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河

郑卫河南北,风声百里闻。平成怀禹绩,郡县忆秦分。健马嘶沙墅,惊鸿下水濆。皇明声教广,远近正同文。

孙琴西廉访次唐端夫东坡生日诗韵追念湘乡师相属和奉呈并怀钱子密

校书正苦扫落叶,谁唱阳春和白雪。天台掷赋声忽闻,广桑证道路云绝。犹幸坡公在眼前,曾见醉翁为心折。冶城山阁昔游宴,桂管妖氛刚破灭。昨年公持使节至,迩来我恰间身掣。许从芸笈借缇油,莫陪花坞吟宫缬。安昌旧客盟石交,建章群仙饮玉屑。千里命驾病未能,八载流光去如瞥。何时更共阿戎语,新诗且与黄九说。明当踏春大观亭,健行不藉拄杖铁。

冬雪吟

彤云垂四野,六出舞漫天。却笑广文郑,严寒无坐毡。

好事近 其一 中秋席上和王路钤

明月到今宵,长是不如人约。想见广寒宫殿,正云梳风掠。夜深休更唤笙歌,檐头雨声恶。不是小山词就,这一场寥索。

送陈纠任满归

江西道院春风里,田里叹愁声不起。黄堂太守政如神,馆阁掾官清似水。掾官皆清谁最优,寮中录参陈太丘。奋身原自科第出,不比刀笔庸常流。生平妙得书中趣,默会钦哉恤刑句。木天玉堂未肯游,且为黎黔了冤诉。操心仁恕真崔公,汤沈沐浴群囚同。雷轰电烛不留滞,狴犴昔满今俱空。归巢群鹊依庭木,春昼圜扉芳草绿。政成来泛幕中莲,吏案凝尘无讼牍。几年摧政冰霜严,生怕欢与愁俱添。公挥椽笔议革弊,和气霭霭生青帘。感恩戴德殊未已,凤诏飞来趣行李。云衢直上骤骅骝,一日追风千万里。昔公留此民如瘳,今公去此民如愁。父老何尝欲君去,州县但恐难公留。陈平他日宰天下,大志奇材见分社。况公阴德似于公,宁不高车乘驷马。于公受报在子孙,天今报公及公身。公身荣显复子孙,造物岂负真贤人。锦帆招飐鼕鼕鼓,愁听数声离岸橹。公还为雨泽九州,多为高安添滴雨。

筑室种树

抚剑欲远适,舍旃辄复息。四海广大身正孤,东西南北颇同役。筑室种树反开门,闾里小人哀王孙。丈夫委顺故在俗,馀事悠悠何足论。

寄题永新邓成之粟庵

学诗学礼子已文,种花种竹居不贫。门闾正可务广大,如何一粟容君身。结庵名粟亦何寄,口不尽言知有意。鹍鹏羽翼自垂天,蜩鸴飞鸣有馀地。短长小大争长雄,舒卷不离方寸中。小如一粟大江海,万形宇内宁非同。君如推此充寥廓,回集尘端亦栖托。放言切勿诮蒙庄,伯夷永名仲尼博。更须谈理勿谈空,此道根原由守约。

入山有感仲山师隐居

夫子传经日,何人不及门。云从绛帐隔,空此青山尊。源正河汾广,春深桃李繁。谁寻各言志,感遇共酬恩。

送大理寺丞孙习之疾愈回南京

圣主仁明慎五刑,伏伽重起作廷平。读书读律谋猷富,无党无偏谳议精。抱疾经时淹北邸,承恩此日去南京。愿言更广平友政,勿使于张独擅名。

水涨

雷声起枕上,雨势欲拔屋。蛟龙一夜争,暴涨弥平陆。喧豗声未停,泛溢势相蹴。昨来一曲流,今苦倒群渎。气昏色正黄,意广情亦黩。因思古滔天,浩汗周林麓。观水气势奇,感事心魂肃。

般舟赞

全一卷。全称依观经等明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赞。又称般舟三昧往生赞。唐代善导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本书系依观无量寿经、弥陀经、无量寿经、般舟三昧经等而作之净土赞文,明示般舟三昧行道往生之法。分序文、正赞、结劝三科。序文以自劝劝他为往生净土之正因,并广赞净土之种种庄严。正赞有七言偈赞三十七篇二百八十一行半,各上句附愿往生,下句附无量乐等相唱和,乃广赞叹极乐净土之依正二报庄严及三辈九品往生等相。结劝之终偈(大四七·四五六上):‘行者等努力努力,勤而行之,常怀惭愧,仰谢佛恩,应知。’于偈中,屡屡揭示报释迦、弥陀之慈恩,此即本书述作之意。

