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书志传通俗演义

八卷九十回。明熊大木编撰。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叙隋末李唐开国一段历史故事,起于隋炀帝大业十三年 (617),止于唐贞观十九年 (645)。以秦王李世民(即唐太宗)事为主,故又有刊本题《秦王演义》。明又有武林精刊本题《隋唐演义》者,与褚人获《隋唐演义》同名,实际大部抄录此书,亦是此书别名。该书开始写隋末李渊于晋阳起兵,定关中,受禅建唐称帝,复与宇文化及、李密、窦建德、王世充等群雄争夺较量,终于扫灭群雄,一统天下。在唐初立扫灭群雄的数次战争中,均是李渊之子秦王李世民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李渊的另两个儿子建成和元吉为与李世民争天下,图谋加害李世民,李世民杀建成、元吉,即位为唐太宗。其后又记述了与突厥、高丽等的战争,全书终于征高丽班师回朝。该书叙事基本依据史书,以唐建国特别是李世民事为主线,其他方面史事则较略。基本上全面涵盖了这一段历史,几个主要人物形象也较鲜明,但文学成就不甚高。有明嘉靖癸丑(1553)杨氏清江堂刊本,藏日本内阁文库。明唐氏世德堂刊本,藏日本静嘉堂文库、尊经阁文库。明余氏三台馆刊本,藏日本宫内省图书寮。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武林藏珠馆刊本,藏日本内阁文库。

宗鉴法林

凡七十二卷。清代僧迦陵性音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六册。广泛搜录历代诸师之古则、公案、拈颂,计二七二○条。其所列顺序为:世尊、诸经、应化圣贤、西天祖师、东土祖师、旁出诸祖、未详法嗣者、自大鉴下一世至青原及南岳下三十七世、嗣法未详之尊宿等。因康熙五十一年(1712)春,于塞北之法林寺会集编书,至五十三年夏,镌版完工于京师柏林院之宗鉴堂,故题名宗鉴法林。

金吾卫指挥张英在正德末年剖腹以尸谏

命似鸿毛肯自残,新闻奇事出长安。精忠尚见唐金藏,往事无惭殷比干。连署谏章文职继,独操七首武臣难。老夫和泪题诗句,留与他年告史官。

题吴子苾襄阳唐志拓本

忆昔戊子冬十月,舟行瑟缩抵樊口。芒鞋徒步叩郡阁,骑马携朋陟岘首。诸葛羊杜莽销歇,万古斜阳照杯酒。归途却过鹿门院,空堂断坡垂古柳。眼明忽见唐两碣,俨若彝釴森左右。西城梁君夏侯氏,词翰流传均不朽。细扪尘壁仞题字,知是吴君手蒐取。波涛莽齧失堆陇,文字突出灿星斗。使君为我屡吁唶,襄州近事君谂否。江堤坏自十年来,神沙恒见白日走。高楼大屋化浮槎,古冢漂流更何有。安得人人似吴君,功同掩髂意长久。咄嗟拓赠呼毡椎,閟匿收藏俪琼玖。五秋历录长相忆,一笑长安乍携手。金石恢我眼中福,风论妙参霞外友。今日何日烟雨冷,入门告君以重九。菊花琐屑君不嫌,破帽欹斜吾岂偶。古光空复绚苏斋,春艇回思探越纽。却还视我襄上拓,记忆夙昔神斗擞。云空雨歇诗梦寒,叹息当年贤太守。

题桐乡令张文仪甘棠卷

我昔守东吴,君时宰桐乡。清风逼邻壤,制锦誇循良。三载如一日,百里弘春阳。徵书飞彩凤,引鹤辞琴堂。赤子失怙恃,攀辕泪淋浪。我侯不可留,所思在甘棠。见棠如见侯,庸敢剪且伤。棠兮有时尽,耿耿民不忘。

寄吴少溪宫录七十 其五十二 平阴徐南龙令君夜邀别后有诗见寄赋此酬谢

倾盖相逢意颇深,高轩银烛夜沉沉。斗边久识丰城剑,堂上初听单父琴。百里讴吟欣化俗,千秋风雅重知音。别来复枉瑶华赠,回首山城思不禁。

宰惠纪略

5卷。柳堂撰。1901年笔谏堂刻本。作者于1895年起宰惠民县五年,于1901年移署东平县,晚年收集各种文稿成《笔谏堂全集》,是书亦收录其中。是书第5卷之卷首载有《义和拳本末》及《义和拳回答》两篇,前篇记载义和团兴起以后,惠民地区义和团的活动,以及盐山县义和团进入惠民的情况;后篇记载有关义和团问答10则。皆属于义和团之源流、组织、信仰诸问题。该书已编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

