形复返于气”的带规律性的变 化,而“气”作为万物的本原其本身并没有消灭,只是处 在不同的形态中。例如种子入地,由气而生,长大成木, 砍伐成材,制成器具,遇火成灰,或叶落化为泥,最后又 转化为气。包含有物质不灭的思想。此外,本书还涉及 到声学等一些物理学上的问题。有1975年上海人民出 版社据崇祯年间刻本重新整理刊行的标点本。

祀先蚕六首 迎神用《明安》。

功被寰宇,㒩虫之灵。有神司之,以生以成。典礼有初,祀事讲明。孔盖翠旌,降集于庭。灵修戾止,诏以毛血。既盥而帨,尊爵蠲洁。金石谐宛,登降有节。宜顾宜飨,情文不越。化日初长,时当暮春。蚕事方兴,惟后惟嫔。丝纩御冬,残生济人。敢忘报本,篚币是陈。盛服承祀,出自公桑。衣不羽皮,利及万方。百味旨酒,有飶其香。神其歆止,洋洋在傍。日吉辰良,礼备乐作。精诚内孚,俎豆交错。升歌清越,侑此三爵。黎民不寒,幽显同乐。神之来矣,灵风肃然。云胡不留,归旐有翩。乃举旧典,岁以告虔。降福我邦,于万斯年。

弘治龙飞歌

于皇太祖高皇帝,受命于天驭神器。巍巍六合永为家,鸿业相承千万世。文祖神谋治两京,武戡文化天下平。猗欤仁祖及宣祖,洋洋雅颂同休声。英皇智勇冠前古,百万貔貅振威武。重登大宝日重明,至治真成步三五。绵绵历数归宪宗,与天同运还同功。虞舜执中传圣嗣,汉文至孝尊慈宫。六龙返辔归何急,攀折龙髯追莫及。红尘隔断白云乡,群臣空抱遗弓泣。太平天子属今皇,尧眉舜目非寻常。元老徵来居鼎鼐,群奸屏去投遐荒。放珍禽,驱猛兽,祖训昭回光复旧。琅玕火齐却承筐,商琏夏瑚轻莫售。天命维新政维始,不宗佛子宗夫子。前朝陵寝总沾恩,万国山川俱入祀。风不鸣条海不波,四时玉烛调元和。邈绵天统纪弘治,宗臣首倡龙飞歌。

自燕都至白门纪行四十韵

瞻云游子意,锡类大君恩。明发怀乡梦,晨驱远帝阍。朋情宽别绪,旅况促归魂。出郭成燕粤,登途念隰原。长羸方永日,星火适当昏。流汗时披体,惊沙日蔽轓。逶迟周道永,鴥郁北林棔。雾向人烟集,尘随马首奔。横空皆布烁,弥野尽飞燉。四合东西道,参差南北辕。下车敦独宿,舍馆欲忘言。郁薁供时食,菽葵备晚餐。睡思昏默默,鼓角静浑浑。虫唧催更变,鸡鸣破日暾。披衣神聿诧,言驾志先惛。虔祝凉飙至,私期密盖屯。聊辞燕冀坟,乃历鲁齐藩。炎帝光初遏,睡龙气乍喷。殷雷惊起侧,骤雨快倾盆。沾足能清曀,披襟可濯烦。依人迎柳绪,娇路叠芳墩。恣取千峰翠,孤闻一水湲。迷筠穿得路,垂枣弱披垣。云与山呼吸,风依谷吐吞。管台荒不理,孟庙宇重尊。碑纪歼妖处,观盈戮叛墦。萧条循兖界,迤逦渡河源。怪激如呼怒,淤衡若鼓喷。一望皆活发,万里尽混湓。城版侵鱼鳖,民居傍鹿猿。怡观虽浩浩,率浒尚沄沄。忽见庄鱼乐,还悲我马啍。晨过汤沐邑,夕发祖皇庉。草昧烟云旧,冲疲气色喧。关山仍阻险,葛驿暂栖跟。屈指三千里,渡江已百村。凉薰翻碧萏,初露转霜蘋。炎伏辞朱宿,清秋在白门。乡心疏岁月,归梦绕家园。长啸声何极,孤吟意自论。