孙毅庵奏议

二卷。孙懋撰。孙懋,明慈溪(今属浙江)人。字德天,号毅庵。正德辛未(1511)进士,历南吏科给事中,敢于言事,出为广东参议,迁副使,有锦衣官校侦事广东,懋疑其伪,执之,谪藤县(今属广西)典史,以后迁广西布政,入为应天府尹,坐事忤旨,致仕。孙懋立身介洁、处事周详,所居辄大书“天理”二字,用以自省,有《孙毅庵奏议》。孙懋官给事中时,明武宗方狎昵小人,但孙懋独抗直不回,如劾太监于喜、史宣、陈泽诸疏,俱能直陈无隐,颇著风采,又所奏湖广之管解棉花绒,及严考察各条,皆足补《明史》食货、选举各志所未备。故此奏议集中诸疏,记载史实详备,以与史相参核,可惜其中所劾诸人,刻本多空缺姓名,今无从查考。有 《四库全书》 本。

春归昌谷

束发方读书,谋身苦不早。终军未乘传,颜子鬓先老。天网信崇大,矫士常慅慅。逸目骈甘华,羁心如荼蓼。旱云二三月,岑岫相颠倒。谁揭赪玉盘,东方发红照。春热张鹤盖,兔目官槐小。思焦面如病,尝胆肠似绞。京国心烂漫,夜梦归家少。发轫东门外,天地皆浩浩。青树骊山头,花风满秦道。宫台光错落,装尽偏峰峤。细绿及团红,当路杂啼笑。香风下高广,鞍马正华耀。独乘鸡栖车,自觉少风调。心曲语形影,祗身焉足乐。岂能脱负檐,刻鹤曾无兆。幽幽太华侧,老柏如建纛。龙皮相排戛,翠羽更荡掉。驱趋委憔悴,眺览强容貌。花蔓阂行辀,縠烟暝深徼。少健无所就,入门愧家老。听讲依大树,观书临曲沼。知非出柙虎,甘作藏雾豹。韩鸟处矰缴,湘鯈在笼罩。狭行无廓落,壮士徒轻躁。

甘菊冷淘

经年厌粱肉,颇觉道气浑。孟春奉斋戒,敕厨唯素飧。淮南地甚暖,甘菊生篱根。长芽触土膏,小叶弄晴暾。采采忽盈把,洗去朝露痕。俸面新且细,溲摄如玉墩。随刀落银镂,煮投寒泉盆。杂此青青色,芳草敌兰荪。一举无孑遗,空愧越盌存。解衣露其腹,稚子为我扪。饱惭广文郑,饥谢鲁山元。况吾草泽士,藜藿供朝昏。谬因事笔砚,名通金马门。官供政事食,久直紫微垣。谁言谪滁上,吾族饱且温。既无甘旨庆,焉用品味繁。子美重槐叶,直欲献至尊。起予有遗韵,甫也可与言。

送宗器张方伯之浙江兼柬崇善刘方伯年况意见乎词

瘴云初收残雨歇,张君别我游江浙。平生壮志轻别离,为惜君才心郁结。君昔作官守四明,我来浙省闻君名。紫薇堂上一相见,识君真是人中英。踰时我拜南征命,君亦来参广藩政。师行日费藉君多,我得迅扫蛮烟净。广人被泽方歌讴,浙人望治思未休。一视同仁徇民愿,进官移地君知不。君才本是庙堂具,历试想应图倚注。海内犹多事可为,好竭精忠荅知遇。同寅方伯我同年,十载不见心茫然。丈夫志定会有合,相期话旧五云边。

俞律诗兄首倡《庐山五老峰歌四十韵》后,不旋踵又得五古《游庐山含鄱口》一首索和,其才思之繁捷使人惊羡,其嘤鸣之真情使予感奋,因竭半日之力勉次其韵,谨呈吟几,仍乞斧正

禹域五巨浸,鄱阳控楚尾。方圆厥为冠,馀者以次四。夙昔闻大名,久欲濯其水。尘事苦鞅掌,若坠网罟底。梦寐五十秋,相思一千里。时乖文武道,讵容张稍弛。天行终有常,逸兴伏又起。匡庐情独钟,饱览得无畏。言陟含鄱岭,声色极听视。山灵似予怜,倾箧献奇诡。日出烟云消,奥府失所袐。浩白融葱青,沆瀣共一气。缩图苞东溟,指顾揽西鄙。列子御长风,弗劳我杖屣。钧天奏广乐,正声变宫征。万象幻异彩,赤橙益紫翠。会心得俞侯,至乐乃如此。相期百年间,岁岁此栖止。坐觉骨未立,浑忘肉生髀。岂慕桃源人,畴想穷达事。挥戈喝羲和,吟啸返景里。连呼杜康来,临风尽一醉。

