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猎

万人齐指处,一鸟落晴空。携琴鼓棹返,乐与大臣同。

送朱使君太仆

长安明月金叵罗,几度从君醉踏歌。北寺云屯朝烙马,西清风起夜闻荷。大臣自引行当召,醉尉逢人且莫呵。一叶米家书画舫,白虹终夕绕沧波。

秋寺和碧岑姊韵

秋寺寒烟湿,支筇望不迷。石林残雨响,樵径乱云底。落叶埋人迹,疏钟送马蹄。我来参大乘,斜日下招提。

上刘推官一首

盛旦登高第,青衫偃壮图。兰台收硕德,莲幕得真儒。江左风流敝,鄱阳习俗污。晨昏丛狱讼,利病倚谋谟。郡政颓纲整,都民旧瘼苏。英声传士庶,清议满江湖。事业人之表,机筹帝所需。大臣交荐擢,荣召计须臾。有客材无似,谋身计大迂。志憎时态薄,道欲古人俱。寓迹文章苑,栖魂典籍郛。倾螺思测海,擿埴强求涂。不见孔之卓,安知柴也愚。驽踪谁警策,弱质寡持扶。与物睽违甚,惟公顾盼殊。滞顽真瓦砾,拂拭过璠玙。陋学惭无状,浮名出不虞。见知虽鲍叔,蒙遇岂夷吾。朽木依刀尺,坚金属范模。会须终盛赐,俾得望亨衢。

飓风

今年水旱何不匀,一淋一亢窘吾民!今日造物何不仁,千呼万吁略无闻。天公若曰此末劫,兵革之际灾宁论。秋来海上飓风作,摧坚撼密何纷纷。三日作怒号,五日肆扬尘。如大乘偈狮子吼,如元黄战群龙嗔。鲸钲鼍鼓数千里,长江流域会其鼓荡之方新。先生宛中忽大笑,如忧患之攒集苍莽奔赴而纷纭。先生阅世慨劫运,久矣持心證法轮。安得大王之风长鲸之浪席卷无畔垠,涅槃世界于净国,而度灭万劫之芸芸!

望江南·题大厂画扇残稿以贻魏照风

山花好,娇艳不知名。看似杜鹃浑未准,牵牛引蔓弱难胜。彷佛老青藤。

集大乘相论

觉吉祥智菩萨造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释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十二缘生,十波罗密,十地,十八空,三十七菩提分,四圣谛,四静虑,四无量,四等至,八解脱,三摩钵底先行,三解脱门,六神通,陀罗尼,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十八不共法,四声闻果,了知一切相,真如实际,无相法界。

大乘二十颂论

龙树菩萨造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大乘破有论

龙树菩萨造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大乘掌珍论

二卷,清辩菩萨造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广释真性有为空四句义,破诸异执,显真胜义。

入大乘论

凡二卷。印度坚意菩萨造,北凉道泰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乃论述大乘教之书。分义品、讥论空品、顺修诸行品等三品。初之义品先说诽谤大乘之过,更明菩萨所学之大乘具足五乘故,为真之三藏,又依十种行法,劝发引入佛果。次之讥论空品乃论菩萨十地之阶位。最后之顺修诸行品则论佛果说三身。坚意适值大乘渐兴而世起种种毁訾之论时,承龙树、提婆之后,依其说诫谤法,论大乘为佛说。

大乘起信论

佛教经典。马鸣菩萨造。有二译。旧译者为梁之真谛,一卷,新译者为唐之实叉难陀,二卷。说如来藏缘起之理。近代许多学者认定它是南北朝后期中国人托名之作。该书提出的“心性本觉,妄念所蔽”的命题,对中国佛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传统印度佛学主张“心性本净,客尘所染”,即认为佛性要经过累世修行证得佛果之后才能有,众生本身先天不具有佛性,因而凡人成佛须依靠外在的力量。“心性本觉,妄念所蔽”的含义则是,一切众生本来就具有佛性,只不过先天的佛性被俗世的“妄念”遮盖了起来。由于佛性本有,因而就可以依靠自身的觉悟把“妄念”去掉,使本来觉悟的心性显现出来,从而成佛。于是佛教修行的重点就在于促使众生自我觉悟,获得解脱的途径,即在于内心修养。该书提出,只要深信佛性和佛法僧三宝、修持六度,就能获得解脱,而不需累世修行,不需依靠外力。“心性本觉”的观点为后来中国式佛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这本书也一直被作为大乘佛教的入门书。

闻大成乐

大音久不作,干羽云潜凋。慨无札观鲁,喜有齐闻韶。获麟遽穷泣,仪凤安可招。聊为语师挚,于焉托颜瓢。苟得行武城,莞尔良逍遥。岂图千载下,俎豆崇累朝。礼明乐具举,情备文亦昭。合止谐祝圉,升歌间笙箫。两阶列籥翟,万武扬飘绡。美善见韶箾,揖逊亲唐尧。昔曾俨对越,奏假凝焄蒿。今来谒庭庑,钧天闻青霄。岂徒象删述,德迈功前超。生民绍物轨,百王式宗标。邈予寄遐想,旷世神交遥。愿言继忘味,岂曰知音寥。