荆川集

十三卷。明唐顺之撰。著有 《荆川集》、《广右战功录》、《南北奉使集》、《史纂左编》等。是集初由安如石于嘉靖二十八年 (1549年) 刊刻,题名 《唐荆川先生文集》,凡十二卷。集前有王慎中序。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 叶氏宝正堂、嘉靖三十四年 (1555年) 薛氏金陵书林都曾翻刻过此书,亦为十二卷。此外,还有万历元年(1573年)纯白斋刻本,系重新编辑唐顺之诗文,卷帙数量有所增益,题名 《重刊荆川先生文集》,凡十七卷,《外集》三卷、附录一卷。不久,唐鹤征又刊刻了《唐先生编文集》六卷、《奉使集》二卷。《千顷堂书目》载《荆川集》二十卷、续集六卷、《奉使集》一卷,基本上按这两种刻本著录。因丁丙未见唐鹤征刻本,故在《善本书室藏书志》中怀疑《千顷堂书目》所载数目不合。十七卷本 《四部丛刊》已加以影印,卷一为赋、诗,卷二至卷四为诗,卷五至卷九为书,卷十、十一为序,卷十二为记,卷十三为说、铭、诔、祭文,卷十四、十五为志铭、行状,卷十六为墓表,卷十七为杂著,《外集》卷一为廷试、策诰、议表,卷二为奏疏,卷三为公移。另外,清康熙五十一年 (1712年)唐执玉又刻印过 《荆川文集》,凡十八卷。

次韵古梅二首 其二

玉鉴堂前迹已疏,残香应伴鹤声孤。郎潜桂隐身藏却,新为梅花著句无。

上巳感怀

愁见棠花满路红,聊因修褉出城东。都将旧事付流水,尽敞虚怀当惠风。洛邑销沉王气歇,金人湮没霸才空。此生不过蜉蝣寄,诗拟羲之感慨同。

癸卯乡闱分房襄校,和同乡虞和甫锁院述怀原韵 其一

衡鉴堂开八月天,从君校理共西偏。人才荟萃南交外,文气高腾北斗边。衔命儒臣殷荐士,济时圣主急求贤。相期大雅扶轮手,斲破方觚且学圆。

癸卯乡闱分房襄校,和同乡虞和甫锁院述怀原韵

衡鉴堂开八月天,从君校理共西偏。人才荟萃南交外,文气高腾北斗边。衔命儒臣殷荐士,济时圣主急求贤。相期大雅扶轮手,斲破方觚且学圆。不虚所学究人天,守旧维新各一偏。但使霸才能富国,且同文士策筹边。蟾宫组织登科记,羊石搜求避世贤。尚恐遗珠珠海里,恼人双泪比珠圆。回首低檐矮屋天,爱才心事不妨偏。廿年席帽随人后,一瞥霜风入鬓边!见说文章原有价,岂真科第竟无贤?倚栏夜半看星斗,耿耿元精晕影圆。黄槐忙举晚秋天,赤道炎凉气候偏。内史遥从薇省下,同官分校桂堂边。但能得士歌鸿遇,也似生儿喜象贤。一事羡君嬴老蚌,年华未老已珠圆。

送张君玉赴宁江幕府七首 其一

冠剑堂堂仁寿公,昨提金鼓去平戎。惜君不往分一矢,共射佛狸江水中。

證道歌 其二六四

谁见螳螂能拒辙,萤虫七夕吞明月。织女心宽不作声,牵牛一棒和空折。

送张君玉赴宁江幕府七首

冠剑堂堂仁寿公,昨提金鼓去平戎。惜君不往分一矢,共射佛狸江水中。莫言地近巂昆明,刺史题书笔不停。解道澄江净如练,空濛山水是昭亭。子去夔州颇自矜,举杯大叫气凭陵。新诗硖内流传满,今有高人王右丞。来守剑西三里城,胸中岂止俗尘生。簿书堆案惟思睡,见此魁梧觉眼明。远景楼高风月清,酒酣要看笔纵横。山川有待君知否,可是东坡赋不成。众水争流赴硖中,轻舟东下疾飞鸿。流金不信人间热,知有长江万里风。江声汹汹雷霆硖,山气苍苍云雨台。白发拾遗吟不尽,分留物色待君来。

送朱宰 其一

畴昔鸣琴子贱堂,至今弦诵尚悠扬。农桑乐岁千家足,桃李春风几度芳。疾恶政缘同伯厚,爱民何止一桐乡。乌台此去真朝夕,剑履还须去尚方。

浣溪沙 赠陈海州。陈尝为眉令。有声

长记鸣琴子贱堂。朱颜绿发映垂杨。如今秋鬓数茎霜。聚散交游如梦寐,升沈閒事莫思量。仲卿终不忘桐乡。

送朱宰

畴昔鸣琴子贱堂,至今弦诵尚悠扬。农桑乐岁千家足,桃李春风几度芳。疾恶政缘同伯厚,爱民何止一桐乡。乌台此去真朝夕,剑履还须去尚方。一识荆州已是荣,二年尤足慰平生。从来东粤轻公子,只有临邛贵长卿。惨别翻令诗句钝,临行重把酒壶倾。故人闻道开东阁,拭目云霄九万程。

早春有怀兰史,用高常侍人日寄杜拾遗韵

东风夜入说剑堂,引杯自醉梅花乡。韩江有客远相忆,江声正搅愁人肠。闻鸡欲舞谁相与,神州陆沈剧堪虑。祗今海上无仙山,缥缈飞楼寄何处?蟠桃花发天为春,安知沧海方扬尘?与君行觅咏诗地,我亦苍茫独立人。

晏子不死君难

崔武子见棠姜而美之,遂取之。庄公通焉。崔子弑之。 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 […]

1 3 4 5 6 7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