感秋 其十四

大化有培覆,贫穷固其常。奈何东邻子,索居多慨慷。在桁无悬衣,晨飧旷储粮。饥寒不自保,妻子安得将。投杖出门去,仰逐浮云翔。周流极四海,组练归故乡。寄语寰中士,空乏庸何伤。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天道幽且远,鬼神茫昧然。结发念善事,僶俛六九年。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炎火屡焚如,螟蜮恣中田。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在己何怨天,离忧悽目前。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慷慨独悲歌,钟期信为贤。

南齐文纪

十卷。明梅鼎祚编。梅鼎祚仿冯惟讷《古诗纪》之意,辑陈、隋以前之文为 《文纪》,此为其一。此编于酬答之文,参错附录,及误载前代册诰,与诸编略同,而体例尤为琐碎。如:永明五年九月诏,乃《齐书》撮叙其事,而以为诏词;高祖与周盘龙第二敕,明帝手诏王思远,乃只常言五字,只可存为故实,不应以文章目之;按编例,无姓名之文应附于末,而鱼腹侯子响还本奏独列于前; 代拟诸作,例归执笔人,而褚渊 《禅齐诏》,江淹《筑垒教》却未画一;曹景宗《与弟义宗书》、沈约《答陆厥乐蔼书》,犹言人虽入宋,事关齐代;宋顺帝 《答诛黄回诏》,则 《宋文纪》已自为一编,却又隔代阑入此编;刘虬《答萧子良书》已见二卷,又见六卷,等等,失检尤甚。书中如高祖 《与王彦之书》,尺牍误以为世祖; 崔觉 《与妹书》,尺牍误以为崔恭祖,对此间有小小驳正。但如黄回一人,隔数页而重注;曹虎一人,前注见北魏,而卷七又别出曹虎之名,且详注其爵里,矛盾者正复不少。由此,清《四库全书》编撰者仅以其为一代之文、且与他编形成体系,而收其于集部。此书有《四库全书》本。

隋文纪

八卷。明梅鼎祚编。梅鼎祚仿冯惟讷《古诗纪》之意,辑陈、隋以前之文,编为《文纪》,此为其终。南北至隋一统,凡齐、周之故老,梁、陈之旧臣,咸荟粹一朝,成文章之总汇。而人沿旧习,风尚各异,乃至著作之林不名一格;终其一代,竟不能自为体裁。传奇至唐已为盛极,而仁寿、大业距离最近,遗篇琐语,真赝相参,故此编最为糅杂。书中如《隋遗录》、《开河记》、《迷楼记》、《海山记》、《大业拾遗记》,皆出依托,而《王度古镜记》尤为迂怪不经。此等搜神、异苑、睽车、夷坚一类之书,亦竟收载乃自秽其书。又如甲秀堂帖载炀帝跋曹子建墨迹,唐以来收藏赏鉴皆所未闻; 而词旨凡庸,显出其后,却一概阑入,未免失于鉴裁。至于唐高祖、太宗、褚亮、李靖、陈叔达、温大雅、魏徵诸人,不系于隋,毋庸置论,乃以其文作于隋末,遂而兼收。而李德林代静帝之诏作于周时、颜之推请考乐之奏上于梁代,此前各集文随人编,此集则人随文列,若文帝复姓令之误采史文,李德林之《修定五礼诏》题为文帝,祖君彦之《移郡县书》、与《袁子干书》,魏徵《与郇王庆书》,皆题为李密,孔德绍《遗秦王书》题为窦建德;以及罪蜀王秀文已见卷一,又见卷二,戴逵《皇太子箴》已见卷五,又见卷七而诸集之通病,不在所论。书中卷八之末载梁神洊等十二人(时代均不详),缘在梅鼎祚 《隋文纪》 以此为终,遂附于此。据 《千顷堂书目》载,梅鼎祚所编尚有 《三国文纪》、《东晋文纪》、《后陈文纪》、《三国》、《东晋》未见其本;“后陈”则未知为何代,疑传写有误,且亦未见其本。统观《文纪》所录,虽抵牾疏漏卷卷有之,然上起古初,下究八代,旁搜博采,荟合成编,使唐以前之文章源委相承,粲然可考,实为艺苑之大观,其功亦不为过掩。此书有《四库全书》本。

1 3 4 5 6 7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