触龙说赵太后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 […]

摄大乘论

梵名6aha^ya^na -sam!parigraha-s/a^stra 。又称摄论、广包大义论。印度无著造。汉译本有三:(一)后魏佛陀扇多(梵Bud6has/a^nta )译,凡二卷。(二) 陈代真谛译,凡三卷。又称梁译摄大乘论。(三)唐代玄奘译,凡三卷。题名摄大乘论本。以上三种译本皆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此外,亦有西藏译本,凡四卷。本书系解释古印度大乘阿毗达磨经之摄大乘品,阐述大乘教义,着重瑜伽行派之观点,共分十章。因其内容赅摄大乘佛教之一切圣教法门要义,故称摄大乘论。为摄论宗之根本要典。本论之注疏极多,印度有世亲、无性二论师所作之注释。世亲之摄大乘论释有三种汉译本:(一)真谛译,凡十五卷。(二)隋代达摩笈多与行矩等合译,凡十卷。(三)玄奘译,凡十卷。无性之摄大乘论释之汉译本仅有玄奘所译一种,凡十卷。于我国,其注疏本不胜枚举,较重要者有:摄大乘论疏(八卷,真谛、慧恺共撰)、摄大乘论义章(十卷,道基)、摄大乘论疏(十卷,神泰)、摄大乘论抄(十卷,窥基)、摄大乘论旨归(法护)。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

梵名Maha^ya^na^bhidharma -samuccaya 。凡七卷。无著菩萨造,唐玄奘译。略称集论。乃集解大乘阿毗达磨诸要项而成。今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内容分为本事分与决择分,前者有三法、摄、相应、成就等四品,后者有谛、法、得、论议等四品。本事与决择二分系取自瑜伽师地论中之本地分及摄决择分。三法品之‘广分别’门中之有色无色,乃至有上无上等义门,与摄品之十一种分别、成就品之三种成就说,皆符合于瑜伽师地论卷十三、卷五十二及显扬圣教论卷十四所说。本书与显扬圣教论同为瑜伽师地论之纲目书。又本书系于唐永徽三年(652)三月译出。本论之注释书有阿毗达磨杂集论十六卷,与本论均为后之成唯识论等书所引用,故古来亦多为唯识家所重视。

大晟府拟撰释奠十四首 其四 迎神用《凝安》。

圣王生知,阐乃儒规。诗书文教,万世昭垂。良日惟丁,灵承不爽。揭此精虔,神其来飨。

述易述雅二章与赵清臣制帅

六十四卦,惟谦纯吉。九四大臣,居位以德。满则易敧,盈兮斯食。惟谦下人,不违天则。此则伊何,元无损益。澄然太空,秉心惟一。明哲保身,神所辅翊。持此撝谦,与宋无极。大雅不作,吁谟音希。公既奏功,衮衣盍归。归矢尔谟,琅琅厥辞。用添帝聪,烛于几微。天位孔艰,夙夜弼违。逆耳为忠,隐情乃欺。择乎二者,上帝监兹。煌煌祖业,忠臣念之。

次韵赵使君师夏谒白鹿游栖贤长句

三峡移名涧响空,中著一桥如饮虹。旁连溅瀑龙所宫,谓佛有力真冥濛。非造物意无禹功,一线偶达成巨谼。可怪一律人聩聋,助桀唱和更撞舂。或者误信晨暮钟,万有一幸相际逢。吾儒自有名教踪,壁立万古涧底松。异端琐细秋后蛩,一物不格皆妄庸。谁知健者此山中,朴实可乱田舍翁。出郊小队不妨农,黄岩意与考亭通。长养此道如种穜,骏发尔私雨我公,穮蓘虽馑亦有丰。常行万世无污隆,行健不息人中龙。不妨更击白鹿鼓,扣之大小皆舂容。

游东山大乘寺

奔逸高真避秦侣,远入闽山岂惟楚。落花流水来何处,遂鹿人从石门路。遂造洞门谁得知,鸡黍生涯贯今古。樵客见留何事去,分合随缘落尘土。回头已在尘劳中,手把榴花如寐寤。紫玄素抱超然情,到此令人心骨清。閒跂长林跨深壑,遥见猿鹤来相迎。灵源为我写幽思,但闻历历朱弦鸣。狮子峰前狐退藏,当泯顽空还混茫。龙首涧边云并合,或作人间时雨行。杜鹃有声山意真,杜鹃有花山色明。偶逢奇石可且上,幸乘此兴聊飞觥。顾语娉婷莫予翼,脚力犹争年少轻。三杯通道聊自适,还被谷风吹复醒。忽忽流光已云暮,红烛如林乐声举。

1 3 4 5 6 7 50