同治苏州府志

《苏州府志》一五三卷,序图一卷,清‧李铭皖等修,冯桂芬等纂。清光绪九年刊本。 苏州方志以《苏州府志》命名而传于今的,共有5部:明有卢熊的《洪武志》,清有卢腾龙的《康熙志》,习嶲的《乾隆志》,和相距仅隔49年的石蕴玉纂的《道光志》。冯桂芬的《同治志》是最后一部。 冯桂芬(1809—1874)晚清思想家。字林一,号景亭。江苏吴县人。道光十二年(1832)中举人,为江苏巡抚林则徐所赏识,遂拜林氏为师,助其校书。道光二十年(1840)中一甲第二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顺天乡试同考、广西乡试正考官。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攻占南京,奉诏于苏州举办团练。十年,太平军克苏州,遁居上海。同治三年(1864),协助李鸿章在上海设立广方言馆,招收14岁以下儿童入学,研读外国语言及自然科学,以“求博通西学之才”。他的所作所为,深得李鸿章赞许。同治八年,战乱平定后,复以耆旧归宿故乡,开始主持家乡方志《苏州府志》的修撰。 粵惟神禹治河分九州,吴為《禹貢》揚州之域,常磨焗斗牛之位,列婺女星之分野。自泰伯端妄開,吴以禮谦立國。玉言子北學於孔子,而仁義道德ミ说益浸淫而充物。周秦迄与由國而郡而州而軍而而府,唐宋列扵紧雲。其地襟ミ江,帶五湖,东枕大海,衣冠文物財賦之雄,為東南一考。會同治十三年,余奉命来梅吴中……

题胡伯辉问月轩

天风浩荡浮云开,人间飒爽无炎埃。捲帘呼酒待明月,玉盘飞上东山来。须臾大地俱皎洁,疑是千山万山雪。何处飞仙跨鹤来,一声铁笛苍崖裂。君家本是故侯家,问月何须起叹嗟。试蹑云梯天上去,广寒丹桂正开花。

盂兰竹枝词

祀典原来肃厉坛,民间禳醮祝平安。若云冤鬼须超度,何必森罗设判官。七宝灯明结綵花,金身丈六曳袈裟。相传孝子方成佛,底事当年早出家。遍召群神到海东,不知香火普天同。灵旗来往当神速,未必停洋待顺风。大千世界纳须弥,广结因缘正及期。见说酆都城不闭,阴司也有纵囚时。冥府缘何不赈灾,鬼犹饥饿亦堪哀。生前想必饕贪惯,又向人间乞食来。宫阙金银火化时,蜃楼海市望迷离。纸钱也要飘洋用,惑得台风阵阵吹。处处笙歌彻夜喧,香车宝马烂盈门。河灯万点飞星斗,应改中元作上元。多少游魂苦海边,可能拯拔出深渊。迢迢欲赴春闺梦,内渡何人问便船。有饛飧簋酒盈尊,享祀无须待子孙。好事解囊多信士,自家曾否报亲恩。海角天涯误此身,疲癃残疾苦吟呻。年年添入龙华会,年半乌烟坠里人。金钱縻费万千偿,何不存留备救荒。生渡方为真普度,舍人渡鬼总茫茫。缁流羽士鼓钟鸣,角抵侏儒箫管声。功德由来施此辈,鬼神还是为苍生。

周官集传

十六卷。元毛应龙撰。毛应龙生平始末不得详知。据张萱《内阁书目》记载,应龙字介石,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大德间当官澧州教授。《周官集传》各家着录均为二十四部,原书久佚,清修《四库全书》,馆臣自《永乐大典》中辑出。《天官》、《春官》、《秋官》、《冬官》完整,仅缺《地官》、《夏官》,每官四卷,应为二十四卷,实录为十六卷。《周官集传》是采集前代诸家研究《周礼》学说的着作。此书对诸家训释,引据广博,对郑锷《解义》、徐氏《音辨》、欧阳谦之说所采尤多。对出自自己的观点则以题“应龙曰”相区别。其中亦有沿袭误说,未考古义者,如解“钟师掌金奏以钟鼓奏九夏”,汉杜子春、郑玄皆以“九夏”为乐曲,毛应龙不引,而独引欧阳谦误说。又如解“甸祝禂性”、“栗氏为鬴”,毛应龙皆有谬执旧文,疏于考核,疑古义过甚之疵。书中对“冕服车旗制度”、“亩祧昭穆之制”、“司尊彝之六尊六彝”、“司几筵之五几五席”、“方弓义弓之异名”、“正岁正月并用”诸事,条例引证,颇为明晰。《周官集传》对搜集挖掘《周礼》研究作出很大贡献,其中博录宋以来诸家散失之说,尤为宝贵。元代学者研究《周礼》,所存仅此一书最为完整。《周官集传》,在《周礼》研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除《周官集传》之外,毛应龙另有《周官或问》五卷,《永乐大典》将其附于《集传》之后,但所存仅《天官》十九条、《春官》十四条、《秋官》、《冬官》各一条,篇幅寥寥,不能另成一卷,《四库全书》录《集传》时遂附于各传之下。《周官集传》版本有:江西刊本;路氏钞本。

1 3 4 5 6 7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